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7 10:5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现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
2014年3月26日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深刻变革,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和道德行为,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待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5.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6.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
    ——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既要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又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博采众长。
    ——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又要加强各学段的有机衔接,逐步推进。
   7.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三、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8.小学低年级,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明白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9.小学高年级,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感受各民族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开始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热爱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10.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欣赏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作品,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庆活动,了解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珍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培养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11.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阅读篇幅较长的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认识中华文明形成的悠久历史进程,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吸取前人经验和智慧,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抵抗困难挫折的能力;感悟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品质,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律己修身;了解传统艺术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感受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接触和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尚,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
    12.大学阶段,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典籍,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13.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适时启动课程标准修订和课程开发的研究论证、试点探索和推广评估工作。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面向各级各类学校重点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
   14.修订相关教材和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根据修订后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相关教材。制作内容精、形式活、受欢迎的数字化课件。在高等学校统一推广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文化概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组织知名专家编写多层次、成系列的普及读物。
    15.充分发挥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五、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16.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比重。在师范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成立大师工作室。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以及“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中,增加传统文化教学和研究人才比重,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17.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素质提高计划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内容,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
六、着力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支撑
   18.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重点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建设“中华经典资源库”。在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等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
   19.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利用学校博物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育人作用。深入开展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20.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站)、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故居旧址、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积极配合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提倡和扶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在评奖、宣传等方面加强引导,办好青少年电视频道,做好图书出版规划,创作、出版一批青少年喜爱的影视片、音像制品和文学艺术作品,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
   21、充分发挥家庭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要重视发挥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及各级各类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
   22.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与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合力。教育部统筹规划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师资等建设,明确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专家咨询作用,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智力支持。要不断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参与的传统文化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多途径增加传统文化教育投入。
   2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和督导机制。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
   24.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鼓励各地各校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建设,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0:49:34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推荐一套新书!教育禅24期作者:王老头
这套读物让我高兴,让我激动!
王尚文
   一位爱读书的老朋友送给我一套四本新近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写给孩子的社会启蒙书。其中《大人为什么要开会》首先吸引了我,我不但是大人,而且是个老人了,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快读一过,激动异常!
   我曾经不知天高地厚以少年儿童的启蒙者自居,读了此书,又进一步发现我自己也还需要大大的启蒙!原来民主并不遥远,也不劳别人恩赐,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你若真要民主,你就可以学习民主,实践民主。民主,不但是一种理念,一种可以化为具体操作步骤的规则,而且它本身就是一所学校,学习开会,就是学习民主,就是学习做人——如何容忍、尊重、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太有意思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以前虽有耳闻,这次总算是开始明白了。我高兴!我激动!
    我更为久久战栗在《三字经》《弟子规》等丛林中的孩子高兴,激动!我从来不信四书五经能够救国救民,尤其不信《三字经》《弟子规》能够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新时期必须要有新读物——传播新精神,开辟新视野,奔向新理想!这套读物以“开启孩子的生命意识、规则意识、民族意识和财富意识”为宗旨,可以说是理想中的少年儿童读物写作的新尝试、新成就,是出现在新的地平线上的新曙光!
    我要把它推荐给我的中小学同行,推荐给好读书的少年儿童,首先就是我的孙女。朋友们,请看一看吧!





