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这样教《小学语文教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 12: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汪文华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生和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主干课程。为了解决《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多而课时较少的矛盾,笔者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学生课外自学,教师课内辅导”的路子,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架构

根据学科特点和师范生的学习特点,笔者按以下教学架构设计教学:

2008-4-26 20:33 上传
下载附件 (15.94 KB)




由于师范生和在职小学教师都经过多年的文化课学习和《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基础,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因而课外自学具有可能性。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检查、启发引导、组织讨论和针对性指导等工作,学生主要进行回答问题、提出疑问和相互讨论等学习活动。这样,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要自学方法指导

1、综合串联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学习它,不仅要以语文知识和能力为基础,还要以政治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为指导。所以,教学必须根据它的性质,研究教法、指导学法,寓自学指导于课堂教学中。为此,笔者运用综合串联法分析研究教材、设计自学提纲和检查提纲等,渗透自学方法的指导。
备课时,笔者依据教学内容,通过分析研究,找准教学内容与语文、政治常识、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学科的联系(串联),编写学生自学提纲,设计检查提纲及启发引导学生的教学语言等(综合)。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思考、质疑、讨论,变单纯的教师讲授的注入式为引导学生质疑讨论的启发式,变灌输知识为指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叶圣陶语),从而达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学方法指导的目的。
自学提纲的设计,要紧扣教材,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少问“是什么”“有哪些”。提出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如“为什么字的音、形、义要结合?”一问,涉及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汉字的构成,以及识字心理等知识。理解了“为什么”,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怎么办”。
检查提纲的设计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要少而精。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不能面面俱到。同时,需注意习题形式不能单一。可用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如上例,笔者设计了两道检查题:
(1)选择题:(    )需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A同音字,B多音字,C多义字,F形近字。
(2)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识字教学“三步走”的理解。
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自学中可能存在的一问(难点),设计好突破难点的方法。如,学生对怎样使小学生纠正“鸟”漏写一点发生争论。笔者先引导学生从心理角度分析出错的原因,然后以斯霞老师教学“鸟”字时的做法为例(学生观察乌鸦标本,知道乌鸦全身乌黑不易看到眼睛,所以“乌”字没有一点),使学生明白“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第一次感知的效果”的重要性。

2、分类比较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按章分述了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作文教学等。这几章教学内容的编排方法基本相同,结构大致相同。这是采用分类比较法的基础条件。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思维水平等,决定了同一年级不同项教材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其共性。如,为符合第一学段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使得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作文(写话)教学,都要求采取直观形象的方法等。另一方面,各项教材的不同,又决定它们的教学即使在同一年级又各具个性。如,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前者重理解,后者重表达,方法自然有别。再者,同一项教材,由于年级不同也存在着方法上的区别,等等。
因此,教学中除了运用综合串联法的指导外,更要渗透分类比较法。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检查提纲等,既要注意“个性”,也要注意“共性”。让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中研究“共性”,探讨“个性”,以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初步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这比一章一章孤立地教学无疑效果要好得多。
在设计自学提纲、检查提纲和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时,要分清类别,通过分析、综合和比较,既异中求同(共性),又同中求异(个性)。对于不同项教材,侧重异中求同,启发学生研究同一年级(学段)在教法选择上的共同规律。对于同一项教材,侧重同中求异,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年级(学段)、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点等在教学方法运用上的差异。如“为什么看图作文第一学段训练看图写话,第二学段训练看图写片段,第三学段训练看图写成篇的作文?试联系阅读教学的阶段性谈谈你的认识。”(异中求同)“试分析命题作文的几种方式的优缺点。将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你打算用哪种方式命题?”(同中求异)

