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川:我的诗歌越来越直截了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9 17:4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川:我的诗歌越来越直截了当本报记者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11日   11 版)
《我和我:西川集1985——2012》,西川著,作家出版社2013年10月第一版,42.00元

    提要:我的诗歌从早期的抒情到后期的反抒情,是有明确界线的。90年代以前,我写得比较抒情,希望成为大家公认的普遍意义上的好诗人。90年代以后我不在乎这些了,比如《致敬》、《厄运》,这些诗歌偏离了人们对诗歌的认识,融入了叙事的因素。
    20世纪80年代活跃于北大的“三剑客”(海子、骆一禾、西川),只剩西川一个独行江湖。
    在《环球》从事8年半的编辑工作之后,西川来到中央美院,现任中央美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听说学生们很喜欢听他的课,毕业了还会返回到他的课堂。我向西川核实,他开心地大笑:“我非常‘大言不惭’地说,很受学生欢迎!没听过我的文学课,等于没有上过美院。”
    自信的西川。奇怪的是,这句听上去有些狂妄的话,从他口中说出却如此妥贴。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你只有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听凭那神秘的力量/从遥远的地方发出信号/射出光束,穿透你的心/像今夜,在哈尔盖……”这首曾广为传颂的《在哈尔盖仰望星空》已成过去,今天的西川,带着一种强有力的气场,不但能召回毕业的学生,更能征服他的读者。
    读书报:当年您曾提倡知识分子写作,这种观点今天有变化吗?
    西川:骨子里没什么变化。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很感谢当年的那场争论把问题挑出来。所谓知识分子写作有一些问题,到今天它应该包含对自己知识谱系的清洗,比如早年读西方和俄罗斯的诗歌,后来再读东欧的诗歌,就会对西欧的诗歌有所清洗。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视野又扩展到印度、阿拉伯、土耳其等地的诗歌。过去我对这些关注不多;所谓清洗包括对古典文学的重新认识。当时知识分子被批评最多的是其写作和社会生活没关系,我个人觉得,我是很关心社会生活的人,只不过我当时不太愿意把这些事情直接写到诗里,现实在我这里是要经过处理的。争论之后,我自己向现实生活打开的程度比以前宽得多。
    关心社会生活的背后,必须还有一个支撑,这支撑和我过去的写作有关系。有的诗人完全依赖个人才华,我想我不是纯粹依赖个人才华,尤其四十岁以后。诗歌写作有一个上下文的关系。看一个人的作品好还是不好,不能完全凭自己的印象,举例说,我们评价一首古诗好不好,是和李白、杜甫的诗歌比。你的写作和别人的写作是对抗、继承,还是包容?我自己保持写作中的上下文关系。
    读书报:《诗与思》(于坚主编)中刊发了您的《五次写到童年》。您的诗歌经常是生活的片断,从一开始写诗就确立了这样的风格吗?您的诗歌风格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西川:我很少写童年,《五次写到童年》同时也是写文化大革命。一般作家写起文革,倾向于将它写成一部对知识分子和老干部的迫害史。我们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对当时的生活没有30年代、40年代、外国生活的参照物,所以文革对我一个小孩来讲是自然的存在,很难说,由于文革的发生,你就没有了童年的日常生活。在这组诗里我以嘲讽的口吻写了被扭曲的日常生活,但同时我也表达了真诚的情感。到目前为止我的写作还没有大规模地处理文革,将来也许会做这件事,但现在我更多地在写更远一些的历史。我有更大的一组诗歌名叫《鉴史》是写中国古代史。历史越来越成为我关注的东西。一个人的现实感必须和历史感结合在一起,如果没有历史感作衬托,现实感是靠不住的。温和也罢残酷也罢,作为诗人你不得不处理这些题材。
    我的诗歌从早期的抒情到后期的反抒情,是有明确界线的。90年代以前,我写得比较抒情,希望成为大家公认的普遍意义上的好诗人。90年代以后我不在乎这些了,比如《致敬》、《厄运》,这些诗歌偏离了人们对诗歌的认识,融入了叙事的因素。我认为过去的诗歌标准不能满足我的智力需要和我对创造力的认识。这几年,我的写作又有变化,比如《够一梦》(重庆大学出版社)更直接地处理当下生活,把当下经验完全写入诗歌。我曾经对于直截了当的东西非常警惕,现在我有足够的经验来处理这些,诗歌越来越直截了当。
    读书报:能理解为您的诗歌写作已经是经验写作吗?