《新童年启蒙书(套装共4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大人为什么要开会:运用规则获得自由》)(郭初阳)
《从前,有一个点:事物的起源与秘密》(常立)
《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一种有趣的孩童经济学》(蔡朝阳)
《我是中国人:在古老的土地上崭新地生长》(蒋瑞龙)

从孩子出发
——“新童年启蒙书”序
傅国涌

一个人在少年时代与什么样的读物相遇,很可能决定他一生的品质和方向。在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也许不是少儿读物,缺的是真正能从孩子出发,并给孩子打开文明视野的读物,只有这样的读物能引导孩子从小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一个健全的人。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的天性还未经世俗的沾染,他们有着更为单纯的内心,他们用稚嫩而天真的心灵感受着宇宙万物,对眼前的一切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并有着无数的奇思妙想。他们总是觉得万物有灵,对所见与未见的一切均洋溢着热切的憧憬。
真正好的少儿读物,不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式的,将成人世界的现成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去阅读、背诵,而是以孩子为主体,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许多潜在的可能性,比如想象力、创造力、梦想、自由等等,少儿读物需要保全和呵护这种天性与潜能,而非用成人世界的规矩和禁忌来约束他们的天性。真理是教人得自由,读书也是叫人得自由。
我相信,在孩子的幼稚之中,蕴含着感知世界的独特方式。从国外翻译过来的童书,如“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之所以获得许多孩子的喜爱,首先是因为它尊重孩子,从孩子出发。在国外乃至中国港台地区,有许多才智之士意识到对儿童的塑造,即是参与对未来社会的构建,他们的笔端充满对宇宙万物的好奇与善意,笔下的文字与图画充满了未泯的童心。剑桥大学的麦克法兰教授写过一本《给莉莉的信——关于世界之道》,给孙女讲故事的方式,深入浅出,有大量活泼的细节,10多岁的孩子读来甘之如饴。德国的博多•舍费尔为孩子们写了一本介绍理财知识的《小狗钱钱》,童话般有趣,又包含了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三联书店曾出过一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作者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谈论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哲学政治、文学艺术。这些杰出的人们心甘情愿俯下身子,以极大的热情和爱意,跟孩子们谈论究竟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人类之间会有战争……他们将孩子当做平等的主体、未来社会的主人。
我发现,从晚清到民国,无论是小学教科书还是少儿读物的编写者,已超越原先四书五经给予他们的限制,从异质文明中吸收了新的亮光、新的思想,致力于开启民智,造就一代新民,并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被戏称为“猫猫狗狗”的国文课本,一方面贴近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可可能性,一方面悄悄地将美好的文明种子播撒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中。叶圣陶、丰子恺他们参与编写、绘图的课本、课外读物之所以抓住了那个时代孩子们的心,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从孩子出发的。
在今天这个急剧变化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跟孩子们谈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信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套丛书的作者,郭初阳、蔡朝阳、蒋瑞龙都是前几年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发起者和参与者,2010年《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的出版,曾引起了公众包括许多家长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关注和审视。