三、课内辅导

用课外自学、课内辅导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辅导是关键。辅导不同于讲授,应是教师的诱导、启发、点拨和指导。按提纲提问时,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已经理解掌握的,全部不需要教师去重复讲解。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里可以获得信息,了解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等。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进行指导。由于教师设计的检查提纲,抓住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从学生回答、提出的疑难问题和相互讨论中获得了较全面真实的自学结果信息,因而教师的辅导针对性强、实效高。
教学“作文的批改”时,笔者设计了以下自学提纲:
1、        为什么说作文的批改是广义的“作文指导”?
2、        想一想,怎样做可以改变作文批改劳而少功的现状?为什么要这样做?
上课一开始,用投影出示以下几道检查题:
1、判断正误
(1)批改作文是教师的事。(    )
(2)教师批、学生改,或学生互批互改是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能力的好方法。(    )
(3)批改同一个班级学生作文应用同一个标准。(    )
(4)作文批改不宜用“语句不同”“中心不明确”等批语。(    )
2、简答题:
(1)为什么说作文的批改是广义的“作文指导”?(自学提纲第一题)
(2)为什么作文批改要“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鼓励少批评”?
3、辨析题:
试比较“替学生改作文”与“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两种提法,并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回答是,能正确判断正误,能比较完整地回答简答题;对于辨析题,学生一般只会用书上现成的语句回答。可见,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回答判断题地4小题后,我追问:“为什么不宜用这类批语呢?你认为怎样写批语比较好呢?”随后,我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指导时,我用投影出示从杂志和网络上收集的几则批语,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指导,教师虽然未讲授,但学生却会从中受益不少。
学生对辨析题提出疑难问题,有的说:“我的作文从小学到现在都有老师批改,我的作文不也写得不错吗?”还有的说:“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不讲老师偷懒吗?小学生自己会改吗?”针对学生的疑虑,我从教师、学生与作文的关系,知识、过程与能力的关系,学生学会批改作文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讨论中给予必要的点拨、讲解。

以上所谈教学架构、自学方法的指导和教师课内的辅导,综合了自学辅导法和反馈教学法(教法)、综合串联法和比较学习法(学法)的优点,寓自学方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2:36:12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育学》,徐家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04重印)】

教学内容:教材P117—P123
课    题:第四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
          第三节 小学语文学习迁移规律的运用
教学目标:
1.理解学习迁移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的不同类型;
2.掌握学习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现象。
教学重点:学习迁移的类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迁移
教学难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1、师生对话:
你想在本节课重点学习什么知识?期望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谈谈你的想法和建议。
2、揭示内容要点【板书】
(1)学习迁移的一般理论
(2)学习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明确目标要求【投影打出】
(1)理解学习迁移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的不同类型;
(2)掌握学习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现象。

二、教学“一、学习迁移的一般理论”
1、师生对话:
你们在《心理学》课程中学习过有关学习迁移的知识,说一说你对学习迁移的理解。
2、教师讲解
(1)学习迁移的定义
心理学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迁移。【板书】
(2)学习迁移的基本特点
——学习迁移,可以是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也可以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某种影响。
——学习迁移是多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习惯等,都可以迁移。
3、学习“学习迁移的类型”
(1)学生阅读文本
(2)学生练习:
举例说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学习迁移现象
(3)检查指导
针对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讲解有关概念: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投影打出有关概念】
4、小结:说一说学习迁移理论对你今后的教学有何作用。
【板书】为迁移而教

三、教学“二、学习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教师谈话
“为迁移而教”,已经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因为,有效教学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才来哦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有意义学习来说,迁移不仅是学习结果在变化了的条件下的运用,也是新的学习的基本条件。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等正是通过广泛的迁移,使已经获得的经验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转化为能力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呢?
2、分组对话
(1)话题: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怎样在语文学习或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迁移规律的。
(2)分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归纳小结:【投影打出】
——深入研究教学目标,明确迁移的方向
——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知识的纵向迁移
——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习的迁移

四、布置作业
1、阅读教材内容,完成P128第3题;
2、阅读《学习指导书》P68—P70文本材料,试从学习迁移的角度加以分析。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2:36:2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汉语》教学设计
【《现代汉语》,张hui(第一声,“扌”+“为”)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005重印)】
教学内容:教材P243—P256
课    题:第三章 语法
          第七节 句子(下)
教学目标:
1.理解几种特殊句式——主谓谓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
2.会用符号法分析各种单句的句子成分。
教学重点:几种特殊句式;句子成分分析
教学难点:连动句与兼语句的区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1、教师谈话,明确本小节教学安排:
第七节“句子(下)”,我们计划用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是“一  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和“二  动词谓语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的连动句、兼语句和存现句。余下的内容,第二课时学习。
2、揭示内容要点:【板书】
(1)主谓谓语句的类型
(2)动词谓语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
3、明确目标要求【投影打出】
理解几种特殊句式——主谓谓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

二、教学“一  主谓谓语句的类型”
1、师生对话:
你们在第二章“短语”中学习过有关主谓短语的知识,请举出几个主谓短语的例子。
2、教师讲解主谓谓语句的定义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被成为主谓谓语句。【板书】
“大主语”——全句的主语,“小主语”——主谓短语的主语;
“大谓语”——全句的谓语,“小谓语”——主谓短语的谓语。
3、学习“主谓谓语句的类型”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2)学生练习:判断下列主谓谓语句的意义类型:【投影打出】
○1老师神情严肃。
○2我的话,你听过吗?
○3教学管理工作,我是没有经验的。
○4小王和小李,他俩是好朋友。
○5这本书十元钱一本。
○6班上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3)检查反馈
针对学生练习的情况,教师适当点拨。

