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9 04:3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孝昌县邹岗中学  刘菊珍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看书并领会其内容的能力。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而阅读能力又是我们“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根据“定势”思维及认知的局限,大凡只要一提及阅读,人们往往认为这是语文、英语、历史等文科类学科的“专属区”,认为数学是不需要“阅读”的;认为数学只要了解定义、记住公式、通晓法则、掌握定理即可。其实,这种看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极其错误的。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阅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数学学习活动,它是汲取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综合水平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水平,达到正确高效的解题目标,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数学阅读,明确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1.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生自学数学的源泉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学海无涯,书山有径”。在当今社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网络都迅猛发展,更是要求人“活到老,学到老”。学校教育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而,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搏击,必须靠自学才能进一步适应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需要,实现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自学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会阅读,能利用书本、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求知渠道来不断充实自己,这些媒介都是一个个“不说话”的老师,要求自学都必须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让一个人的学习终身受益。
   2.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拓宽数学知识视野,启迪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每册课本都渗透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分析孝感市近几年来的中考数学试题,也都有与阅读相关的一些命题。如2009年孝感市中考数学试卷中第21题的“黄金分割”阅读材料,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高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这个阅读材料在说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更无从知晓要求我们应该做什么。其实,每一个阅读材料都可以联想到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认真地分析与合理的联想,利用数学“模板”来解决阅读材料并不是一件难事。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开阔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优”工作
九年义务教材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各展其能,各有所得”。实际上,学生的数学基础是参差不齐的,教师的授课内容也不可能满足学有余力、悟性较高的优生的学习要求的。这样,利用阅读与自学来获取新知识,就显得尤为主要。要满足这些优生“吃不饱” 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自学提供契机。诚如此,品质优良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才会更大,猎取数学知识的范围才会更广,数学成绩上升的速度才会更快。
    二、源于教材,构建平台,为学生提供数学阅读的契机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经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有语言的数学教学是离不开阅读的。数学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而且更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素质之一。为了达到激发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阅读的目的,我们必须源于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选取有思考价值、有探究价值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去仔细阅读,去认真探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材料九年级《数学》上册P19中的“海伦——秦九韶公试”和下册P87“中国航天梦”,这两个数学阅读材料,都是融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数学建模”于一体的典型数学阅读材料。教学时,我们既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积极探索科技奥秘、报效祖国的激情,又要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联想到三角形面积、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弧长公式等数学知识,逐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给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引力”。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以教材为核心,构建数学阅读平台,加强数学阅读训练,学生数学阅读的意识就会渐渐增强,阅读能力就会逐步提高,数学解题水平就会慢慢上升。
三、掌握数学阅读技巧,有的放矢,提高数学阅读效率
初中数学阅读有其阅读的特殊性。即;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阅读分析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阅读材料具有“数学模型”特征。因此,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正确方法尤为重要。
在阅读时,必须做到完整阅读,阅读材料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所承载的数学知识点是什么、阅读材料中的条件有哪些,要做到心中有数,脉络清晰。切忌浮光掠影,一目十行,丢三落四,凭“想当然”。要抓住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联想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注意阅读材料中的隐含条件。作为数学教师,要提高学生认真阅读的意识,把握阅读的各个环节,避免由于阅读失误而导致解题失误,要知道学生数学阅读中的薄弱环节,使学生引起高度的重视,要给学生数学阅读的“金钥匙”,即根据阅读材料,知道叙述的是什么,要求我们做什么,明确我们应该怎样做,与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是什么。条理要清晰,思路要明确。
只要让学生明确了数学阅读的特点,掌握了阅读技巧,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促进学习数学的效率和提高学习数学的质量。在数学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授学生以“渔”,学生就一定会获其“鱼”。
四、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灵活运用可操作性的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包括对语言符合号的感知,对新概念的认读,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认知过程。数学阅读,没有小说那样的曲折情节,没有散文那样的优美意境,没有诗歌那样的和谐音韵,相反,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障碍愈大,阻力愈多,数学阅读的任务愈艰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的技法,我认为在初中数学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切实做好以下三点:
1.在数学阅读中,教师要做示范阅读的表率。
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公式、性质、定理等,不仅有科学、严谨、有序等特点,而且条理清晰,因果关系严密。因此,教师要以身示范,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每个关键词、每个表格、每个图象都要反复品读,不放掉阅读材料中的任何有用信息,挖掘材料中的隐含条件。例如:
关于X的方程kx2+(k+2)x+ =0有两个实根x1 、x2 。
(1)求k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根k,使方程的两实根之和等于0?若存在,请求出这样的k;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在上述材料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有两实根”之意,即判断式大于零或者等于0,不可忽略“等于零”的情况;而且要考虑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两个方面都必须兼顾,不可废弃;有实根之意,即判别式必须为非负数,因而对k的值要进行必要的检验,确保方程有实根。每个环节都必须考验到位,不可遗漏。切忌阅读时忽略条件,凭“定势”去“想当然”地理解阅读材料。
2.坚持课堂阅读数学的持续性,循序见进、逐步提高
初中数学阅读数学是一项系统的、连贯的工程,不是一天二天、一月二月就有明显收获的。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常抓不懈,才会有收获。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内容,阅读教学应有不同要求和方法。在预习时,要求学生全面阅读,初步了解阅读内容的骨架和线索,并找准重点和难点;授课时,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阅读,联想就会有模型,转化就会有方法;巩固训练时,让学生学思结合,手脑并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重学、问、思、辩、行的有机结合;课外阅读,要求要明确,讲求实效,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提供阅读题纲,让学生各有所得,乐在阅读之中。只要我们把数学阅读训练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注重阅读训练的正确指导,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把数学阅读先“由薄变厚”,然后“由厚变薄”。形成一套数学阅读的有效方法,长此坚持训练,必定有良好的收获。
3.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发挥的解决问题的奇效
有的学生不能顺利解题,既不是阅读理解的问题,也不是进入“知识盲区”的问题,而是阅读材料较长,或者图形较复杂,或者是阅读材料中涉及到“临时定义”等,这样就会影响学生阅读的情绪,干扰学生解题的心理,以致学生缺乏解题信心,最终选择放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入手,充满自信,给自己鼓气,“我能行,一定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在阅读时,要尽可能回避“我不会”这种闪念,如果学生受这种潜意识的干扰,出现解题的消极因素,就会真的做不出来了。纵观上述现象,症结并不是阅读能力的问题,而是自信心和耐心问题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正常发挥。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耐心上下功夫。材料再多,再生疏,只要我们把心静下来,慢慢地阅读,抓住阅读材料的主干,找准阅读材料与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合理联想,恰当转化,用“信心+耐心=胜利”来不断鼓励自己,让阅读能力发挥最佳限度。只要这样,无论怎样的阅读材料,就可以迎刃而解。
尽管数学阅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会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我们把数学阅读当做一项长期的教学工作来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一定达到新的高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49 , Processed in 0.07253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