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字好一半文。意思是说,字写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话虽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稿面的整洁和字体的工整,是写稿的起码要求。它既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
想起小时候父亲讲的一个笑话《草字先生》,说的是张秀才出游,在半路上突然来了灵感,就随手在纸上写下几句诗,到家后,让书童抄录到他的诗册中,他写得实在太潦草了,书童费劲地认了半天,还是没认出几个字来,只好请秀才再念一遍,秀才拿着诗稿,左看右看,也认不清楚自己写的啥字,转而怒骂书童,你这个蠢材,连老爷写的字都不认得?
父亲当时讲这个笑话,估计是看到小学时的我贪玩,做作业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字迹潦草,他实在看不下去,才委婉地用这种方式批评我吧。年少的我倒是真的受了触动,注意起写字来,每次做作业,都是一笔一画,横撇竖捺,讲究字型、结构,虽然不成体,但作业本看上去还是颇整洁、美观的。
及至到了中学,作业量实在太多,若仍然那么一板一眼地写字,估计写到半夜三更都完不成,于是,字从正楷变成了行书,纯粹是赶任务,字差得连我都看下去了,真是辛苦了当时批改作业的老师哟。
工作后,由于常常要写各种报告,而且要给科室同事们看的,如交班报告等,若写得不好,影响了工作,可不是小事。于是,我又恢复起学生时代的习惯,握着钢笔,铺好纸张,一笔一划,精雕细琢,完成一份份报告。每当无人之时,翻看同事们写的报告,才发现有些人的字确实太漂亮了,象钢板刻字,令人赏心悦目,而有的人呢,却象三岁孩童涂鸦,不堪入目。有比较才有鉴别,美丑对照的观感强烈刺激看我,我可不想别人背后议论,看上去蛮秀气的姑娘,字却象鸡爪划的。于是买了一本庞中华字帖,用白纸覆盖其上,临摩其字,同时揣摩他是如何下笔落笔的,从临摩到模仿,再到单独写字,经过一个多月的练习,我的字体有了明显改变,只是写字速度快不起来,遇到工作忙时,就顾不了字体,只求快写完了事。因此,我的字是时好时坏。
后来认识了先生,他是一个做事严谨认真的人,字也写得娟秀漂亮,在他的鼓励下我尝试写散文。他一直谆谆教导我要写好文,练好字,让编辑看上去舒服,才愿意读稿,用稿。那时没有电脑,每次写稿,从列提纲,写文章,到修改,誊写每一步都是手写笔抄,写作的过程也是练字的过程,虽然那时候的字也不算好,但多少还有点看相,认得清楚是个什么字。第一篇散文被他送给报社某位熟悉的编辑,经反馈,编辑看着我用绿色格子稿纸认真誊写的文章,首先赞了句,字写得不错!我暗中窃喜。后来这篇文章被日报副刊采用,愈发相信他所言,字好一半文呀!
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打字速度的提高,近十来年,几乎很少用笔写稿了。除了开会做笔记,以及偶一为之的填表等,大多数时候各种笔被闲置在笔盒子中。我写的字呢,也愈来愈天马行空,似天书,似鬼符,没有一点功底,还真难以认出。提笔忘字更是经常出现,有些曾很熟悉的字却不得不借助于词典或电脑查询,做个会议记录,几个字也写得沒有形象,自己看了都觉汗颜。悲惨的是儿子受我影响,写字潦草,尤其作文本上成片的歪瓜裂枣,让人失去读文的兴趣。多次批评他字差,他却振振有辞,以后用电脑工作,字写得好坏,有啥影响?再说你的字也不咋的呢!我无言以对。
前不久参观一个朋友开的书画廊 ,各类书法作品以玻璃框装饰后挂于墙上,行书、隶书、楷书.....娟秀的、狂放的、端正的,虽然我不懂书法鉴赏,但仍能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难怪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中文,学习书法呢。作为一个中国人,达不到大家的水平,但写好中国字,是起码该做到的吧。
看来得重新买字帖,钢笔,墨水,好好练练字,才不辜负上学时老师的悉心栽培,不辜负他的热情鼓励,也好正视儿子的尖锐批评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