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谷振诣: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2 08:1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谷振诣:批判性思维与思维基本功
● 谷振诣   
  

  演讲人:谷振诣

  1962年生于内蒙古赤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从事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和思维方法论的教学与研究。代表著作:《论证与分析:逻辑的应用》(人民出版社,2000)、《批判性思维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帕特里克·赫尔利《简明逻辑学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译者之一。

  时间:2月20日

  地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职业棋手与业余棋手有一个重要的差别:职业棋手非常注重基本功训练,要花大量时间对基本功进行高强度和系统性的训练,因而都有过硬的基本功;业余棋手通常不注重基本功训练,偶尔练一练,训练的强度和系统性也不够,因而总是不能与职业棋手相匹敌。大学生是职业的学习者,职业的学习者不是知识的储存者和复述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职业的思考者必须练好思维基本功,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思维基本功。

  

  宽容原则中立原则

  

  十七世纪法国文学家布鲁叶说:“世界上最稀有的东西,除了好的判断外,便是钻石和珠宝了。”

  谈到批判,总要有一个批判的对象,也就是批判什么;还要有一个批判的标准,也就是依据什么来批判;当然,批判是有目的的。

  如果对批判的对象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那就不具有批判的资格。因而,批判首先意味着准确和充分地理解批判的对象。在这方面,批判性思维坚持理解的宽容原则,也就是以合理性的最大限度理解批判的对象。宽容原则限制批判者对所批判的对象进行歪曲的或者片面的理解,要求批判者具有公正、准确的理解能力。

  任何批判都会预设一个或多个标准。批判的标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立场性标准;另一类是中立的标准。

  《孟子·滕文公下》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朱“为我”的观点,主张尊重个体生命,不做自伤其生的事情,也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和侵夺。墨翟“兼爱”的观点,主张普遍平等地爱人,不受等级贵贱和血缘亲疏的局限。孟子对杨、墨的批判,依据的标准是立场性的,以儒家有差等的人伦之爱为标准,对杨、墨的观点进行批判。立场性批判通常不能解决争议,易于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

  苏格拉底在临终前面临三项指控:腐蚀青年;崇拜新神;不崇拜城邦诸神。苏格拉底不清楚第三项指控的确切意思,请法官美勒托为他澄清一下,美勒托说:这项指控意为苏格拉底是彻底的无神论者。苏格拉底说:倘若如此,那第二项指控就不能成立。由于“苏格拉底是彻底的无神论者”与“苏格拉底崇拜新神”相互矛盾,其中必有一个不能成立。苏格拉底对美勒托的批判,以逻辑学的矛盾律为标准,这种标准是中立的,也就是控辩双方都认同的标准。

  批判性思维坚持批判的中立原则,也就是以双方无争议的或者绝大多数人认同的准则作为批判的标准。宽容原则和中立原则是确保思维公正性的原则,违背其中之一就会伤害思维的公正性。

  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是得出好的判断。十七世纪法国文学家布鲁叶说:“世界上最稀有的东西,除了好的判断外,便是钻石和珠宝了。”爱因斯坦说:“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若要得出好的判断,非竭尽全力、劳心苦思不可。据此,恩尼斯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针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而进行的言之有据的反省思维。”

  

  独立思考严谨审慎

  

  阅读是职业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我们只是把所读到的东西机械地转录到脑子里,这种阅读就不是批判性的。

  在恩尼斯的定义中,既把批判用于思维的产品,也将其用于思维的过程。用于思维产品最常见的批判形式是批判性阅读。阅读是职业学习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如果我们只是把所读到的东西机械地转录到脑子里,这种阅读就不是批判性的。批判性阅读意味着积极主动的思考,既不抗拒作者的观点,也不是不加思考地对作者的观点加以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作者的思考,在不遗漏作者表述的细节、不曲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对所读到的东西进行理解、分析、比较、核对、质疑和反思等思考性工作,依据无争议的标准对所读到的东西进行权衡和评估,然后,再得出观点对错或作品好坏的判断。

  让我们来看一则小测验。我让大学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重读鲁迅的《孔乙己》,要求回答的问题是:在鲁迅笔下,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几乎所有同学都认同:“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是一位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当我进一步质问:得出这一结论的根据是什么?有些学生茫然无语,有些学生说:“老师这样教的。”

  学生的回答让我感到无奈。首先,“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不是对“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的直接回答,而是对“什么原因使孔乙己成为那样一个人”的直接回答。其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读者对孔乙己发表的看法和评论,仍然不是对“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的直接回答。在没弄清楚孔乙己是什么样人的前提下,就去推测他何以成为这样的原因,作出孔乙己让人感到悲哀或愤怒的评论,这是不合理的。最后,“老师这样教的”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回答,是不独立思考的表现。

  接着,我把“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细化,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孔乙己有真才实学吗?

