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襄阳正大副总经理 王璟:《我们的命运》读书体会分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8 07:49: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襄阳正大副总经理 王璟

前言

仅是本书的名称,就勾起了我无限的期待。

前言的部分,让我立刻对它有份相见恨晚的喜欢和阅读冲动。看完之后,更有份感动。作者的思想和出发点是崇高而神圣的,他让人从世俗和迷沌中提拔出来,活出精神和天性,这个观点让我非常有共鸣,更有份心灵相通的暖流冲进心房,甚至有份欲哭的冲动。一定要认真读它,找到命运的指引和方向!

第一章大历史:以前6000年各族群的命运

一、天性与人性。

挺令人震撼的,加之以往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突然有了一种感受:世界由天、地、人组成,天和地都是冥冥之中既定不可改变的,而人作为可以改变的个体,其实在其中很渺小,或者说是一粒尘埃;所以不要自大地认为可以致力于改变这世界,其实你能改变的其实只有自己而已,所以告诉自己凡事不要那么固执。

二、命运的形成。

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谛,这是以往所未曾了解到的,此刻才知

道自己的无知和寡闻,之前的生命中书读得太少,时间大都消耗在琐碎之事和无谓的嗟叹上,做了很多无用功啊。

命运。命是由环境决定的,它不可改变;运是由需求决定的,它可以调整。因此,命由天定,但运靠自己创造,除却不可改变的因素,用观念和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是可能的。

三、环境、需求、文化的关系是互动的整体。

清晰了人类的基本使命是生理、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这使命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文化又是满足需求的观念和方式,需求是文化形成的前提;需求引导了人,环境区别了人,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都同样重要。三者的重要性与关系,对于世界是这样,对于人类是这样,对于个体也是这样。

四、由此引伸的关于管理的感悟。

1、不同环境,使命不同,需求不同,因此能力也不同。要想提升其能力必须创造一种环境,建立想立的使命感,产生一系列与环境匹配的需求,能力自然就会提升,执行力也就随之增强了。   

2、某种程度上,管理就是要打破以往的平衡局面,让个体因改变的不适应而产生对现状的不满足,进而产生改变的需求和动力,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

3、执行力不够或目标达不成,往往是对象的需求没有弄清楚,

解决的办法是找对需求点,让其产生相应的欲望和动力,这股力量越大,行动力就越大。

本章的阅读,让我不仅了解了人类的命运形成、世界的格局,也同时悟到了世间万事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的规律,思想和境界有种被打开的感觉,视野开阔了,心胸宽广了,心情随之舒展了。(2012.12.15)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07:49:5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大格局:目前的世界形态

这一章的信息量非常大,读罢让我对现实的世界大环境有了一个全面而清晰的了解,过程中有许多思想的碰撞和火花,为自己能在此时得到这些观念而开心并觉幸运,知道了大的形势,心中更加释然、宁静和包容。概括如下:

一、世界的形势就是文化的形势;文化的形成与环境、需求、使命感息息相关;存在的都是有原因和背景的,存在即合理;偏执的文化会导致偏瘫的能力;包容、合和、取长补短的文化才是圆满而长久的。

二、在中部生存,情义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不容小视,这是我需要加强和重视的,同时进一步意识到群体、团队与平均之于组织和个体的重要性。在保持客观的同时,运用情感的力量,会促进许多事情的进展。

三、不要太急于改变现状中的不足,不符合天、地、人性的东西一定会消失,所以不要焦虑、急躁,正确的做法是顺势而为,处然而然地解决和处理问题和矛盾。

四、圆融、和合是人生修炼的方向。人是复杂的,这种复杂非人为可以控制和改变,只有全然接受与包容,“接纳”是人生修炼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五、意识到自己在以往人生中的偏颇,一味追求感觉和虚空的精神享受,对于物质和世俗层面的东西内在是轻视的,造成了不够“实”的现状。对于我而言,这是一个痛苦却又珍贵的发现,接下来的人生中,我应该要真正快乐地、充满力量地去满足人生的三种需求,发挥出真正的正能量,同时去影响和支持更多优秀的人。

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概念:是应生命本能应对环境挑战而生的,是人们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文化的使命:使生理、心理和精神需要在相应环境下得到相应满足;文化个性:由主流需求决定。

