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8 15:5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作者:朱永新
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
在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正式成立的第一次教师会上,陈美丽老师讲道:
我和我的孩子们,就是整个世界。我们会珍惜每一个日子: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会写下明亮的第一行;在每一个孩子的生日,我们会用美好的诗歌和故事、真诚的祝福和笑容,把这一个个日子擦亮;而在平常的每一天,我们会像《新教育小学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晨诵诗赋,午读典章,含英咀华,如品如尝;入暮思省,一天回望:是否勤奋,有无独创……课程是什么?课程就是岁月;岁月是什么?岁月就是这一个个平凡但不能虚度不能浪费更不容颓废的日子。
静静地守住一间小小的教室,就是守住来鄂尔多斯的初衷,守住新教育的初衷,守住经历岁月的风霜和洗礼之后,对教育的这点理解和心愿——不让它蜕化为虚假的文字,不让它蜕变成空洞的口号,实实在在地过好每一天。
我相信,走得久了,回头再看时,这弯弯曲曲的道路,就是真正的新教育。
在那个学期的期末,同在罕台的马玲老师在微博中写道:
写学期学生评语,就是用手指摩挲这过去的一个个日子啊。曾经的惊喜与欢笑,曾经的眼泪与疲惫,但更多的还是遗憾啊,无尽的遗憾……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反思这90多个日日夜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师生的生命没有虚度!我们走在路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更远的前方……
这是两位新教育实验的榜样教师同在罕台,为帮助那些最需要关爱与照顾的孩子而守护着各自的一间教室。从她们的语言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相同的关键词:日子。每一个日子,一个个日子,组成了我们所说的岁月。如果说教室是空间,日子是时间,孩子则是时间与空间的经纬交织的中心。
无论有多少或深奥或浅显的理论,无论有多少系统、精致的课程规划与资源,缔造完美教室的要义,最后总须落到这一个个原本平凡的日子,以及这些日子里师生们如何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如何相互编织。
穿越,编织,赋予,显现……我们曾用无数个美好的词语试图来描绘新教育实验中理想的教室生活的生态,但这一切最终无法替代实际形态的教室生活。而事实上,实际形态的教室里生活里,不只有欣喜,不只有成就,不只有一帆风顺的喜悦,反之,越是心怀完美的梦想,就越能够真切地感觉到教室里的另外一面:劳累,怀疑,机械重复,单调,形式主义的束缚,甚至还有考试压力与无数造假工程带来的厌倦与动摇……
因此,新教育的缔造完美教室,并非是构想一个完美无缺的童话故事——不,这是我们误解了童话。任何一个伟大的童话,主人公都必须首先经历一次丧失,然后是漫长的历险,最后才是获得拯救:靠神仙的帮助,或者自我的努力。
缔造完美教室,意味着一种宣告:或许我们只能生活在充斥着平庸和厌倦的淤泥之中,但我承诺将带着孩子们日渐地脱离这种平庸,在任何处境下获得超越,而任何一点超越,就是生命的一次绽放,彻底与根本的超越,就是我们最终的成就,就是缔造完美教室梦想的实现。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缔造完美教室视为一个教室与师生的自我叙事:一个童话的构想,一部传奇的书写。所有的伟大童话都将是一间教室与每个孩子的成长镜像,而所有伟大的人物——无论是故事中的还是历史上的——都将成为这间教室里的老师和同学。
一间完美教室的缔造过程,就像一个小说家展开他的梦想,并最终创造出一部伟大的作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一个教师的梦想,而孩子们只不过是他冥想中的角色。如果我们赋予这个比喻以共同建构的特点,那么它仍然是适用的:这个叙事由师生共同完成,但总有一个人,它先于其他教师和所有学生朦胧地构想着这一切,并在和师生共同体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完善着这个梦想——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班主任,无论明天还会有什么名称,他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室的第一缔造者,一个行动的梦想者,一个理想主义的行动者。
