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小学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4 21:2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抛开家庭作业这根“拐杖”还能确保教学质量吗
——对“小学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思考
主持人:李建荣
参与人:
成都市李建荣名师工作室成员:任洁  黄杰  唐娟  叶国蓉  周红英  朱秀英  张学霞  陈丽霞
成都市成华区李建荣名师工作室成员:赖红  苏春艳  陈学莉  苟雪梅  汤鸿霞  叶春艳  易汇慧
主持人:我们从读书到教书,从初出茅庐到白发苍苍,谁都知道学生做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老师在“教学六认真”要求中跋涉,习惯用各种作业代替对学生学习的强化,什么课前预习作业,什么课后巩固作业,什么综合提升作业,什么周末监测作业……各有招数,五花八门。大家觉得用作业可以监督、约束、规范学生在家里对课堂学习的有效延伸,可以催生课堂学习效益的更大化。时间久了,学生也慢慢习惯了,老师也习以为常,不足为奇了。但是,8月22日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小学不留书面式家庭作业。面对这样的政策,大家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今天的沙龙就从这里开始吧。
苏春艳:古人——学而时习之,练字要求高
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中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也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主张。近代,学校实行班级教学,家庭作业更是作为“知识巩固”和“技能强化”的必备,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古人学习,怀着“学而优则仕”的理想,读背“四书”、“五经”,识字对对子,写字大小楷,朝着科举的目标前进。无论是官学、私学,蒙学、经学,都十分注重写字。老师通常在放学前要布置写好几篇毛笔字,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要带上作业,如果谁没有完成,或者写得不好,老师就要拿出戒尺惩罚。以至于科举登第,要求把字写成馆阁体,达到翰林院标准。此种书体虽不代表最高水准,但从端庄整丽看,能写好这种字所需的细心、认真与一丝不苟,必会影响其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
参考古人的做法,我认为留一定量的书面家庭作业还是有必要的。
任  洁:国际——大国的竞争起点在教育
如果说国内是这样的话,下面我们看看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做法——
美国:政策不搞一刀切
美国的家庭作业是学区、学校、教师和家长各方协调和平衡的结果,其家庭作业政策不是一刀切。美国有很多学校家庭作业很少,而在一些竞争很强的学校家庭作业又太多。如纽约市内的一所特许学校,招收的多是来自贫困和移民家庭的孩子,学校提高学生成绩的措施之一就是与所有就读学生家长达成协议,每天给他们的孩子布置不少于其年级对应的数值乘以10分钟的家庭作业。一般来说,在美国中小学,家庭作业占学生期终成绩的30%至40%。不少学校在坚持自己的做法,特别是对那些竞争很强的学校以及更多招收自贫困和移民家庭孩子的特许学校而言,家庭作业不会变成一个“零”。
法国:在争议中前行
2013年9月,法国总统奥朗德为兑现教育行政改革承诺,提上教育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取消家庭作业等。事实上,早在1956年法国政府就发布通函禁止小学布置书面形式的家庭作业,但下午4点半放学后的家庭作业仍然是大部分法国小学生的生活常态,特别是老师会要求学生在家里完成一些背诵或阅读的任务。2012年10月,奥朗德指出要求,作业应该在学校完成,小学应该在每天下课后空出半小时,让11岁以下的学生写完功课再回家。但不少家长坦言,家庭作业让孩子们觉得“安心”,他们也愿意通过辅导作业来参与孩子的学习。鉴于分歧,目前,法国教育部就小学生课后作业的问题尚未出台任何正式文件。
韩国:“双轨制”畸形发展
近年来,韩国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紧张程度已经明显降低。有的公立学校甚至下午没有课,多数小学下午3点钟左右就放学,学生吃完午饭后直接背书包走人。老师也几乎不会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只是到了五、六年级,学校布置的作业量相对会多一些。目前,韩国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不是很重,好像韩国的小学生是真的减负了。然而对于学校的这种减负,不少韩国家长并不领情,认为学校这是“解放自己”,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了家长。因为社会普遍重视教育的现状以及激烈的高考竞争和职业竞争,让韩国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日趋高涨。因此,韩国政府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反倒让韩国社会衍生出一种非常特殊而复杂的畸形教育现象――各类课外辅导班格外发达,很多小学生放学后不是回家,而是参加各种英语和数学补习班,或者学习跆拳道、书法等。由于课外补习班采取小班授课、针对性强,而且超前学习,这种课外“加餐”的重要程度甚至超过学校“正餐”,导致学生出现“上课睡觉,下课补习”的怪现象。韩国社会各界普遍对这种偏离教育自身规律的“双轨制”(校内教育和校外补习教育并存)畸形教育现象颇为头疼,全国上下也是怨声载道。
日本:采取“三步走”方针
日本小学有家庭作业,其作业量伴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日本教育研究开发中心2011年调查显示,97.8%的日本小学教师每天都布置作业。其中,低学段学生完成作业每门课平均耗时28.1分钟,中学段每门课平均耗时27.4分钟,高学段每门课平均耗时43.3分钟。
由于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大量放学后的日本儿童临时托管在“放学后儿童俱乐部”。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2年的调查,全日本拥有2万个类似“放学后儿童俱乐部”的托管机构,被托管的儿童达83万人,主要是1至3年级小学生。日本小学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理由之一就是通过要求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家庭学习习惯。虽然日本在化解小学生家庭作业困境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但不容乐观的是,在从宽松教育向培养扎实学力转向的过程中,日本小学生家庭作业与10年前比较有增加的趋势。
黄  杰:国外竭力为小学生的快乐童年铺路
