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楚才作文中频繁出现的“死亡情节”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4 04:22: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楚才作文中频繁出现的“死亡情节”现象



作者: 来自长江日报 - 2013-05-30


     “他死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在无数个辗转醒来的深夜里,凄静的月光被窗户割成一条条落在枕边”; “窗边女生一声惊叫,窗外便传来一声短促、沉闷的响。一个男生躺在地上,他的脚还在抽动着”……这不是成年人的小说,这是今年在武汉举办的楚才作文比赛中小考生笔下的“死亡”。5月26日,楚才评委回顾阅卷,普遍感受到,不少小考生爱写死亡,一道作文题甚至近一半小考生让死亡入题。

  翻阅试卷发现,初一年级《遗失的美好》、初三年级《怀念一种声音》、高二年级《水过无痕》这三道题目中,很多作文都写到死亡。随机翻阅以《怀念一种声音》为题目的200份考卷,近100份作文写到了死亡。

  已连续3年参与楚才作文阅卷的刘林德评委说:“不管什么题目,考生们都会写到死亡,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作文里的死亡,大致有三类”,楚才评委们分析:友情类,常见的是无话不谈的好友,突然“脸色惨白,失去了一头秀发”,原来她得了白血病;亲情类,如单亲的父亲靠卖血养育“我”,却在一次车祸中再也没回来;穿越类,虚构古代战场或科幻场景,描写各种惨烈的杀戮场景。

  近日,媒体走访了三镇多所中小学校,语文老师们称,近年来,学生日常作文中“死亡”情节比较普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汉铁高中语文老师陈雄说,要好的同桌患上白血病、含辛茹苦的父亲突遇车祸、父母双亡的孩子得了绝症……现在的学生轻易就把人往“死”里写。据他了解,这些情节大多是虚构的。刚开始遇到有学生把健在的父亲写“死”,他也很诧异。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认为,一道作文题一半小考生写死亡,说明死亡话题已进入孩子的世界,这个现象需要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关注。也有一些语文老师认为,也可能,死亡情节只是一些孩子为达到故事高潮所进行的作文设计,不足为虑。

    取自现实生活的考题摆在眼前,不少学生却对可以信手拈来的生活素材视而不见,楚才评委阅卷时还发现,不少考生面对“现实题”不写现实,仍是热衷于虚构。

  “今年三四年级没有科幻类题目,这说明楚才作文竞赛越来越重视低年级段孩子写生活的能力。”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华中里小学老师刘红英说,《小伙伴》、《大人生气了》,三年级题目一个写人一个写事,同属生活类题目;四年级《我想自己来》、《不敢说的话》,给孩子表达心声的空间,《较量》、《老街新巷》,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就不难做到有话可说。

  然而,交上来的作文中,评委们发现,大多数作文都缺少生动、真实的感受。比如《老街新巷》,武汉的学生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体验。武汉老街小巷遍布,油皮巷、药帮巷、棉花街、绣花街、文书巷,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比比皆是。多数学生作文,却不是对社会生态的观察性描写,而是虚构出“一条老街被拆迁,变成一条新街”的故事。

  “楚才曾经有道题《大河从城中穿过》,用意明显,希望学生对武汉这个拥有大江大河的城市,有所描写,有所感怀。”评委肖擎回忆,当时400多份作文中,只有不到10篇作文写了武汉和从城中穿过的汉水、长江,大多数作文是在虚构远古或科幻故事,“更多的是把大河作为一种比喻使用,而不是对江河直接的感受”。


    一道楚才作文题,一半考生写死亡。武汉市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董实忠认为,环境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他称,现代环境里充斥的死亡现象,让死亡这个过去的禁忌话题,过早过多地侵入孩子们的世界。

    董实忠说,传统观念里,死亡是个禁忌话题,即使在成人世界,也尽量回避说到“死”,孩子们更是少有接触死亡的机会。今天,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各种虚拟的死亡场景通过网络游戏、影视剧等走进孩子的世界。

    “虚拟死亡不仅无处不在,还颠覆着现实的死亡观”,董实忠说,“比如在网络游戏里,很多游戏设计了人死加血可复活的环节,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而言,过多玩这种游戏,肯定会使他们无视生命的崇高感、有限性。”

    董实忠说,一些影视剧为了提高收视率,过多渲染悲情,把逝去当成唯美,有些节目甚至直播死亡,“视死为美,这也潜移默化地误导着孩子们对死亡的看法。”

    笔者从武汉团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了解到,在一项对少年轻言死亡的原因调查中,原因之首是孩子们相信人可以“死而复生”。调查中,在回答“你相信人能死而复生吗”这个问题时,81.5%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表示不相信,而49.8%的初中生和61.4%的高中生选择相信。调查还显示,学生们“人死能复生”的看法主要来自影视剧和网络游戏。

作者:宋兰兰 戴亮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04:24:1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5:30 , Processed in 0.1356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