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险传播中网络编辑的角色和责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2 20:4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险传播中网络编辑的角色和责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 www.scio.gov.cn | 发布:2009-08-06 | 来源: | 作者:
    置身全球化的风险语境中,当代中国因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社会变迁正在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3?14拉萨事件”,到“5?12汶川大地震”、“贵州翁安群体性事件”,直至“三鹿奶粉事件”,一系列来自自然的、人为的灾难或危机事件屡屡将中国推向风险的风口浪尖。网络传播的无疆界、草根化有助于风险认知和沟通,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信息混乱、滥用自由等失责现象,因此作为互联网空间的“把关人”——网络编辑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网络编辑的素质和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网络舆情的走向、危机应对的方案,以及风险传播的效果。
    网络空间的风险传播新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传播途径和传播速度带来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在Web2.0理念指导下的网络媒体,以其参与性、自组织性、非中心化、微内容和个性化的特性,改变着传统的传播生态,成为当前传播格局中不容忽视的新力量,同时使传统的风险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舆论的多元化。网络媒体的出现大大颠覆了原有的风险传播模式。尤其是网络媒体参与重大主题新闻报道以及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信息来源、即时传播速度和无边界的传播范围,舆论呈现多元化之势,大大减少和消除了原来存在于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局面。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新媒体的精彩表现就是明证。
    这种舆论的多元化主要基于互联网的传播平台来完成的。论坛、博客、播客等充分发挥其参与互动的功能,对同一风险事件做出不同解释,发出不同反馈。由于个体的身份角色、认识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网络空间对同一信息极易形成不同的声音。另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还可发挥其自媒体的属性,每个用户都能以自身的经验对风险性质、知识、发展趋势、后果等发表个人的看法和预测,以此补充信息的多义性和消除信息的不明性,从而形成舆论多元化的现象。
    “把关人”层级的简化和信息流动的高度自由化。按照传播学者卢因的理论,在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信息在传递给受众之前必须经过层层“把关人”的过滤和检验,“把关人”就是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大众传播的“把关人”多种多样,除公认的记者和编辑外,还包括电讯稿编辑、总编辑和电视编导等,形成多层级的把关阶梯。因此,风险信息的传播在此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但在网络世界,传播学意义上的“把关人”层级大大简化,信息的流动和传播也随之高度自由化。网络的传播特性消弥了传统的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网络编辑和论坛斑竹(版主)取代了传统的层层“把关人”,信息自由流动的环境大大宽松了。特别是在风险发生时期,即便网络社区为了遏止谣言和传闻的扩散配备了“网警”或设置关键词过滤,但对于众多的境内外网络社区,以及BBS、社区通讯、OICQ聊天室、E-mail、新闻组等多种传播渠道来说,这样的“把关”效应就显得十分微弱了。因此,就不难理解风险时期大量传闻和流言在网络上大肆繁殖的现象了。
    网络编辑在风险传播中的角色和责任