三、教学“二  动词谓语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
1、教师谈话:
动词谓语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教材中重点介绍了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和“被”字句,这节课我们学习前三种。
2、知识回顾:
分别举出连动短语、兼语短语的例子各几个。

3、学习“(一)连动句”:
(1)教师讲解
○1定义: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2举例说明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先后关系;方式关系;目的关系;正反说明关系。(例略)
(2)练习:说说下列连动句的结构:【投影打出】
○1你倒杯水喝吧。【主+(动宾+动)】
○2我去看电影。【主+(动+动宾)】
○3我上图书馆借书。【主+(动宾+动宾)】
○4王宏笑着说。【主+(动+动)】
(3)检查反馈

4、学习“(二)兼语句”:
(1)教师讲解
○1定义: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2举例说明兼语句的主要特点:从意义上看,兼语短语中第一个动词大都有使令的意义,前后动词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或目的关系。(例略)
○3举例说明兼语句的其他情况。
其一、第一个动词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后面的动词多为“做、为、当、是”等。如:小明叫王先生为干爹。
其二、第一个动词为“有”。如:屋里有人在开会。
(2)练习:教材P255“五、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见教材)
(3)检查指导
○1检查反馈
○2教师讲解兼语句与连动句的区别。【投影打出】
——连动句的前后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兼语句的前一个动词陈述全句的主语,后一个动词陈述中间的监狱。
——在出现“有”字的句子中,连动句中“有”的宾语和后边的动词(或动词短语)不构成主谓关系,而兼语句中则构成主谓关系。

5、学习“(三)存现句”:
(1)教师讲解
○1定义:存现句是表示事物存在、出现或消失的句子。
○2举例说明存现句的特点:
存现句的主语一般是表示处所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主语前有时有表示时间的状语;(例略)
存现句的谓语动词后面的宾语一般是施事宾语,大多是不定指的人或事物,宾语内常有数量短语。(例略)
(2)练习:下列句子哪些能够实现存现句与施事(或受事)主语句:【投影打出】
○1白菜种在菜园里。
○2一个小铃铛戴在小花狗的脖子上。
○3山上是茂密的树林。
○4森林里有一片菜地。
(3)检查反馈

四、布置作业
1、教材“思考和练习”第四题(教材P255);
2、预习教材“三  句子分析的方法”(教材P252—P254)。


第二课时

一、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1、教师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七节 “主谓谓语句的类型”和“动词谓语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的连动句、兼语句和存现句。这节课学习第七节余下的内容。
2、揭示内容要点:【板书】
(1)动词谓语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
(2)句子分析的方法。
3、明确目标要求【投影打出】
(1)理解几种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
(2)会用符号法分析各种单句的句子成分。

二、教学“二  动词谓语句中的几种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
1、师生对话: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掌握的两种句式,说说你们是怎样教学“把”字句、“被”字句的。
2、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投影打出】
○1“把”字句有哪些特点?结合例子说明。
○2“被”字句有哪些特点?结合例子说明。
○3“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汇报自学情况:
(1)指明回答。
(2)教师归纳:【投影打出】
句式
联系
  
作用
强调
意义
“把”字句
可以互换形式,表达意思基本相同
表示主动
施事主语
强调施事主语的主动性
“被”字句
表示被动
受事主语
强调受事主语的被动性

4、学生练习:
(1)教材“思考和练习”第六题(见教材P255);
(2)教材“思考和练习”第八题(见教材P256)。
5、检查反馈。

三、教学“三  句子分析的方法”
1、师生对话:
大家在“短语”的学习中,学习了用框式图解法分析短语。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分析单句。句子分析的另一种方法是符号法,说一说符号图解法用到哪些符号?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253—P254的内容。(补充:用“△△”表示独立成分)【板书句子成分符号】
2、教师讲解:
单句分析可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从整体着眼,确认句型;一个是从内部关系入手,确定层次和结构。
(1)确认句型,一般是从尚未句型到下位句型逐级确定,即先看一个单句是主谓句还是非主谓句,再按级进行。(如图)【板书】

主谓句
名词性谓语句
动词性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
动宾谓语句
动补谓语句
连动谓语句
兼语谓语句
形容词性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谓语句
动词性非谓语句
形容词性非谓语句
叹词句
拟声词句

