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安忆:中国作家面临职业创作新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30 22:4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安忆:中国作家面临职业创作新课题

舒晋瑜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3月19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3月11日,作家王安忆做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在这场名为“小说的生活”讲座中,王安忆坦诚职业写作对中国作家来说是新的课题,自己也在不断经受一些考验。她很羡慕贾平凹、莫言等作家,因为他们所经历的生活丰富得多,“我的生活很简单,和我的经验、我的感情有关的,不是所有的事情我都有兴趣表达,还要和我的内心有关。这是蛮伤脑筋的事情,这使我处在‘断粮’的状态。
    始终在寻找故事。”
    之所以一直在写作,是因为目前为还能在写作中得到乐趣,如果没有乐趣,便会很快放弃。王安忆说,“选择文字表达,至少表示我对文字有特别热烈的感情。唱歌需要声带条件,舞蹈需要技巧,写作只要识字就可以。”尽管如此,碰到职业写作,仍然会有很多问题。很多写出好作品的作家都不再写作,王安忆认为不能简单地用才华不够或江郎才尽来形容,这不是真正的问题。选择了职业写作,必须解决如何表达的问题,这要求作家有更多的认识和更理性的准备。
    王安忆认为,中国作家多数生活经验都很丰富,问题是当你的感情饱满、生活经验饱满,也有才华的时候,未必能写好小说。因为还有技术问题。她以《十二个人》为例,探讨西方类型小说及戏剧作品尤其重视写作技巧、情节的展开、节奏的把握。“有这个基础,可能会使小说创作变得可以稍微掌控的事情。”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30 22:47:10 | 只看该作者
以何告慰那渐行渐远的时代
文/谵小语
<<新周刊>>第408期



“现在,我们要孤寂了,那一个时代逐渐成了追忆,没有依傍,要由我们独自担纲起自己的日子。我们能担纲得起吗?”



    王安忆的散文集《今夜星光灿烂》,有些媒体在介绍时描述为“用文字为36位文艺名人画像”,我以为不妥,因为这会产生“这是一本写名人的书”的歧义。事实上,王安忆写的是人生,是在怀念自己生命中的一些人,一些事和一些情,只不过其中有一些可以称为名人,而另一些则只是平凡人。

    在王安忆的回忆中,既有怀了一个时代的浩气远去的萧军、在南太平洋小岛上开荒养鸡的顾城、行走在黄土沟壑间望见桃花流泪的路遥、真实而深刻地享有这个世界的史铁生、生活中一反银幕喜剧形象木讷拘谨的葛优、野蛮与革新并重的山村教师叶辛、初到纽约莫名地沮丧与茫然的陈丹青、破译香港文化密码的马家辉;也有自己的文学启蒙恩师任大星、劫波之后过着平凡生活的小学同学董小苹、独立书屋老板段晓楣、小区里送信的邮递员、曾到中国留学的美国女子李惠、收废品的小范、病友老李,等等。对所谓“文艺名人”,王安忆以极其生活化的叙述方式,撷取与他们交往或了解到的片段与点滴,娓娓道来;而对于那些普通人,王安忆则持笔慎重,满怀敬意。

    洪子诚曾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特别提到王安忆的开阔视野,说她是一位“能够驾驭多种生活经验和文学题材的作家”。在散文写作中,王安忆亦显露出她视野的开阔和经验的丰富。她不仅在文章中谈文学、谈当代作家面对未来的果敢与继承传统时的孱弱,而且还以真诚的文字表达自己对绘画与音乐的独到见解。书中文字写作时间跨度之大,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今天,其间不乏王安忆本人真实的人生履痕。研究者或可从中找到作家某些创作缘起或风格转变的蛛丝马迹,如书中多篇文章提到1983至1984年的美国之旅,这次旅行她究竟遇见了哪些人、经历了哪些事?这些人和事是否与她此后的作品中隐现的西方文化参照系有关?

    而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可以从这些文字中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王安忆,看到她的童年,看到她的青春,看到她的自省与真诚。她毫不掩饰自己与陈凯歌合作时产生的种种分歧,她甚至在为别人的书写序时直言人家作品的缺点,她还在异国他乡为了捍卫中国当代文学的声誉拍案而起,她也如同小女人一般畅谈自己心目中的美男子是什么样子。

    王安忆在中国当代女作家中,无疑是非常耀眼的一位。她的耀眼之处在于,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较早地“回归到人本身的生存意识”(陈思和语)。她描绘顾城在岛上的生活细节,以小学同学为镜进行自我解剖,在滑稽戏里慨叹草根的生命力,无不带有关于“人本身的生存意识”的思考。她说:“当我从虚荣里脱身,来到她的生活里,一同回忆我们小时候活着与死去的同学,亲爱或并不亲爱的老师,互相道出那时候可笑可叹的故事,在我们离开的日子里各自的遭际与命运,我觉得真实的自己渐渐回来了,我身心一致,轻松而自然。”

    这是自我的回归,也是喧嚣浮世中生存意识的回归。作为当年中国新写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王安忆对她们这一代作家本身的生存意识也顺理成章地有所考量。这表现在她与陈映真几番交往中的尴尬,表现在“我们和‘叔叔’之间”的距离,表现在“我们还来不及继承他们,就来不及地背叛他们”的焦虑。她对巴金说:“现在,我们要孤寂了,那一个时代逐渐成了追忆,没有依傍,要由我们独自担纲起自己的日子。我们能担纲得起吗?我们能像您那样自省,以告诫来者?我们孱弱的精神能承起您的热情,以传给来者?”我想,这大概也是一代人的疑问。

    王安忆在对这些人与那些事的回忆中,感念过往,致敬生命,也反思时代和自己。《今夜星光灿烂》写的不仅是她的个人生活与感悟,还有几代人的爱与哀愁。对于王安忆自己,这也许是一种纪念;对于我们,特别是年轻一些的读者,则应冷静思考,我们将以何告慰那渐行渐远的时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0 15:10 , Processed in 0.07757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