    网络传播具有超文本、海量、快速、多媒体等特性,直接决定了网络编辑不同于传统媒体编辑的职业特点。其中最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一是超文本链接。网络编辑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将海量信息进行有机的整合,赋予浏览者一种跳跃性的非线性阅读方式,大大满足网民的信息需求。二是动态全时化。不同于传统编辑固定时段的作业方式,网络编辑的工作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行全天候的滚动传播,大大拓展了原有时效性的概念。三是灵活交互性。在动态的网络编辑活动中,受众从新闻的消费者转变成新闻的生产者,因此保持与网民的沟通、密切关注网民的反馈成为网络编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而使网络编辑呈现出鲜明的互动性特点。四是有机整合性。网络编辑不再仅仅停留在转载、粘贴等原始的资讯处理方式,对庞大信息的分类、整理、提炼、加工已经成为其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网络编辑的特点颠覆了传统媒体编辑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难题,比如信息超载,不易过滤;追求时效,真假莫辩;网络暴力,疏于引导等等,这些都对网络编辑的素质和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前所述,网络空间的风险传播呈现出舆论多元化、“把关人”层级的简化和信息流动的高度自由化等新特点,因此面对危机事件的发生,网络编辑首先应认清自身担当的角色和责任。
    强化“把关人”意识。网络世界中“把关人”层级的简化,使信息流动的约束力大大减少,风险传播自由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传闻、谣言的滋生。传闻所具有的繁殖性和可再生性,使之成为危机时期蛊惑人心、放大风险的“信息公害”,因此作为网民与作者的信息中介,网络编辑应强化“把关人”意识,对于论坛、BBS、QQ等互动空间出现的帖子应保持密切跟踪、监测,时时了解网络舆情的动态。对于真假难辩的、具有轰动性的网络传言,应在第一时间通过搜索引擎找到其信息来源,加以详细核实,切不可为了追求时效性或轰动效应盲目置顶、转载,亦可通过更新、删帖甚至发表驳文的方式以正视听,从而净化网络传播空间。“汶川地震”发生当日,针对某网站散布的“晚上北京将发生6级地震”的不实传言,新华网、新浪网的表现就充分发挥了网络编辑的把关效应,有效避免了谣言的扩散和社会恐慌心理的蔓延。
    发挥“资讯人”功能。网络编辑的超链接、全时化特点使之拥有数百倍于传统媒体的海量信息。面对这个无限的信息空间,网络编辑应充分发挥其整合功能,通过专题策划等方式优化信息组合,提升信息传播质量,以满足危机时期网民对原创的、深度加工的信息需求。另外,通过分类、整理、存储信息,建立便于网民检索的网站数据库管理系统,这对吸引网民关注度、提升网站影响力具有积极作用。总之,网络编辑不仅仅要履行“把关人”责任,同时也要顺应“网络资讯人”的角色要求。
    做好“舆论引导者”。点击率是衡量网络媒体传播效果的核心指标,因此追求速度、新鲜度和关注度是其天然的传播动力。另一方面,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网络舆论通常表现出爆发性、情绪化、破坏性等特征,极易造成风险的扩散和难以遏制。可见,追求点击率与兼顾舆论导向、社会效应的冲突,在风险传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方面,网络编辑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舆论引导的功能:及时发布信息,有助于缓解特殊时期人们的“信息饥渴”,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重视“舆论领袖”的作用,通过议程设置、组织网民讨论、邀请专家访谈等手段来引导舆论;现阶段的网络媒体在权威性、公信力上依然难敌传统媒体,因此网络编辑应重视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在议程设置、内容策划等方面与传统媒体实行互动和联动,从而真正发挥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网络编辑在风险传播中的素质要求
    网络编辑在风险传播中应充分发挥“把关人”、“资讯人”和“舆论引导者”的角色功能及其责任。与传统媒体编辑相比,网络编辑的工作量更大,把关责任和压力更重,因而职业素质要求更高。风险传播的全球化、知识性和不确定性,对网络编辑提出了特定的素质要求。除了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知识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外,网络编辑还应当不断提高以下素质。
    信息整合能力。面对庞大芜杂的信息世界,网络编辑担负着信息汇总、传播把关、发言导向和选题策划等多种职能。其中,信息汇总就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选择、加工等工作流程,使网络信息从混沌走向明晰,从无序走向有序;选题策划则通过确定选题、内容构架和版面视觉效果等程序,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建构,以敏锐的新闻意识、前瞻的动态思维对文字、音频、视频、图像、数据稿等内容元素进行再开发利用,以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的方式为受众提供专业的、系统的信息服务。尤其是风险传播中受众对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均有着更高要求,这对网络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网络编辑除了要完成选稿、审稿、加工、重构等工作外,还应熟练掌握网络技术,了解网民特殊的阅读和信息消费方式,从而实现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和谐统一。
