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时报》(2013年08月14日):勾勒教师的成长轨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6 00:4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时报》(2013年08月14日):勾勒教师的成长轨迹


李宁
    近几年,我所阅读的教育著作百本有余,而其中数学教师的著作极少,因此拿到《小学数学教师5项修炼》(李玲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首先是好奇。我先细细地研究了一下目录,对整本书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再进行细读。
  
  读完目录,第一感觉便是,这本书是作者从教以来教育生活的记录,是作者从“新手教师”到“专业教师”的成长见证。
  
  全书用5个章节来写小学数学教师的5项修炼:读懂孩子、理解数学、有效研究、追随智者、全面学习。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不断提升自我的行走轨迹。
  
  一、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在《读懂孩子》里,作者说:“‘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保证和基础,不仅对学生的发展有帮助,对教师的成长也大有裨益。”这段话让我产生了共鸣,对这一观点我极为认同!
  
  两年来,我的教育随笔逐渐由记录我的教育失误与精彩,到记录学生的精彩,再到研究学生的学情、研究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的根源及对策。这种教育随笔的变化其实是教育研究“由表及里”的必然状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
  
  我读过很多教育案例,但从《读懂孩子》里,我那些已不太敏感的神经仍被一些课堂细节触动。在“是你的观点,还是叙述别人的观点”的语言引导下,孩子自然会说“我的观点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培养,还应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得到锻炼。这需要每个学科教师的“教育自觉”。
  
  我所知道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多是请专家给学生做报告。而作者给孩子们请来的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学哥学姐,报告内容也跟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年龄相差不大,孩子们就容易接受建议,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读懂孩子”,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理论支撑,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教育应该是既‘有营养’又‘好吃’的美餐”,我为这一观点叫好,但作者并不满足这一认识,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追问。在《理解数学》一章中,有一段作者与东北师范大学孔凡哲教授的对话。孔教授说:“一线教师要做‘顶天立地’的研究。”顶天,就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支撑;立地,则是研究要从实践中来,要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教学《鸡兔同笼》,作者课前研究了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掌握了这节课的编写意图后,开始进行自己的教学实践。
  
  作者对学生先进行了“前测”,在了解了学生习惯用哪些方法解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3个问题:(1)课本在解答问题时用的是什么方法?(2)课本中3个表格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3)你还能想出与课本不同的方法吗?
  
  前两个问题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三个问题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情况下,未曾认真研读教材的教师仅满足于学生会解题,而不会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种解法的探索,让学生积累属于自己的解题经验和能力。作者提的这3个问题,足可以证明她对新课标“四基”“四能”的深刻解读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激励和引导学生去思考。作为数学教师,作者读懂了教材,拥有“顶天立地”的研究姿态。
  
  善于思考的人必是善于研究的人,对于作业的设计,作者也是“费尽心机”。课本中的《小资料》在教学进度的“挤兑”下,往往被教师忽视,而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重要资源”。她曾利用这个资源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1)请计算你家现在的恩格尔系数。(2)访问家长,计算他们小时候的恩格尔系数。(3)比较两个数据,写出自己的想法。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较好地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三、学习交流,勤于写作教师要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有话可说,必须不断学习、勤于写作,无捷径可走。作者是一个非常勤勉的教师:每次听完课,记录感受;上完公开课,写反思和解决策略;在东北师范大学进修时,她写下了《教育要让谁满意》《聆听大师讲有效教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大智慧》《教学应追求“悟其渔识”》等有深刻见解的散记。只要是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作者都会挤出时间参加并写下自己的收获。通过写作,作者思考了很多教育问题,个人的教育理念和写作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回望自己走过的路,虽也写教育随笔,做课堂观察记录,外出学习写收获,但与作者相比,我还缺少执着精神和深入思考的力度。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意识到:潜心研究教学,不断积累,成长的旅程中留下的汗水就能凝结为专业领域里的“珍珠”。  
  (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崇文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8:13 , Processed in 0.0879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