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甲:在小学营造儿童阅读环境的思路(简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09:3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小学营造儿童阅读环境的思路(简纲)

  一、 基础条件:书、时间与人

  • 书:当然需要一定量的书,有趣的书,适合的书,优秀的书,丰富的书。
  • 时间:适当的时间,合理的安排,不必太多(也不可能)但要持之以恒;尽量缩短间隔周期,最好是每天都有阅读活动;时间安排的仪式化、多样化,兼顾为孩子大声读、持续默读、诵读和阅读交流。
  • 人:老师(或引导者)的素养——了解儿童、儿童阅读、儿童文学;语文的能力、说故事的能力、沟通的能力。
二、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

  • 首要考虑的基本方法:大声为孩子读书、持续默读
  • 应当保留并加强的传统方法:诵读(古诗文、现当代儿童诗文)
  • 量力而行的重要方法:阅读交流(回应、活动)
  在时间安排的比例上,特别建议“大声为孩子读书、持续默读、诵读、阅读交流”按3:3:2:2的比例。前三者应该考虑每日进行,交流可以选择时机择便而为,不必勉强。

  特别强调一:实际上阅读交流是可以在阅读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开始的,如果过分看重阅读交流的重要性,感觉“不讨论就不算上阅读课”,结果可能反而剥夺了孩子从阅读中获得乐趣的机会。

  特别强调二:单纯物质与精神的奖励并不是帮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方法,偶尔为之调剂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最大的奖励还是从阅读本身获得的乐趣。
三、重点选择什么样的书?  (一)混用图画书和儿童小说:

  • 使用图画书的优势:篇幅相对较短(其实比课文并不短),最适合大声为孩子读书(包括高年级)、最适合阅读交流、能唤起绝大多数人的喜爱、阅读反应的多样性、创意丰富、优秀作品的语言精炼值得玩味、主题丰富且切合孩子的心理与日常生活……

    案例一:《我有友情要出租》的课堂运用(二、三年级)
  • 使用图画书的“弱势”:相对较短;大孩子可能开始会有所抵触;只读图画书也可能是缺少阅读耐性的特征;老师可能会感觉没有成就感……
  • 使用小说的“弱势”:太长了,可能没时间或耐力读完;有可能只吸引部分孩子的注意力;一开始遇到挫折,老师和孩子的积极性可能都会受到打击;开展阅读讨论的机会不多……
  • 采用图画书配合小说阅读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上述“弱势”。
    案例二:阅读并讨论《勇气》、《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大声读《夏洛的网》、《玛蒂尔达》;配合阅读讨论《苏菲的世界》;配合看电影《夏洛的网》。(六年级)
    案例三:阅读并讨论《我不知道我是谁》、《小黑鱼》;配合读《恐龙阿瓜的大尾巴》;延伸读《怪怪书怪怪读》、《蝗虫一族》。(二、三年级)
  (二)漫画书和小人书的妙用:
  优秀的漫画书和小人书,不但是孩子自己独立阅读最好的起点,同时也对文化的传承、传播特别有帮助。习惯读优秀漫画作品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孩子,他们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
  (三)知识类阅读的主题与延伸阅读:
  知识类阅读并不一定读知识类读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科普读物。引导孩子开展多元主题的阅读,对引导者的知识面要求很高。
  案例四:“京剧猫”系列图画书的阅读,“京剧的故事”、“大京剧”的阅读,戏剧(尤其是京剧)知识的了解和收集,观看京剧《长坂坡》、《武松打虎》;配合小人书的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的阅读。
  特别强调:关于阅读的丰富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阅读时间。如果阅读时间很少,阅读活动的间隔时间太长,就不得不陷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读什么最好”这样其实无聊又无解的问题讨论中,因为问题的答案大略是“什么都读一读最好”,但这需要时间。
四、学校图书馆的使用:书、时间、人与规则

  • 书的陈列:儿童思维方式的目录与检索
  • 借阅时间:被动借阅时间与自由借阅时间并重
              注重效率,开放时间的长度并不当然影响借阅率
              需要在孩子们最想、最有可能借阅的时间开放
  • 人:并不仅仅是图书馆老师的事情;至少还包括阅读老师,实际上包括所有老师
    图书馆应当是教室的一部分,而教室是图书馆的一部分!
    孩子们的自由阅读与集中阅读并重
  • 规则:图书馆管理规则应当纳入整体的教学管理当中
    例如,可设置班级借阅与个人借阅,而保证前者优先
起草人:阿甲
2008年9月17日
注:上文是红泥巴实施“幸福的种子”阅读推广实验计划中的一点思路小结,也是阅读教师入门培训的简纲。该实验仍在继续,思路还需要完善,在此也作引玉的砖头。如要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同时转载本附注说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9:54 , Processed in 0.11080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