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真的是一场失败的实验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2 02:0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诗真的是一场失败的实验吗?
                                              梁平


    流沙河先生是《星星》的前辈,也是我敬重的先生,一如健在的白航、石天河、叶延滨、杨牧、蓝疆们。
    沙河先生日前在省图书馆的讲座上关于“新诗是一场失败的实验”的发声,我没有机会去聆听先生的讲座,不能判断是否是新闻报导的猎奇或者误读,但是我相信这样一个判断,毫无疑问是“失误”的、甚至是“粗暴”的。
    中国新诗的出现从“五四”发轫以来的近百年的历史,它并不是在古代诗歌样式上的“实验”,而是历史推进、社会发展、汉语革命的一个必然的进程,这是一个常识。新诗的发展走过一些弯路、进入一些误区,比如全民的诗歌运动、社会的诗歌高烧以及新诗本身的跑步、行走、立正、稍息,乃至某个时间段上的倒退,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就像一个人的成长,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不生一场病。
    依照新闻上的报导,先生以否定曾经给自己带来祸害、荣誉与光环的自己的新诗为代价,否定整个新诗的发展与成就,这就试图从客观上堵住我们这些后生们的嘴。而事实是,尽管沙河先生一生并没有写多少新诗,他为数不多的新诗已经因为那个时代的非诗因素成为一种记忆、一个烙印,我们谁也不能把它抹去。但这不能成为“新诗是一场失败的实验”的理由和佐证。
    如先生自己所说,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写新诗了、不写诗了。饱学的沙河先生也许因为对新诗的某种成见,我也相信先生甚至很长时间没有阅读新诗了。以前的不说,那么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中国新诗,应该是比较陌生的,这又怎么能够简单的确定为“失败”呢?
    这三十几年,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还算得上是一个置身中国诗歌现场的人,我眼里的中国新诗是健康的、是不断进步而充满活力的。所谓“低谷”之说,所谓“读诗比写诗的人多”的种种非议,并没有阻挡中国新诗的向前发展。我认为中国新诗现在才真正回到了她应该会到的位置上了。中国新诗的几度高潮,要么是社会出了问题,要么是诗歌出了问题,这已经让我们亲历和目睹了,所以我们不能让诗歌再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主要组成部份”而糟践了诗歌。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诗歌传承的诗歌的国度,我们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诗人们的不懈努力,需要社会包括媒体对诗歌的敬畏与尊重。
    我一直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保持一种乐观。尽管沙河先生所指出的一些新诗出现的问题还存在,但是这只是新诗的片面、是某种现象而已。我感到欣慰、甚至惊叹的是,继朦胧诗、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后,更年轻一代诗人对新诗所做出的新的贡献,他们在丰富汉语和增强汉语语义的弹性上,在现代性诗歌技巧的探索中所取得的成就。这样的诗人和作品可以举例列出一个强大的阵容。这里我没有贬低任何一个在他那个时代为诗歌做出过贡献的诗人,他们在他们那个时代用诗歌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我只是需要提醒,像我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现在要学会欣赏、学会接纳与自己诗学、自己接受习惯与好恶不一样的新鲜的呈现,而不是简单排斥,或者一棍子置于死地。因为,这样的教训我们实在是领教得太多了。
    出差在外,看到新闻报导和几个地方赫然的关于新诗的标题,觉得有话要说,不吐不快,便写下寥寥数语,还望和我一个锅里舀饭吃的我的前辈沙河先生恕“童言无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be9700102ehsz.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1:28 , Processed in 0.07381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