  孔乙己有没有一技之长?

  文中几次写到孔乙己挨打?

  为什么挨打?

  孔乙己有什么嗜好?

  显然,孔乙己没什么真才实学,有真才实学的人不会向饭店的小伙计卖弄“回”字有四种写法;孔乙己有一技之长,写得一笔好字;文中六次描写孔乙己挨打,两次间接描写:“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四次直接描写:“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先写服辩,后来是打。”“要不是偷,怎么会打断腿?”凡写挨打之处都提到偷,因为偷人家东西挨打;孔乙己是一个酒徒。“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

  没有真才实学却自以为有学问,身着脏破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虚荣到了死要面子的地步;有一技之长却不好好发挥,一边干活一边偷人家东西,屡打不改,而且偷窃的胆子越来越大(举人家的笔书纸砚通常比一般人家的更贵重、更值钱);嗜酒如命,即使被打折了腿,仅有四文大钱,还要爬到酒店去喝。虚荣、懒做、偷窃、嗜酒之人,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难道没有吗?如今,哪个单位敢雇用这样的人?什么样制度的国家能养得起这样的人?这种人的出现与封建科举制度有多大的相关性?怒其不争气尚可,哀其不幸则未必。若是在今天,因屡次偷窃被抓,会被关进监狱,对这种“不幸”,何哀之有?

  批判性思维首先倡导的是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学文科的,这种态度和精神的匮乏,到了让人悲伤的地步。懒得独立思考,喜欢简单和模仿,动不动就找模板,或者上网搜查现成答案。思考问题缺乏耐心,在没有对结论赖以成立的根据进行深思熟虑的情况下,便匆忙得出结论,下判断时胆大、草率而任性。

  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说:“如果勉强让我们做选择,一个是个人的态度,另一个是关于逻辑原则的知识,也就是能顺利处理问题的逻辑方法和技术,我将选择前者。幸好,我们不必作出这样的选择,因为个人态度与逻辑方法并不是对立的。”确实,有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才会产生使用方法和技术的愿望和意志。否则,即使掌握了方法和技术,也不会不辞辛苦地使用它。

  

  学好逻辑用好逻辑

  

  很遗憾,我国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教育很薄弱,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学过逻辑,缺乏逻辑观念,不懂得评估论证好坏的逻辑标准和方法。

  当然,思维方法和技术很重要,逻辑的方法和技术就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和技术。柯匹在《逻辑学导论》中说:“逻辑学是研究用于区分正确推理与不正确推理的方法和原理的学问”。“在那些必须依靠下判断的地方,正确推理终究是其最坚实的基础。运用逻辑学的方法与技术,人们可以有效地区分正确的推理和不正确的推理。”赫尔利在《简明逻辑学导论》中说:“逻辑的目标是研发一种方法和原则的体系,可供我们用作评价他人论证的准则,以及构造我们自己的论证的指导。”“逻辑作为评价论证的科学,其目的就是开发供我们区别好论证与坏论证的方法和技术。”

  很遗憾,我国的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教育很薄弱,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学过逻辑,缺乏逻辑观念,不懂得评估论证好坏的逻辑标准和方法。何以见得呢?给出支持主张的理由和根据叫论证。表达主张的陈述叫结论,表达理由和根据的陈述叫前提,由前提得出结论的推导过程叫推理。无论是表达主张,还是陈述理由,都要使用概念。

  针对论证的主张、理由、推理和概念的运用,至少有32种常见的逻辑错误,诸如含糊不清、混淆概念、绝对判断、不一致或自相矛盾、非黑即白、轻率概括、不当类比、熏鲱、稻草人、假因果等等,这些逻辑错误违背的都是逻辑的基本规律和准则。与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相比,在论文或论著中出现逻辑错误是更加不能允许的。我们以逻辑错误为例,检阅一下论证性的思维产品,看一看我们的思维素质和思维质量如何。

  先看某家报纸上的一段论证:

  “唐山大地震30周年,就是10950个日子。每一个日子,都伴随和意味着数十个灵魂在逐渐远去。但是他们的名字,却应该和必须永远留下来。因为没有这些真实的名字,那场灾难就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失去了这些真实的名字,也就失去了唐山大地震的历史。其实每一场灾难都是如此。”

