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非:说“俗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7 15:2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俗招”


一些期刊,每期都有几篇分析高考作文命题及应对措施的文章,有些作者的研究细密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他们像是忘了那是考生花五十分钟写的作文,是阅卷人花一分半钟批完打分的作文。

那么多教师在研究高考作文,无非是想找“多快好省”的应试路子。写作教学有没有“捷径”可走?理论上没有,但“应试写作”可以有。因为高考作文从试题命制到评判标准,从实际操作到阅卷人的工作状态,与平时作文相比,都显得“非常”。从评定结果看,未必能反映考生真实水平。平时作文,教师有时间反复阅读、批点,师生可以交流探讨,甚至“改判”;高考阅卷则不可能,必须保密,时间紧,任务重。但也因如此,对考生而言,总有空子可钻,抱抱佛脚,一些野路子或称“俗招”也就应运而生。

当然,我们总是说,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根本不必担心,什么样的题目他都能对付,通常情况下,“真正的好文章根本埋没不了”。同样,平时不重视写作、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对高考作文自然感到恐惧,即时临阵磨枪,效果也有限。所谓“俗招”,对介乎二者之间的学生,有时会有些用。

比如,1990年,教学生,考试作文“来他一组排比句”,就够意思了。乃因当年尚流行“直说”,临场能炫一下表达技巧的并不多,阅卷教师常常因了考生充满激情的一段话,就冲动落泪。大家都学,水涨船高,于是发展到要来“排比段”,再发展到“有哲理的排比段”,这一招用到俗不可耐,渐渐失灵,连当年的“小升初”考试,小学生也会“排比句”了,而且社会流行,连“两会”发言,也玩排比句,“排比句”终于被玩残了。过了十年,2000年,就在考生全学得啰里巴嗦的时候,教学生用“一句话开头”,“结尾干净,给他来个反问句”,也足以震动阅卷人,——当阅卷人被“话痨”们折磨得精神崩溃时,看到了快刀斩乱麻的汉子,他是何等的激动!然而,这些招数一旦得手并传扬开去,渐成大路货,便又显得简单化,而“话痨”很可能被阅卷人认为具有“娓娓道来”如功夫茶一般的艺术特质,走上复兴之路。再过十年,2010年,鼓励“创新思维”,学会说“然而”和“但是”,或另起一行,给他来个“——且慢”,也能把阅卷人弄得神魂颠倒……

很多老师对付高考作文都有些招数,他们并不认为这是教学经验,只不过称之为“俗招”,用这些“俗招”对付高考,往往能得点便宜。用“俗招”,目的就是要让阅卷人“眼睛一亮”,——也只须这“一亮”,往往绝处逢生,法外施恩,逃过一劫,甚至中头彩。但靠俗招碰运气,即使应试得逞,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写作观,功利的写作观会影响他对事物的判断,从而更加忽略写作学习。

教师要正视高考,因为涉及学生利益。但是,让写作成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成为生活方式,比高考更重要。有位应届高中生,高考结束后给语文教师发了封邮件,说:“高考好歹混过去了,看到作文题头晕,课上说的那几招忘了用。现在,可以写点自己想写的东西了,在附件里,老师有空的话看看,聊搏一笑。”我估计他的随笔会很有趣,但我想,老师教他的那些“俗招”,以后也未必无用,因为以后还会遇上些无聊无趣的事,可以用它应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22:27 , Processed in 0.1133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