1984年西班牙政府宣布废除给小学生留课外作业的制度,违反这一禁令者,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将受到指控;土耳其政府1985年宣布禁止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求家长揭发违反此项规定的教师;英国政府文件规定,禁止为12岁以下的儿童布置书面家庭作业。2013年9月开学,法国约有4000所市镇小学恢复了每周四天半的作息制度,兑现了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教育行政改革中提出的承诺——取消家庭作业。韩国的一些公立学校甚至下午没有课,多数小学下午3点左右就会放学,而学生吃完午饭后直接背书包走人。加拿大小学生的作业甚至少得有些“吓人”。不但量少,且学校规定,作业必须在学校内完成,不带带回家做,甚至课本也不提倡带回家。看看国外的小学生,学习多么轻松,多么快乐!国外政府如此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把课外的时间还给学生,我们有理由推论,国外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会更浓!
唐  娟:国外的家庭作业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美国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很有实际意义,作业内容延伸至社会,重在实践,让孩子主动接触社会,提高小学生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点。比如,一堂数学课,老师简单教授了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后,布置的家庭作业却是让孩子到银行里去存钱。再比如,英文课后,以一个新闻事件为例,让孩子回家去搜集各大媒体怎么报道这个事件,看看媒体的表述,怎么写新闻。同时,美国小学生下午2点就放学了,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些实践性作业,并能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再比如,老师布置的关怀调查作业,家长会和孩子一起思考完成作业的方法,当学生随地到访,社会机构都会给予热情接待。加拿大的小学生几乎没有家庭作业,即使老师偶尔布置一点作业,也不过是阅读半小时,多画张铅笔画,或者多做个手工活之类。阅读的书籍都不作限制,老师最多也只是给孩子们粗略地划个范围。
赖  红:创新人才不是堆积如山的作业练就出来的
不知大家还记得那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吗?——“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是啊!回顾我们周围,小小年纪的孩子本该享受烂漫的童年,却整日都在埋头写啊写,写完语文写数学,写完数学写英语,哪有时间去思考?哪有时间去创新?哪有时间去锻炼体魄?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也曾说道:“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理的感叹,源于对中国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忧虑。缺乏人才长远规划的短视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扭曲的考核评价和选拔机制,怎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能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为了小学生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创新的思维,为了中国的未来能拥有更多的杰出人才,我赞成小学阶段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朱秀英:孩子的厌学大多源于作业多
纵观各年级小学生的家庭书面作业,大多都是那种机械重复、抄抄写写、算算练练之类的。孩子们很被动,且做得越多,孩子们对学习的抵触情绪越大,以致于出现很多高三学生高考完后撕书狂欢的场面,那都是从小学时期累积起来的积蓄很久的对作业愤懑的爆发。老师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和提炼已学知识,但是过于繁重的作业负担,会迷失孩子们做作业的目的。听说一些学校甚至在“五一”节三天小长假也给孩子布置了好几张试卷,如此“题山卷海”,孩子苦不堪言,家长于心不忍,于是帮孩子完成作业。可想而知,这样做出来的作业根本没有达到老师的初衷。与其这样,不如老师们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精讲精练,让孩子学会举一反三,总结提炼方法。在课外,利用一些综合性活动,引导孩子运用自己的所学,去生活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因此不给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更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周红英:“零作业班”的尝试给“减负”带来曙光
让我们来看看武昌实验小学的“零作业班”尝试吧。这所学校所说的“零作业”就是没有传统的语数英之类的书面家庭作业,学校专门设计了六项‘素质作业’即:一是“劳动作业”,即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拖地等,既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又培养对父母的爱心;二是“锻炼作业”,如跳绳、仰卧起坐等;三是“阅读作业”,就是看《百家讲坛》等知识类节目;四是“思维作业”,由家长引导孩子多思考,多提问;五是“组织作业”,孩子轮流当班干部;六是“鉴赏作业”,美术、书法、乐器等,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除了劳动和锻炼,其他几项并非每天都要完成,不过每天回家后孩子做了什么,家长需要在《晚间活动联系本》上签字,反馈给学校。学生乐得而为之,家长也倾力配合。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武昌实验小学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确是一种冒险和勇气。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素质作业”,远远比那些枯燥、乏味的书面作业来得有意义和有意思,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对于孩子的终生发展也是意义重大。所以,让我们不给小学生留书面家庭作业吧!切实从身体上、心理上为学生减负,把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其快乐地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让我们的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各科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主持人:你们的观点明确,有说服力,让我们已感觉到小学生做书面家庭作业是利大于弊。那么,既然不留家庭作业了,我们教育者又该做哪些应对的思考?有哪些必须的准备?做什么样的适应性改变呢?请群策群力,献计出谋,使我们的教育“减负”不减质,使我们的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大步向前迈进。