(2)确定层次结构,就是找出单句的各个组成成分,确定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还要找出这些成分的组合顺序,理清它们是怎样按层次组合在一起的。
3、学生练习:
(1)教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1—9题(见教材P254)。
(2)教材“思考和练习”第三题(见教材P254—P255)
4、检查反馈。
(1)指名学生汇报;
(2)同学订正,或教师订正。

四、布置作业
1、教材“思考和练习”第二题10—18题(见教材P254);
2、教材“思考和练习”第七题(见教材P256)。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2:36:51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教育学》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育学》,徐家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04重印)】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学》教材P168——P177。
课    题: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材简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系统分析》,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时空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条件。本节的教材内容,从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和实施的指导思想、具体措施等几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
媒体资源:课堂教学视频、PPT文件等。
教学时间:1课时。【自学(含预习)和作业2课时】
教学思路:
安排学生课前复习“第一节”内容,预习“第三节”内容。课堂教学采用目标教学模式。首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其次,展开新知的教学回答。由于学生课前进行了复习和预习,课上主要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合作探究,突出重点。最后,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课堂教学视频,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约1分钟)
“向40分钟要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价值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换个角度就是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约2分钟)
1、内容要点【板书】
(1)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2、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1)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2)了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3)理解和掌握“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4)能够依据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

三、教学“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7—8分钟)
1、教师讲解
(1)巴班斯基关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投影出示】
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
(2)内涵分析:
○1“最优的”,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对一定条件来说“最好的”意思;
○2一定标准包括教学效果、时间支出、精力和物质消耗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效果,二是时间。
效果标准:指每一个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提出的学习任务,尽最大可能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方面的水平。
时间标准:指师生必须遵守学校卫生和有关文件规定的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的时间定额。【投影出示】
2、师生对话
(1)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分析下列观点:
某班学生语文考试分数,在某县同年级中名列前茅,说明该班语文教学效果好。【引导学生从“全面”(教养、教育和发展)、“实际”(学校、师生、办学条件等)和“负担”(是否拖延时间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2)有人说,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教学效率低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3、教师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标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规定,提高规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乃至最优化。【板书】效果/时间=效率

四、教学“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20分钟左右)
1、学习“指导思想”
(1)教师谈话:
巴班斯基对于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的优选法”。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哪些启示?
(2)指名学生回答。明确:【投影出示】
○1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的观点。
○2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启示有:其一,要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和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上(教学的内部结构)考虑;其二,优化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2、探究“具体措施”
(1)教师谈话:
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包括空间和时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空间要素,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结果是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最基本的时间要素。研究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具体措施,必须从时空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上考虑。
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观点、方法等,侧重于时间要素方面。下面请大家从空间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方面,分小组探讨以下问题:怎样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分组研讨
(3)全班汇报
(4)小结:【板书】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3、学习“‘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
(1)教师谈话:
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材提供了“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请谈谈你对“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每个环节的理解。
(2)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4、小结
(1)学生质疑问难
(2)教师组织学生(或教师)析疑、解疑

五、案例分析(约15分钟)
1、观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视频片段
要求:
(1)做好观察记录;
(2)试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分析教学视频。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评价

六、总结
1、学生作结: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思考和练习”第3题(教材P177)。

