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前作文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 03:0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作文批改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初中 赵春晓

摘要:当前作文批改纠正不到位,疲于赶次数,见红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认为给学生作文批改提出具体意见以后不能就此罢休,要继续追究,要再看,直到教师满意、达标、出成品!



关键词:作文批改 出成品



语文新课标对七至九年级学生的作文次数,练笔量有明确的规定: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咸阳市教研室颁发的《有效教学基本要求》也规定了“精选、精炼、精评”和“有发必收,有收必评,有错必纠”的作业制度。那么,当前一些学校作文批改中是怎样纠正学生作文的不足的呢?作文批改的现状是怎样的呢?据笔者从自己学校及赴兄弟学校交流、学习所形成的印象,概括的说,就是纠正不到位,疲于赶次数,见红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



笔者有一名叫魏妍的学生,在命题作文《朋友,请到我家来做客》中介绍了自家及家乡农业生产的新发展,结尾是这样的:“……这就是我的家乡,毕竟赶不上城市,我希望同学们好好读书,将来不要待在农村,在城里买别墅。”(显然,这是学生真情的流露,但作文更讲究立意,这种逃避农村的思想境界是难以叫人肯定的。于是,笔者给她的总评语里有这么一句:结尾思想境界不高,主题缺乏升华。)



再举一例。



笔者曾给学生出过这样一个作文:《春节趣事》,要求学生选三件春节期间的有趣事,列三个小标题来写。这种题,显然属于记叙文中的记事类作文,只有在记叙的同时进行生动的环境、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才能情趣盎然,栩栩如生。笔者也是怎么要求的。有一个名叫董宁欢的同学,她的第一个小标题是“三十晚上”,第二个小标题是“元宵节”,第三个小标题是“做烙面”(烙面是陕西咸阳北部一带农村的特色小吃,讲究调面、讲究在十几毫米厚的钢板上摊煎饼,然后切成面条浇汤吃,这里人过节都提前做烙面。)董宁欢在这里写的是她家腊月二十五晚至次日凌晨做烙面的事。如果按时间顺序写,第三件事应放在前边才对。下面不妨把该同学的“做烙面”引用于下:





做烙面



  (几月?)                         (怎样准备?应有你妈的动作描写)

在25号的晚上,妈妈和我在厨房里忙碌着,准备明天做

(你起来干什么?)

烙面,到第二天早上四点多,妈妈就起来了,我也跟着起床了,

(为何去邻家?) (插入夜景描写、环境描写,增添节日气氛)

当我去邻家看人多不多时,令我非常吃惊,络绎不绝,有许多

人在后面排队。可是,没到一会儿,停电了,后面的人都纷纷

                                            (换成“人有旦夕祸福”)

地离开了,正在进行的人做完了后,也走了,天有不测风云,

                        (要有你和你妈的动作描写)

电又来了,人们都走了,这下我和妈妈就开始了,没到别人来

之前,我们就做完了。

                 (怎样烧烙面汤?母亲的动作描写)

第三天早上,妈妈烧了烙面汤,当我把烙面吃了第一口后,

心里只有一句话:“真是太好吃了。”




笔者给这段文字加了八处眉批,其中有四处都是描写不足,其余几处是交代不清。这些眉批较能反映出一个学生作文方面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学生作文常见的问题是:有错别字、语言不通、思想境界问题、主题缺乏升华、缺乏描写(包括环境、心理、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此外,还有论据不足,论证方法单一,缺乏照应,情理不通,不符合事实,前后矛盾,字数不足,字迹潦草等,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批阅能把这些问题一一给学生指出来就算很不错了,笔者也常因这么批阅而受到上级的肯定,至于学生作文后边的总批语,大多数教师的批语是先肯定学生的长处——这算鼓励,然后说一二缺点,就再也不去过问。说在这儿,同仁也许会说,做到这就不错了,代的课多,班额又大,学校事务冗杂,你还要怎的?毋庸讳言,笔者此篇论文的目的正是为了开垦作文教学的这一荒地。



