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琦君散文特色之我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4 17:14: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琦君散文特色之我见
 
倪金华
 
 
  琦君是台湾颇负盛名的当代散文家之一。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杭州浙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台湾司法界工作,担任过台湾“中央大学”、文化大学等校中文系教授。她的散文,不仅在台湾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先后荣获台湾文协散文奖等奖,还被译为英语、日语和朝鲜语,拥有众多的海外读者。

  可贵的是,琦君自1977年随丈夫移居美国生活以后,仍笔耕不辍,以一颗温厚善良之心,体察异域世事,关注人间真情,以行云流水般的笔触,捕捉灵感的吉光片羽,显示她那忘年的稚子情怀与慈蔼之貌。

  我们阅读台湾著名作家琦君晚年的旅美散文,会惊异地发现她那颗善良的心,伴随着她的生命智慧,在一个永恒的文学世界中显现出来。这是她个人生命精华的结晶,同时也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延伸,它不是包着生命余光的淡漠阴暗的灰尘,而是依旧闪烁着生命的热焰与光芒。

  琦君散文,呈现出中国传统女性所特有的敏感、仔细、亲切、富于同情心和慈善的特点。她悲悯芸芸众生,珍惜夫妻情缘;体恤母爱亲情,怜惜幼小动物,真诚地以笔墨文章弘扬人类善行,“时时心存感念,惜福、爱心、助人,永远付出友谊、真情。在她的身上,也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婉约风格的影响,表现出传统女性作家的温柔细腻、微情细语与小鸟依人之意,写夫妇之情、朋友之爱等等,蓄思含情,温婉动人,娓娓道出人生真谛。

  读琦君的散文,我们也会发现宗教思想对她的人生观有很深影响。她说:“佛家思想印证天地间自然的法则,我从小在‘惜福’‘爱生’的教化环境中长大的。”琦君母亲虔诚信佛,曾经教导她活着“就要做好人,行好事”。她少年时的家庭教师也时常向她灌输一些佛家思想。后来,她又接受了基督教义的影响。于是,琦君把基督教的“爱人如己”,佛教的“大慈大悲”和儒家的“仁民爱物”融为一体,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和人生实践加以改造,倡导一种虚心谦和、宽容爱人的基本人生态度,并以此为人处事,体验宇宙人间,观察写作,传导出一片温存清明的艺术境界。

  读琦君的散文,我们更会发现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对她的影响。琦君的思想,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的。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有其合理的和积极的因素,有其持久的生命力。儒家思想宣扬的仁爱、正义、宽容、和谐等道德观念,是中华人文思想的结晶,在今天仍有其得到宏扬的必要。琦君身体力行,不断拓展视野、充实心灵,探讨人生意义,肯定生命的价值,努力创作出融真善美为一体的作品。

  柏拉图早已指出仁爱、美和真理是人性的基础。琦君浸融儒家、佛教、基督教三者学说,凝聚成自己的人生智慧,在内心升华为一种爱的情感,并以此观照美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寄托于怀旧忆往的文字之中,不停地探索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价值和美的精神世界,呼唤蕴藏在人们心中的美好记忆与感情,使其作品成为人们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精神向导。

  琦君在散文集《玻璃笔》小序中写道:“人生七十才开始。”琦君旅美时期的散文创作,是她在台湾丰厚的散文创作之后,在美国的异域人生再起步,她不愧是个“勤奋的握笔人”。琦君以散文创作实践其“抑恶扬善、爱生惜福”的文学创作思想与人生主张,尽管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她以生命夕阳之余晖,播撒爱的情感与人生智慧的种子,温暖着东西方不同地域读者的心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7:37 , Processed in 0.1068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