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来自台湾的作词人方文山在天津大学谈起他填词的《爱在西元前》、《青花瓷》等流行歌曲,挤满了听众的报告厅里不时响起欢呼声。大学生们就像欢迎歌星一样,迎接这位幕后创作者的登场。 12月13日,华语乐坛颇具影响力的作词人、电影导演方文山,应邀来到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中心、中国银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天津大学团委及学生资助中心协办的2013年度“助学·筑梦·铸人”活动主题报告会上,分享自己多年从文字和影像创作中获得的启迪。 方文山对学生们指出,不管从事何种创作,学习都很重要。他说,很多同学对他持续创作的灵感很好奇,好奇他怎么会收集到那么丰富的资料。“这些创作的养分其实来自阅读”,他形容,“阅读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一个事情”,前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花了三五年时间写完的书,我们只用三五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了,“我觉得这很划算”。 此次报告会的主题是“谁的青春不奋斗”,出身寒门的方文山的奋斗历程,令当今很多年轻人感触颇深。在进入音乐界之前,他曾送过外卖、做过推销员、管线工、外劳中介,为了圆梦而在台北奋斗。他毛遂自荐将自己创作的100多首歌词装订成册,邮寄给各大唱片公司,曾在杳无音讯的等待中绝望,人生“跌到谷底”,直到有一天被发掘出来,与歌手周杰伦成为乐坛的黄金搭档。 在报告会上,方文山回忆,歌词创作都是先有旋律后填词,在新人阶段还要“比稿”,唱片公司会将乐曲小样发给多位词作者,讲一讲大概需要什么感觉,然后让作词人自己发挥。不被采用就没有稿费也没有底薪,如果有6个人“比稿”,就意味着最终会有5个人白写。一周“比稿”3次都没有中,往往意味着这一周的努力就归于零。 如今已因《东风破》、《菊花台》等引领乐坛“中国风”潮流的方文山能够从比稿中胜出,与他的写作天赋有关,也与他阅读的积淀密不可分。他说,自己通常是一个人,晚上在办公室,在无人干扰的状况下创作歌词。写一首词,自己会去努力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的背景,比如写《上海1943》,就像要拍一部旧上海的电影一样,要了解当时的元素、符号和风土人情,用具象的词汇描绘那时的画面。 在周杰伦的歌曲《爱在西元前》里,第一句就是“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方文山说,“同学们一定觉得这句话很酷”,但它其实只是叙述了一个时代和历史事件,它跟”唐太宗贞观元年黄河泛滥民不聊生”没有太大差别,都是历史的叙述。直到第二行写“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自己才把时空和情绪都拉回来了。作词之前,他参观了反映两河流域古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展览。他说,古文明虽然非常遥远,可是那些石碑、器皿、生活用品,隔着玻璃橱窗,跟完全陌生的国民之间,似乎有种历史的连接,因此他在这个时空背景下创作了一个爱情故事。 而拿到《青花瓷》的乐曲小样时,方文山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写《青花瓷》,而是《青铜器》,他觉得这个名字“很炫很酷”,反差很强烈。后来他又觉得青铜器太刚硬,而且带着铜锈的出土文物跟爱情关系不大,后来自己想到了汝窑,但汝窑过于抽象,于是又想到青花瓷,有了“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句子。他觉得听众更易于想象出青花瓷的样子,青花又带有浪漫色彩。在创作完之后,他跟同事在电话里提起“青花瓷”,发现对方没有反应,原来对方误以为他写的是“青蛙池”,用青蛙的跳动象征爱情的过程,觉得奇怪可又不好意思反驳他。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方文山说,寻找歌词创作主题的过程,多是收集、阅读资料的过程。 在他看来,情歌强调感情的共鸣与宣泄,必须能让大多数人认同。词作者需要寻找“情感的最大公约数”,最多数人遇到的情感状态,就最适合写成歌词。而精妙的歌词来自阅读的浸润。 “还有什么比阅读的投资报酬率更高?”在报告会上,方文山建议同学们充实自己,用多方面的阅读扩展自己的视野,“你阅读的越多,你看事情的角度就会越客观,因为你中和了各种看法,而不只是单方面接受一种论述”,这是他最想跟大家分享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