周红英:用发展的眼光做教育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但我们过去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偏颇。“温”到学过的方法去“知”新的知识,这个新的知识不能被我们局限在题海书山之内。如果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又用在课后的做作业、解题之中,这对人才的培养是不利的,也是对未来人才的不负责任。我们不能把学生教成“书呆子”,更不能把学生当成读书、做作业的机器。为什么常听人说,有的人有知识无文化,有的人有知识无能力,那就是没有使读书获得的知识转化成文化、转化成能力。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学习,无疑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渠道。如果我们让学生带着课内学到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才是使学生变成有能力的人的重要途径。
“过犹不及”,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发展的,“小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已成为我们的坚定共识。“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古人有这样的胸怀和风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应该有这样的追求。辩证地看待“小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我们就脱离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低级的境界,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一切为孩子着想,一切为孩子的明天着想,一切为祖国的未来着想。
过去,我们热衷于研究书面家庭作业的探讨,今天,我们可以改正过去的错误做法,通过认真研究,大胆探索,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良学生的家庭作业形式,改变学生在家里的学习、生活状态,使我们在新的研究领域做出新努力。
苟雪梅:用科学的视野看“减负”
学习像日常生活一样,海参营养再高,让你天天只吃,也会吃腻的,而且你的营养也不会全面,更不会正常。我们认为,我国学生“知识性学习”的负担的确过重,但“实践性学习”的负担显然偏轻。一个“过重”,一个“过轻”,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他们的创新素质的培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学生在接受一次问卷调查后很自责地对老师说:“老师,我今天说了一句违心的话。我本来在外面学奥数,但我不敢说,怕给您添麻烦。可是,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数学家,我喜欢奥数,我为什么不可以去学习呢?”我们应该坚持有兴趣的负担就不是负担的观点。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独立的需求,我们要把学生从被动的做机械、重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时间、有精力、有胆量第干自己喜欢的事。“乐此不疲”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去乐此不疲。
由此可见,减负并不是不布置作业,不是彻底地让学生自由玩耍,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及个性心理特点,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有一定的“合理需求作业”。
我们在对待学生的作业问题上,要冷静思考,彻底剖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减负”。既要学会做“减法”,也要学会做“加法”。在设计作业时,可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有机地巧妙地结合,使作业形式多元、多层、多变、多趣,让学生灵活自主选择,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习得技能,培养想象、观察、思维、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当然,设计作业时,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各学科的学习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更有利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提高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赖  红:更新观念,创新作业设计
眼界决定境界,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观念一:“学生是主人”。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也是完成作业的主人,课外作业更应是学生的“自留地”。学生只有真正获得了自主权,才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地有创造性地耕种它。这比起不切实际的“一刀切”作业来,显然科学得多。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驾御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每一个学生。
观念二:“作业即自学。”课堂主要是让学生习得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好基础,课下是运用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有益补充。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作业决不能只为课堂查漏补缺,作业应该是实打实的学生自我充电、自我发展、自我学习的过程。
观念三:“大教育观。”“教材只是个例子,贵在举一隅而以三隅反。”我们要树立大教育观,绝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教科书,应该让学生跳出课本到知识的大海中去遨游。
武昌实验小学的“零作业班”就是没有传统语数英之类的书面家庭作业,而有学校专门设计了六项“素质作业”,这就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一是“劳动作业”,就是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拖地等,既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又培养对父母的爱心;
二是“锻炼作业”,如跳绳、仰卧起坐等;
三是“阅读作业”,就是看《百家讲坛》等知识类节目;
四是“思维作业”,由家长引导孩子多思考,多提问;
五是“组织作业”,孩子轮流当班干部;
六是“鉴赏作业”,美术、书法、乐器等,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
除了劳动和锻炼,其他几项并非每天都要完成,不过每天回家后孩子做了什么,家长需要在《晚间活动联系本》上签字,反馈给学校。   
