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课也得有章法 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4 06:2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课也得有章法 让学生享受写作的乐趣   作者:常亚歌 李庆琦  来源:教育时报
  题记:我们很多时候为作文教学的费时、低效而苦恼,甚至妄想没有作文教学任务该有多好!但你可曾知道,有一个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作文课“搬到”鲜活的生活中,让学生尽情享受写作的乐趣。
  □ 常亚歌
  近日,我去听赵老师的作文随堂课。到他们学校,才知道他教的那个班级去参加了一个竞赛活动。于是,赵老师只好带着我们去隔壁的五年级借班上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参加扫墓活动,现在请大家说说心里话。”赵老师一开始便直奔主题。
  “我们知道了烈士的事迹。”
  “我对烈士很敬佩。”
  “他们为了造福人民,牺牲了自己。”
  ……
  学生不断重复着“相似”的看法。此时,赵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思想,然后说道:“老师也谈谈自己的感受。我昨天最大的感受就是太累了。我还知道,有个同学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想返程的时候,从虎山岭上下来,多看看风景,但老师没有让去。同学们,你们能从刚才老师所说的感受中发现些什么吗?”
  教室里一阵沉静。
  看到同学们不言语,赵老师接着说:“别人说什么,我们也跟着说什么是不行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赵老师说着,转身写了一句“继承先烈遗志,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然后接着又讲道:“有这种想法是应该的,因为我们做这个活动的目的就是教育活动。然而,当我们写的时候,就应该去想整件事情的经历以及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只有想通了才能动手。好,现在我们准备着手写昨天扫墓这件事情,我们该怎样去写呢?”
  生1:要写出去扫墓的目的。
  师:我要知道你怎么写出扫墓的目的。
  生2:要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怎么写出自己的感受呢?
  学生沉默,陷入思考。
  “联系生活实际中自己是怎么做的,想想以后该怎么做。”有学生站了起来回答道。
  “好,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叙述这件事情呢?”赵老师边说,边顺势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过程”。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遇到老师这样讲作文,使得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交流起来都有点“费力”。但赵老师仍坚持按先想通,再动手的教学思路,带着学生把“扫墓过程”的几个点列在黑板上:“出发前—路上—到达—扫墓—回来”。
  这时,学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灵感,纷纷把昨天活动过程复述了下来,还有部分心急的学生已经开始动笔了。此时,赵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字——文中有我。然后,又以“心情”为主线对文中的“我”进行了梳理(板书如下):
  此时,赵老师才让学生以板书为参照,以“过程”为明线,以“心情”为暗线,列出各自的写作提纲,然后,又对即将开始的写作做了几条规定,才让学生动笔。
  当然,关于生活作文的教学方式赵老师很难在一节课中全面体现,毕竟教育活动是由几个甚至十几个重要因素共同影响的。但就赵老师而言,我们还是把他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重要因素摘选出来一起分享。
  作文训练是赵老师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核心。无论课堂上对课文的解析,还是在课下与孩子们的聊天,只要有他与学生们交流,就有他指导学生作文的影子。因此,他的学生总能把“喜宴”“上香”“那一次,我赔了”等生活趣事变成鲜活的文字呈现出来。而我们很多时候,只有在每周的作文课上才涉及作文教学。
  其次,他对作文训练的重心与我们不同。从上面的课堂中不难看出,对于一个初次上课的班级,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文脉梳理,赵老师竟然用一节课的时间。当学生完成写作之后,他把重心放在交流和互评上,而不是去批改学生的作文。而现实情况是,很多时候我们把大量时间用在批改环节上,对写前选题及文脉的梳理投入不够,这样,即便我们篇篇批改,但对学生而言,“习作”已经成了“过去时”,最佳的训练时机已经“丧失”。
  最后,在让学生动笔之前,赵老师要公布自己的“写作三不准”:第一,没有想通不允许动笔。第二,书写期间不允许涂改、不允许写错字、不允许有病句。第三,不允许把稿纸弄脏、弄破。如果违反了上述纪律,需换一张重新写,并受到一定的“惩罚”。也就是这种写前的宽松与自由和近乎苛刻的写作要求,才让他的学生不仅乐于动笔、善于观察,而且还养成了一种很好的学习和做事习惯。我想在这一点上,用“作文教育”比喻“做人教育”好像更为贴切一些。(作者单位:济源市教育局)(本版插图:李庆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7:41 , Processed in 0.07205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