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忠:美国中学——教材即社会、一书一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5 21:0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魏忠:美国中学——教材即社会、一书一世界

进专业演出厅、卖门票、拉赞助,16岁的Wendy 和她30多位同学一起经受了市场的考验,而这个Grease 经典的美国高中剧目,是社会的也是学校的,更是学习的一部分。

2014年1月20日,Wendy 开始了她新的一学期的课程,这一天晚上,与往年高中开学的第一天一样,Wendy在每本书的扉页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也是这些书唯一能够写东西的地方。Wendy打开了IB数学书,这本书1300多页,还不是所有教材中最厚的,Wendy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且仔细检查了书的前前后后,在签名的后面相关损坏位置画上钩,这种操作,与我在美国租车的租车单及其相似。Wendy是这本IB 数学书的第22位使用人,自1989年以来,所有的使用者都会在填上保存完好的证明,并且再一次包上崭新的书皮,就像我在美国看的和买的房子一样,哪怕200年的房子,也保存完好如新。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杜威的学生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他们说得都对,在教材这件事情上的具体表现,就是教材即社会、一书一世界。

Wendy 在上海读的初中,在美国读的高中。在上海读初中的时候,读的英文教科书也是英文原版的教材,到了美国才明白,这些书是给外国人读的。而美国高中每学期的原版“英国文学”教材,竟然有1200多页。在中国的时候,想学好英语,光靠一本几十页的原版英语教材是完全不行的,于是Wendy的父母,按照学校的指示,每学期都回买上十多本参考书和题库以及卷子,加起来恰好也是1200多页。学的方式不同,反映了上海和美国不同的“教育社会现象”。Wendy在美国的书,是学校免费借给学生的,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会借给学生6本左右的世界名著,这些书是教材里面没有的,那是因为即使长大1200页,‘英国文学教材’也不可能收录中篇和长篇小说。除了6本左右的世界名著和教科书,就再也没有什么学生需要买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了。而上海的高中生,每门课程需要买的资料就相当丰富了,例如Wendy所在的浦东外国语中学,是不使用统编教材的,但是每年的区和市教学检查以及中高考的指挥棒,使得教辅材料“一个也不能少”。

教材即社会,拿美国的英国文学和中国的语文相比,是最有可比的了。“课本里面从来不会使用名著节选这样的方法的”,Wendy 说。1200页的书里面,几乎全部都是按照教科书策划人出品人的逻辑组织的作者的原著,一个字也不会改,而不像中国的语文教材,会使用改编、节选等方式。另外,美国的教材中,无论是哪门功课,牵涉到哪个公式和作者,都会把出处介绍得清清楚楚,更不会像中国大多数语文教科书里面的文章竟然没有作者的现象。以上体验了美国社会注重知识产权、注重严谨性和尊重知识创造的特点。这种教科书的方式,也自然映射到学生的作业里面。“老师要求我们所有写的作业,无论是网上的还是书上的,无论是引用原话还是引用意思,必须说明出处,不然就是偷”,Wendy说。

教科书和教材是知识的高度浓缩,是权威的和官方的经典,这点上中西的认同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然而具体的理解却是有很大的不同。拿英国文学这门课程来说,Wendy几个学期学过非常多的名著:课外的名著、书本上的诗歌、短篇小说等等,几乎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世界名著,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科书也许有很大不同,然而,这些篇目基本不会大变。中国的教科书更重视知识点的学习,会根据知识点来裁剪和选择著作,而美国的高中课本更多的会根据模块来学习:比如要学诗歌,一个阶段都是诗歌,要学莎士比亚文学,一个阶段就会学习莎士比亚,要学英国新维多利亚风格,一个阶段都是这些内容。在美国教材中绝对不会出现的一个情况就是去根据学生程度去改编名著。美国人也许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你可以选取学生适合的东西,但不能脱离原本的面目。在上海版的语文教材中,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改编了的巴金的著作、中国化了的外国作品、没有作者的文章和杜撰的故事,这也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的随意。

我们一般有一个误解,发达国家的教学很随便,Wendy到了美国发现情况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1000多页的多门功课,教师的讲授方式、布置作业的方式、考核的方式均有非常个性化的特点,然而有一点有很大不同,那就是美国教师绝对会按照书本上教师自己选择(当然自由度也很大)的材料去布置作业、去考试,而绝对不会增加难度、偏题、怪题和体现教师的水平和个性的。美国每门课的教科书也会有很多习题,但Wendy 的感受是,老师更多的会根据书上的内容考核学生,而不是那些习题,也就是说,只要一个学生努力看书,就一定能看懂,一定能得到好成绩,根本不需要课外的书。“美国的本质更加严谨和本本主义,在基础教育阶段我觉得这是对的,对大多数我们学生来讲,是能够够得上的,我觉得中国的教师更加发散、更加自由发挥”。

