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管建刚先生的《不做教书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7 12:0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管建刚先生的《不做教书匠》
郭跃辉 中山纪念中学
这本书买回来有小半个月了,现在才有时间读。不过刚买回来那天,看到书名,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先做教书匠》,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感觉作者的用意之深刻。像这样的励志类的书,我工作之后读了很多,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也会有为人处世、工作态度与方法等方面的新收获,这本书亦是如此。
1、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那么我真诚地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返。
感悟:选择了教育,其实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也就选择了安贫乐道的勇气与决心。教师不可能大富大贵,教师只是一份平平常常却又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工作。教师这碗饭不好吃,我见到过很多适合在别的方面大展拳脚的教师,却为了“踏实”与“温饱”选择了教育,我又想起了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要么改变自己的职业,要么改变自己的职业心态。”
2、教育单位也是事业单位,每一位教师一跨入教育队伍,便拥有一份工作又拥有一份事业。
感悟:作者这样解释“事业单位”,颇有新意。有的教师将教书育人当作“作业”,时时心怀压力,当上课或教学研究当作负担,教书只是完成作业,赚一份养家糊口的钱而已,这是合格的教师。有的教师将教书育人当作“职业”,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来从事教育,这是优秀的教师。有的教师将教书育人当作“事业”,其思考的重心不仅是教书、改作业、成绩、管理学生等,而且还是教学理论、德育理论甚至是教育理论,甘愿将自己的精力与智慧全部奉献给教育,这是教育者。有的教师将教书育人当作“功业”,其思考的对象是一个个的具体的学生,其思维的触角却是民族的教育大计,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他将思考的结果缀字属文,泽被后世,这是教育家。
3、一所学校要真正实现“人本管理”,其前提是必须自觉地实现“量化管理”,或者说,“量化管理”已经趋向完美和极致,以“量化管理”为基础的“人本管理”,才是有生命力的。
感悟:之前我对“量化管理”批判较多,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怎么可以数字化呢?不过我之前也在纠结“体制建设”与“量化管理”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在现在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施行的是“体制建设”、“量化管理”、“民主治班”三者结合的方略,不过总还是有一些矛盾之处。读了管建刚老师这句话,我才豁然开朗。其实,“量化管理”也并非一无是处,它只是德育的手段,它的价值取决于实施的目的与过程,只要它有利于人的培养,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它就包含着价值与能量。无论是“体制建设”还是“人本管理”,都离不开一定的“量化管理”。因为“人本管理”一旦滑向“人情管理”,那就贻害无穷了。
4、我遇到一些年轻教师,他们热情高涨,对学校教育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指手画脚,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其实这些问题校长并非不知道,它们大都是国情或社会背景所致,非某一个校长所能改变。
感悟:年轻人批评学校教育和管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校长也应该宽宏大量地听取,毕竟,批评也是关心学校的一种方式,也是责任感的体现,不可一棍子打死。至于这些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那是另一层面的问题了。不过一味地批评也不是办法,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或具体方法,那就善莫大焉了。以前我喜欢“批评”,现在我更喜欢“建设”。
5、作为一个刚出道的老师,你要养成用心做任何事情的习惯,只有事事用心,事事想着能否做出自己的智慧来,做出自己的特色和创意来,你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锤炼自己,才能在做事的过程中进一步认清自己,张扬自己,别人也将从你的做事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你的才能。
感悟:我很庆幸,虽然我刚出道时没有读到管建刚老师的这句话,但是在别的励志方式下,我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并没有走弯路,只不过还没有达到“做出自己的智慧、特色和创意”的境界。
6、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如果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如果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发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
感悟:这也是读这本书时感悟较深的一句话。以前我的目光仅仅在自己的语文教学和自己班的班级管理,生活中的点滴也习惯于从教学和班级的角度进行思考,虽然有所收获,但总感觉目光短浅。读了肖川教授的两本书后,我转变了眼光,我试着将自己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用教育的眼光来审视,果然发现了很多深刻的东西。对于德育也是如此,我以前习惯思考具体的德育问题,就事论事,现在我更喜欢用德育的理论来理解和思考德育过程中的问题,果然也发现了很多东西。虽然我没有能力成为校长,更没有能力成为教育家,但我会坚持自己思考的方向。
7、一个青年教师如果连遵守纪律、完成任务都有问题,哪怕自身素质再好,再有才华,也绝难成为一个优秀教师。