关于这一节阅读,让我想到了新班子融合,引起了一系列的应激和不适应,与以往已形成的文化有冲突,如何破解?有了一个最基本的思路:1、厘清新的目标和需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观念和行为习惯;2、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不纠结于对错;3、接受现实存在的合理性与价值。这本来是我半个月前读本章时的一个疑问,但截止目前这个问题我已通过本书中一些观念的指引,着眼于大局、跳脱事务性判断,用以上的思路找到了解决之道,自己觉得挺满意的。

所谓生生不息,指的一定是文化而非物质和名利,只有文化是可心传承的。长生不老的只可能是精神,不可能的是身体。

世界的形势即文化的形势,历史的传承是文化的传承非事件的记录,人也好,组织也罢,都是如此。精神和信念才是最根本的内因,故此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人心,人类的走也取决于观念和方式的走向。

在背后起作用的观念和方式是什么?

不同地域,主导的文化不同,起作用的也是这些因素,非表面的行为和形式。环境和需求,派生出了文化,文化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世界的文化形态,是地理环境决定的,没有好坏对错,存在和形成均非一日之功,因此无法改变,只有更加完善的可能。如同一个人的个性,除了接纳,别无他途,能做的就是去创造环境去影响。

文化是一切的内核,一切从这个内核开始抓起才是最重要的,重视这个无形的东西,才是决定事物走向的关键。而文化这个无形的东西,要靠很强的内力才能洞察到,在现代管理中,除了不断做事去锻炼做事的能力外,洞察力也是同等重要的一项能力。

世界的形态

物质优越的环境中,空间状态就显得重要,关注焦点是生存的状态和质量。我常常痛苦于内心,原来是没有生存的压力之后的正常需求,更加接纳自己向内看的意识。

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关注焦点是我能得到多少资源,我能存活多久?时间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时间就是金钱来源于:物质的匮乏催动了对金钱的需求,催动了对时间的认真,并非时间就是金钱,而是金钱来自于时间。

时间观念来自于物质需求,空间观念来自于心灵和精神需求。目标来自需求,需求创建标准,标准决定结果。

万物存在的状态,都是在被无形的环境所主导,由不得自己去选择或改变。能做的,只有遵循于道(既定的环境),顺应天道,让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精神在这一道中,获得圆满和满足,即幸福。

世界与自然的关系:由于资源的多寡不同,南北中部与自然的关系不同,派生出与自然的竞争、共生共荣与绝对信赖的三种关系,这与组织、人际关系中的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类的进步是有原因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当某种需求匮乏,这部分能力和精神就会随之进步发展直至丰富为止。看到了这一点,就对世界上的各种存在充分理解了,如同每个人都会为自己做最好的选择一样,对于自己的需求而言,相应的举措都是有其合理性的。即:接受事物就是这样的,存在即合理。不再执着于一个唯一的判定标准,接纳的心态出现了:接纳北部人性中的欲望与功利,南部人性中的安逸与虚无,中部人性中的中庸与圆融,因为这并非其个人的原因,是大环境决定的,九型人格的不同也来自于此。

至此,我的眼中、心中,不再只有自己和关联的有形一切,更要有无形的主宰这一切的天和地。不再怨天怨地,因为怨也无用,只有调整自己,去应对一切挑战,而这挑战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无法逃避,只有面对这一条路可走,坚定!!

每个群族都只有一个主流关注观念,如果全部都关注必然会混乱。人也是如此,并全面或完美是最佳状态,反而会让人走向纠结和矛盾,有缺点和短板才是正常的。一端极致,另一端就会弱化,无法做到随时随地的平衡。从此,我不再将面面俱到和所有都平衡当成自己的信念,因为根本无法做到。

文化是顽固的,轻易无法改变,不要再口口声声批判国人的劣根性,这样的作者根本不懂文化,应该多读一读世界文化史和本书,呵呵。

为自己生在中部环境中,主导情感与心性文化而自豪,意识到同时要有对物质的基本欲望(斗志),也不放弃对信仰和精神世界的探究和追求(崇高),这才是完整的人之需求,缺一都会引起内在痛苦。

世界形态中的人生、价值与世界观的分别:使命不同,人生观自然不同,关注焦点也不同;了解到北部人为何客观、情感淡漠,南部人为何主观、有信仰,中部人为何怎样都行、善打太极;不可以太绝对、偏激或过于执着,这都是不符合天道的,适度、中正和圆融是发展的趋势和出路;理解了许多文化存在的渊源,如忏悔的由来以及信仰的价值。

