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六单元备课参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8 16:1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乡下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     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       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      秋天

22牧场之国

学习目的: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学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异国风光的明信片或其他图片以及音像资料课件
  学习重难点:
   重点:积累词句
   难点: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学习欲望。
    师: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课前让大家查了资料,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读通顺了没有?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谁能评一下?(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是啊!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这一段说了什么?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板书。(牛多)
  师: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师引导总结学法: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课件展示异国风光片,欣赏完后再用一段话介绍介绍,可以用课文中学过的词句。
    作业:小组合作办一期异国风光的剪贴小报,并配以简短的说明,课外展览并分小组评比。
23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知识技能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目标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
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谈话导入)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二、阅读诗歌
   1、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三、指导学生领会诗的意思
   1、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3、教师指导学生领会诗的大意。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结束。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四、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熟练地背诵。
  五、小结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孟浩然   宋·王安石        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茅檐长扫静无苔,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花木成畦手自栽。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一水护田将绿绕,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两山排闼送青来。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作业
   1、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第二课时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 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第三课时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24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
、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第三课时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4-28 23:16 编辑 ]
2#
发表于 2008-4-28 16:54:41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老师们爱本站,用本站资讯

感谢寒版提供资讯
3#
发表于 2008-4-28 18:40:59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8 23:18:1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对老师们有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02 , Processed in 0.1267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