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代著名书法理论著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6 14:05: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代著名书法理论著作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古代的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艺术理论中的最宝贵的遗产。
《书断》
《书品》
《画禅室随笔》
《艺概》
《论书》
《六体书论》
《法书要录》
《宣和书谱》
《翰墨志》
《续书谱》
《书谱》
《四体书势》
《广艺舟双楫》
《法书论》
《采古来能书人名》
《评书》
《九势》
《笔论》
《述书赋》
《书后品》
《书论》
《续书断》
《书旨述》
《非草书》
《广川书跋》
《负暄野录》
《笔阵图》
《法书考》
《学古编》
《书诀》
《书估》
《书议》
《钝吟书要》
《书法约言》
《书学捷要》
《艺舟双楫》
《与梁武帝论书启》
《古今书评》
《宝章待访录》
《草书势》
[url=]《古今书人优劣评》[/url]
《说文解字序》
[url=]《语例字格》[/url]
[url=]《怀素上人草书歌序》[/url]
[url=]《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url]
《二字诀》
《笔势论十二章》
《送高闲上人序》
《授笔要说》
《临池诀》
《拨镫序》
[url=]《记白云先生书诀》[/url]
《五十六种书》
[url=]并序《书述》[/url]
《心成颂》
[url=]《八诀》[/url]
《海岳名言》
《三十六法》
[url=]《传授法》[/url]
[url=]《用笔论》[/url]
[url=]《晦庵论书》[/url]
《笔髓论》
《古今文字志目》
《翰林要诀》
[url=]《衍极并注》[/url]
《笔法诀》
[url=]《指意》[/url]
《论宋十一家书》
《阁帖跋》
《春雨杂述》
《王羲之传论》
《书法雅言》
[url=]《论书表》[/url]
《奴书订》
《草书状》
《隶书体》
《二王等书录》
《承晋斋积闻录》
《古今法帖论》
《评书帖》
《初月楼论书随笔》
《分隶偶存》
[url=]《义门题跋》[/url]
《笔意赞》
《书学》
《南北书派论》
《文字论》
[url=]《观钟繇书法十二意》[/url]
《临池管见》
《临池心解》
《评书药石论》
[url=]《于右任论书》[/url]
《启功论书》
[url=]《沈尹默论书[/url][url=]》[/url]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4:07:26 | 只看该作者
前  言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古代的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艺术理论中的最宝贵的遗产。不认真研究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而希图在书法上有所作为,这是难以想象的。只是古代书家去今久远,他们的实践和思维方式以及记录这些方式的文字,都与今天大相区别,而且从数量上说,先秦以降,书论著作可谓汗牛充栋,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实在难以领略。为了给这些书界朋友提供必要的方便,我们撷取了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书论,并作简要的评说。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对今天的书法的创新和发展有所裨益。
    中国书论源远流长,有特色有创见有影响的论述很难一一搜求。又因为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评论,除了有其“客观性”,还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因“见仁见智”而流派纷呈,因此直到今天,还很难有一个人人都满意的关于“书法"的定义,这也就给文章的选录带来了困难。但作为一门发展了两千多年的独立的艺术,对其艺术特征和创作规律,毕竟有了不少共识。根据这些共识,参照现代艺术理论的一般体系,我们从书法艺术的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欣赏与批评论五个方面,对古代书论作了梳理和选择。

