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名研究性教师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4 15:45: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名研究性教师吧

蒋其松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中学

作为教师,人生的路程是很匆匆的。在转眼结束28年教学生涯的时候,我越来越感到时间对于我真的是太少太少了。
从教以来,先后任教过初中英语、语文、青少年修养、历史、地理。但是,最终所做了长期的研究性教学的是高中英语。先后研究了英语自主学习的指导方式、操作模式、实践效能等系列主题,先后爱上了本体性知识、叙事性观察、案例性故事、师生关系、教学有效性等系列切入点。研究性教学、学者型教师终于成为了我人生的宿命与归宿。
我在阅读佐藤学的著作《课程与教师》时,常常感到字字珠玑,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样一句话:
从“课程”到“教师”的范式转换是以教学研究为基轴展开的。表达“教学”的英语词汇有两个,就是英国与澳大利亚通常使用的teaching和美国与加拿大使用的instruction。教学研究的转换就是在这两个词汇中间发生的。即便在美国和加拿大,把一般定型的讲义形式的教学谓之instruction,把更一般的囊括意义上的教学中的教师活动谓之teaching。教学研究的转换其实是一种正规的instruction研究转向非正规的teaching研究。不是狭义的“教育技术”——提问、指示、例示、说明之技术的研究,而是以更囊括更灵活的教师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
我之所以喜欢这句名言,不仅是因为,它吻合着我的人生旅程。同时,也吻合着当今中国大地上的历时最长、影响最空前的课程改革。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在润泽着历次课程改革的成果的基础上,不知不觉地已经进入了自己的第二个十年。人们对这次课程改革,由怀疑到认可,已经成为定局。但是,让人们又紧紧地抓住它,不愿让它离去的就是,它还有使命没有完成。这个使命就是全社会对于本次课程改革的最短兵相接的拷问。全社会都在对教育界提出这样一个拷问:如今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吗?
    更具体地说,人们的拷问是:既然您说本次课程改革是好的,成功的,那么,只有当全国各地的学校教育质量取得了全面的、显著的、稳定的、连贯的、可持续的上升时,我们才愿意认可这次课程改革是成功的。
其实,大家不知道,教育的转型,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话题。我们只有认可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我们才能够走进教育的本真。正如这句名言中所说的,因为教学研究不仅“是一种正规的instruction研究”更是一种“非正规的teaching研究”,不仅是一种“提问、指示、例示、说明之技术的研究”更是一种“更囊括更灵活的教师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也就是说,素质教育,在第八次课程改革推出的同时,才是仅仅完成了课程的开发。而作为教师,并不是一两次培训所能够转换到位的,更何况整个教育的转换,就需要更加漫长的浸润。它还需要教材的不断使用、实验、改进,最终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并同时促进了教师的提升时,才会在在动态中相对到位的。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instruction和teaching的区别,可能只有我们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才能够感悟得清楚,但是,有了作者佐藤学的简明扼要的剖析,我想大家在品味之余,一定会深深地爱上这句名言,并用它来引领我们快速而自信地开启自己的研究性、学者型的教育人生的。果真如此,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名研究性、学者型的教师吧!
(名言来源书名:《课程与教师》、作者:佐藤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版次:2003年6月第一版p385)

详细地址: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21:28 , Processed in 0.1739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