然后,就像电影《盗梦空间》所讲述的那样,完美教室的形象,无论是空间的结构,还是时间上的成长过程,都像是这一梦想的种子,在孩子们到来之前就被细致地构想。也就是说,远在成为事实之前,它已经在蓝图上成为一座美妙的宫殿。这想像成为一种沉甸甸的渴望,甚至会让你在每个假期过半,就开始盼望着开学,开始想像着“写下明亮诗篇的第一行”,想像着教室的新的设计,孩子们的新的课程,班级的新的生活。
于是为了它成为事实,真正的劳作就开始了。伟大的梦想家与狂热的设计师转化为辛勤劳作的砖瓦匠,开始垦荒、奠基。给还没有到来的孩子及其家长写一封封信,精心地准备好第一个晨诵,第一个故事,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直到孩子们前来,把九月一日当成生命中的简洁而隆重的庆典。
接下来的教室生活,漫长的一天又一天,一个星期又一个星期,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它们是如何度过的,就是刚才两位新教育榜样教师所说的“日子”:“种子怀想着岁月深处,平静地过好当下的每一个日子”。
一间教室,应该有一份自己的日历。它肇始于某年某月某日,将结束于某年某月某日。在每一年中,哪些日子将被我们隆重地标注——不是那些追随着新闻和商业炒作的情人节、愚人节,也不仅是这样那样的传统节日,更重要的是真正属于自己教室的日子:每一个孩子的生日,大家春游踏青、秋游赏叶,星星节或者麦子节,结业庆典的日子……另外,每个课程的结束都是一个或大或小的收获节,它被规划在这间教室日历中,像一个必须兑现的美好承诺,一段孩子们值得期望的美好旅程。
教室里的生日祝福是新教育实验中的一个特色,它体现的是我们对每一个生命的独一无二的关注。有没有生日蛋糕等物质载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生命被平等地尊重和接纳,是让孩子借此机会感受到自己的庄严与美好。在生日庆典的许多项目中,生日故事和生日诗,是最为新教育化的两种形式。生日故事,就是为孩子量身定做,选择一个和这个孩子的经历有关联的故事,以他生日的名义,讲给全班孩子听。生日诗,就是教师或者改编晨诵中的某些诗歌,或者自己创作,利用孩子们名字中的含义,经历中的曲折,性格中的特征,编织出特别的词语,就像蜘蛛夏洛为小猪威尔伯织字那样,织下最郑重的期许。
每个学期的结业庆典,对许多新教育的榜样教室来说,是所有节日之中最为隆重的。以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为例,结业不是一天,因为每个班级至少要半天时间来展现结业庆典,占用童话剧场,仅有六个班级的学校,要用整整三天来完成结业庆典。每一个教室,首先要进行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室叙事”,用照片、录像、重新编辑组合的诗歌,回顾刚刚走过的一个学期旅程。因为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每班都有教室日历、教室周历,所以这样的回顾注定充满了细节。教室叙事之后,是为每个孩子的生命颁奖,无论学科分数如何,无论性格脾气如何,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一些奖项,得到对自己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的特别期许。最后,老师、孩子和家长汇聚在童话剧场,观赏由全班孩子们演出的童话剧。从一二年级天真烂漫的童话,到三四年级颇有深度与象征的故事,再到未来高年级的经典,他们把最美的童话,视为一间教室的自己的故事。不是背诵或念出台词,而是用心倾诉那些话语,真切感受成长所必须的那些曲折的情节,并在主角面对困境与两难情形时的抉择中学会抉择,在主角履践承诺的担当中学会担当。
就这样,一间新教育教室里的所有日子,那些形形色色的课程,因为特别的仪式和庆典而有了温度。其实,仪式和庆典也是课程的一部分,而且是课程中最炽热的日子。仪式让生命或时间停顿,让此时此刻与其它时候不同。每一年中除了国家的重大节日庆典和孩子生命中一些特殊的日子(开学日、入队日、生日)外,每个课程的开启是仪式,课程的结束、回顾是庆典,还有围绕班级课程而衍生的节日也是庆典。除此之外,每一周中升旗和班会、每一天的晨诵都是仪式。因为这些仪式和庆典,让课程更加具有生命的光辉。
