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一本书都有灵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4 17:5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一本书都有灵魂                                                                        陆梅/文
    收到徐鲁新书。盈手一握的朴素小开本,清新可喜。这套书,已陆续出过几本:黄裳的《插图的故事》、陆灏的《东写西读》、李文俊的《天凉好个秋》、钱文忠的《季门立雪》……几乎是出一本,即有想拥有一本的好心情。——未必本本都合自己味,但是冲着装帧、开本,以及编者深得选书“三昧”的眼光,也要暂且买下。
    我一个热衷旧书的同事有句“名言”:书要捂,等捂一段日子再拿出来看才有悟。他自称“边缘书虫,淘书独步”,此番读书心得亦算别类。
    眼下这本《翡冷翠的薄暮》,到底等不及“捂”。看过徐鲁的很多书,也时不时向他约稿,或散文或书评,每每很及时地收到,且有阅读的期待。他的文字,即便一篇小书评,也仿佛见得到书评人的品格。这“书评”,在今天已大有泛滥之势,且不说那些“红包书评”、“人情书评”,就是以“独立书评”面目见诸报端杂志的,亦多有“热闹”之嫌。一句话,今日书评不好写——因为干扰你思想的因素太多。
    徐鲁在书界却口碑甚好。很多读书版的编辑都乐意请他做特约“书评人”。尽管这短小书评,在他,是散文、小说、诗歌外的“乐游”,偶一为之。
    写《风之影》的西班牙作家卡洛斯有言:“你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不但是作者的灵魂,也是曾经读过这本书,与它一起生活、一起做梦的人留下来的灵魂。”我想徐鲁在邂逅一本本好书、乐游而返后写下的那些文字,一定是灵魂和灵魂间的凝视。若没有足够的内省力,无法在书中观照自我。
    这本《翡冷翠的薄暮》,虽属散文,而且是写他在罗马、翡冷翠、威尼斯、波洛尼亚、柏林、维也纳等欧洲几个城市的见闻,所谓域外游记,我读时,却感受到他在书里书外推开一扇扇作家、艺术家的门,频频和大师“凝视”的诗人的激情。他重返罗马,他“徜徉在开满鲜艳的杜鹃花的西班牙广场”,他走进“翡冷翠的薄暮”,他“乘着歌声的翅膀”再游威尼斯……最牵引他的,不是迷人的异域风光,而是一颗颗打动过他的高贵心灵:雪莱、济慈、歌德、但丁、贝多芬、普希金……
    所以,我是把徐鲁的这本书当成“别类”书评或书话来读的。——书里的风情,书外的故事,书人的心境……时而还有爱书人的知心话。徐鲁写人,其实也是在写“书话”。他写普希金,借果戈里的评价:“没有普希金的俄国,就不能称其为俄国”,“普希金的作品是一部厚重的'辞典',包括了俄国语言全部的丰富、力量和灵魂。”他进而写道,普希金用他的诗歌“为自己建造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将比任何帝王、大臣和富翁的纪念石柱更加坚固、辉煌和不朽。”
    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他的《阅读日记》里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读书,为什么我们在黑暗中要求助于书:我们要寻找那些表达出我们感知的言辞。”——或许,这也是所有“有深度的爱书人”,读书的一个理由。

    本书文摘:
    第一个朋友是“美德”,她对我总是那么吝啬和苛刻。我以为我早已拥有了她,其实她只是出于礼貌而来此小坐。第二个朋友是“友谊”,三十多年来我从没摆正她的位置。有时候她离我很远很远,那是因为我情愿把孤独留给自己。第三个朋友是“爱情”,她使我感到甜蜜,又有些惊恐。我承认,我生命的每一刻都离不开她,她是我的欢乐,也是我的痛苦。第四个朋友是“大自然”,她是我温柔的心灵最后的家园。村边有口水井,井边有棵槐树,只有那里才能给我幸福和平安。第五个朋友是“幻想”,我狭窄的心因为她而变得宽广。多少次深夜里突然惊醒,我为一个幻梦而热泪盈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9:08 , Processed in 0.0777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