    通常网站的专题报道最能体现网络编辑的信息整合能力,也是衡量网站创新能力的重要标杆之一。不同类型的网站通过不同的信息整合方式,使信息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从而形成各具风格特点的、满足不同受众群需要的信息服务系统。比如,就近期的热点话题“全球金融危机”,新华网充分利用其强大的、权威的信息资源优势,适时推出了专题报道“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将来自《人民日报》、《环球》杂志等国家级传统媒体的新闻和新华网自采新闻进行分类集纳,分别形成“华尔街风暴”、 “波及全球”、“股市、油价”“美国举措”、“中国经济”等新闻栏目,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和全球应对举措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在众多新闻网站中其信息容量可谓首屈一指。这应当得益于网络编辑在信息整合中表现出的“辐射思维”,十分切合新华网的资源背景和网站定位。相比之下,财经网推出的“全球金融危机经济保卫战”则在信息的纵深开发上表现不俗,一方面通过集纳、重构原创的深度财经报道,形成“金融震荡”、“政府应对”、“经济衰像”、“中国影响”等栏目,对这一震撼性事件的进程进行了深入的、全面的呈现,另一方面采用大事列表、名词解释和相关图表等专业分析工具,针对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发展动态和影响提供了专业的专家评述和数据分析,形成独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网络编辑深度整合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新闻判断能力。网络的开放、信息的透明和网民的参与,使网络编辑时刻面临着信息超载的困境。尤其是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初期,信息流动的活跃度和自由度超乎寻常,同时也给虚假信息提供了孽生的空间从而导致风险的蔓延,这无异于大大增加了网络编辑过滤、汇总和把关的难度。具体而言,网络编辑须把好政治关、事实关、知识关和修辞关。其中政治关要求网络编辑具备较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正确地把握舆论导向;事实关要求网络编辑具备良好的新闻意识和判断能力,才能秉承客观、严谨、求真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另外,对于关涉公共安全的敏感信息,是“抢独家”及时发布还是“压一压”择机披露?对于公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该如何适时组织讨论引导舆情?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网络编辑敏锐的“新闻鼻”和高超的新闻判断能力。
    舆论组织能力。网络的交互性使得网民成为新闻生产力的重要分子,突出体现在网站常设的互动频道和栏目,诸如论坛、BBS、发言链接和聊天室。由于网民的心态、动机、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以及网络空间的隐蔽性、虚拟性,网民言论大多表现出自发性和自助性、群发性和群动性、多线程性和循环性等特征,因而呈现在网络上的舆论形态大多零散杂乱,良莠不齐,令受众难辩真伪,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其次,互联网天然的反控制技术特性决定了网络的可控性弱、管理困难的现实。这就需要网络编辑具备较强的舆论组织能力,履行正确的发言导向职能,诸如通过议程设置来把握话题的讨论时机,通过约请专家和网民的互动来引导舆论热点,通过取舍评论来稿、发表言论等方式来驾驭网络传播主动权,借助网络技术的先进性做好舆论的引导者。
    在这方面,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摸索出不少舆论引导和组织的宝贵经验。比如,利用技术手段过滤的方式,使一些垃圾信息、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虚假信息被自动屏蔽、清除出网络空间;同时对论坛实行分区管理的办法,将论坛划分为“深水区”和“浅水区”、“讨论区”和“精华区”,以顺应不同层次网民的需求,并通过对观点的分类、整合和对评论的归纳、提升,以达到组织、引导舆论的目的;对于“汶川地震事件”、“贵州翁安事件”以及“三鹿奶粉事件”等广为关注的重大危机事件,强国论坛都会约请相关专家和当事人进行嘉宾访谈,以主流的、权威的言论和观点占据网络空间,在网络互动中实现舆论引导。
    总之,网络编辑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高自身的信息整合能力、新闻判断能力和舆论组织能力,才能在风险传播中积极掌握网络宣传舆论主阵地,有效促进风险的化解和危机的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6:38 , Processed in 0.0614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