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懒换百勤——写作课的组织窍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0 10:1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懒换百勤——写作课的组织窍门转载

标签: 曹韧

写作课离不开知识的传授,但写作课更主要的特征是能力训练。写作课不能唯技法,但写作课一定离不开技法的训练。由此看来,写作课是以活动训练为主的实践性课程,其中课堂组织就是必然环节。而这个组织的组织者——教师是主角,但大多数时候,需要学生协助完成这项工作,这样学科代表或小组长就充任了这个角色。

写作课最繁重的工作,莫过于文章评价。老师一人评一班,工作量大而效果不佳,更多是结论性的判决,往往引不起学生深刻的触动。即使是有所触动,也是短暂的,如过眼云烟。如果让学生组织,学生参与评价,这个过程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训练。这时,教师要做的事情,是给学生明晰可操作的标准,给学生评议的方法,是对小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辅导学生形成一种公平公正、认真细致的评价氛围与评价道德。而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是这些组长、代表的选择。

写作课的活动、评价,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活动本身能有序、高效地进行,能协调组员的关系,能调动组员的参与积极性。另一个环节就是做好知识把关,而这一环节要求把关者的写作水平相对要高一些,能辨识作业的好、中、差,甚至能提出恰到好处的修改意见。

代课老师总要给本学科选择科代表或小组长。按常理,这代表或这组长都应该是学习尖子或成绩突出者,但作为组长或科代表往往是组织能力占第一位。比如,与老师沟通、组织活动、组织学生评议成绩等。在此基础上,才是知识水准、认识能力这些专业问题了。有的学生,成绩优秀,但偏偏缺乏组织能力。如果选这样的学生做组长或科代表,就可能会出现组织问题,反之,如果让这些学生自己单独承担任务,则有可能会顺利完成的。

换一个思路,当需要分组进行活动时,小组的划分与组织、小组长的产生,采用小组自由组合、组长民主推荐的方法。组成的小组,往往成员间关系和谐,被推选的同学一定是在小组中人气高、威信高的。作为老师,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的鉴赏力。一般情况下,同学们会推荐既成绩好又有组织能力的同学出任组长或科代表的。这样就可以顺利解决组织活动与水平把关的双重问题了。退一步,如果同学们推荐了组织能力强而成绩一般的同学,也无妨。凭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他是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调动成绩好的同学的积极性,让成绩好的同学做好水平把关的工作,而达成组织活动与水平把关的双重任务。这正应了刘邦说过的一句话,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论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他不如萧何;论统帅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他不如韩信。这三人皆为人中英杰,刘邦却能够遣而用之,这正是刘邦所以取天下的原因了。人不可能是全才,但集英才而用之,这正是优秀组织者的能力所在。

反过来,如果我们将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而推选组长,则可能出现或因这同学在同学中的人脉不好而没有感召力、向心力;或因他缺乏组织能力而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

另一个角度,如果由教师指定组长,则可能会出现由于不了解情况,或情况了解不透彻,推选不合适的人,而引起别的同学不接受,从而出现强龙不压地头蛇的情况;或由于没有听取民意,而导致同学的心理抵触,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所以,最简单的办法,是放手让学生民主推荐,教师指导开展工作。表象上看,教师是懒了,但以老师的懒换来学生的勤,一石双鸟,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能力养成,教师总是外因,这个外因要通过学生感受、理解、体会这个内因消化吸收才起作用。特别是写作学科,写得再好的老师,如果教学不得法,没有学生真正的练习感悟,是不会形成写作能力的。

,是智慧,要得适时适情,得妙手天成,不留痕迹;这是艺术,要得巧妙和谐,得学生喜欢;这是策略,要得得心应手,得成果丰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03 , Processed in 0.0934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