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要求教师“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然而,对 教研员的培训就没有那么明确的要求了。这与我国每次课程改革从制度设计上都把 教研员当作理所当然的“专家”有关,以致 教研员的 专业发展完全取决于系统内的自觉自为和个人的自主学习,这是制度上的盲区。有些原是优秀的教师当了 10多年的 教研员没有接受过一次系统的 专业学习,那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如果说大学教师主要是师范生的老师,那么 教研员是教师的教师,因此,教师的 专业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师即 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因此, 教研员的 专业发展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制约着新课程的持续推进,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根据上文对课程制度设计和教研室功能定位的分析, 教研员专业发展的定位应当是成为一名专业的课程领导者,而不仅仅是学科教学指导者和研究者。 教研员往往都是从基层学校选拔出来的骨干教师,对于本学科教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教学能力强是选入教研室的重要依据,但教学能力强不等于课程领导力强。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要求 教研员不能只关注一门学科的教学(当前学科教学在运作模式上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不仅仅是命题人员或教学管理者。重要的是, 教研员要成为专业的课程领导者。教育的专业内涵在于课程、教学与评价,因此 教研员研修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课程、教学与评价。课程领导是指统领 /指引 /带动 /引发一个共同体或成员在课程发展与变革活动中的所有行为或过程,课程领导不是强调身份、素质,而是强调行为、过程,因此,在我国“专家 /领导至上”的国情中,更需要强调的是参与者 /教师的课程“领导”,而不是专家 /校长的课程“领导”。课程领导对于 教研员而言,更需要强调的是你是否带领教师发展课程、教师是否愿意追随你发展课程,而不是命令 /指使教师发展课程;教师既是你的追随者,也是你的领导者,他而不是你的“下级”。 同时,随着教研室的功能转换,近年来,聘用 教研员从一线教师中选拔的惯例也在受到挑战,不少地方让具有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背景的硕士生、博士生直接进入教研室并且委以重任,确实也反映了现实的某种需求。 课程运作系统的变革势必带来 教研员专业活动范畴的变化。在旧的课程运作系统中, 教研员的专业范畴一般聚焦在“怎样教好一门课”上,只涉及教材分析、单元 /课时计划、课堂教学和评价,而在新的课程运作系统中, 教研员应聚焦在“如何使国家课程方案通过学校落实在学生身上”,它所涉及的专业范畴明显拓展了,具体内容上文已有论述。下面着重探讨“专业的课程领导力”应该包括的一些重要方面。 第一,课程发展能力。例如,如何通过合理规划使国家课程方案在某地区、学校得到有效的发展?上海市教委尹后庆副主任指出,很多学校缺乏规划和实施课程方案的能力,如果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基础型课程占 40- 50%,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占 50- 60%),有能力做这样的课程规划方案的学校在上海只有七八所,最多不超过十所。 [1]如何基于课程标准编制《学期 /模块课程纲要》,设计单元 /课时教学方案?如何指导学校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研究型课程(上海)?如何合理开发一门校本课程或拓展型课程(上海)?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命制试题或设置表现性任务?如何分析与利用测试数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何建立专业的听评课制度以指向有效教学? [2]等等。 第二,专业服务能力。例如,如何建立适当的、多样的专业平台或资源库以供学校或教师分享?如何组织或开展有效的、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研修活动?如何总结、提炼与推选本地教师的先进经验? [3]如何建立 教研员的业绩表现评价制度以指向服务质量的提升?如何正确认识自身与教师的关系是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等等。 第三,自我发展能力。例如,如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是关于课程的知识以及“如何教人课程知识”的知识?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课程、教学与评价)引领能力?如何坚守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自觉地承担专业的社会责任?等等。 从理论上讲,和教师 专业发展一样, 教研员的 专业发展途径也应当是多种多样的。如自主学习、同伴互导、制订 专业发展规划、参与培训与研修、进行合作研究等。但现实情况是,在制度设计上, 教研员的专业研修还是一个盲区; 教研员专业发展主要是靠自已的努力以及系统内的自觉自为。事实证明,这是不完善的。 就专业研修而言,我们最近有些新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网络教育学院联合成立了“华东师范大学 教研员研修中心”,建立“ E-教研员之家”网络平台,和上海、浙江(余杭、宁波)、江苏常州、安徽、天津、青海等省市合作,举行了多期 教研员研修班,积极探索 教研员的专业研修问题。该研修方案的特点有三:一是聚焦旨在提升 教研员“课程领导力”的培训内容;二是采用“清(澄清)、洗(互动)、晒(作业)”的专家研修模式;三是经历“看一次、做一次、教一次”的专业技能学习。通过 8-12天的面授学习以及三个月的网络研修,学员们对研修效果比较满意。 当然, 教研员的 专业发展应置于一个系统中来考虑。即使其源动力是自我更新,但要使这种动力发挥作用又涉及到多种因素;专业研修很重要,但也只能是有限目标;表现评估可以减少个别 教研员的“过份”做法,如对某教师的个人偏见、专业霸权或不作为等,但需要科学的业绩表现评估方案,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 教研员的 专业发展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引起利益相关的人士共同关注,并协同来解决。
[1] 摘录自尹后庆副主任在上海市第一期教研员研修班上的报告,2009年4月27日。
[2] 详见沈毅、崔允漷主编:《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 以校本教研为例,我们与余杭区教育局合作做了一些尝试,详见崔允漷、赵丽萍主编:《我思故我教:校本教研的故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