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学家史景迁:文革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8 15:2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历史学家史景迁:文革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2014年04月17日
来源:共识网 作者:刘君萍

历史学家史景迁:“文革”确实是一场灾难。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文化劫难,但中国在破坏历史资料方面尤为严重。这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很多人因为他人而死——中国人与中国人斗争、致死。



历史学家史景迁
这并不是历史学家史景迁先生第一次来到中国,但却是第一次像个明星一样受到关注。在北京访学的10天里,他以隔天出现的高频率密集参加了一系列讲座活动和文化沙龙,甚至还与企业家冯仑进行了一场中国近代公益事业座谈,又抽空去了趟曹雪芹纪念馆。行程所到之处,这位78岁的老头都会被索要签名和合照的人群团团围住,以至于他开口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one,each”。
3月11日,在结束了本次北京行的最后一次公开活动后,史景迁在海淀中关新园的一处公寓里接受了《人物》杂志的独家采访。他给自己冲了一杯菊花茶,坐在有阳光照射进来的沙发一角,眯起眼睛微仰着头,享受地让阳光洒在他的脸上。1966年起,这位西方学者共写作、出版了15本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书,将近50年过去了,面对此行热情高涨的中国读者,他解释说,“或许我的书正好符合了这个时代。”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中国历史,并以“讲故事”的方式展示研究结果。他的著作深入浅出,叙事性强,是美国少数能使专业史学著作成为畅销书的作者之一,也对中国历史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1974年,他以自述口吻写作的《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出版,被白修德誉为“经典之作:把学术提升到美的范畴”。
人物PORTRAIT=P
史景迁=S
P:你不是第一次来中国,但却是第一次像个明星一样在中国受到关注,你怎么看这个变化?
S:我不知道。这次中国之行,中国人确实对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学生的热情尤其高涨,但是我自己确实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的书还是那些,并没有什么变化。我第一次出版书是在1966年,距今已经(快)50年了,或许我的书正好符合了这个时代,符合2014年这个时期。这只是我的抽象感觉,很难说清楚。但确实有很多学生来听讲座和发言,他们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好奇心,他们都对讲述中国历史的不同方式很感兴趣,或许我自己就是一个用不同的方式讲故事的人。我来自国外,但是我被中国历史资料和传统所吸引,我试图去分析、去讲述我能讲述的一切,这本身也是一个故事。我可以讲述关于中国社会的历史,以及一些类似的东西,这或许可以吸引学生。我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我猜可能有700人,教室已经完全满了,这让人印象深刻,但它可能只是个暂时现象。无论如何,这个场景确实很有趣,我很高兴有这么多人读我的书。
P:你擅长以“说故事”的方式讲历史,找到这一写作方法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S:我认为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我的第一本书是《康熙与曹寅》。曹寅是一个有意思的人,他在皇帝的身后从事着戏剧性的工作,他不是个普通的官员,能自己写信向康熙皇帝报告各种情况。所以,我认为,很难找到比他更合适的权力的见证者。我在写这本书时,就被康熙所吸引,尤其是他与曹寅、李煦这些人的坦率关系,这些人是清初的一个有意思的群体。我对这段历史一直有兴趣,所以后来又写了其他相关的书。
P:写作《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时,你用了康熙自传的口吻,还原他的作为、情感。
S:我并没有把自己当作他,我只是试图让康熙看起来更有人性,我试图把他从正式的场合中脱离出来,看待他性格中人性的部分。他很有挑战性,残酷而又精明,他在增强中国实力、扩展中国边界方面的成就激动人心。他也是个国际化的人物,可能是那个时期中国第一个国际化的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知道他,罗马教皇也知道他。总之,他是个有意思的人。在很多资料中,我发现,康熙都用“朕”这个第一人称称谓,所以,我想我可以用他自己所做的奏折批复来研究他。康熙终究是皇帝,他必须在社会中确立自己的统治。他的统治方式可能是最有效的。他也是个很世俗的人,我的意思是,他是孔子的信徒,健谈,但有时也会犹豫不决,会推翻自己的想法。他14岁开始亲政,统治了中国55年。
P:我记得你曾说过,你把康熙视为这个时期的英雄。
S:是的,他是个很强大的人,有宗教意识,喜欢冒险。
P:你说康熙是个国际化的人物,但通常人们认为那个时期的中国仍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到甲午战争后才被迫打开国门,实际不是这样?
S:之后发生的事情并不会影响之前的事情,康熙对于中国社会有着更加广阔的认识。我认为在17世纪中国的确是不同寻常地国际化的,中国的统治阶层也常有新的力量加入,这些人中也有些国际化的人,比如蒙古人。康熙和俄罗斯人、荷兰人、意大利人还有西班牙人以及天主教徒都有着非常深入的交往。
P:为什么会侧重研究中国明清历史?
S:我不知道,我就是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在我20多岁的时候,可能是25岁时,我发现在17世纪七八十年代和18世纪,世界比之前的任何时期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只是觉得17世纪的世界史有一种连续性,中国也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当时,法国人知道中国,英格兰人知道法国,俄国人知道意大利,不同文化之间的共同性比此前的任何历史时期都明显。我对全球文化的这种特质很感兴趣。
P:现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那个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你怎么评价那个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作用?