在漫长的穿越中,有些特别的日子会沉淀下来,成为一间教室特别的节日。譬如不少新教育教室里有“旺达节”,这是共读《一百条裙子》之后,为了提醒不要对任何人怀有歧视,以及学会作出玛蒂埃式的承诺,所特别设立的旺达节。一间教室每年重过旺达节,可以让师生共同回顾走过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中,班级中有没有伤害他人的事情?当有不公平的事情时,你是否勇敢的站出来了?在这一年中,你是否画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百条裙子?……”还有不少新教育的教室里有“夏洛节”,这是共读《夏洛的网》之后,为了提醒同学努力成为别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学会编织爱的大网,而特别设立的节日。
反之,倒是有些流行的节日,却并不需要年年都同样郑重地过,如教师节,母亲节,只须在整个教室叙事中,特别隆重地过一次就足够了。否则,有些感情一再重复的表述,也就成了廉价的旧分币,徒然留下虚假的形式。也就是说,新教育的仪式与庆典,不是简单地为过节而过节,为仪式而仪式,而是为了擦亮这个拥有特殊意义的特别日子,一经擦亮,从此这个日子就有特别的温暖、特别的味道,从而永存心间。
就这样,我们用晨诵吻醒每一个日子的黎明,用暮省保存每个日子的黄昏,用“含英咀华、如品如尝”的姿态,一天天地汲取人类文化的精髓。
就这样,我们从珍惜每个孩子的生日,珍惜每个孩子的生命,从郑重对待一个孩子的期末评语,超越分数以及纪律,来反观我们的教育观。
就这样,我们用伟大故事的英雄人物作为榜样,用经典童话作为自我叙事的原型,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方式让一间教室里的师生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
像一条涓涓小溪,穿越岁月,最终汇成大江大河,汇入生活世界的大海,而我们这间教室里的教师,在离别之后,仍将是孩子们心目中那朵最值得怀念的花儿,历经岁月,四季不败。
而孩子们的生命,就如同无数不同的种子,在一间叫教室的花园里,经由我们的守护,经由我们的浇灌,经由我们的守候,而最终将亭亭地开放于岁月的深处,世界的面前。
与我们思考学校文化时曾经说过的一样,没有故事的学校,一定是没有文化的学校。思考完美教室的缔造,与学校文化建设一样,一定要有故事,而且要有伟大的故事。故事源自何处?源自挑战和遭遇,没有挑战和遭遇,没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没有一种创造奇迹的冲动,就不可能有完美教室。完美教室应该让每一个生命创造奇迹,没有挑战不可能,没有战胜各种遭遇,谈何奇迹?如果雷夫不能够把贫民窟孩子组成的教室打造成为快乐的天堂;如果陈美丽不能够使苏雪妮从零分到语数良好,甚至再到优秀,他们的教室就要平淡得多。所以,奇迹发生的过程,就是挑战不可能的过程,就是参与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共同见证和经历的过程。所有的奇迹都会告诉大家:要永远学会挑战不可能,要让孩子把追求卓越成为习惯,有一颗不甘平庸、不安份的心。无论是今天在教室的学习,还是未来在任何岗位上的工作,都是如此。在人生的任何一段旅途上,应该永远努力成为卓越者和创造者。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奇迹,离不开教师真诚且深刻的爱。对于教师来说,教室就是我们的星球,孩子们就是我们的玫瑰与狐狸,或者就是我们的小王子。我们原本孤独的生命,我们原本无隽永意义的人生,将因为这种彼此归属而拥有意义——就像我们和家人更为持久的深刻地彼此归属一样,这都是相互的驯养。但这种超越家庭间的彼此归属和彼此驯养,不是基因与血脉所赋予的自然禀赋,而是一种人类最高的潜能的实现:为一个原本陌生的人,倾注我们的生命。而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将在这样的倾注之际,获得深远恒久的回响。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真正觉醒。对于教师来说,纵然他今天尚未卓越,也至少有一颗朝向卓越的心,这样他才能带领孩子走向卓越。如果一个教师缺乏能量,缺乏成长,他的教室也就无法获得能量,无法成长。就会像魏智渊老师对于新教育网师学员所说的那样:“当我们内心充满软弱与恐惧,教室里就会显现出恐惧与暴力;当我们内心充满茫然与混乱,教室里就会显现出浮躁与无序;当我们远离阅读与思考,教室里就会显现浅薄与轻率;当我们充满借口与不满,教室里就会充斥着抱怨且缺乏责任感……总之,当我们的内心丧失了生机,丧失了滋养,教室里就会丧失生机与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深厚学养。完美教室要求教师在成长中努力汲取教育学、哲学等知识,提高教育理论修养;努力研读心理学、文学等人类知识的精华,让自己的爱和使命感更强大;努力实践教育教学,不断的践行,修正,让自己如同雷夫一样,从普通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正如我们一再倡导的那样: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立,就是生命在大地上劳作、栖息、歌唱;立,就是人类顶天立地,成为天地间最美的风景。