    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 著作便应运而生。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崔氏在文中认 为,草书的出现正是由繁到简的社会需要的反映,并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 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大书家蔡 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非常兴盛,出现了一大 批书法名家。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西晋时,出现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 姿百态的物象、动态来描绘、比喻各种书体形态美的理论著作,如成公绥的《隶书体》、卫 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状》、刘劭的《飞白势》、杨泉的《草书赋》等,表现出 一种“尚象”的审美趋向。东晋时,书家已不满足于对书法外在形态的描述,而开始探求用 笔、结体和章法技巧的规律,并注意研究人的主观意志与书法的关系。如世传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书论。至南北朝时,受时风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各个 书家的评论。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有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虞和的《论书表》、庾肩吾的《书品》等。尤其是王僧虏的《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着意探求书法创作的过程和特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隋唐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兴盛期。隋代虽立朝时间很短,但其书法上承南北朝碑刻, 下启唐楷诸家,为唐代楷书法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书论也重在探讨楷书的笔法与结体, 智永的《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颂》是这方面的代表。随着唐代书法艺术的达到鼎盛, 书法大家、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书法理论也兴盛起来,大批成系统、有分量的书论著述陆 续问世,对细部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创作规律的剖析逐渐代替了对书法艺术总体印象的阐述 ,涉及了书法艺术的各方面,体现了唐代“尚法”的风气。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 的《书谱》、张怀瓘的《书议》、《书信》、《书断》、《文字论》、《六体书论》, 《论用笔十法》,窦臮、窦蒙的《述书赋》,徐浩的《论书》、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张彦远编的《法书要录》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作。尤其是欧阳询的《三十六法》 、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变革期。由于各种原因,宋代的书法无法与唐代相比肩,却能另辟蹊径,一时帖学盛行。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所革新和发展。宋人论书主张书法创作不应受法度的束缚,不必斤斤计较于点画、布置等具体方法,而应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自由地抒发其胸臆,力求创新。它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反映。朱长文的《续书断》、苏轼的《论书》、《东坡题跋》、黄庭坚的《论书》、米芾的《书史》、《 海岳名言》、姜夔的《续书谱》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著作。《续书谱》尤为系统精到,为历代书家所推祟,影响巨大。

  元明两代的书法艺术帖学仍然盛行,尚未走出书法创作的低谷。在书论方面,由承继晋唐之法,对宋人“尚意”书风进行否定,进而重视书法艺术的形态美,标 举魏晋风格。元代书论主要是讲究法度,代表论著有郑杓撰、刘有定注的《衍极》和陈绎曾的《翰林要诀》。明代书论则强调崇尚古雅,倡导骨力与研美兼善。陶宗仪的《书史会要》 、丰坊的《书诀》、项穆的《书法雅言》等则是其代表论著。

    清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继往开来的一个时期。从清中期开始便逐渐形成了帖学与碑学明显 分流的格局,而且帖学逐渐由盛转衰,碑学则日渐兴盛。故书法理论前期重视对笔墨技巧的 阐发,代表著作有笪重光的《书筏》和朱履贞的《书学捷要》。后期则主要是对碑学理论的 探讨,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并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轻南的风气。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南北书风的特色分别作了概括,强调他们各有所长,则显得比较公允、客观。不仅如此,《书概》还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书体演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技巧 、风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精要的理论总结。这些论著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它们对清代碑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促进了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并对近现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如前所述,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重视对审美风尚的总结与引导。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社会的风尚,这种社会风尚也必然要影响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而社会文化各方面对这一风尚的欢迎或抵制 ,又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社会风尚的兴盛与消亡。同样,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 也不一样。如何引导这种审美风尚,使之成为这一时代审美的主导风尚,就成为各个时代书 论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象”、晋时书论中的“尚韵”、唐时书 论中的“尚法”、宋时书论中的“尚意”等等,无一不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而通过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全面而系统。只要我们粗略翻阅一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著作, 你就会看到:我国古代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如果将它与中国古代画论相比较,就更能显示出这一特点。比如对书法发展 史的研究,自从南朝宋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开其端,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有这样的一 批著作。它们论列了从上古至清末书法发展的历史,保存了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完整面貌。 又如对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论及了大篆、小篆、八分、楷书、行书、章草、今草等书体的 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概念、特点等各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再如对书法技法的研究也是极 为深人、全面,大凡用笔、用锋、执笔、结宇、用墨、布白等等,皆有详细而精到的研究。

    再次,重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 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书论家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就认为,一个人书法艺术的高下与他的品格修养有很 大关系,并举例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实际上就 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近代书论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认为通过书法不仅可以看出书家的“学”、“才”、“志”,而且可以想见书家其人。人品好书品必定 好。

    另外,善于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评赏者的感受,以充分显示欣赏过程中多种心理 活动交织的情状。早在东汉蔡邕的《笔论》中,就运用丰富、美好的比喻,来强调书法创作 的体势应融人大自然各种生动的形态。自此,历代书论家留继承了这一传统。如孙过庭《书谱》中写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 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在这里,作者就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 ——实际上是博喻,来比拟钟繇、张芝和二王书法的神妙景象,从而使人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便于领会。此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总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

