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9 18:0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小学生的作文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a5cc70100p94i.html

   


前些日子,我在博客里收到深圳一家青少年报编辑发来的纸条,问我“美国小学生写什么作文题”,我还真一时无法回答,来这两年了,孩子在家好像从来没写过什么正经作文,这可不像在国内,小学生每周会写一篇大作文,平时或许还会写两篇小作文。我只好回复这位编辑:暂时无法给出答案,但这是个很好的话题,估计国内老师、孩子及家长都对此感到好奇,等与女儿沟通后再答复,或,写个文出来。

为兑现承诺,我立马与女儿聊起了这事。没想到,女儿居然也一头雾水,说只有一个“writer's notebook”(写者散记),里面写了些东西,还有一个“research project”(研究报告),可以算是个大作文,但那不是一次写完的,而是用了整个第三学段(一学年共四个学段)的所有写作课才最终完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等着女儿把这些“实物”带回来,好有个感性认识。但孩子对这事没怎么上心,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个星期过去了,总算让我看到了“庐山真面目”。

看完后又与女儿聊,根据这些“实物”及女儿的介绍,总结如下:


一、美国小学给孩子们布置的“作文”,比较偏重“研究性”的成果汇报。

美国小学生撰写“研究报告”事,在我以前的博文里有过不止一次的介绍。有博友跟评说:这样的内容和篇幅,已经相当于国内大学生的论文。这种评价也许有些夸张,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研究报告”至少比国内小学生每周一篇的“大作文”可真是要“大”了一些。它不仅涉及内容比较深、广,而且耗时长、磨工大,非一日、一周、甚至一月可以完成,常常要拖上好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个“大作”,我有博文称这是“慢工出好文”。

做这样的研究课题时,孩子们要经过选题、立意、研究、找资料、架构、初稿、二稿、三稿、……、定稿等一系列“工序”,最后还要向大家展示(present)自己的成果

经过这样一通“折腾”,已远不是“写作”那么简单,孩子们通过自觉的“探寻”、“研究”,获得了许多书本里暂时还没涉及、也许永远也不会涉及的知识,很有成就感。


拿这次的“研究报告”为例,选题范围很广,仅种类就有:famous people(著名人物), sports(体育运动), history(历史事件), places(名胜名景), nature(自然生态), humans(人体构造), animals(动物生灵), invention(创造发明), other(其它)。每个种类下还有小范围,可供学生参考和选择。


选题参考:以粗黑线分出大类区域,每个区域的中间,画着红框的是类别名称,红框的四周是可选小项。

据女儿自己说,她是经过了好几次“缩小范围”,最后才决定研究“pyramids”(金字塔)。


在她研究报告的“卷宗”里,有许多资料,貌似从英特网上“挖”来的。她自己写出的研究报告,还都是用电脑打印的,版本至少有四稿,每稿都保留着,可见日趋成熟的痕迹,内容越来越完善。而所有这一切过程,都是在学校完成的,老师会有适度指导,学校提供电脑等硬件,只有上网查资料占用了家庭资源,但也是她自己独立完成,家长没帮上任何忙。


封面:


相关资料中的一个:


研究报告的第一稿(只有一页,眉毛胡子全在一起了):



第四稿(共两页,内容包括“引言”、“神秘与线索”、“神奇的埃及人”、“伟大的构造”、“牢固的防护”、“卓越的艺术”及结语等部分):



据说,最后成型之作是一张报纸,学生自己当“美编”,三栏排版,找来相关图片做插图。

作品已交老师,还没拿回,暂时无法看到真面目。


二、平时的写作随笔确实很“随意”,老师并不打分,只是偶尔抽查,翻阅一下。

我看了她带回来的“journal”(日志),完全是信手涂鸦,什么都可以成为记录的主题,一件往事、一群蚂蚁、一次心情、一个作者、一次幻想……总之,什么触动了自己,就可以记录什么,完全像“心情日记”,篇幅没有规定,有长有短,但大多还不算太短。有的还是“未完成”状,只是几句话的提纲,注上了“待后补”。

我猜,老师只是想让他们通过这种方式练练笔而已。这样的随笔,貌似让孩子随心所欲,其实却反而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选题能力。正所谓:握起拳头,什么也没抓住;伸开五指,捧住了整个世界。


随便抽取其中一篇:“The Group of Ants”(一群蚂蚁):


“Add it Later”(待补充),呵呵:


三、习作与传授知识相结合,实用性强。

记得孩子是从四年级开始,在校跟着老师学习诗歌,欣赏之余,也会有些小创作,当然基本上是处于“临摹”状态,照着葫芦画个瓢,但那些思维无羁的句子,往往让成人为之惊叹。

女儿最近一次的诗歌小集,被拿去放在学校的长廊里展示,据说她们班只有两位同学的作品被拿去展示,虽说是个荣誉,但总拿不回来,也有点让人着急。我叫她去催了老师几次,总想让她拿回来让我仔细读一读,也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但老师却说要放到这个学段结束才能让拿回来,没办法了。还好,上回去参观中国画的画展,得以看到诗集的真面目,特意拍了几张图,先放这里展示一下,里面的详细内容恐怕得等她把它拿回来后再酌情向大家介绍了。


诗歌选集的封面:


这是展示牌里的一个介绍。学生所用到的诗歌创作技巧有:感知体验、头韵词组(每个词的声母相同或相近)、设问反问、比较(明喻、暗喻),重复排比等等。


此外,经过一段时间的诗歌学习和创作,老师在班上为同学们开了一次个人作品展示会。家长应邀观摩。

据介绍,孩子们学习和创作的诗歌大概有这么几类:

一是poems of hope(希望之诗)。比如,在医院里看到一盏明亮的灯、在坟地里看到一束惹眼的小花,这些都可以隐喻希望。

二是poems of dreams(梦想之诗)。还不仅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长大后干什么”,而且还有颇具挑战性的各种想象。

三是poems about relatives(关于亲属的诗)。用诗来描写自己的亲属,女儿写的是她的表妹,我妹妹家的孩子。

四是alliteration poems(头韵诗)。女儿说,老师给他们介绍了一首诗,全诗都用的一个头韵,想必很有意思。

五是poems of a certain object(拟物诗)。把自己设想成一个物体,然后描述生存状态及情感。

六是recipe poems(配方诗)。我已写博文介绍这类诗——美国老师让孩子为心情配方,此处不再赘述。


下图是展示会现场,家长坐在孩子的座位上,孩子们围着圈站在边上。


班主任老师会前准备:


学生声情并茂地展示自己的诗作:



那位职业诗人亲临现场,作简短发言: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聘请职业诗人走进课堂,给学生介绍诗歌的种类、诗歌的写作技巧等等,想必孩子们学到了许多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诗歌创作理论,并且还进入了初步实践。

这种务实的教学方式,着实很令人羡慕。试想,如果咱们在小学期间也被职业诗人点拨过,那现在写诗、著文可就不是“初级水平”了,呵呵。


四、考试没有“作文”这一项,按国内的习惯和标准,根本无法判断孩子的写作能力。

据女儿说,所有的考试里都没有“作文”这一项。

“阅读课”的考试中,也只有“BCR——brief constructed response”(简答),或许可算是小短文,但女儿不认可这样的说法,说那不是短文,只是回答问题(one answer),包括one “because”(一个“因为)、 two evidences (两个证据)、one concluding sentence (一个结论或的句子)。

那么,如果你想知道美国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还真有可能遭遇沉默,他们不可能告诉你哪次作文考试的分数,因为压根就没有,不仅是你,就连他们自己,恐怕也无法判定自己的写作水平到底如何。

其实呢,美国小学生的写作实践,充斥于课堂教学的里里外外,也许随时都会写个短文,也许一学期只会有一两个“大作”留下了痕迹,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至少是实用的,技能上的积累,会成为以后写文的坚实基础,而写作以外的巨大知识收藏,那可就成为此生宝贵的财富了。


不知道这位编辑对我的答卷是否满意?事实如此,无法篡改,也无意着彩,素面朝天,任人评说。



感谢大家关注这篇博文,数人转载,数人发表精彩评论,讨论仍在进行中。


咱中国诗人即兴赋诗代感言:

天城阿扁2011-03-29 11:52:46

呵呵,真美好

诗人可以和孩子们谈诗

谈想象 谈一枚石子

如何行走并把身体挺直

谈如果只有一块面包

该留给谁吃


当然 我们不能

我们的诗人进学校会被校长呵斥

家长会上街游行

教育部长也会因此

引咎辞职


我们的诗人

只能坐在家里

做一个不合格的导师

告诉孩子

长大后莫写诗

如果你执意爱那些分段的句子

你得把生命

也分段

就像给一棵树打枝

不然 你会因为太过茂盛

身板儿长不直


当然 你不会饿死

好多人会喜欢你的诗

但喜欢你的诗的人

并不白痴

他们会以你为例

告诫他们的孩子

看看吧

在痛苦和磨难中顽强生存的人

才会写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26 , Processed in 0.0855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