附:板书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第三节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效果标准;时间标准            效果/时间=效率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
指导思想:以系统论为指导
具体措施:实现要素和内部结构的优化,优化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知识为主线。
“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定向—准备—开展—练习—测评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2:37:09 | 只看该作者
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反思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也不例外,是毋庸质疑的事实。
一)教师言语霸权,“主导”与“主体”分离。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
1.教和学的方式单调,教师讲授,学生听、记;教师提问,学生答、练,是师范院校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有人称之为“师范讲堂”。教师总想给学生讲点什么,让学生学会点什么,经常滔滔不绝地满堂灌。结果造成学生以为教学就是知识的讲授,语文教学就是讲授语文知识。天长日久,学生难以养成反思与分析的习惯,只会拿来,而不会创造性地运用。一旦拿来过程遇到某种阻力,研究往往就自动终止了。实际上,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需要与同学、特别是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专业人员对话,同时还需要在集体讨论中迸发新的学习灵感。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采用“主导——主体”教学方式,认为在教学的展开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组织、帮助和指导等主导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应重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施“主导——主体”教学方式,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学生中掀起“头脑风暴”,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2.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媒体独领课堂,或简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由于许多教师习惯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从心理上拒绝电化教学手段,抵触信息技术手段,即使在课堂上使用也只停留在低水平使用的地步,或用大屏幕代替黑板、代替板书,或单一呈现静止的画面,或整堂课放映教学录像等。实际上,教师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是存在此种现象的根源。因为,采用上述方法,节约时间、要点明晰,便于教师驾御课堂、便于学生记忆知识,教师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师讲授,学生听、记”“教师提问,学生答、练”,及“教师出题,学生做题”等。
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实行“以自学为主、自学与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有关文本资料(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观看视频课程、通过BBS进行交流等,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交流与BBS合作交流、教师课内和网上辅导、观摩新课程教学案例和模拟教学实践等活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法》与信息技术整合。
二)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的又一存在问题,主要表现有二。
1.漠视学生实践经验,不能把学生也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多数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以教材为唯一依据,以教师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为支撑,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导致教学重知识分析、重教师讲授,学生不愿学、不会学,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学不会、不会教小学语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精神,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也应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落实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而应该重视学生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他们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不应单纯由教师的“讲”和学员的“做”所构成的,而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自身感悟、建构认识,同时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没有人是绝对的传授者,也没有人是绝对的接受者。也只有这样,学生将来在课堂中,才会将这种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应联系学生的自己学习经历和教育见习、实习经验,引发学生联想自己的小学、中学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自己的语文见习、实习实践,组织学生交换想法、交流感受、形成共识、共享成果。
2.忽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育实习时不能将教学法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普遍遭遇的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时偏重教学法理论知识的灌输,模拟课堂教学实践、微格教学等技能得不到实在的训练。同时,还缺乏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对模拟教学实践的研讨和反思。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要经常联系典型的教学案例,用以说明一些问题,或给学生以借鉴。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安排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或微格教学)。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要展开小组或大组交流,对于典型教学案例和各人的教学设计和模拟实践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交流,这样无论是对于教学设计者、模拟实践者以及评价者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的机会,这样的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和模拟实践才是彻底、高效的,才能有效培训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三)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教学实际,既表现于教材内容本身,又反映于教师知识(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方面。
1.教材内容的内容相对滞后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行《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编写于前几年。在这几年中,新课程实验在不断推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有些内容已得到修订;课改实验区的教学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新认识、新变化、新经验、新成果,都没有及时进入《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之中。用这样的教材去教学,学生不可能接受到崭新的教改信息。
在内容上,现行《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重理论论述,不能深入浅出的讲清新理念、新方法,没有改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的直接呈现,对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重视不够的情况。《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学习者是将来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在校虽然已经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但仍没有很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对于教材中大块大块的理论论述无法真正理解。因此,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最新书籍、报纸、杂志等途径,及时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认识、新变化、新经验、新成果,使理论同步跟进教学改革的步伐。
2.教师知识方面,不少《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闭门自守,现代教学理论知识欠缺,他们不熟悉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新课程试验不甚了了,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法》只能照本宣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要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新观念;深入小学教学一线,在教学新课程实践中体验新课程。这样,才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的现实针对性,提高指导性。

二、基于网络环境,变革《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给教学带来重大变化,网络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具有前瞻性的学习资源(不再仅仅是一本教材、一位教师),创设了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广域性的学习环境,师生关系也出现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不再是容器),传统的讲授式学习模式将被学生具有自主意识的多样化的个人学习模式所取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整合,是实现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的必然选择,它将促进教学模式、教学结构等的变革,实现全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培训效率。因此,变革《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登上信息化平台。
现代教学论指出,选择教学模式,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当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实际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时,教学应更多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形成初步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应选择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根据上述《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存在问题和提出的解决策略,提出如下图所示的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模式。

2008-4-27 08:37 上传
下载附件 (16.42 KB)