如果说,“救救孩子”是“破”,那么,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套读本,便是他们“立”的一个小小尝试,当人们在关心小学课本中的内容真伪,爱迪生究竟有没有救妈妈的时候,他们就已开始埋头编写这套读本了,其中贯穿了他们对教育、对孩子的理解,也贯穿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近百年前,孙中山痛感国人如一盘散沙,连开会、动议、附议、表决都不会,亲手编写了《会议通则》(以后改名为《民权初步》),他说:“孩提之学步也,必有保母教之,今国民之学步,亦当如是。”郭初阳的《大人为什么要开会》有一个神奇的开头:“这是被施了魔法的一天,世界上只剩下了阿当一个人。”然而,人类之所以是一个社会,正在于人是一种群居的动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我们最基本的关系。那么,究竟如何相处呢?聪明的人类想出开会商讨的办法,这种智慧,不断推进人类的和平共处,消泯歧见,求同存异。郭初阳最初的灵感来自《罗伯特议事规则》,为此他多次请教该书的中译者袁天鹏先生。
丛书的多位作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初为人父。这种身份使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教育的重要有了崭新的体认。正是蔡朝阳七岁的儿子蔡从从给他的灵感,使他写下《为什么不能买下所有东西?》,实际上这是一本给小学生看的经济学常识,他从活的现实中撷取真实的故事,步步深入,向孩子解答:为什么不能够把所有的玩具都买走?钱从哪里来?工作是什么?假如你有一笔钱会用来做啥?勤劳就能致富吗?干净的钱与肮脏的钱……常立是一位大学的文学教师,因为做了父亲,他梦想为孩子创作出最好的童话。他的《从前,有一个点》充满了童话的奇思妙想,同时包含着对科学和逻辑的尊重,这当中贯穿着他对孩子无尽的爱意。蒋瑞龙要跟孩子们谈论的是一个抽象的问题,中国和中国人。这事关我们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尤其是当下,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常常弥漫着一些习见的错谬。他从家园出发,展开跟孩子的对话,推己及人,化抽象为形象,可以让孩子对祖国有更真实的体认。
这是一群70后朋友在少儿读物上的初次试笔,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同时,让我想到民国时代那些先辈们曾经的努力,因此这也是一次重要的接续。我不敢说他们所做的有多么完善,但我敢说,他们确实是从孩子出发的,他们用心了。我敢说,有幸与这些读物相遇的孩子们是有福的,你们将在这里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更辽阔的文明世界的门,你们的人生也因此而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2012年10月11日 杭州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1:11:43 | 只看该作者
语文教育新典范的建立
——王财贵先生二零零九年四月二十五日讲于福建晋江子江中学
一、开场白: 我只讲应该讲的
各位教育界的领导,教育界的先进,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骨干、优秀老师:
我非常高兴主办单位安排我做第一场演讲。我知道主办单位的意思,因为所谓「好酒沉瓮底」啊,凡事要渐入佳境才好,所以他们安排一个最不会讲的人讲第一场。我虽然很不会讲,但是我会很认真讲。(鼓掌)
 这个题目是我定的,我到处去做演讲,讲过一千场以上,从来没有讲过这个题目,所以,今天是很新鲜的。也可以说,各位是很有福气的。(鼓掌)不过,讲来讲去,我讲的还是换汤不换药,三句不离本行。等一下你会发现我老王卖瓜,还是讲我这一套,因为我姓王,我可以卖瓜。
 为什么还是要讲同一套呢?是不是没有别的东西可讲了呢?我知道老讲一套会被人笑话的,本来想要讲一些新的东西贡献给诸位。但是,如果以前都讲对了,讲好了,再讲一些别的新的东西,那岂不是讲错了讲坏了吗?所以,我今天只讲,是我认为对的,而且是唯一的对的。离开我今天所讲的,我认为它是不对的,至少可以说它是不好的,不好的意思是它的意义是比较薄弱的,稀少的,庸俗的,甚至是误人子弟的。所以,我们只讲应该讲的,只讲我认为是对的。
二、重新建立语文教育典范的文化背景
释题
 今天所立的题目非常重大,所谓「语文教育新典范之建立」,因为在座的各位,都是关心语文教育的领导或老师,尤其是优秀的老师。我对于各位的专业以及经验,非常敬佩。但是今天要讲所谓「新典范」的建立,可能多多少少对在座各位会有一些冲击,也就是对各位以往的观念以及做法,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请各位先有一点心理准备。假如我的意见跟各位不一样,甚至有很大的不同,乃至于完全相反,请大家不要反应太过;因为我不是领导,所以不是来这里做规定,我们只是做学术的交流,讨论,提供给各位一些新的意见,应该无妨于各位以往的学问,以及各位所做的成绩。如果能给各位做一点参考,或许是稍微转移一下教学的观念,或许是直接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应该有益乃至于有大益于各位将来的语文教学。当然,这要看各位对我以下所讲的道理认识的清楚不清楚,同意不同意,如果认识得清楚,又同意了,可能对语文教学做一个完全的颠覆,完全的转换;假如,认为我的一点意见可以供做一种参考,或许可以有稍微的修正;但如果认为我的讲法,是错误的,不值得参考的,就请你就把它当做一家之言,笑一下也就可以了,「一笑泯恩仇」啊。我跟各位也没有恩也没有仇,不过呢,对于不同的意见,可以大方的允许我讲出来,那我就感谢各位了。