扪心自问,这样的作文批改到家了吗?学生接受教师的意见了吗?学生会按教师的要求把作文进一步写好吗?你给学生批的是“主题缺乏升华”,学生就会升华了吗?你给学生批的是“缺乏描写”学生就会描写了吗?没这么容易吧!你给学生眉批旁批很细,用毛主席的话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次次如此,年年如此,难怪有的同学感叹道:“我的作文不行,九年级毕业了,作文从来就没及格过。”这样的学生大有人在。他们从来就没有尝到过自己的作文在班上被老师当做范文宣读的滋味。



上述问题属于作文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也从未见上级教育部门把此当做问题或对此作出操作性安排,教育检查团来了,也从未设及这个层面,他们要的是见红!批得细!



古往今来,文学大家有几好诗首好文是一蹴而就的?古人有许多修改文章的佳话或故事。唐朝诗人卢延让诗云:“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被文人所乐道。宋代诗人吕本中说:“文字频改,功夫自出。”《红楼梦》是在脂砚斋的眉批下“增删五次”才成书的。现代著名作家赵树理有一段轶事。抗日战争时期,赵树理住在山西一农家,房东小青年迷恋写作,写了一则消息请赵树理修改。赵树理看了指着问题处说,这儿改改。也没说怎样改。小青年不满,但还是改了,去给赵树理看,赵树理表示肯定,说,这儿再改改。如是者三五次,赵树理最后说:“可以了,去投稿吧。”稿件终于发表了。



我们语文老师帮学生或引导学生作文时做到“频改”了吗?可能涉及到一些学生,一些尖子学生,而绝对没有涉及到每一个学生。“见红”是在给学生的作文上劲,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每每给学生的作文上了一些劲就松手了,半成品终究是半成品。好比打铁,每每把铁烧红了不见锤下来;好比演戏,每每化装好了不见登台;好比游华山,每每到了“回心石”就回去了。那么,到底应该怎样批改作文呢?笔者认为给学生作文批改提出具体意见以后不能就此罢休,要继续追究,要再看,直到教师满意、达标、出成品!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说来容易做着难。但再难也是一个方向。方向正确了,那怕向前走一步也是有益的。每次作文都这样太不容易,那么每学期做一次总可以吧!西安市特级教师方家驹老师的作文批改就做到了这一点。他每学期向全班每个学生至少改好一篇作文,然后制版印刷,装订成册,全班学生人手一册。笔者曾听到过方老师的经验介绍,也曾见过他编的学生作文集,这分明是出成果了啊!他对每个学生的积极影响不言而喻。



说实话,我是“文革”期间上的小学至高中,念了九年书(当时小学到高中一共九年),老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全班念只有一次,是小学四年级时的一篇写“红小兵”帮老大爷掀车子的“文章”。老师说文前的一段景物描写“不同一般”。这一次我终于压倒了“尖子生”,喜得合不拢嘴。这一次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后来上中文专业,在中学教语文,论文多次在县市乃至国家获奖,刊登在北大的刊物上,也在省市的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可能都跟这位老师有关。他叫刘兴源。我时常想,每个教师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机会,那怕只一次。“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一个方向问题。方向一明,至于具体采取哪一种批改方式,就不拘一格了;方向一明,教育检查团来了,除了检查见红多少次以外,还看达标多少次;方向一明,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在作文教学中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赵春晓,男,生于1959年,大专学历,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初中一级语文教师。2002年4月,论文《当前中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与对策》在全国“德才杯”教育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被编入《21世纪中国教育宝典》一书;同年五月,在北京大学组织的全国教育专题征文中,我撰写的《设疑法导学刍议》获一等奖,作品被编入《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特刊);2005年10月,论文《浅谈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之必要性及途径》在“中华教育纵横”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并被编入《中华教育纵横》一书,由中国地质出版社出版;此外,在《陕西支部生活》《共产党人》《法制周报》《咸阳日报》《陕西农村报》等报刊发表散文、小说、小品十多篇。

2011-04-0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10:37 , Processed in 0.10529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