    西川:里尔克说,说到底诗歌写作依赖经验。这个经验写作,包括生活经验和文学经验。每个人随着年龄增长都会积累很多经验,很多人写不动了,是因为他对生活中的诗意本身没有发现。一个有创造力的诗人需要在生活中发现过去认为没有诗意的东西。我曾经读过波兰诗人赫伯特的一首诗,他写小手指,是“向内弯曲的小手指”——自从诗歌诞生以来我们跟小手指相处了几千年,但没有人发现过这“向内弯曲”的诗意。所以好的诗人一定有这样的能力,而大多数所谓的诗人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在当今这样的环境里,你需要有巨大的能力去发现并非传统意义的诗意,发现同时伴随着强大的发明。这需要强有力的诗人。我的身体不再生长,但是我的灵魂依然在长个儿,每一次有所发现,都给我带来很大的乐趣,感觉依然在生长,依然在往前走。我不知道背后是什么东西在推着我走,也许就是创造力。
    读书报:很多作家的写作回归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您的诗歌写作关注历史,关注古典,有评论说这也是一种“回归”。
    西川:不是什么回归。由于你有足够的经验,激活了你对传统的新的看法。你必须成为李白、杜甫、屈原、曹植的同时代人,才能参透他们写作中的秘密,才能有新的发现。每一个诗人、艺术家,如果他足够优秀,每一次发现就意味着对文学史的认识刷新一遍。比如我们一提起陶渊明,就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陶渊明还有一首诗《形影神》,写得非常现代,但是它一般不被当成典型的陶渊明诗歌去讨论。我重新翻出来看时,这首诗就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任何一个强有力诗人的出现,将牵动着文学史的重新排队。比如按宋朝人的说法,韩愈的诗不如孟郊的诗有妙悟,但是韩愈的以文为诗在处理当下方面,成就卓著,需要重新估量。
    读书报:有人认为,认识一个诗人要了解他的生平,他生活的历史环境。那么,您觉得自己的经历和生活的历史环境,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西川:新批评就反对以诗人生平来评价作品。很多诗人只是写点诗,对于古诗的愚蠢的解读和领会成为人们写作的坐标。我长期在学校里,接触中国美术界,也接触国外的艺术家,视觉艺术领域很多革命性的东西对我很有启发。这些年,我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多,读了很多优秀的没有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这可能使我的诗歌知识构成和中国当下诗人不一样;国外的诗人在干什么,对我也有很多刺激。我理解的诗歌比一般只读中国诗歌的诗人丰富得多,我对诗歌理解也很宽泛。
    读书报:说到翻译,王小波有一句话:“中国最好的作家都在搞翻译。”您翻译诗歌,多属于兴趣还是另有原因?
    西川:王小波说的是穆旦。我还专门写过文章,我认为穆旦的中文是不成功的,他的所谓现代主义诗歌其中有一些语句是语焉不详的,却把不懂现代派的人吓唬住了。我做翻译基本是出于别人的要求,我不是专业搞翻译的,也就是说,我不以翻译大家名著为己任。我翻译过几本书,包括《博尔赫斯八十忆旧》和《米沃什词典》。但我翻译诗歌一向很小心———当然,即便如此我也翻译了很多诗歌,不见得是经典,是为了学习、交流,从兴趣和环境出发。如果我翻译的作品还不如我写得好,就没有太大兴趣,同时也有我很想翻译的作家和诗人。最近有出版社在约我翻译庞德的作品,我没有完全答应。如果翻译庞德,就意味着我后半生全要扑在庞德身上了。
    读书报:在昆明举行的国际文学节上,您的诗歌朗诵被公认为是最出色的。对于诗歌朗诵,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西川:国外有专门跟诗歌朗诵有关的活动,舞台也不是像开政协会一样的舞台。国外艺术家把诗歌朗诵当成表演,可以有各种形式。我曾经邀请过几个外国诗人到中央美院做那种在国外常见的“现场诗歌”朗诵。波兰一位诗人会把一堂英语课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表现出来,变成一种诗歌表演,特别逗。诗歌有各种表演形式,但是中国人特别迷恋话剧腔的朗读,程序化,仪式感,这种朗诵和诗歌的创造力、活力、明亮或幽暗没有任何关系。
    读书报: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国际文学节,诗歌朗诵会,您认为中国在哪方面有缺失?
    西川:中国没有真正的国际诗歌节,大多数中国诗人没有参加过国际诗歌节。国际诗歌节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设计。即使单独的朗诵活动我也见过精彩的。有一次在德国斯图加特,小说家君特·格拉斯的女儿海伦·格拉斯朗是演员,她朗诵我编选的翻译成德文的当代中国诗歌,就是一次艺术行为。现场墙上有个窗户(投影),窗户一直在滴雨;听众不是坐在那里,而是在朗诵过程中,一直跟着她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效果特别好。我们还没有到这个范儿,只知道老老实实上台读诗。我们的文化见识不够,想象力不够,形式感不够,资金也不够。诗人和诗歌活动的组织者不知道诗歌可以和设计、音乐等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也有人喜欢搞诗配乐,但配的乐十有八九是老掉牙的《致爱丽丝》之类的东西。
    读书报:今年您出版了几本诗集。在诗歌边缘化的时代,您的诗集出版好像同样很受欢迎?
    西川:年初出版《够一梦》,还有《我和我:西川集1985-2012》(作家出版社)有点像个我的读本,里面有短诗、长诗,还有散文、论文;另一本是《小主意》(江苏文艺出版社),是我三十年来的短诗选集,算是我短诗写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以后如果还有机会出版我更大的东西时就叫《大主意》。有人认为诗歌边缘化,我从来没有被边缘化过,中国多少诗歌问题的讨论我都在,也出版了很多诗集,我的诗集从来不赔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12:19 , Processed in 0.1152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