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奠定成长基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8 18: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奠定成长基石
—— 一位加拿大籍教师的教育新实践


    江学勤老师给北大附中国际部的学生上英文讨论课 (资料图片)
    加拿大籍华人江学勤,19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曾任联合国驻阿富汗官员。2008年应时任深圳中学校长王铮的邀请,建立深圳中学出国体系,并担任深圳中学校长助理;2010年王铮调回北京担任北大附中校长,江学勤又应邀建立北大附中国际部,并担任北大附中国际部主任。
    ■本报记者 王珺
    “阅读教会我:只要对之敞开心扉,悉心了解,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经历都是一本最发人深省、最优雅动人的书。”1995年,在等待美国名校录取通知书那些难熬的日子里,江学勤在阅读中若有所悟。
    从加拿大多伦多一个贫困的移民家庭里不自信的男孩,到有勇气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的高中生,江学勤所经历的自我否定与挣扎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阅读抚平的。在希腊神话中,他读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这使一向害怕发言的他终于敢在课上举手表达自己,恰好毫无成见的代课教师鼓励了他,他便开始去图书馆找更多关于希腊神话的书。“只要坐在图书馆的一角,翻开一本本书,我便仿佛身处一个个新的世界,经历了一场场最具挑战的冒险。”阅读,使这个曾经厌烦学校的孩子对上学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曾任北大附中国际部主任的江学勤在新书《创新中国教育》(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中,记录了自己与中国同行进行的一系列艰难却有趣的教育探索与实践。2012年春季学期,他在北大附中开设的基于阅读的“基石课程”就是实践之一。
    探索通往成功生活的秘诀
    “基石课程”的目标是教给学生一系列概念与知识,帮助他们创造高效、创新、幸福并富有意义的人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江学勤与学生们一起阅读《怪诞行为学》、《改变自己的大脑》这样的书,共同探索通往成功生活的秘诀。
    首先,他拿出几样私人物品,请学生们竞价拍卖,并随机发给学生每人一个号码。竞价的过程非常有趣,学生们用英文说出自己愿意出的价格并陈述理由。结果发现,拿到小号码的同学总是出低价,而拿到大号码的总是出高价。然后,他们翻开了《怪诞行为学》,这本书的作者丹·艾瑞里——杜克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正是第一个进行了他们刚刚做过的实验并且得到了相同结论的人。江学勤说,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人非常容易受环境的影响,但要让他们意识到这种影响却很困难。还记得第六章里那个星巴克的例子吗?想法、点子以及习惯常常都是被随机地植入到人们的大脑中。可一旦它们被植入了,我们就将它们据为己有,以情感的力量对它们紧抓不放。我们会用上所有的时间与脑力来为这些想法、点子与习惯找理由,而不是理性地评价它们的价值与内容。不论我与Julian和Amy如何争辩,他们都拒绝更改自己所出的价钱。然而,虽然他们受到的是一个随机数字的影响,但他们却都坚持认为自己的出价有着合乎情理的原由。
    在“基石课程”的阅读中,江学勤带领学生们不断探索人类大脑的奇妙之处:它是如何运作又在何时会失效?情感是如何控制我们的,它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对我们产生协助或阻碍作用?基因、父母与朋友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性格与行为的?
    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
    江学勤带领学生每两周阅读、讨论一本书,确保学生们能理解书中的概念与词汇。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会将许多概念联系起来,并且对不同作者的观点作出比较。他们讨论了《魔鬼经济学》与《驱动力》对于激励作用的异同,还讨论了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与大卫·布鲁克斯两人在自控力与情商的重要性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将课上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个人经验联系起来,可以说是“基石课程”的重要探索。江学勤告诉记者:“我们花了很长时间用来讨论克里斯·兰根的例子,因为他和典型的中国好学生十分相似,我们探讨了中国的数学天才们在进入社会后可能会在人际与情感方面遇到的许多问题。”讨论课上,一名学生讲述了自己了解的真实故事:他的一个朋友考进了少年班,16岁就从大学毕业,而如今30岁的他却成天和早已退休的父母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江学勤还与学生一起讨论了克里斯·兰根的大学经历与许多中国留美学生的相似之处。像克里斯·兰根一样,许多中国留学生由于缺乏情商与自信,不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不懂得跟他人打交道。于是他们在晚上或周末独自坐在图书馆里学习,却反倒取笑自己的美国同学们过于愚蠢与浅薄。
    令江学勤欣慰的是,在课上讨论的这些书,下课之后他仍听到学生们在走廊或在食堂中继续课上未完的讨论。他印象最深的是Julian的转变。在进入国际部后的第一个学期,Julian不怎么睡觉,经常熬夜玩“反恐精英”,考试常常不及格。第二个学期,他成了基石班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当然,Julian并不是唯一一个进步大的学生,许多孩子都曾经对英语与阅读厌恶至极,而阅读与讨论使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兴趣盎然、全神贯注。
    用创新思维面对问题
    读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的《异类》、读大卫·布鲁克斯的《社会动物》、读《魔鬼经济学》……和学生一起读书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思考的过程。
    除了讨论,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投入度,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江学勤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为了验证《怪诞行为学》中关于人们更倾向于在两种相近事物之间作选择的观点,他将基石课程的20名学生分为两组,每一组学生需自行设计实验,在一周后每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货、售卖、分析数据,通过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书中观点的理解。
    江学勤说:“这些实践的目的并不是教学生通过耍小聪明来赚钱,而是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练练手。”通过阅读与实践,基石班的学生已经学到了许多理念,学会了小组合作,也懂得了设计与操作实验,于是,江学勤让他们用这些知识来完善国际部的管理。
    最终,当学生把解决措施付诸实践的时候,一个也没有成功。就像任何一位老师或家长都可以证实的那样,让十多岁的孩子做到按时起床,按时完成作业,打扫房间,并且健康饮食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但江学勤认为,让学生真正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目的,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面对、思考、解决他们每天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明白人类其实是情感动物,他们要学会依据人的局限性去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他自豪地说:“基石班旨在将中国学生培育成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在这点上,我们成功了。”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06:40 , Processed in 0.0759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