   声明:本站《书论精粹》资料主要参考《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责任编辑: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 崔尔平选编)、《古书论精华译评》(黄山书社 杨福生、傅爱国、蒯文铮合著)、《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等,资料仅供学习参考,我们一直在积累,其中个别文章校对的不够仔细,请读者谅解!如需引用请与原出版社及作者联系。请尊重作者版权,不得以此谋取个人利益!谢谢!
【两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崔瑗《草书势》
赵壹《非草书》
蔡邕《笔论》《九势》 【两晋】
成公绥《隶书体》
卫恒《四体书势》
索靖《草书状》
卫铄《笔阵图》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十二章》《记白云先生书诀》 【南北朝】
王愔《古今文字志目》
虞龢《论书表》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王僧虔《论书》《笔意赞》
江式《论书表》
颜之推《论书》
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古今书人优劣评》《草书状》
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
袁昂《古今书评》
庾肩吾《书品》
释智果《心成颂》 【隋唐五代】
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法》《用笔论》
虞世南《笔髓论》《书旨述》
李世民《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
孙过庭《书谱》
张怀瓘《书断》《书估》《二王等书录》《书议》《文字论》《六体书论》《评书药石论》
蔡希综《法书论》
窦臮 窦蒙《述书赋》并注、《述书赋》语例字格
徐浩《论书》
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李华《二字诀》
李嗣真《书后品》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韩方明《授笔要说》
卢携《临池诀》
释亚栖 《论书》
林蕴《拨镫序》
张彦远《法书要录》
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
李煜《书述》 【两宋】
欧阳修《六一论书.试笔》
苏轼《论书》
朱文长《续书断》
黄庭坚《论书》
《宣和书谱》
米芾《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
赵构《翰墨志》
董逌《广川书跋》
朱熹《晦庵论书》
陈槱《负暄野录》
姜夔《续书谱》
赵孟坚《论书》 【元代】
陈绎曾《翰林要诀》
郑杓、刘有定《衍极并注》
盛熙明 《法书考》
吾丘衍《学古编》
赵孟頫 《论宋十一家书》《阁帖跋》 【明代】
解缙《春雨杂述》
丰坊《书诀》
项穆《书法雅言》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祝允明《奴书订》《评书》
赵宧光《寒山帚谈》
徐渭
王铎 【清代】
傅山
冯班《钝吟书要》[节录]
笪重光《书筏》
宋曹 《书法约言》
梁巘《承晋斋积闻录》《古今法帖论》《评书帖》等[节录]
吴德旋 《初月楼论书随笔》
万经《分隶偶存》
何焯《义门题跋》
朱履贞《书学捷要》[节录]
钱泳《书学》
阮元《南北书派论》[节录]
何绍基
杨守敬
包世臣《艺舟双楫》[节录]
刘熙载《艺概》[节录]
周星莲《临池管见》
朱和羹《临池心解》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近现代】
章太炎
于右任
白蕉《书法十讲》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4:08:45 | 只看该作者

[荐书]邱振中书法理论著作四种

《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
邱振中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

《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内容简介
《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
作者在对书法基本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与书法有关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书法史、现代创作理论、感觉模式、形神关系、书法研究方法论等一系列重要课题。这里既反映出作者对艺术现象敏锐的触觉和处理各种理论问题的才能,又显示出书法理论在整个人文学科中可能具有的意义。

《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目录
《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
目录
前言
张旭·黄庭坚·倪元璐——草书三题
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
从《元彬墓志》、《元绪墓志》看记得工对作品的“误读”
古代书法作品赏析丛札
中国当代书法:现状与选择
源自书法——对一类艺术的定义及其他
空间的转换——关于书法艺术的一种现代观
论审美感受模式
现代书法教学的若干重要环节
附:写字与书法
直觉——艺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中国高等院校的书法教育
深入的途径与含义的拓展
——熊秉明书法论著阅读札记
附:熊秉明与中国书法
神居何所
书法究竟是什么
中国书法的涵义
附:巴黎中国书法国际讨论会发言
我们的传统与人类的传统
——关于中国书法在西方传播的若干问题
现代书法理论的原点与取向
书法理论中的语言问题
书法与方法
开书目
书法理论与当代人文科学
书法研究断想
方法论、元理论及其他——艺术研究方法论随想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4:09:06 | 只看该作者
[荐书]邱振中书法理论著作四种