此教学模式努力体现现代教学理念,采用“主导——主体”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以教学设计、模拟实践和研讨反思为主要学习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给学生布置单元作业——一节课或教学片段教学设计;提供案例(学生观看视频或教学录像);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理论指导,通过BBS进行交互式作业指导;组织课堂合作研讨活动和利用BBS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反思,修改作业;组织学生的模拟教学实践(或微格教学);诱导学生对同学的模拟实践进行评价,对自己的模拟实践进行自主反思并修改完善教学设计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时,为使上述模式得以顺利实现,教师应达到以下要求:
1.《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师需要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思想,深入领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学力求浅显、具体、贴近新课程教学实际。在备课时,首先教师自己要上网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列出清单(网址、IP地址等),课上提供给学生参考;此次,教师要精心设计单元作业,编拟一节课或教学片段教学设计课题,课上指导学生选择。
2.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实践,教学辅导要紧密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和教学改革实践,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实践经验,加强针对性。《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要深入新课程教学一线听课、上课、参与小学教师的教学研讨,亲身体验新课程教学。同时,教师要阅读有关新课程的教学论文,不断增加新课程实践储备,为学生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3.重视案例教学,充分利用教材中和现实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从理论到能力的转化。《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师要主动搜集新课程教学文本案例和视频、录像等,精心选择典型教学案例提供给学生,组织学生阅读或观看。教师特别要注意积累学生的模拟教学实践案例,为学生的研讨提供比较的材料和真实的情境。
4.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努力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成果展示提供信息化平台。课堂教学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媒体资源,注意各种媒体教材所担负的特定任务和功能,指导学生在多媒体教材引导下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5.合理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经验并在与教师及他人的多边交流中深入学习和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应建设交流平台,师生可以通过BBS、E-mail、QQ等网络通信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2:37:28 | 只看该作者
新教材 新观念 新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教学谈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江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因教学内容的时代特色和编写体例的新颖独到,被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和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培训广泛选用。由于其与以往中等师范学校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和《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有较大的不同,就对教学本课程的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首先需要了解教材的特点,深入领会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意图。其次,要树立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新理念,变革自己的教学观念。第三,要选择有利于促进学习对象形成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教学策略,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以下简称“新教材”),表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理论性。新教材以当代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为主要支柱,渗透了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和国外语文教学的思想和启示等。新教材还渗透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有关理论。对这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师范生积累并形成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素养,打好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理论基础或底蕴。
2.开放性。首先是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即根据当代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研究新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不仅仅培养师范生的语文教学能力,也能使他们加深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全面的现代教师素养。此次是教材的内容框架具有开放性,即在其基本框架下,教师可以吸收语文教育改革的新经验和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充实、完善、发展教学内容,使学习内容与时俱进。第三,“阅读导航”的设计,开阔了师范生的阅读视野,引领着他们阅读、思考、探究。
3.实践性。新教材不仅进行相关理论的阐述,还在教材中例举了许多鲜活的教学案例(教学实录、实践材料和教学经验等),与理论紧密结合,增强师范生对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的了解。又通过“理解•探究•实践”,指导师范生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师范生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师范生进行时间训练等。从而,使师范生掌握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常规与方式,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实际能力。
4.创新性。一指教材内容有许多地方有些创意与出新。如,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综合性学习指导,国外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研究等。二指教材的体例和表述方面有新意。体例上,以“学习提示——章节内容——阅读导航——理解•探究•实践”呈现;表述上,尽量以案例分析为引子,来分析、引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范式,分析、引证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
5.生成性。既指教材内容随着小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发展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生成、发展,重组、完善。又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自身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状况,根据师范生的需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处理教学内容,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生成,阐发、充实教学内容。