越来越觉得万事万物存在的合理性,世界在我眼中可爱起来,包容接纳之心油然而生,渐渐地心中的标准少了,包容的东西多了。有种感悟:知识渊博之人,文化道行深厚之人,往往是虚怀若谷之人,是包容合和之人。进一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2013.1.3)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07:50:21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大趋势:未来120年的世界趋势

第二章的阅读,已经让我对第三章充满期待。这一章,让我从生不逢时的遗憾中,找到了奋斗的希望。有许多产生共鸣的观念,分享如下:

一、文化需要引领和打造,而非任其自然发生或发展。

目前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文化复兴战略是极具眼光的,非常明智。要让本身就已经拥有的情性文化继续繁荣起来,在物质发达的同时心理丰足,再上行至精神升华,这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

我所在的公司,从五年前就开始用传统文化来提升和引导员工,行孝道、用传统文化的智慧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其效果已开始显现。相对而言,公司员工离职率很低,忠诚度高且知恩达礼,在集团中逐步被誉为楷模,虽然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大的质疑和阻力,不过是一种坚信的力量让我们坚持了下来。现在有主流大环境的推动,让传统文化的培训更加得到重视和关注,这是我非常开心也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二、咨询公司是否能解决企业的问题?

这要看咨询公司是否了解世界文化的形势和区域的主流文化。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解决东方人的事,或者用东方人的思维解决西方的问题,都是偏颇的。某些咨询公司自以为是地认为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全部规律,事实上它只关注到了一方面,所提供的方案当然不能解决企业的全面问题,如果能深谙人类和社会发展的三大需求,并制定出相应的举措,这样的咨询公司还是有市场和前景的。

三、当今文化的趋势。

从分裂走向合和,也预示着世界与人类必须包容,一枝独秀和绝对控制是不符合发展趋势的。必须融合,需要更大的胸怀和更大的格式、更开阔的视野,也可以说需要更大的心量,这样才能共同收获各自想要的幸福。对于世界如此,民族如此,组织如此,个人都是如此。包容、欣赏与接纳对于万事万物都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是这样,就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最终是没有出路的。

四、固执的原因与解决。

固执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固执于某一观念的人,一定是过往有某种需求导致非常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和观点,解决之道并非说教,而在于接纳其观点,同时引导其看到新观念之于他需求的价值。

五、能力并非天生而来。

人与人之间智商差异并不大,只要有需求和竞争的压力,就会生出和形成这种文化的能力。国家如此,组织和个人也如此。所以,我不再迷信于天生的能力这一权威学说,更加自信和坚定起来,并坚信只要树立目标,激发出相应需求,就能发挥内在潜质,炼就某种能力,最终达至目标。

六、关于未来的世界。

2030年左右,仍然是物性时代为主导,但趋势是由下向上的恢复过程,这已经是最令人充满希望和自信的消息了,相信人性和天性的力量,三种需求的全面发展并满足是未来的方向。

期待主流心时代快些过来,不要等那么久,而这些需要更多的人来觉醒,来共同创造、推动,并非个人的力量但个人力量绝不容小视。从我做起去践行、去影响,突然有一个志向和目标:在未来的10-20年里,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传统文化复兴的事,让职业人在锻炼追求物质能力的同时,开放自己的内心看到情感和意念的力量和价值,两者结合地去生活、工作,令这个世界更加人性化、更有幸福感。

情感没有出路既然在当前无法彻底解决,我还痛苦些什么?!接受这个时代的大环境,顺势而为,在生存中占据主动地们,去创造和引领心时代的文化主流,与身边更多人一起修炼身、心、灵健全,做一个智慧的人。

直觉让我相信,接下来的30年里,将会越来越符合人性和天性,是幸福的30年,我们这一代可以幸福地到老了。

七、各种文化主流下的主导观念。

2030年左右,物性时代主导的是市场经济,竞争成为发展的必备特质,物质的资源有限,是不可分享的;2090年左右,情感时代主导的是道德伦理,共赢成为共识的特质,情感资源的运用没有限制,可以不断地分享;2120年以后,精神时代将人类的三大精神体系汇通合一,趋向自然和合与大同。有一种感慨:我们太早出生在这个时代,再晚百年诞生,那该多好啊!但同时在想:其实这些不同时代的特征和文化主导,在当今现实中已经陆续出现,虽然有冲突与痛苦,但也在碰撞中寻求一种共存的可能,在这种多样文化百花齐放的环境中,必将炼就金刚超人般的适应能力,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特别馈赠之处啊!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8 07:50:50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章 大未来:未来的世界及应有的态度

