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放飞孩子的心灵,作文就有了希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0 16:3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放飞孩子的心灵,作文就有了希望
——参加省特级教师讲学团恩施市讲学观摩有感
恩施市施州民族小学   
11月18日,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来恩施市讲学。我有幸现场观摩了他们同课异构的三节习作指导课《父母的爱》,聆听了他们精彩的说课和讲座。真实地领略到了省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人格魅力。他们朴实无华,敲开学生尘封的心门;激情燃烧,温暖学生柔软的心田;魅力四射,照亮学生求知的双眼。每次课都是“课近尾声师不怠,铃声虽响意犹存”。深深涤荡着我的心怀,我品味着,思索着,汲取着,现场生怕错过每一个镜头,听错每一句话,努力使自己也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
特级教师、名师还有许多优秀教师,他们相同的是用生命相伴教育,耕耘于课堂上,穿梭于学生中,永不消失的是他们浓浓的爱,永不褪色的是他们深深的情。
我们观摩的课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他们却有不同的设计,相同的共鸣,一样的感动。他们在课堂的一言一行、一笔一画、一颦一笑远远超出了课堂本身,我不仅享受到了他们前沿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灵动的课堂智慧,更让人震撼的是透过课堂我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看到了他们对教育的那份执着、热爱的情怀。来自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杜朝晖老师在说课时说:“我是用一辈子在备课”。这也正应对了一位热爱语文的老师说的一句话“我站在讲台上就是语文”。有几个敢有这个豪气和勇气说这些话?我哑然失语。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台上活跃着怎样一位老师,台下就生长着怎样一群学生”。这三节课上,他们情满课堂,充满了对教育深沉的爱,他们爱满课堂,倾注了对学生深爱的情。是的,课堂是生命灵动的空间,是生命成长、栖息的地方。作为老师,我们只有把每一个学生当人看,把每一个学生当独一无二的生命体看,用我们生命的真情和爱,才能给课堂的鲜活生命带来阳光雨露。所以,课堂是最美丽的地方,在那里,你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动人声响。
特级教师、名师还有许多优秀教师,他们不同的是对所从事的学科独到的见解,不一样的课堂,创造性的教学。他们的课堂是写上自己名字的课堂,他们的教学是生命心血的积淀。
第一节课是东道主市实验小学李正刚老师执教的,他用阳刚之气,磁性之音,朴实之心浸染学生心扉,课堂真实、实在。流露出土家人特有的情怀。他用邹越教授《让世界充满爱》的演讲视频片段开课,一下子把学生的身心融入到亲情流动的氛围中。学生静静地看着、听着。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为下一个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有内容表达交流。有的学生说自己和父母发生的摩擦:父母管教太严不理解,对学习要求严格不理解……有的学生说父母关心自己的事,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最感人的是一位小女孩说妈妈出门打工去了,自己想妈妈的事。她泪流满面,几度哽咽,我也不禁眼眶湿润。课堂上老师能让学生入情入心,这就是教学的境界。情感在学生记忆的世界里感受到父母的爱,能不写出好文章吗?李老师给学生近20分钟的时间写一个片断来表达。他展示了两篇学生习作《母爱真谛》和《妈妈,我想对你说》,展示评讲时很值得我们学习,一是让学生现场朗读,师生共同分享;二是现场让学生提出修改建议,有个学生认为《母爱真谛》一文,人物的心理变化要写清楚,妈妈的外貌描写要写出来,这是“双赢”的效果;三是老师现场评分,及时给学生反馈信息,既有鼓励又能取长补短,李老师分别给两篇习作给了A上加三颗星,加两颗星的评价。
第二节课是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杜朝晖老师执教的。她是一位丽人老师,清秀自信不乏书卷气,谈吐举止,优雅洒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节课她精心创设的情景诠释着真情,让现场的每个人感受着真爱。
她通过“视觉看画”,让学生分享别人的家庭。先课件出示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我妈妈》两本书的插图,让学生体会并说出最打动自己的画面。那些插图画面直观,文字简洁,寓意深刻,很有童趣。所以学生发言如潮,一浪高过一浪。有的学生喜欢最后一幅“拥抱孩子”的画面“她爱我,永远爱我”,老师板书“父爱”、“母爱”;有的学生喜欢爸爸做鬼脸的那幅画,老师板书“父爱—幽默风趣”“母爱—温柔细腻”;有的学生喜欢妈妈像狮子吼一样的那幅画,老师板书“喜—忧总关爱”;有的学生喜欢妈妈做好吃的那幅画,想到自己妈妈做饭菜被油烫到,还有的学生喜欢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那幅画,想到爸爸永远是高大威猛的,老师板书“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然后,杜老师又出示她现在所带的一年级小朋友,听了这两本书的故事后画的画。很真实,很感人。如“我的妈妈每天都在做事,像一个机器人”、“我有一个天天爱我的妈妈”、“我妈妈总是半夜起来为我盖被子,我爱温暖的家”、“我妈妈生气的时候像狮子吼一样,令我浑身发抖,脸色苍白”、“妈妈的爱有时像大海,有时像火山”、“我妈妈不是什么大厨,但她总是很用心的做我喜欢的饭菜,她在我眼中,是无与伦比的大厨”…… 多么真实,多么感人啊。这是老师独具匠心,挖掘“材”源,让学生用心灵的触角去触摸那一幅幅画面。
她通过“记忆定格”,让学生想到自己的家庭。学生看完画后,杜老师让学生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家和父母的一些事儿,然后放大放大再放大,最后定格。情景的熏陶,让那些与父母的爱有关的事如放电影一般,历历在目。学生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夏天天气热,妈妈为我扇风;爸爸妈妈在深圳打工,每天给我一个电话;每天早上起床的时间到了,爸爸总在我的床前催我起床,做好早餐,出门的时候提着我的书包,拿着他的公文包,送我上学,然后才去上班;爸爸再忙也抽时间陪我做作业……真是未成文章先有情啊。