感悟:我想起了李镇西老师严于律己,和学生一起接受班规约束和惩罚的事,实际也是这样,严于律己的教师一定培养出严于律己的学生,生活懒散的教师估计培养不出作风严明的学生。我经常见到有的教师上课总喜欢迟到三五分钟,偶一为之,还情有可原,形成习惯,那就不值得原谅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职业态度吧。管建刚老师还说:“自由思潮下的年轻人,很容易错误地把‘自由主义’当成人生的美好追求,把不受任何约束看作是个性的解放与张扬,把我行我素看作特立独行和有个性的标志,把与学校与社会对抗看作是年轻的英雄气概。”管老师说的这些,一定要注意。
8、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我说,愤怒绝不会出教育家。
感悟:从文艺理论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角度上讲,“愤怒出诗人”大概是没错的,华兹华斯不是说“诗歌是诗人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吗?但是在教育学领域内,“愤怒出教育家”的论断却是不合适的。其实不管是什么“家”,只要想成为“家”,愤怒都起不到什么好作用。教育家需要的是心平气和的影响与熏陶,需要的是缜密的思考和严密的表述。教育家面对的是人,一个个渴求教育的人,愤怒只能将自己内心的不满和郁结发泄,对事情的处理与解决起不到任何帮助。
9、我发现,青年教师从事教育大致有以下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
感悟:管建刚老师说,精彩的教育人生需要第三种态度。其实我觉得前两种态度也没有什么错误之处: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至少说明这位教师具有责任感,具有集体担当意识;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至少说明这个老师具有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尽管第三种状态值得提倡,但前两种也不可轻易否定。我所追求的是第三种状态,管建刚老师教育我们,要想达到第三种状态,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第二,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第三,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第四,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
10、我们生命中那么多时间是在教师集体中度过的。
感悟:这也是我读本书时感悟较深的一句话,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和同事在一起的时间,占掉了自己一生的很大部分。对于有的人而言,与同事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要比和爱人在家庭的时间还要多。工作和生活,原本就是人生的两大支柱。既然很多时间是在教师集体中度过的,如果想要生活得愉快幸福,就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生活在一个人人自危的恶劣的人际关系中,个人的幸福感也会打折扣。在处理工作的人际关系时,我建议一定要坚持“与人为善”的原则,不仅不陷害别人,而且要“成人之美”;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多为集体出谋划策。管老师的另一句话掷地有声:“如果你偷懒,你一定会被察觉,如果你敬业,你迟早也会被发现,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信息发达,不是只有眼睛才能看到,也不是只有一种直接的方式才能使人明白。”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大家在一起,谁也不是傻子,谁奉献了多少,人家嘴上不说,心里清楚得很。再用一句大白话说就是:做人要厚道!
11、年轻的老师们,我无比诚恳地告诉你,那五个小时,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未来,也关系到学生习惯与品性的形成。
感悟:管老师说的“那五个小时”指的是工作时间中除上课以外的其他时间,其实我觉得这个时间远不止五个小时。魏书生老师提出了“用好边角残料的时间”,管老师同样提出:下班铃声响了,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其实,人与人的差距就是在这些所谓的“业余时间”产生的。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将全部时间奉献给工作和单位,教师也有自己的家庭、爱好和个人生活,但是如果将一些无价值的娱乐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12、做教育就是做学问,做人生,一定要沉住气,抵抗“成名趁早”的诱惑,抵抗一切虚浮的引诱。一个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和生命力、最有前途的人。
感悟:“出名要趁早”,这是张爱玲的名言,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错误的观点,只不过是,在出名的诱惑下,要保持镇定,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停止努力和追求的脚步。这一点,我之前也想不太通,以为自己在报纸上露过面,在杂志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就很了不起了,这其实是很幼稚的想法。且不说天外有天,就是和同行的业绩比起来,这也不值一提,还是踏踏实实地专注于自己思考的问题,朝着理想一步一步走下去比较好。
13、年轻的老师们,“教而优不仕”是一种智慧,大智慧,做出这种抉择的教师能沉静下来,沉浸到教育中去、到研究中去、到学问中去,与“主任”无关,与“校长”无关,你的教育心境纯净得像冬天的雪,你的教育激情炽热得像冬天的火,中国教育迫切需要这种托起教育精神的教师。
感悟:这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现实中也能找到诸多论据来证明人做官之后,学问有所下降的例子,但是也不能一概否定。李镇西老师,既做校长,也在实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且几乎每天都更新教育日志。有时候,“仕”提供的不仅是一个更高的研究平台,而且还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它有时候意味着一种视野和眼界的开阔,意味着心胸与气度的阔大,甚至意味着理论深度的加深,这些都不是一概而否定的。其实,只要找到合适的位置,就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这是毋庸置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9 22:24 , Processed in 0.0775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