这一章的阅读,引发了更多内心的感悟。读罢,心中升腾起一股对世界、对人类、对环境和身边人的一种责任感,我了解了这些,不仅仅是个人心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要影响更多的人去成长,才能一起创建我们共同理想中的主流文化,在和合的文化中,实现三大需求的平衡与满足,感受到自己境界的提升和心量的扩大,喜悦并坚定。

一、未来的世界文化

1、文化的定论。

虽然竞争中,总是兽性战胜物性,物性战胜人性,人性战胜天性。但是人的天性存在,终将收复人性,人性收复物性,物性收复兽性。看到这个定论,心中充满了欣慰与希望,曾几何时,现实世界中的种种泯灭人性和丧尽天良的言行和强盗理论,以及各种丑陋的行径,让我厌恶和失望,但现在我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痛苦,原来是来自于对违反自然文化规律现实的对抗。以后这些现象还会出现或上演,但我不再痛苦和悲伤,应该以感恩之心去影响和弘扬主流文化,用积极的正能量去发挥自己可以贡献的力量,不做旁观者和评论者,做推动者和付出者。

2、自在与共赢。  

三种需求,从个体上讲它依然须将三者和合、统一,一个人的内在如果矛盾,就会心神不宁;内在和合,与和合的文化氛围一起,才能化为真正的自在。原来自在不是一个人自己可以解决的,它还需要与环境结合来体现,所以环境是我、我是环境。环境非与他人相关,恰恰与自己密切相关,看似为环境和他人,实则为自己,此刻对共赢又有了新的认识。

3、文化的规律来来的启示:

过度的、极度的、偏执的东西最终不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快乐,因为它是违背规律的,结果是消灭或失去。就像美好的情感应该是淡淡的、非占有的、全然地付出,而飞蛾扑火般看似轰轰烈烈的情感将很快幻灭或逝去。凡事讲求一个度、适宜和节制,才是最长久的做法。

4、适者生存。

在企业中,做得最长久的不是那些能力最强或者智商最高的,恰恰是最具适应性和包容性的人。这方面我自己颇有心得,在公司整整干了17年,在别人看来简直是无法想象的,而我心中明了的是:适应性非常之重要,这也是一种竞争的能力,我坚定并内心强大于此。

5、人类的大结局。

看了这节之后,有种非常舒畅的感觉,找到了一种潜藏在意识之中说不出来的共鸣,再次感动于作者的智慧和高度,他将因此解脱多少为现状而痛苦无力的先知先觉之人的灵魂啊!

二、人们应有的态度。

1、关于胸怀。

世界文化的整合需要胸怀,组织如此、人也如此。真正的领袖是拥有博大胸怀和利他志向的人,伟人且不说,身边榜样和实例也是如此,胸怀宽广之人身边总是围绕着众多的认同者和仰慕者,仅靠物质和权势服众的领导,生命力都不会太长久,或者他们的内心都是不满足和失落的。

2、人人都做好事。

这个短文故事,让我对全年的工作重点有了新的启发,那就是引领公司员工公益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是一定要做的重要计划之一,我决定把它纳入日程,心中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和思路。

3、站高一线,寻求共赢。

世界文化的引领和创造,是全世界领袖元首们应该共同意识和联手推动的一件事,世界是大同的、永续的,但需要强有力的引领,否则会走许多弯路,不但影响发展的速度,也同时让民众生存的更加痛苦。由此我想到了工作中,不能仅仅站在自己岗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要站在公司的高度去探讨、联合所有相关资源共同推进,这样既高效同时又轻松,那些万事不求人、自己苦撑的人,结局是吃力不讨好的,结果也不尽理想。

4、管理中的包容与尊重。

作为领导者,不要太拒泥于某些个性、微观、方式习惯上的差异和不同,而是要把握组织文化的方向,关注并引领组织的需求,允许各种个性和特质的存在,在大方向和目标上汇通一致即可,这需要包容、接纳的胸怀,任何唯我独尊的领导一定会被组织所排斥。所以,包容与尊重的文化在企业管理中是领导者所必须遵循的,在这方面一定是顺者昌、逆者亡。

人类永续与和平,不仅仅是大国元首们的事,也是我等平民义不容辞的事,在自我发展、走向自在人生之旅的过程中,我要为此做出自己的贡献,那就是:把本书推荐给更多有影响力的人,更多愿意成长进步之人,以及那些持有偏离文化规律之人让他们迷途知返,找到心灵家园。(2013.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2:01 , Processed in 0.07338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