《书写与观照——关于书法的创作》
邱振中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

《书写与观照——关于书法的创作》内容简介
《书写与观照——关于书法的创作》
为作者关于当代书法创作的批评文集。作者的理论素养与对语言的敏感使这些文字别具一格,对作品的敏锐感受、与众不同的视点和对表述的深切思考,成为这些文字的显著特点。
书中亦包含作者对自己创作的陈述。由于作者的创作被认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些陈述因而成为考察当代书法的重要资料。

《书写与观照——关于书法的创作》目录
《书写与观照——关于书法的创作》
目录
前言
中国书法:1979—1999——《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艺术邀请展》书法部分总论
“巴黎中国当代书法大展”作品介绍选辑
中国当代书法:应对挑战
附:“中国当代书法展”述评/顾非音
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孙伯翔论——关于孙伯翔与他这一代书法家
沉潜与转换——关于周永健
关于曾印泉的随想
张大我的位置
刘彦湖:在行书与篆书之间
“巴蜀风”随感
关于“主题性创作”及其他
从中国到日本:一部整体书法史
——雪心会奈良展、东京展随想
余泰明的问题
最初的四个系列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6 14:09:25 | 只看该作者

[荐书]邱振中书法理论著作四种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邱振中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中国书法包含丰富而复杂的技法,但从无一份关于全面技法的清单。《中国书法167个练习》十一部以167个练习组成的书法技巧教材,这167个练习包括了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巧,其中包含一些从未被讨论过的内容。
在对历史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形态分析的基础之上,作者建立了一种以才能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书法训练体系。作者同时致力于建立良种视觉经验之间的联系。
本书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广泛赞誉,被称为书法领域“划时代”的著作。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目录
《中国书法167个练习》
前言
导言
使用说明
第一部分 笔法
一、执笔
二、空中运笔
三、中锋横、竖线
四、藏峰—I
五、藏锋—II
六、手腕的灵活运动
七、中锋弧线—I
八、中锋弧线—II
九、落笔方向的控制
十、提案
十一、提笔位置的控制
十二、出锋
十三、侧锋
十四、折笔—I
十五、折笔—II
十六、摆动—I
十七、摆动—II
十九、转笔—I
二十、转笔—II
二十一、转笔—III
二十二、连续转笔—I
二十三、连续转笔—II
二十四、连续转笔—III
……
第二部分 字结构
第三部分 章法
第四部分 动力形式
第五部分 汉字构成
第六部分 综合练习
附图
练习答案
后记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9 10:42:5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史概览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便应运而生。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崔氏在文中认为,草书的出现正是由繁到简的社会需要的反映,并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非常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名家。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西晋时,出现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象、动态来描绘、比喻各种书体形态美的理论著作,如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状》、刘劭的《飞白势》、杨泉的《草书赋》等,表现出一种“尚象”的审美趋向。东晋时,书家已不满足于对书法外在形态的描述,而开始探求用笔、结体和章法技巧的规律,并注意研究人的主观意志与书法的关系。如世传卫夫人的《笔阵图》、王羲之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书论》、《笔势论》、《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书论。至南北朝时,受时风的影响,开始重视对各个书家的评论。这方面有影响的著作有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虞和的《论书表》、瘐肩吾的《书品》等。尤其是王僧虏的《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着意探求书法创作的过程和特征,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隋唐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兴盛期。隋代虽立朝时间很短,但其书法上承南北朝碑刻,下启唐楷诸家,为唐代楷书法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书论也重在探讨楷书的笔法与结体,智永的《永字八法》和智果的《心成颂》是这方面的代表。随着唐代书法艺术的达到鼎盛,书法大家、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书法理论也兴盛起来,大批成系统、有分量的书论著述陆续问世,对细部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创作规律的剖析逐渐代替了对书法艺术总体印象的阐述,涉及了书法艺术的各方面,体现了唐代“尚法”的风气。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张怀域还的《书议》、《书信》、《书断》、《文宇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窦泉的《述书赋》,徐浩的《论书队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张彦远编的《法书要录》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作。尤其是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颜真卿的《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变革期。由于各种原因,宋代的书法无法与唐代相比肩,却能另辟蹊径,一时帖学盛行。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所革新和发展。宋人论书主张书法创作不应受法度的束缚,不必斤斤计较于点画、布置等具体方法,而应重视作品中的风神意韵及书家的内在精神与气质,自由地抒发其胸臆,力求创新。它是宋代“尚意”书风的反映。朱长文的《续书断》、苏轼的《论书》、《东坡题跋》、黄庭坚的《论书》、米莆的《书史》、《海岳名言》、姜夔的《续书谱》等,都是这一时期书论的代表著作。《续书谱》尤为系统精到,为历代书家所推祟,影响巨大。