武昌实验小学的校长张基广说:“我认为,孩子的大脑是一个容器,如果让他们自由地奔跑、玩耍,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个容器就会越来越大,将来装的知识会越来越多;如果从小就把他们困在小小的书桌前,他们的容器就很难增长,未来难有大的发展。”张校长的话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那么,我们现在谈创新作业是不是就与之前的书面作业背道而驰呢?我想不是的,应该是更好地优化家庭作业,优化我们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样,孩子们会更加从容地面对应试,面对未来的人生。
创新作业的新在哪里?我们的理解是:目标一致,形式不一;作业要求,因人而异;限定范围,不限形式;淡化标准,鼓励作为。
创新作业围绕什么而创?我想围绕学生兴趣、紧跟时代步伐而、适应身心发展、着眼终生发展、张扬个性发展是其中几个必须考虑的要素。
我们可以设定这样一些有意思的家庭作业——
以科目来分:
英语作业——看英语电影,学唱英语歌曲;建立英语角……
语文作业——广泛阅读中外名著,创立小剧团,写微博,给父母讲故事、谈心……
数学作业——家庭理财训练;以小组编写数学题,数学小资料;逛商场了解市场各种商品行情,写出购物指南……
体育作业——慢跑、球类训练……
以利用的平台来分:
利用信息网络——与老师针对某一问题网络聊天;将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电邮给老师,看纪录片视频……
利用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阅读大量名著、感受文字的魅力……
利用广阔的生活空间——开展有主题的调查研究,参观博物馆,旅游,摄影,自拍微电影……
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到俱乐部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辅导功课,听老人讲过去的事,参观工厂和一些机构、听报告或者演讲……
……
这样一来,没有了繁重的书面作业,不再总是伏案“奋笔疾书”,取而代之的是走进书本以外更加广阔的天地,感知书本以外的天地,在这样的氛围中,能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培养孩子们独特的思维,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
朱秀英:教师要加强自身修为
“师高弟子强”,这是谁都知道的名言。怎样才算是一个高师呢?理念先进,学识渊博,教艺精湛,充满爱心,身体力行,与时俱进,应该是学生心中的榜样和学习的楷模了。
    时代催人奋进。我们要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借鉴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讲”为“导”,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教师不通过直接讲解、灌输让学生掌握,而是设计一些兴趣盎然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在动脑、动口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知过程。再循序渐进地诱发学生的思维,组织他们展开充分讨论,最终实现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掌握。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要交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好习惯,使学生爱上读书,爱上学习,爱上探索,爱上实践。要改变老师主宰的传统课堂模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滋味和乐趣,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智慧火花、合作技能、迁移能力,使学生能够一招学得,终身受用。
汤红霞:用好每节课40分钟
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了,这无异于向教师、家长传统的作业观发起了赤裸裸的挑战。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有哪些变革呢?
要以目标统领教学工作。对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要牢记在心,领悟在心;要确定好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分解好每个教学阶段的分目标,再根据学情合理定位每堂课的课时目标。以总目标统领,分目标支撑,环环相扣,为达成最终的学科目标走好每天坚实的一步。
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把学情放在首要位置,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及背景知识现状,根据他们的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法、学法,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落实学生的成长目标。
要充分珍视课堂的每一分钟。每节课40分钟,不经意间就会匆匆而过。因此,课堂教学每个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成哪些目标,重点关注哪些孩子等等,都要细心谋划,精心准备。同时,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老师不能再居高临下,不能再越俎代庖,要把读书权、思考权、交流权、展示权、辩论权、总结权交给学生,让孩子过好充实的每一分钟。要避免节外生枝,不浪费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追问学科性质,不游走于学科之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学生感受到分分毫毫的进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兴奋。
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当堂课的知识和技能,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当堂内化、掌握。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的形式以学科特点而定。对于学生理解、运用上的重难点要精心巧设,不局限于书面形式,让学生通过练习真能有所突破和掌握。
要用儿童的视野对待儿童。孩子就是孩子,孩子难免表现出不足与过失,我们对于学生暂时表现的不足要想到、看到、帮到,但不要急于求成、一厢情愿。要以一种平常、豁达、宽容、守望的心态来接纳暂时的不如意。这是一种功力,是需要好好修炼的。
要注重循序渐进。课堂上要关注的点可能太多太多,如果每节课都想面面俱到,很可能到头来什么也没做好。因此,要坚持“小步距推进”原则,用“一课一得”的最近发展思路影响我们的教学,不好高骛远,也不拔苗助长,做实实在在的教育,做平心静气的教育,做“滚雪球”似的教育,促进学生天天有变化,天天在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6 11:01 , Processed in 0.2829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