举几个重大的科学典范转移的例子
以下要先解释什么叫做「典范」。典者,大也,所谓高文典册,重大的东西,重大的学问,都叫做典。范者,规范,规距。所以典范就是重大的规距。也可以说是原始的规律。原始的规律,就是重大的规距。原始而重大的规距,它必定是涵摄了某一方向,让有关此一方向的理论,以及行动,都受到这个规距的引导,受它的笼罩。像这样子从一个原点出发,而规范一方笼罩一方,这个原点叫做典范。
典范被我们比较清楚认识的,是科学的典范,科学界有所谓「典范的转移」。我们举几个重大的科学典范转移的例子:比如哥白尼的天文学,哥白尼以前太阳跟地球的关系是「日动说」,认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环绕着地球转。哥白尼却发现并不是这样,而是地球环绕太阳转。自从哥白尼以后,天文学有了重大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于它发现新的典范,新的规律,本来是太阳绕着地球转变成地球绕着太阳转,跟以前的观念正好相反,这是一场天文学的大革命,以后对凡是有相反的理念建立,就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又比如牛顿以来,对于时间空间的认识是「绝对时空论」。认为时间空间是事实存在着,是不能改变的。但是爱因斯坦发现时间空间并不是固定的,在非常大的重力场下,会改变空间的形态,而在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会改变时间的观念,所以时间和空间,不是绝对的存在,而是相对的存在,因此相对论就转移了绝对论。又,大家都知道的,有所谓的欧几里德几何,后来又有所谓的非欧几何,欧几里德几何在平面上用,非欧氏几何它在曲面上用,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科学典范的转移。不过,科学典范一有转移,必定造成科学界的重大革命,而且这个革命一定是让我们人类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往上跃升一步。因为,要能够作典范的转移,它是经过非常长久而精密的研究,层层深入到自然规律当中,对于自然世界的规律有重大的发现,发现的规律不只是新的,而且是更原则性的,即对自然界有更深层的认识。这深层的认识,就打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一个新视野。但是这个新视野,所谓新的典范的转移,是不是就否定了原来的典范呢?不是,它并不是打倒原来的典范,它是涵摄了、包容了、融贯了原来的典范。比如说,虽然,我们现在都已知道,事实上是地球绕着太阳转。但是,我们都还是说「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难道哥白尼会说我们不对吗?又,虽然相对时空,是已经成为科学界的共识。但是,在一般的状况之下,我们的生活还是在绝对时空之中。时间、空间如果会随便变,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一团乱了吗?所以牛顿的绝对值时空还是有用的,普通的物理学,通通还是在牛顿的时空当中。还有,欧几里德几何,它还是人类最常用的几何,它还是真理,所以平面几何的道理依然存在。我们现在的学生所学的几何,依然是平面几何。所以,科学典范的转移,它其实是科学典范的提升。这就是科学能够日新月异,精益求精的道理。
文化教育典范的转移不一定是进步的
   除了科学典范的转移之外,我们也看到,文化也有典范转移的现象,乃至于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讨论教育,教育的典范,也会有所转移。但文化的转移,或者说文化当中的教育之事的典范转移,就没有那么福气了。刚才说科学典范的转移,那新典范必定是更深入一层,更提升一层,更扩大一层,而笼罩原来的典范,把旧的典范包融进来,通而为一,造成科学的进步。但是,文化典范转移,就不一定是进步了,有些时候,它只是片面的改善,甚至是退步的。因为科学所研究的是自然,我们对于自然的了解,有逻辑与经验之验证作基础,孰是孰非,是骗不了人的,所以,它永远站在前人的成就上往前进步,当然是精益求精,一定是后来居上。而人类在文化方面的改革,就不一定了。我们知道,文化会有没落的时候,因为文化有关乎人心,人心常常有败坏的时候,当人心败坏时,产生的文化典范转移,是会让人间更远离真理,走向黑暗的。当然,如果狭义的来界定「典范」的意义,我们不应该说「坏典范」它也是「典范」,但是它既然规范了众多人心灵的走向,它引起一个风潮,引起一个运动,它影响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命运,这样我们也可以说是典范的转移。
中国古代文化典范的转移