  “30周年”应该是第30年这一年,怎么会有10950个日子?这是误用概念。很滑稽,遇难同胞的灵魂没有一起走,在这30年中,每天走数十个,一直走到现在。作者的主张是:遇难者的名字应该和必须永远留下来。理由有两个:其一,“没有这些真实的名字,那场灾难就是不完整的。”这个理由不成立,灾难一旦发生都是完整的,其完整性不取决于遇难者的名字。其二,“失去了这些真实的名字,也就失去了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这个理由也不成立,因为即使我们失去了遇难者的名字,也不会失去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这个论证是无效的,可作者却在此基础上大胆地概括说:“其实每一场灾难都是如此。”这样的概括叫绝对判断。

  再看某家名牌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材中的论证:

  “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是,并非每一篇文章的写作中都必须运用‘重复’与‘对比’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这要看具体情况灵活而定。有时只用‘重复’,有时只用‘对比’,有时二者兼而有之。”

  其中的自相矛盾是明显的。这本教材的逻辑错误很多,再看一例:

  “对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首先是对写作思维原理——三种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理解,主要是认真阅读教材,认真听老师的知识阐述、举例分析、操作演示。然后是对这些理论的思考、验证,看是否能推翻这些结论。如果不能推翻,就只有深信它,迷恋它,实践它,运用它。”

  “思维原理”与“思维操作模型”不是同一档次的概念,不可等量齐观;最后一句假设:“对于一种理论,要么推翻它,要么深信它,迷恋它,实践它,运用它。”在此假设之下,“如果不能推翻,就只有深信它,迷恋它,实践它,运用它”才能成立。这一假设犯了非黑即白的错误。反例是存在的,即使是不能推翻的科学理论,也没有必要“深信它,迷恋它”,否则,科学就会停止不前。

  学术专著中的情况又如何呢?一本研究音乐文化的著作中有如下论述:

  “王光祈曾把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即:华夏乐系、希腊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杜亚雄继承了这一体系划分,但将华夏乐系改为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改为欧洲乐系,并进一步阐释了这几个乐系的特征。我接受这一划分,但仍愿意把中国乐系叫做华夏乐系。否则,我认为会有把使用欧洲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的少数民族排斥在中国以外之嫌。”

  王光祈对乐系的分类依据的是文化标准;杜亚雄对乐系的分类依据的是区域标准。这是两种独立的划分,没有什么继承关系。作者将这两种分类掺和在一起:“华夏乐系、欧洲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在一次分类中使用了两种标准,导致分类的混乱。“否则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08:20:0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会有……之嫌。”事实上,“华夏乐系”的外延不包括使用欧洲乐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的少数民族音乐,而“中国乐系”则能将它们包括其中,真是事与愿违。“我接受这一划分,但仍愿意……”,对乐系进行分类属于事实性问题,应当遵循科学和逻辑的标准,不取决于作者愿不愿意的情感偏好。在需要做出理性判断的时候,任凭情感和愿望的参与并受其左右,这种现象很普遍。

  俗话说:不知者无畏。逻辑观念淡薄,缺乏逻辑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恐怕是出现这类不合格的思维产品的一个原因。讲究学术规范,最起码要符合理性的标准,而逻辑的准则是理性标准的底线。学好逻辑,用好逻辑,这是职业学习者必备的思维基本功。

  

  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

  就思维过程而言,我们把思考分为两个阶段:产生想法的创造性思维和判断想法的批判性思维。这两个阶段是互相交织的,在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思考会在这两者之间互动。每个人都会产生想法和判断想法,但思考质量却千差万别。面对问题或挑战,有的人只会产生简单或肤浅的想法,而且不加批判地予以认可;有些人则会产生很多想法,其中包括有原创性的和有深度的想法,他们会对这些想法进行质疑、评估、审验等批判性思考,挑选出最好的想法,并对它进行验证,以便得出经得住检验的知识和信念。

  我们以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过程为例,看一看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和关系。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发现含铀的结晶体具有使感光底片曝光的力量。他从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结晶体放射某种射线,它穿透了覆盖在感光底片上的不透明颜料,与位于下面的光敏物质发生反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射线不及用做胸透的X射线强烈,所以,贝克勒尔减弱了对它们的研究兴趣。

  一年后,巴黎大学的玛丽·居里选取它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她用更适合测量射线强度的静电计替换了感光底片,为了确定射线的来源,她依然使用纯铀进行各种实验。当这些实验毫无成果后,她把注意力转向其他的金属或矿物质。为此,她测试了成百上千种金属、化合物和矿石,最后她将注意力集中到沥青铀矿上。沥青铀矿中有铀,她估计这种铀矿会放射射线,由于矿石中含有许多杂质,这些射线应当弱于纯铀的强度,事实的情况却相反,这些射线的力量更强。这一现象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注意,成为她接下来研究的核心问题。