二、教学新观念
国内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和新课程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给《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以启示: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讲究实效性,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新理念,变革教学观念——用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进行《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把教学内容置入师范生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情境中,让师范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感悟,使教学起到熏陶感染、示范引领作用,真正达到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在成长的目的。
1.建立新的师生观,践行新课程理念。
树立什么样的师生观,决定了教师是采用以“教”为主、还是采用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按教材照本宣科,还是根据师范生的实际和需求选择、整合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体验学习、实践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师,首先应在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转化为“师范生学习的协助者、促进者”。此次,教师要积极创设活跃、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情景,为师范生提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建立新的教学观,引领学生自主发展。
师范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之前或同时,学习了有关教育理论、教学理论等;他们在十几年的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的感性经验,因此,教师要把师范生也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分析师范生的学习准备,根据用新课程理念规划、设计的教学计划组织师范生的设计教学方案、模拟教学实践、评析教学案例、参与探究性评议等实践性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观察师范生的表现和变化,参与他们的讨论,记录他们的话语,思考他们行为背后的思想、情况、态度和潜能等,用恰当的方法和语言激发师范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其积极反思、提出问题、参与研讨和主动实践等,促进师范生与教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思想交锋,并在互动中生成新问题,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实践、新课程教学的具体演练。
3.建立新的教材观,拓宽学习领域和空间。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一书是师范生积累并形成小学语文教育的理论素养,形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实际能力的主要凭借,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凭借。除《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外,其他研究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书籍、报刊杂志(含文本、电子)等,小学语文教师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含文本实录、视频录像)等,都是这门课程教材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因此,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师,一要向师范生推介“阅读导航”所列专著,激发师范生阅读的兴趣、思考的动机。二要为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适应课改发展的报刊杂志、经验介绍、实践推广等,丰富师范生的实践经验。三要开设学生需求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知识拓展和前沿动态等,培养具有创新性的未来教师。
4.建立新的教学评价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能。
评价是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反馈与调节的功能,教师的评价理念制约着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的评价理念影响着教学方案的实施和教学的效能。传统的学习评价,注重对师范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关注的是学习结果。常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进行测量;有时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设计考试等方法,进行即时评价,漠视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表现和行为变化,忽略教学之后的深度了解,多不采用现场评价和滞后评价。以新课程实施为主体内容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应建设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师范生成长过程记录》,实现对教与学的全程性评价,做到诊断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教学新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长达400页,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必须打破常规,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我们培养的师范生不能快速适应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新课程教学技能方面的能力缺失。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真正变革。因为教学观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先导。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三个要素,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因此,《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主要受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教材、教师和学生等因素的制约。转变教学行为,必须整体考虑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并将其细化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1.自学辅导法。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自学辅导法,能够有效解决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间较少的矛盾。我对自学辅导法实施要点的教学体会是:1教学步骤:课前预习(前提)——质疑问难(关键)——合作研讨(重点)——探究阅读(拓展)。2适应对象:理论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学习,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小学语文教师等。3教学实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预习后的疑问,确定教学重点。教师抓住重点讲解,引导师范生讨论,并在师范生讨论中辅以教师的指导,再引领师范生课外的拓展阅读。
2.任务驱动法。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即让师范生带着实践任务去思考、去实践。如第五章的内容,主题是小学语文识字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的教学理论和实施建议,侧重于教学实践。因此,我以“学习提示”和“理解•探究•实践”为线索,结合深入小学课堂搜集的信息,梳理出师范生学习的任务,或教学环节、方案的设计,或模拟教学实践(上课),兼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意识的推介与任务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课堂片断实录(或视频)等,帮助师范生模仿、反思、分析、比较,领悟学习内容。
3. 实践研修法。
我们的教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教育素养的养成和教学能力的形成,光靠教师的知识传授、有指导的技能训练是永远不够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应该是,也必然是不可不做的选择。因为,没有学生的课堂是不存在的。为此,我们充分发挥试验基地(附属小学)的作用,有计划的安排师范生到基地去见习、实习,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批改作业、教研活动等,以此解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现实针对性不强、方法适用性不足、案例滞后性和探究苍白性等问题,培养适应本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需求的未来教师。
4. 网络交流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专业网站(论坛、博客)越来越多、越精彩,如人教网、新思考网、中国语文网等,它们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的主要学习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使“阅读导航”和“理解•探究•实践”中的有关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语文教学论坛(或专题博客),引领学生在论坛、博客上袒露认识、生成观点、交锋思想、分享智慧。既有利于师范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语文教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也为培养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了平台。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3 12:38:08 | 只看该作者
运用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课程
【摘  要】  根据小学语文教师进修小学教育专业其文科方向课程的特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课程学习的特点,以及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等,运用目标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能够突出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训练和反馈矫正,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开展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教育的一种选择。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文科方向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几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本人承担着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现代汉语》《小学语文教育学》等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的教学任务。在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课程教学中,本人运用目标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目标教学模式
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对象来分析,参加学习的都是在职的小学教师,他们是在系统学习了中等师范课程之后参加进修学习的,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语文基本能力,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他们都是在职教师,本身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具有比较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参加进修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师,他们的需求是:通过系统掌握有关理论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教学内容来分析,《现代汉语》《小学语文教育学》等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决定我们的教学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践训练掌握理论。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课程的教学,由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上述特点,不同于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只有选择一种适应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特点的教学模式,才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目标教学是在教育方针指导下,依据美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落实课程大纲、教材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教学过程。其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基本要素:1.制订教学计划;2.展示教学目标;3.依据内容要点安排教学过程;4.依据能力层次选择教学方法;5.利用观察、提问、检查作业、测验、考试等评价手段获得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加以矫正。目标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目标达成(训练)为主线。其突出特点是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对《现代汉语》《小学语文教育学》等课程的教学,本人选择目标教学模式,第一,可以通过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最大可能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第二,可以通过课堂检测突出实践训练,提高教学的实践性。第三、通过对课堂检测的反馈,调控教与学的活动,使得教学活动富有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同时,也有利于参加学习的小学教师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了解目标教学的结构、原则和方式方法等,带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根据教学时数少的要求,重新架构目标教学实施模式
目标教学实施模式,一般分为三个程序。
程序一: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基础工程,它体现了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方向和要求,是评价教与学成效的依据。
程序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目标的关键程序,可分为如下几个过程:前提诊断——展示目标——达标教学(实施目标)——目标达成练习——反馈与矫正。
程序三: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
小学教师进修学习采用函授形式,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课堂教学时数较少、时间短,完整运用以上三个程序难以实现。对此,本人将目标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新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课堂教学之前,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开始,揭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
3.课堂教学进行之中,根据教学目标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堂教学;
4.课堂教学后期,通过对话、练习等途径进行教学目标的检测,并进行反馈和矫正。

