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谢有顺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4 17:1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谢有顺: “ 散文当然也可用粗砺或炽热的语言来写,但更多的时候,它的面貌应是平实的,朴素的。
谢有顺说: “声势浩大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等,之所以很快就消逝,就在于它们在反抗一种意识形态独断的总体话语的同时,实际上,自己的写作也是按照总体话语的思……” 谢有顺说:对话是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外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对话,还是作品内部多声部之间的对话,都能给文学带来新的品质。巴赫金曾经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伟大,正是他禀赋了倾听时代对话的才能,不只是注意自身的声音,而且注重种种不同声音之间的对话关系。 谢有顺说: “遗憾的是,这种向存在发问的精神,并未在更多的中国作家那里得到回应。随着世俗化和消费主义的进一步推进,中国作家似乎迎来了一个新的写作节日,他们普遍在一种轻松的日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3:12 , Processed in 0.1285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