  作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居里夫人产生了沥青铀矿中的杂质以某种方式增强了铀的放射量的想法。由这一想法得出的一个推论是:将纯铀与沥青铀矿中的杂质混合,会使铀的放射量增加。为了验证这一推论,居里夫人用各种元素与铀混合,然后测量其射线的强度。然而,混合后的放射量总是比纯铀的放射量少。因此,她放弃了这种想法。

  尔后,她又提出第二个想法:较强的射线是由沥青铀矿中的其他杂质引起的。可是,除了铀之外,钍是当时唯一已知的放射性元素,而在已经检测的沥青铀矿中绝对没有钍。由此得出的推论是:某种新的未知元素增加了放射的强度。从这一想法得出的另一个推论是:通过提炼可以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该元素。

  她与丈夫皮埃尔一起进行元素的分离工作。由于这种元素的量异常地小,从余下的杂质中分离出可计量的量,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居里夫妇先把沥青铀矿磨碎,放入酸中溶解,再经过多步的过滤和添加其他化学物质后,他们获取了一小撮白色的粉末,发现这种粉末的放射性是纯铀的900倍。但是,由于白色粉末中的主要元素是钡,这种未知元素仍然未被分离出来。

  至此,居里夫妇决定不再进行提炼工作,而是对白色粉末进行光谱分析,希望通过这种分析能揭示出未知元素的光谱特征。当白色粉末在光谱仪中燃烧时,在紫外线区域出现了一条不同于其他成分的放射线。根据光谱的复合图像和放射强度,居里夫妇于1898年宣布发现了新元素镭,并经过多步提炼,获得足够量的镭,从而确定了它的原子量。

  科学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发现问题;产生想法;从想法中得出推论;验证推论。前两个步骤主要是产生想法的阶段;后两个步骤主要是判断想法的阶段。逻辑学把科学研究中产生的想法称为假说。

  好想法的产生,必须以发现一个好问题为前提。不像教师指定作业中的问题,科学研究中的好问题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富有创造性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发现的。调研不只是简单地收集常规信息,而是以很强的好奇心和富有想象力的行动去探究常人想不到的问题。居里夫人测试了几百种金属、化合物和矿石,才找到了她所研究的核心问题。

  好想法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初的想法通常是不正确的,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取决于持续地产生想法,直到将惯常的想法扫荡干净,才会产生富有想象力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居里夫人的第一个想法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于是她又产生了第二个想法。爱迪生说:天才是99%的努力加上1%的灵感。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

  想法或假说的产生,来源于研究者自由的思想,用来解释事物的成因,寻找或构造相关的证据,以便揭示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真相。因而,假说完全有可能是错误的。知道这一点,养成产生想法时保留判断的习惯就非常重要。

  想法或假说与推论和证明息息相关。从居里夫人的事例中可见,每一个想法或假说的产生,都意味着一个或更多的推论,推论的目的在于形成可用观察和实验检验的结论。因而,假说是搜集证据的指南,告诉研究者寻找什么,忽略什么。推理是我们不但要懂而且要做的事情。如果实验的结果与推论相一致,而且有理由相信唯有被探究的这些条件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那么这种证实就足够有力地支持了所推出的结论,至少在与结论相反的事实被发现之前,它是可信的。

  在发现问题和产生想法的创造性阶段,好奇心和想象力是重要的,但是,二者必须在独立思考、勤奋辛劳和勇于承受困惑和失败的基础上,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在得出推论和验证推论的批判性阶段,搜集证据和给出证明是重要的,没有经过严格证明和检验的假说只是一种臆测或猜想。尽管搜集证据和给出证明也需要发挥想象力,只有合乎逻辑的推论和经得住检验的证明,才能使好奇心和想象力开放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胡适将这两个阶段概括为:“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杜威把这两个阶段的思维叫做反省思维。“对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按着支持它的根据以及由它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缜密的思考,就形成了反省思维。”恩尼斯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使用了“反省思维”这个词,吸收了杜威的思想。

  

  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使命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清除错觉、识破欺骗、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和做出好的判断、迈向成功人生的工具。

  批判性思维倡导独立思考的精神和严谨审慎的思考态度;主张使用逻辑的方法和技术对思维产品和思维过程进行合理的质疑和反思,做出恰当的评估和判断;注重培养清晰性、准确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理性的公正、谦逊、真诚和执著等思维品质和习惯。批判性思维是教育的使命,是职业学习者必须进行强化训练的思维基本功。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人们按着他们所确信的“真理”来生活和工作,这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依据真正的真理而行动。当我们面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断时,每做出一次好的判断,就使我们向真理或成功迈进了一步;每做出一次坏的判断,就使我们向谬误或失败迈进了一步。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清除错觉、识破欺骗、破除迷信、澄清误解和做出好的判断、迈向成功人生的工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1:10 , Processed in 0.07551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