只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朝向卓越的教师才能带出不断朝向卓越的孩子。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的心理修炼。一个教师的内心世界,与一间教室的生活世界息息相通。缔造完美教室的过程,从教师自己的成长叙事来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磨砺生命特质,抛却自我缺陷的过程。教师就如同一个教室的导演,他的优缺点在无形都会孩子以影响,他的性格会在无形中烙印在教室里。如有的教师多愁善感,孩子们也多愁善感,有的老师言语犀利,班级的孩子也个个出语不凡。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学的崔国建老师给我们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学生刚入学一个月的时候,调皮任性纪律差,他的脾气也非常急躁。几乎每天都是心平气和地走进教室,气急败坏地离开教室。开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父母们谈论起孩子上学以后的变化时,几乎都反映,孩子们变得比较急躁,动不动发脾气。后来他才认识到,教师的性格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性格气度影响了孩子,一个完美教室的教师必须重新认识自己,不断的自省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是什么,可发掘的资源是什么,如何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最大限度的释放给孩子,最大限度的发扬自己的优势?如何矫正自己的缺陷?避免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影响到孩子。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奇迹,离不开教师的独特风格。教师的风格,将成为一间教室特色的最重要根源。有人在评价雷夫老师的教室时曾经说:“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特色是什么?特色的本质是生命风格,即生命密码(独特的潜能、境域、资源)得到充分发展时的风格状态。特色,往往始于共同的穿越,且始终伴有共同的穿越,只是在过程中,渐渐地有了独特的事物、路线,独特的思路、理解。特色并不是大家选择做不同的事,你专攻画画,我专攻书法,他练硬气功……这只能叫特长,一个人可以也应该有特长,一间教室也可以与应该有特长,但这不能理解为是特色。特色应该是一个生命本质特征(及丰富的可能性)不断地实现、呈现于世界面前。一间教室的特色并不是让所有孩子拥有相同的气质、性格与特长,而是一个集体拥有极高的创造,而这种创造的外在表现,就是教室的文化,就是教室的特色。
缔造完美教室,创造生命传奇,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生活。完美教室的生命叙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叙事,因为完美教室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我们发现,在一些新教育教室的叙事中,往往在过于突显教师的引导力量的同时,容易缺少儿童的视角,学生状态往往以群貌呈现。即便是关于学生个体的叙事,也大多由于缺乏对场景的细节描述,而流于表象或想当然的推断,孩子的个性和个体生命状态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儿童自身的魅力还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所以,如何真正地发现儿童,走进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关注每个儿童的特质,是缔造完美教室时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离开了学生的生命在场,任何教师终将无法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3:45 , Processed in 0.0770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