批判性思维和能力、个性,是美国社会崇尚的价值体系导向,而这种导向在教材和教学中得到充分的映射。美国的高考,主要考一下几项:阅读、数学、写作和基础的听说读的能力,在教材上,体现阅读的是动不动1000多页的教材、体现个性的是选课制度、体现写作的是无处不在的报告作业、体现数学的是每个年级有很多种难度的数学供学生选择:一个高中三年级的美国学生的数学水平也许相当于中国的初中二年级,也许相当于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而作为美国社会创新引擎的批判性思维在教材中无处不在。除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定律告诉学生结论,更多的教材是只告诉学生事实和发生过什么,根本不告诉学生结论,也不试图告诉学生结论。“美国的教材很细,很多例子,很多佐证,只摆事实,不讲道理”。在摆事实方面,美国的教材甚至“超级黑”似的挖自己的东西,美国历史教科书中,会大比例地罗列美国历史上犯的错误,而这一点也没有影响学生们每天高唱:上帝保佑美国。最让我惊讶的是Wendy的宗教课,天主教的教会教师给大家看的《激情年代》的作品和电影以及布置的作业,丝毫没有考虑这部作品是揭露宗教迫害的经典影片。相比起美国的社会,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反映到教科书上,在很多的细节上的差距实际上体现的是社会的倡导方向的不同。曾经上海的一篇巴金的短文《山的那边》最后一句:“在山的那边”,在中国的语文老师那里或者升学语文卷里里面就会有标准答案,而在美国同样一篇名著《了不起的盖茨比》,教师也会问文章为什么盖茨比的手指着纽约一个湖的对岸,然而却很少有标准答案这件事,Wendy 甚至读完完全篇小说,把描写颜色的文字全部找出来并分析,得到了老师极大的夸奖。

教材的专业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性。Wendy 的老师不多,美国在几乎和中国同样师生比的情况下,班级规模要比上海的学校少2倍(上海高中时40个人,而美国私立学校平均只有12到15个人),这就意味着,Wendy美国的教师周课时数几乎是她上海读书老师的一倍,我统计了一下,Wendy的美国高中老师每周上课要20小时,确实比中国高很多,教师课业压力大的同时,教师所承担的认为似乎也比中国的教师更重,Wendy 的历史老师,同时担当着学校的Tok(有点类似我们的思想品德)老师,还兼任着学校音乐剧的编导和辩论队的指导教师。虽然老师肩负着很多任务,然而到了真正的具有教材的专业性的教育中,所有的老师几乎永远只教一门课:几何老师教几何书、高级几何老师教高级几何、高级代数老师教代数、IB 数学是由课外的教师过来教的,绝无串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教师的专业性,是由教科书来区分的。这种教科书的专业性,也体现出美国社会的专业性要求和价值理念。像很多专业一样,美国没有新闻本科,因为美国社会认为要成为一个专业的记者,首先要具备这个行业的专业背景,也许美国人认为学完生物学再读一个新文学硕士才能报道转基因问题、学完机械学本科再读一个新文学硕士才能报道飞机失事。

美国是一个商业社会,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教材的运行,没有强大的教育部,私立学校更有非常强大的甚至完全的自主权,但这并没有使美国教育成为一种“一塌糊涂”的教育。相反,教材反映了美国的社会运行规律。商业是逐利的,因此美国的教材越做越厚、越做越精致、也越做越细,然而学校也是按照商业规则来办事的,学校并不卖书,也不靠买书盈利,因此才形成了多数学校教科书的免费借阅惯例。由于书越来卖得越少,就逼迫书商将书做得更厚和更加精致。因此,事实上,美国没有中国所独特的教学辅导书的巨大市场,因为教科书已经写得非常细致、好看和全面了,除了语言类的课程,学生们其实可以不用听课也能够把知识掌握的,对于很多自学能力强的孩子看书的效果也许更好。美国几大考试组织,是以题库为核心竞争力而存在的,他们的标准是美国的政策和市场的需要,题库的存是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对于学校来讲,考试组织并不具备教学能力,因此教师也绝不会根据考试的需要和趋势去调整教学。一些培训机构确实有帮助考试的市场,然而更由于美国招生制度的多元化,这个市场并不十分火爆,这也实际上形成了非应试的教育体制。