  元明两代的书法艺术也没有多大发展,帖学仍然盛行,尚未走出书法创作的低谷。在书论方面,由承继晋唐之法,对宋人“尚意”书风进行否定,进而重视书法艺术的形态美,标举魏晋风格。元代书论主要是讲究法度,代表论著有郑构撰、刘有定注的《衍极》和陈绎曾的《翰林要诀》。明代书论则强调崇尚古雅,倡导骨力与研美兼善。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丰坊的《书诀》、项穆的《书法雅言》等则是其代表论著。
  清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继往开来的一个时期。从清中期开始便逐渐形成了帖学与碑学明显分流的格局,而且帖学逐渐由盛转衰,碑学则日渐兴盛。故书法理论前期重视对笔墨技巧的阐发,代表著作有笪重光的《书筏》和朱履贞的《书学捷要》。后期则主要是对碑学理论的探讨,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包世臣的《艺舟双揖》和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是这方面的代表著作,并形成了一股抑帖尊碑、重北轻南的风气。刘熙载的《艺概·书概》对南北书风的特色分别作了概括,强调他们各有所长,则显得比较公允、客观。不仅如此,《书概》还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历史、书体演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的技巧、风格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精要的理论总结。这些论著在中国古代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对清代碑学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促进了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并对近现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发展的大致轮廓如前所述,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首先,重视对审美风尚的总结与引导。一般说来,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社会的风尚,这种社会风尚也必然要影响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而社会文化各方面对这一风尚的欢迎或抵制,又必然会直接影响到这一社会风尚的兴盛与消亡。同样,各个时代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风尚也不一样。如何引导这种审美风尚,使之成为这一时代审美的主导风尚,就成为各个时代书论家们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如汉魏时书论中的“尚象”、晋时书论中的“尚韵”、唐时书论中的“尚法”、宋时书论中的“尚意”等等,无一不是对各个时代书法艺术实践中审美风尚的总结,而通过总结反过来又指导书法创作的实践,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全面而系统。只要我们粗略翻阅一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著作,你就会看到:我国古代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总结是全方位的,涉及到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而且自成体系。如果将它与中国古代画论相比较,就更能显示出这一特点。比如对书法发展史的研究,自从南朝宋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开其端,以后各个朝代几乎都有这样的一批著作。它们论列了从上古至清末书法发展的历史,保存了中国书法发展历史的完整面貌。又如对书体演变历史的研究,论及了大篆、小篆、八分、楷书、行书、章草、今草等书体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概念、特点等各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再如对书法技法的研究也是极为深人、全面,大凡用笔、用锋、执笔、结宇、用墨、布白等等,皆有详细而精到的研究。
  再次,重视书品与人品的关系。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这一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宋书论家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就认为,一个人书法艺术的高下与他的品格修养有很大关系,并举例说:“鲁公可谓忠烈之臣也,……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这实际上就是说颜氏端庄雄健的风格来自于他的高风亮节。近代书论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认为通过书法不仅可以看出书家的“学”、“才”、“志”,而且可以想见书家其人。人品好书品必定好。
  另外,善于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评赏者的感受,以充分显示欣赏过程中多种心理活动交织的情状。早在东汉蔡邕的《笔论》中,就运用丰富、美好的比喻,来强调书法创作的体势应融人大自然各种生动的形态。自此,历代书论家留继承了这一传统。如孙过庭《书谱》中写道:“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在这里,作者就运用了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实际上是博喻,来比拟钟繇、张芝和二王书法的神妙景象,从而使人获得一种感性的认识,便于领会。此类例子真是举不胜举。
  总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继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23:37 , Processed in 0.1240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