三、目标教学模式实践及体会
1、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大纲、教材和学生特点。首先,教师要在研读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分析教材和教学内容,总体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初步明确所教课题的课时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对根据教学内容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修改,使其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第三,教师要把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目标有效地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等,并在课上实施相应的调适;学生可以凭借目标对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达成状况进行自我检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程。
《小学语文教学法》第四章“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第三节“小学语文学习迁移规律的运用”一课,《小学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如下的教学要求:“1.了解学习迁移的内涵;2.了解促进学习迁移对于提高小学语文学习效率的作用。”由于平时经常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并与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对话交流,本人发现小学语文教师通过中师《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已经了解学习迁移的一般理论,而对于语文教学中迁移规律的运用处于一种不自觉的状态。据此,本人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 理解学习迁移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的不同类型;2.掌握学习迁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现象。”这样的目标定位,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明确具体,可以检测。
2、关于课堂教学
由于函授面授时间短,课时少,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就需要对目标教学实施环节进行重构,将自学与课堂教学结合,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堂教学重点实施四个步骤:展示目标——达标教学(实施目标)——目标达成练习——反馈与矫正。
第一步:展示目标。这是目标教学课堂的独特环节和显著标志。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既是教的目标,更是学的目标。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教学,围绕目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新知、组织检测、反馈矫正;学生要依据目标进行课堂学习活动,围绕目标学习新知、自我检测、及时补救。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起着导向作用、测量作用、评价作用。
明确教学目标环节,一般放在新知教学前几分钟进行。教师可以用口述、板书、投影等媒体,将教学目标(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呈现给学生。展示目标环节,要克服形式化的现象,不要停留在学生知道教学目标是什么的层面。要让学生对教学目标进行研读,把握教学目标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真正能够把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导向”。与学生协同揭示教学目标是落实此环节的有效策略。如,《小学语文教学法》第四章“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第三节“小学语文学习迁移规律的运用”一课的教学,本人在此环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要点之后,组织师生对话:“你想在本节课重点学习什么知识?期望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谈谈你的想法和建议。”学生们要求本节课教学把重点放在教学目标“2、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学习迁移现象”上,并提出联系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的建议。
第二步,达标教学(实施目标)。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教与学活动的组织实施,都要对应目标点、对应目标层次进行。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能力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讲解示范,或启发点拨,或组织对话,或安排练习,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可用按目标点逐次解答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组织、管理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达到教学目标。如,《现代汉语》“语法”章节的教学,因学生在中师学习时已经比较系统掌握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语法知识,对语法知识教学用讲解法,是在重复旧知,属于低效教学行为。因此,本人采用“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策略,课上向学生出示基础性练习,组织学生先进行自我练习(独立解答、组内讨论等),再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讲解有关知识,或者组织学生读书,或者组织全班的研讨。这样做,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有利于学生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语法分析能力。由于采用“以练为主、讲练结合”的策略,将“达标教学”和其下一个环节“目标达成练习”整合在一起,既节约了教学时间,有使反馈准确、及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第三步,目标达成练习。目标达成练习,指教师利用教材上的练习、习题或自行设计的练习,组织学生自主练习或检测评价。教师通过巡视查看、指名回答、小组汇报、即时评价等形式,获取、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进行课内调适教学提供依据。如,《现代汉语》第三章“语法”第八节“句子(下)”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连动句”和“兼语句”的特点及其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课后“思考和练习”的第五题提出如下练习要求: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连动句和兼语句(原题要求),并用框式图解法和符号法分析这些句子。学生的练习反馈出他们掌握这两种特殊句式有一定的难度。为达到教学目标,本人在重点讲解了两种句式的区别后,再次出示几道针对性练习。
第四步,反馈与矫正。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的传输过程,要实现教学目标,必须运用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不断地进行教学的反馈矫正,以调整教学现状,实现教学控制,达成教学目标。反馈与矫正是双向的。一方面,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息,使教师及时矫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内容、策略、手段、方法等),甚至进行再教学;学生通过检测获取的反馈信息,控制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矫正(包括同学之间的互相矫正)。因此,目标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反馈与矫正环节的落实。
反馈与矫正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以上三个环节中都有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及时矫正,使得几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述几个教学案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运用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小学教育专业文科方向课程,符合课程特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需求,突出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训练和反馈矫正,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开展小学教师学历提高教育的一种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01:56 , Processed in 0.09644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