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未成年人文化生活系列报道之一 | 少儿阅读:热闹背后现尴尬 | | 本报记者 路艳霞 |
| | 5月25日,小朋友在王府井新华书店看推荐的儿童图书。 CFP供图 |
|
| 编者按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今天,孩子们的文化生活究竟如何?
毫无疑问,未成年人精神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的文化生活质量,不仅关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关乎祖国的未来。
孩子们平时都在读什么书、看什么影视、玩什么游戏、看什么演出?孩子们希望读什么书、看什么影视、玩什么游戏、看什么演出?我们又能为孩子们提供什么样的书、什么样的影视作品、什么样的游戏和文艺演出?
“六一”前夕,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孩子们中间,深入各类文化场所,对孩子们的文化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采访。与此同时,记者们还走访专家学者,请他们就如何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建言献策。
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这组报道。希望通过这组报道,引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文化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健康向上、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
在林林总总的图书中,哪些书是属于孩子们的?在众多的儿童读物中,孩子们最爱看的是什么书?记者调查发现,在少儿读物市场上,与洋绘本一统天下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土科普书难觅身影,孩子们的阅读单纯追求娱乐的倾向愈发明显,少儿阅读在热闹背后呈现出难掩的尴尬处境。
家长舍得为洋绘本掏钱
“如果不想睡觉,就来听我呱呱叫,一只青蛙闪到腰,狮子练习翻跟头。”王府井书店儿童读物区的有声读物开始讲故事了。席地而坐的小朋友,一边听着故事,一边翻看绘本书,显出少有的安静。
书架上的绘本五花八门——《逃家小兔》、《猪猪我有多爱你》、《小老鼠亚历山大》……大大小小的开本让4岁孩子黄新睿洋看也看不够。孩子妈妈说:“我女儿喜欢看绘本,我家每月花费有400元,不少绘本都是成套买。”
《大卫,不可以》、《大卫惹麻烦》、《大卫上学去》,李女士花60元买了3本绘本书。“我儿子和书里的大卫特别像,总爱跟我对着干。”李女士说,她想通过亲子阅读,看看大卫是如何改掉坏毛病的,让孩子也从中得到启发。李女士从事图形设计,对文字不大敏感,她将原因归于小时候读书少。正因如此,她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绘本将文字和图画结合在一起,非常适合年幼的孩子。”
专家和家长的选择一拍即合。著名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说:“人的性格养成与记忆的颜色有关。孩子多看颜色鲜艳的读物,内心会更明亮。”
但现场购书的家长发现一个问题:这些绘本书大多是引进版,国内的绘本凤毛麟角。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孙建江说,国内绘本的确滞后于国际出版潮流。他认为,除了创作者、出版机构观念上尚存差距外,政府及相关机构对绘本支持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国家都设有相关奖项,像‘凯迪克金奖’就是奖励在美国出版的图画书的画家。因为这个奖项的设置,催生了很多经典作品,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只小猪》就曾经是获奖作品。”孙建江还注意到,国外很多获奖绘本作者既是画家,也是作家,其文字和图画契合度非常高,而在国内这类两栖绘本书作者还很鲜见。
“游戏”和畅销书紧相连
10岁的王璇有个当警察的爸爸,她的阅读似乎和爸爸的职业有某种联系。面对五颜六色的图书,她对那些冒险、探险、破案类的故事更着迷。《查理九世》、《冒险小虎队》、《福尔摩斯探案选集》,都是她的最爱。
王璇的爱好并非个例。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近日公布的开卷少儿图书畅销书榜上,网络作家雷欧幻象的《查理九世》已进入榜单前30名。
据了解,《查理九世》吸收了《冒险小虎队》等引进版冒险书的经验,书中有小工具附在书里面,小读者可以通过互动方式,参与一些小游戏,孩子的阅读变得有趣和刺激,读书本身也更具娱乐性。
不仅是一些具有游戏性质的冒险小说走红,由游戏改编而来的图书产品同样大行其道。《植物大战僵尸》12册故事书年初上市后,收获颇丰。自今年3月以来,在每周的畅销书榜上,该系列始终居于排行榜的前五位,优势地位不可撼动。
对于游戏书走红的现象,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娱乐本身就是孩子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应该承认孩子在网络时代的阅读趋向将会变得越来越娱乐这个现实。”
但与此同时,王林认为,作为家长和孩子也应该注意到,和纯粹娱乐读物相比,《丁丁历险记》等经典之作更有诗意,也更有文化意味,而不单单是为了好玩。“作为阅读推广人和老师、家长等,需要把这些优秀读物推荐给更多的小读者。”
本土科普书榜上难觅身影
张先生在网上购买了《美国国家地理少儿版百科》,5岁的女儿却看也不看一眼。张先生仔细翻看后发现,“书中充斥着关于美国国情和历史的介绍,根本就是一部美国人编来给自家小孩儿普及知识的书籍,并不适合中国孩子。”
尽管如此,不少家长和小读者认为,来自国外的科普读物还是为他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从小爱科学·有趣的化学》、《小小牛顿幼儿馆》、《法布尔昆虫记》成为读者网上购买的热门品种。家长向南说:“化学在印象中应该是蛮难的,总觉得跟孩子讲还太早,但是书里‘谁更喜欢氧气’、‘白糖消失事件’等章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了氧化、溶解、燃烧等等化学现象,孩子非常喜欢。”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在少儿科普书排行榜上,本土出版物几乎难觅身影。开卷信息公司数据经理杨毅说,多年前,自从《哈利波特》在国内风靡之后,改变了少儿书靠《十万个为什么》打天下的单一局面,但国内少儿科普书鲜有新品面世的现状也一直没有改变,即便有零星图书面世,也大多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小读者阅读兴趣。
对此,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部主任薛晓哲认为,孩子的知识储备还是一张白纸,相较于故事书、游戏书而言,科普书对他们来说阅读起来更困难,正因如此,创作者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创意。“就这方面而言,国内原创科普作者的人文素养,与国外作者还有不小差距。”
而另一方面,科普读物的阅读群相对于绘本书、文学书受众群要小,不少出版社处于经济利益考虑,都不愿意花大力气推新作者、出新书,少儿科普书由此呈现出了靠引进读物撑起一片天的怪现象。
专家观点
下大力气培养少儿阅读意识
少儿图书市场有令人欣喜之处。近年来,每年少儿新品大约有几万种,国内出版物品种越来越多,国外优秀出版物引进规模也更大,图书制作也越来越精美,绘本书开始被广泛接受,学校和家长重视儿童阅读认知度也在提高。
但是,我们还应看到,本土原创精品少儿书还很缺乏,绘本优秀读物更是稀少。相当多的少儿书粗制滥造,内容成人化,而且因为家长识别力低,导致大量低质量的读物充斥市场。与此同时,受网络和电视的冲击,孩子阅读专注力、专注度有降低趋势。家长阅读功利化目的明显,教辅、识字等读物占据了少儿书销售的大部分。此外,国内对儿童阅读方法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尚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措施。以上种种因素,都不利于少儿阅读的健康发展。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政府角度进一步注重少儿阅读,加强对少儿阅读意识和观念的科学引导。政府要下大力气提升全社会对少儿阅读的重视程度。这方面,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英国每年投入几千万英镑,进行阅读起跑线的推广,日本长期在学校推广20分钟读书活动,台湾已有1000个社区开展袋鼠妈妈读书会。此外,出版机构也要有更多的责任意识,而不仅仅是唯利是图。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阅读研究中心主任 徐升国)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