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珠珠: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9 21:1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珠珠:教育不能迷失在技术浪潮中
● 王珠珠
  如今,几乎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信息技术对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最近关于MOOC(慕课)、大数据的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的确让我们感觉到技术无所不在,技术正在加快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纵观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可称是风起云涌。从美国《地平线报告》对技术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分析与预测可以看到,近五年来,有的技术随着时间推演在不断发展,而另外约有一半的技术却没有走向更广阔范围的应用,有的甚至消失掉了。许多专家也提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是不是所有的具体的技术都可以或者都将对教育产生重要作用。那么在这样一个充满技术影响、变幻极快的时代,教育技术工作者该如何选择,如何应用技术,这些成为了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教育不要被技术所惑

世界远程教育领域著名专家约翰·丹尼尔教授曾在他的论著中提到:不要被技术所惑。今天,我们常常会遇到他当年所描述的情境,各种技术创新者不断向我们推销各种不同的技术。但是如果教育技术工作者将这些技术全部“照单接收”,全部推荐或“强加”给教师的话,我们必将在这场变革中遭受挫败。所以,面对应接不暇的各种技术,我们不能只承担一个接纳者和传播者的角色,还必须把技术放在教育过程之中加以鉴别和选择、甚至加工和整合,这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信息技术将带来一场教育新的革命,但我们不能为了革命而追求技术,那就是本末倒置。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是我们追求的结果,而不是目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追寻人类学习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恰当的使用技术,才是我们使用技术、进行变革的根本目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来构建现代化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如果说我们不坚持“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那么“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就难以实现。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看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几个应用。从国际上来看教育信息化比较热的应用主要有MOOC、可汗学院和颠倒课堂等,国内则除了MOOC、颠倒课堂外,还有微课程。这些应用取得了人们认为的教育的革命,有技术的影响,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因为教育技术的影响,是因为它们找到了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策略与技术。这里我试着对MOOC、可汗学院与我们的微课程进行一点分析。


MOOC促成学习的革命

关于MOOC,我们发现它在以下三个方面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潜力。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MOOC以知名效应刺激了竞争。MOOC以名校课程吸引了学习者的兴趣,直接通过网络聆听到世界最优秀的老师讲课,对于每个求知者来说,都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它的影响还远不止于此。据台湾一位教授的分析,不仅仅名校的优秀老师被MOOC推到了世界的舞台,还引发了其他教育工作者在这里产生竞争,优胜劣汰,进而优化已有的课程。美国就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社区学院开设了一门管理学的课,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位教师上的比原有的名校教师的课程还要好,于是这门课一举被推到该课程网站的排行榜之首。那所名校于是决定拿下自己的课程。可见,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MOOC平台不仅仅只是技术的体现,还促进了知识的改进和再创造,并推动着教育不断向更加优质的方向发展,而这样的目的才真正是驱动MOOC前进的根本动力。正是在这种驱动力下,MOOC也驱动了教师、学校和学习者。教师在MOOC上的成功是一种教师的知名度的提升,也是一种教学荣誉的体现。相应的,学校也在MOOC模式中争先“领导世界”。北京大学前校长周其凤曾说过,在MOOC的冲击下,学生通过网络聆听世界大师的课程,那么未来北大的学生会不会都不再学我们自己的课程而在学别人的课程了呢?这句话其实富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MOOC将怎样改变学生们的学习模式?第二,我们的大学(包括名牌大学)能不能面对MOOC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开放的国际舞台上赢得竞争的主动?对于学习者而言,总是需要最优质最适合自己的课程,所以我们可以断言MOOC带来的这种变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根植于人们对公平、开放、竞争、发展的本质的需求。

其次,MOOC已经不仅仅只是大学正规教育的一种课程了,还适应了非正式学习的需求。它的存在必将模糊正式教育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我们修学正式教育可以拿到官方认证的学历证书以此来证明自己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而修学MOOC的课程,目前也可以得到由课程提供的学分凭证。经过统计发现,通过MOOC拿到学分的比例基本上在7%到16%之间。如果说,在MOOC上学习的人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获得学分认证,那么剩下的九成学生MOOC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有研究发现,登陆MOOC学习的人其实有各种目的,而大多数也许仅仅是希望登陆平台看一看,他们代表着大多数人对MOOC的态度。对这九成的人来说,MOOC不再意味着任何学分,而是追求最新知识的平台,一个以追求知识交流、技能交流、方法交流、经验交流的平台,一个促进终身学习的平台。在一些发达国家,学分认证早已经开始了,一些高校采取措施认定你的能力与水平。当你需要进入大学学习时,你在实践中学习或表明已经掌握了某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经过学校一定程序的认定,就可以免修,完全可以当作大学正式学分来用。可以预见,由于MOOC,非正式学习和正规教育的界限将逐渐融合,并相互促进,使更多的学习者从中受益,这种革命的意义也可能不亚于“学分银行”的意义。

第三,智能化和大数据技术在MOOC中的应用,优化了教育流程。对学习来说,教学交互活动极其重要,而远程学习的交互与面对面教学相比,其交互性更复杂,要求更高。MOOC面对如此多的学生学习,创造了一种新的学习交互方式。过去,我们面对大批量学生作业的时候,也用过一种方法,就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MOOC创造了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相互批改作业的方式,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这种批改方式,接近或相当于教授批改作业的正确率。这一技术革新是使大规模在线学习成为可能的关键。我们相信,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将得到更多信息,生成更多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MOOC的这些设计与实施,使它已经达到了公开课、资源网以及过去一般的学习平台所不可企及的交互与反馈功能和效率。


可汗学院、微课程给予的启发

有人说,如果用目前通常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可汗学院的课件,没有一个可以通过,但是他们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以“两位数的乘法”为例,我们将国内的课件和可汗学院的课件做一个对比。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可汗学院的课程美观程度并没有我们做的课件那么好,但是从教学内容上看,却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事情。形式上可汗学院的教学是边写边讲,但是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计算方法,而是用口算、竖式、格子乘法等多种方法,甚至利用多种方法寻找学生曾经掌握的加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联系,可以看出,他们实际在讲的是数学思维。而我们的课程则是以反复计算为主要方式,灌输学生要掌握和记忆这些规律和计算方法。同时我们的课件过于追求感官要求,配有大量和教学联系较少的元素,看上去很美观,而对实际的教学起不到效果。在形式上我们比他们漂亮得多,但是方法上却是欠缺的。从课程组织的角度上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可汗学院的视频是碎片化的,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一个我们所谓的微课程,它还有一种游戏化过关的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中不断被检查被激励,进而促进学习。我在一些课堂中发现,目前我们的微课程应用,其实存在较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在于对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对解决学生问题的深入引导。往往我们的老师追求了丰富的表现却忽视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维发展。

从以上两个热门应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技术是革命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充要条件。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技术时代,技术何去何从?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以人为本的应用,考虑了人们需求并能够站在学习者角度来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得以在应用之中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不至于在技术的浪潮之中迷失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13 , Processed in 0.1372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