最后,学生“真情流露”,让学生抒写自己的家庭。学生的身心已经融在父母爱的世界,静静地写着自己的心声,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专注凝神。这时刻,是心灵的对接,情感的融合,爱心的旅行。展示的时间到了,由于时间的缘故,只展示了一篇习作,写的是自己生病了,妈妈在医院照顾自己的事。老师用实物投影把习作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小作者自己朗读和现场的师生分享。随后老师让学生评价,把这篇习作有待修改的地方(妈妈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放大,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学生纷纷建议“妈妈愁眉苦脸”、 “妈妈眉头写着忧愁,强装笑颜,眼睛红红的”、“妈妈一会儿用手摸摸我的额头,一会儿又用毛巾在冷水中浸湿,盖在我额头上”。这哪里是在写习作啊,这是爱的传递,情的流动。
杜老师一直推崇习作训练要“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这点中了我们语文老师的软肋,照亮了我们平时习作指导时的盲区。我们平时习惯就习作指导习作。这节课中她做了很好的示范,在学生动笔写之前,展示本单元具有代表性课文的经典片段,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让学生学有所用,写有所依,融会贯通。
第三节课是武汉小学熊春萍老师执教的。她是一位资深语文教师,曾在香港作为学者交流过一年,教香港老师和学生作文。她的课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用“脑图”的方式,指导学生习作的思路,让我们大开眼界。
首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年龄,算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多少年,生活了多少月,生活了多少天,想想是谁在抚养陪伴自己成长。这样一开课就把学生带进了自己成长的历程。随后课件出示与家庭生活有关的照片,让学生看后谈自己最感兴趣的图片。再以“爱”为主线,让学生走进自己生活的记忆。先出示繁体的“爱”字,“有心在的地方,就有爱”。让学生表达交流爸爸妈妈爱自己的故事。学生不说则罢,一说就不得了:在街上被人抱走,妈妈找了一天才找到我,妈妈现在很辛苦,很劳累(说到这里小女孩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我的脚被钉子钉伤了,爸爸背我上医院;妈妈每天都要我喝白开水,而我不愿喝,我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买了很多饮料喝,觉得嘴又干又渴,这时我才明白妈妈是爱我的;我在奶奶家,妈妈总打电话给我;妈妈冬天烧开水给我暖脚;爸爸妈妈不休的唠叨;妈妈总要我吃维生素;爸妈的手很温暖;妈妈为我送雨伞……学生们说出了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有父母的爱。接下来熊老师又出示简体的“爱”,让学生说出家庭的不愉快,父母有些不良习惯,想帮他们改掉的那些事:爸爸喜欢喝酒,醉醺醺的,性情暴躁,喜欢摔东西;妈妈是大学教师,喜欢泡在网络中看小说,家务事就落在我和爸爸肩上;爸爸妈妈喜欢吵架;爸爸喜欢抽烟,对身体不好……如果能体会出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对父母的爱,这就是爱的能力。也让学生学会感恩,爱世界。
在调动学生情感,充分说的基础上,熊老师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题目自拟,内容自选,文体自定(记叙文、书信、童诗……)。让学生拿出情感的纸,拿起爱心的笔,让情感的涓涓细流,流进父母的心里。
自由的空间,带来自由的表达,心灵的放飞,定有佳作天成。熊老师当堂评改,其中有位学生写了一首童诗《母爱如佛》,多好的题目啊。乍一看,就能领略到母爱的慈祥,母爱的至高无上和伟大。诗中感情真挚,语言简洁。“下雨时,有妈为你撑伞∕开心时,有妈和你欢笑∕伤心时,有妈听你倾诉……”虽是童言,却能见大爱。
听了这三节课,我感触颇多,一言难尽。第一节课的朴实,第二节课的动情,第三节课的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在他们的教育生涯中,作文教学是那样的简单有趣,学生走进作文的世界是那样的兴趣盎然。可现实的作文教学正如有人总结的,“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作文”。一语真实刁钻地道出了作文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这一对联生动形象,也是作文难教、难学、难写的真实写照。作文真的难于上青天吗?熊老师的讲座,令我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童心是作文教学的根”一语道破天机。了解童心,追求作文教学碰撞儿童心灵;顺应童心,致力教学过程开启儿童心扉;激励童心,利用各种形式滋润儿童心田;回归童心,学会蹲下身子聆听儿童心声。这是作文教学的法宝,这是作文教学的法则。这些,我们也许没想到过,也许想到过,但我们没做过。也许做过,但没有坚持做过。所以,作文在师生眼里是骷髅的形象,可怕。不是有血有肉的灿烂笑脸,可爱。平时,我们太注重语句的华丽,情节的完美,却忽视了生活原汁原味的真实。我们太注重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套路,却忽视了真情实感和自由表达。我们太注重作文在考试中的分量,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却忽视了作文的生长点,它是一个“慢”的工程,应该兴趣至上,需要静心等待,循序渐进。所以,作文需要真实的生活和童心,这样就能拂去假、大、空的灰垢,映照出表现童心,抒发童情,体现童趣的真正的儿童生活,才能写出属于儿童自己的,活脱脱的,欢快跳跃的作文。
放飞孩子的心灵,作文就有了希望。请记住冰心奶奶的话“让孩子们欢欢喜喜做作文”。这也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天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11:23 , Processed in 0.0739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