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钩:答《教育家》杂志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7 21:4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答《教育家》杂志问
刊于《教育家》杂志2013年10月号


  教育家:您以吴钩为笔名,在报刊杂志上写的历史专栏很受读者欢迎,很多文章被各大网站转载,诸如《宋仁宗逝世,为什么远近皆哭?》等,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历史学习的?您以前是做什么的?

  吴钩:我一直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历史类书籍也是我经常阅读的书目,读得多了,有点想法,就会写成文字。我常读的书目,除了一些宋、明、清的笔记,如《宋人轶事汇编》、《万历野获编》、《清代名人轶事辑览》等之外,主要是一些对中国传统政治与社会的研究专著,如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经济史、中国书院史、中国宗族史等,还有张仲礼的《中国绅士》《中国绅士的收入》、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清代地方政府》、王学泰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钱穆的《国史大纲》、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等,这些都是历史研究者几乎必读的名著了。

  教育家:通过浏览您的微博,我发现您对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尤为高度赞同,这与普通人赞美“盛唐”完全不同,能说说您的观点吗?您什么时候关注宋朝的?

  吴钩: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兴趣,是一步一步向后挪的,最早是对近代史感兴趣,然后兴趣点转移到明清史,现在则将兴趣放在宋代,因为我觉得宋朝是一个非常接近现代的王朝。我引述两位汉学家评说宋代的观点吧。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说:“11—13世纪,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根本变化。不仅是程度上的变化(如人口增加,生产普遍发展,对内、对外贸易增长,等等),而且是性质改变。政治风尚、社会、阶级关系、军队、城乡关系、经济形式均与唐朝这个中世纪式的贵族帝国迥然不同。一个新世界诞生了,其基本特点已是近代中国的特点。”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上也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天文时钟,鼓风炉,水力纺织机,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在11、12 世纪内,中国大城市里的生活程度可以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较而无逊色。”

  教育家:您认为世上有真正的历史吗?学术界有这样的一种观点: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真相永不可知。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去探寻“真正的”历史吗?若有必要,如何探寻?

  吴钩:国人对于中国历史与传统的理解,受到一种“启蒙史观”的影响,认为中国历史一片黑暗,中国传统是中国现代转型的大障碍。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论调。然而,如果你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先入为主,便会发现启蒙话语下的中国历史叙述是一种被塑造出来的黑色神话,并不合历史的复杂面目。我们应该以一种更持平的态度、以一种“同情的理解”去分析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发展脉络,中国传统社会既有专制的因子,更存在自由的资源,这些自由的资源,值得我们去发现,并叙述出来。

  教育家:历史学科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历史对于构建民族认同和爱国主义有着重要作用。因而也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说法。那么,因为意识形态而导致“历史真相的掩盖”,有可能避免吗?

  吴钩:历史不仅是过去发生的故事,而且是塑造未来的惯性。所以,历史是活的。西方史学中有一个概念:Historiography,更注重对历史的理解与编订,强调在历史阐述中注入人们追求的价值观。以实证主义或者考据学的目光来看,这样的史学观无疑是不够严谨的,但从“历史学”对于“历史”的塑造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考据与实证则是毫无意义的。显然,《旧约》与《新约》是经不起严格的历史考据的,但谁也无法忽视基督教精神对于西方历史演进的巨大塑造作用。

  西方史学最成功的Historiography,可能要算英国的“辉格史观”。17世纪出现的辉格党提倡君主立宪,他们从自由宪政的立场出发,致力于将英国的历史描述成朝着今日目标(自由宪政)的进步史,自由与宪政就在英国的传统中。这同样是经不起严格的考据的,“翻阅英国的历史,似乎并不总是阳光灿烂的日子,直到19世纪,还有无数进步的思想家在攻击英国的普通法制度”(姚中秋《传统、自由与启蒙的陷阱》)。然而,正是辉格党人讲述的英国历史,构造了英格兰自由主义对于宪政与传统的“重叠认同”,为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整理、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宪政传统资源,推动着英国乃至美国的历史往宪政的方向演进。我们对历史的叙述,也应该有这样的自觉。

  教育家:普通人应该具有哪些历史知识?

  吴钩:很难泛泛说普通人应该具有哪些历史知识,我个人希望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够纠正中国历史一片黑暗的成见,用“温情和敬意”来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

  教育家:钱穆先生说,要对历史有“温情和敬意”,您理解的“温情与敬意”是什么样的?当前社会,有这种温情与敬意吗?

  吴钩:对历史,对传统,我是赞同持一种“温情和敬意”、“同情与理解”的态度的。这种态度是对一种成见的拨乱反正,许多人坚持认为,中国历史是黑暗的历史,中国传统是专制的传统,而儒家正是维持专制的帮凶。然而,这样的想象真的符合我们历史、传统之真相吗?如果我们将近代化理解为一个建立宪政之政治与自治之社会的治理秩序的过程,如果我们相信对自由的向往是人类普遍的本能,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我们祖先追求的是一种专制下的不自由生活呢?所谓“温情与敬意”,就是尊重历史,尊重先人,尊重传统,别以为我们比他们更聪明。

  教育家:对当前中国的历史教育体系,您怎么看?

  吴钩:我对现行的历史教材已不熟悉,不知是不是还在使用我当年读书时的教科书,如果是,我觉得那种解释历史的方式还是比较僵化的。历史教育需要新鲜的观点,当然不管是持什么观点,首先必须建立在历史的真相之上,所以历史教育更加需要呈现真相。

  教育家:您理想中的历史教育是怎么样的?

  吴钩:一、告诉学生真实的历史,不掩饰,不歪曲,不抹黑。二、允许学生对历史作出有个性的评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0:33 , Processed in 0.1446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