S:如果现在的中国在政府管理中希望做到国际化,应该首先比较清楚地了解中国在17世纪以后的国际化的历史。要评价不同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对当时的绝大多数国家而言,国际地位从属于政治,它基于政治联盟、意识形态忠诚等因素。特别是现在比起以前显然更加复杂了。17世纪60到80年代,是人类在国家思维方面的一个最佳时期,康熙的中国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国人在观察西方时,惊奇少了很多,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西方历史的一部分时。所以那时候别的国家在看待中国的时候就会有特别的关注点,开始希望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向中国索取利益。比如,他们希望中国统治阶层减少对贸易、收入和金融的控制,以让他们自己参与进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15:21:42 | 只看该作者
P:在这个时期,西方文化界如何看待中国?
S:他们认为中国是个强大的国家,有强大的官僚体制,有非常复杂的法律、文明和艺术。所以,在整个17世纪,西方人对中国充满赞誉。我研究过利玛窦,他在中国整整生活了27年,从1583年到1610年。他遵守中国的礼仪,与中国学者会面,向他们讲述有关罗马教皇和凯斯之类的事情。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有时你也会发现其他的事情,比如中西文化很难相互理解,就像我写的胡若望的故事。
P:在研究中国历史时,你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S:是判断到底什么是真相。判断那些革命发动者的真相,判断中国和外国列强的真相,这都是些大问题。如何处理普通人,也是我遇到的一大难题。到底谁是普通人?从某种程度上说,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但有时候他们并不像你所划分的那样。这样的类别划分,会使得他们在某些事件中被忽略了,他们其实不愿意被忽略。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任何人身上发现历史的共同点,你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要研究过去,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去清楚地知道生活在300年前的人。你可以尝试去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他们的礼仪,他们认为自己去往哪里,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并给出有意思的答案。我想,那些来听我的讲座的学生,也是因为他们想从我这里得到关于这些问题的有意思的答案。
P:你的历史研究着力关注个人。
S:是的,但是我也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写了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书,从晚明到当今的中国,到胡锦涛时期,跨越了400多年,我用一种更宏阔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不同的写作,都是为了向他人讲述故事,我认为这是写作的目的。你写一本书,你的目的就是分享自己的观念,以分析社会的本质,无论它们是对是错。我就是这样做的。我认为关注个人是考察历史的很好的方式,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不是皇帝,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小,我们看到日落,又想象着它的归来,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是我的个人化的写作方式,我试图理解自己,并理解历史中的中国人。在讲座中,学生们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中国是如何运行的,中国是如何进入如今这种境况的,中国如何保留好东西等等,这也是我感兴趣的问题。
P:谈一谈你此行接触的普通中国人给你的印象。在这些特质里,你是否能看到历史的烙印?
S:这是个一系列的问题。我认为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人受到外界环境的束缚,受到了英美等国家的强迫。因为人们现在正在使用的交流方式、交通方式以及知识产权的形式,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一部分,大家都在分享全球多样的文化。
P:和西方国家相比,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革命很多,从这个角度研究中国是否更为精准?你认为中国何以会频繁发生革命?
S:研究革命是一个比较宏大的叙事,我们以为这些因素是新的,但是如果看此前的革命,会发现它们仅仅是历史的重复。每次,我们都需要用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这种频繁性,因为当不同的革命被卷入到全球化的冲突时,它们会有着相互影响的驱动力和因素,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都是这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中国革命频繁变化,是不能做到完全“精准”的。
P:“文革”对中国文化的破坏性很大。
S:“文革”确实是一场灾难。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经历过文化劫难,但中国在破坏历史资料方面尤为严重。不仅文字资料遭到了破坏,很多雕塑、佛像也被毁掉,许多孔庙被拆除,无数人丧命。这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很多人因为他人而死——中国人与中国人斗争、致死。如果我们想描述“文革”,我们会发现这是一幅巨大的图画。保存资料很难,但是破坏起来很容易,很难保持二者间的平衡。
P:“文革”是仅属于中国的独特现象,从大历史的角度看,你怎么解释中国何以会发生“文革”?
S:这是一个世界史层面的问题。就中国自身历史而言,“文革”在1968年以后开始大幅加速和深化,对于成千上万的人来说,这都是一场很大的悲剧。但是有一些政治激进分子声称这是在打破人民特定的阶级,把人民从他们原来所在的经济地位中解放出来。有很多革命组织、暴力行为都是很独特的。不过同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罪恶,20世纪也是个革命性的世纪。“文革”刚开始发生的时候,已经有人想结束它了,但可惜他们不能如愿,因为领导者希望推动某项政策,过于激进。还有别的因素,比如军队以及知识分子的角色的影响。外交上,中国希望扩大自己在非洲的影响,并调整了对苏联和美国的外交政策。综合来看,“文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确是一个悲剧,也是独特的,但是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3:16 , Processed in 0.0663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