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园林是校园,体现出美国社会重视教育,更体现出杜威的:“教育即社会,学校即生活”的教育理念。厕所里有手纸、房间里有空调、学生有自己的更衣间、学校有比肩专业体育场的学校体育场等等,其原因不在于“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而在于“教育即生活”,具体到教材,体现得也是完全一致的理念。由于指挥棒不在于应试,因此教材体现出的精致程度、可看性就非常好,哪怕12年级的书,也是非常好看、漂亮和吸引人,相比起同类成人书,教科书所体现的色彩、细节、精致更高一筹,根本不像国内教材用一年就扔的“快餐产品”。如此精致的教材,给学生的印象和美丽的校园一样是深刻的,因此即使美国的高中、大学比中国的更苦更累,学生也绝不可能把如此精彩的书在毕业典礼上扔掉、烧掉以解心头之恨。

一书一世界,Wendy 的书,无论是化学、代数、语文还是英国文学、历史、经济学、几何等等,每本书在我看来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因此即使是很多学校会提供给学生免费使用的机会,很多学生还会买一本,留在身边。由于1000多页的历史教材,Wendy 并不会读完,老师也不会教完,然而由于教科书的体系性非常强,Wendy还是有点舍不得最后还给学校。事实上,Wendy 的老师在一学期的课堂上,只讲了她认为重要的古希腊、欧洲的形成、中世纪、美国革命等章节,很多章节不但不会讲,也许今后也永远学不到了。关于中国、古人类等的非常吸引Wendy的章节,Wendy完全可以当作课外兴趣书来看,如果留在身边。世界上的知识永远学不完,中国的教育工作者们总是不希望孩子们缺失这个、缺失那个,而事实上,教师本人的知识也并不全面。美国的教育的不同在于不试图去教会孩子们所有的东西,但学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体系性学习完整准确,即使学不完整,教科书上也写得非常完整。我最喜欢Wendy 的世界历史一书,1000多页的书,有1/5  非常精美和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及佐证材料,这本书甚至给我这样一个成年的大学教授,也带来很多东西。与网络不同,书本的体系性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的,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当作教科书的材料的,书中的材料的选择是精挑细选的,重要的知识点是形成逻辑链的,我完全可以把这本教科书当作工具,弄不懂的东西能够马上进入书中的世界、进入到人类历史、进而进入真实的世界。

一书一世界,教科书是现实世界的映射,更加收敛的价值体系映射到教科书上就教科书稳定的基础知识,而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是由教科书的丰富涵盖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所体现的。Wendy 的英国文学中有一个章节讲到《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是一个美国30年代著名作家的作品,Wendy 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完全书、写完作业,还看了拍摄的两个版本的电影、与其它同学一起被学校的巴士拉去剧院一起看了同名的话剧,还写了4篇论文,与同学一起编了同名的音乐剧,最后还做了小组报告,其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其主题是非常清晰的,其核心的价值观又是非常收敛的:美国梦。经过一共3个月的学习,所有的学生一起寻找美国梦,最后达到同学们的价值交集,老师才满意地结束这个单元:“美国梦是无论你什么出身、什么宗教、什么种族、什么性别,甚至是移民和非法移民,在这片土地上,你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够得到应该属于自己的一切”。而Wendy 通过三个月的学习,与美国孩子一起形成一个小组,拿到了班里的最高分,第一次由一个外国孩子在一个美国孩子的班级里,得到了英文的最高分,这也是Wendy 的美国梦。

平板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的进步,电子书的出现,也同样改变着中美的教育。与中国的教育相比,美国的教育机构很少由政绩去推广某种教学模式,也很少自上而下的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然而,却是极其务实的,其原因也是在于“教育即社会、学校即生活”。Wendy 所在的高中,5年前就使用了edline 课程平台和家校平台,使得我能够随时看到Wendy 的所有成绩,而每一次Wendy 的成绩记录、作业记录,都会及时地反映到网站上。对于Wendy 来说,美国不仅校园是没有围墙的,其知识体系和沟通体系也是没有围墙的,这就造成了美国的校园信息化非常务实和简单、社会化。当我们争论该不该平板引入校园的时候,Wendy 的作业经常是需要通过平板电脑做作品展示给学校同学,学校还配发每个学生一个标准的笔记本电脑,以便学生完成很多作业。对于美国的学校来讲,电子化教材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这是否是社会一部分的问题。人类进入到网络世界,教育就应该围绕网络社会的特点,因此,与中国的高中生有很大不同的是,Wendy 的80%的作业,是需要电子邮件发给老师的,没人推动,却又自然而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55 , Processed in 0.06080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