  以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为例,先秦夏商两代认为「天命」是人间政治权力转移的标准,所以崇尚鬼神与祭祀。到了周朝,则渐渐以德性为标准,周公制礼作乐,以礼乐维持了周朝的长治久安,人文的意味越来越显明,从鬼神到人文,是一种文化典范的转移。到了孔子,「周文疲罢、礼崩乐坏」,孔子一生的心愿,在政治上是要恢复周公的礼乐,不过旧有的政治典范已不足维系社会人心,孔子在政治上不能行其道,但孔子对周公的礼乐,有深入一层的探讨,从制度层面进入到精神层面。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不只是相见的时候送送礼物,乐不只是敲敲钟打打鼓。礼乐的本源出于仁德,出自人性,把周公礼乐的内在精神,一下指点出来,为中国文化立下千万年的根基,从「据事制范」到「摄事归心」,这当然也可以说是文化典范的转移。孔子之后有孟子和荀子,孟子是直承孔子对人性的了解而建构了道德理论,而荀子转了孔孟从内在心性建立道德的路数,转到外在社会规范上而隆礼义重法教,这当然也是继承了孔子的某一面向,但跟孟子从核心处继承是不一样的,于是孟子荀子形成了两个典范,后代儒者认为,孟子是直接继承了孔子的心灵,而荀子就走了偏锋,乃至于自然地带出了法家。法家转移了孔孟重德的精神,影响了那个时代,法家在政治上帮秦朝统一了天下,但是也败坏了天下的人心风俗。所以到了汉朝,贾谊和董仲舒才要来个「复古更化」——恢复古人以德为本的理念,而变更社会风俗,以成教化,又把文化典范转移回来,尽力回到儒家的本色。乃至于魏晋时代,文化风向转到道家,到了隋唐,又转到佛家,到了宋明,再转回儒家。而宋明儒家跟先秦儒家又有所不同,这不管是对道家佛家来说,还是对先秦儒家来说,都可以说是一种典范的转移。因为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两家的精采,把儒家的深刻性,高明性,开发出来,让儒家也可以面对道家无心而圣的高明和佛家真俗不二的整全而了无遗憾。陆象山立其大本、王阳明直指心性,就是儒家的新典范。。
近代儒家典范的转移
到了近代,又有所谓的新儒家,这是儒家典范又一次的转移,因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要面对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笼罩之下,或者说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情况之下,请问中国文化往何处走?这是从古以来中国文化的大变局。到这个时候,中国人到底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西方文化,或者以什么心态来面对我们的祖先,来继承我们的祖先,然后来开启我们的后人,这里急需一个新的文化典范,来指引这个新的时代,完成中华民族在此新时代的使命。这个时代,中华民族出现了两个对时代有感觉,对民族有影响的文化派别,一个是五四,一个是新儒家。他们都致力于为当代中华文化建立新的典范。五四的典范是要我们打倒传统全盘西化,新儒家的典范是要我们继承传统全盘化西。
文化的典范的转移不一定是进步的
  我这样一套讲下来,这个文化的典范用中国的文化的大环节的发展,这样讲下来,请问,这个典范的转移,是不是每一步都有所开展,每一步都必定更深入,更高明?更广大?那是不一定的。从儒家的主流转到道家为主流,或许可以姑且承认道家有其高明的一面,但道家并没有把儒家推得更广大。而从儒道两家转到佛家,佛教当然有其广大与高明的特质,但是佛教是不是能够笼罩整个中华文化,那也是不见得的,到最后,反而是中国文化消化了佛教,让中国文化的主流成为「儒释道」三家,而依然以儒家为主流中的主流。
要全盘西化还是全盘化西
到了近代,面对西方文化,请问,我们是要随着五四全盘西化,打倒传统呢?还是要继承传统,消化西方?各位,这不是很严肃的问题吗?这一百年来,请问中国人是清醒的还是一直在梦中?五四的文化典范经由政府的认可和推动,其势力是很大的,九十年来,全中华民族都自觉或不自觉的受了五四典范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睁开眼睛看一看,整个中国人,几乎已经忘了他自己的文化,丧失了中国文化的灵魂。中国人而没有中国文化的灵魂,请问这一个中国人还算是中国人吗?那么,请问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化的典范,应该采取五四的标准,还是采取新儒家的标准?所以新儒家对于五四,一直持批判,反对的态度,要扭转五四的偏差。
    对这两种文化态度,我不知道各位,你自己,以及你的朋友们,作何看法,还是根本没有看法?你如果对于这个大时代,中国文化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的危急情况,根本不察觉,实在不足以当一个老师,乃至于不足以称为知识分子。一个知识分子居然不关心一个民族有发展和走向,怎么称得上你是一个高级分子呢?怎么可以当老师呢?尤其怎么可以当语文老师?处在这个时代里,要讲文化典范,要嘛就是全盘西化,要嘛就是全盘化西,请问你走那一条路?中国自古以来,从自己民族文化的本根开发出来儒道和两家,都是非常高明的。后来我们又接触了佛教,并且吸收了佛教,乃至于融通了佛教,所以中国文化就变成了儒释道三家。我们要知道,佛教是人类非常高度智慧的展现,既然中华民族都可以把这样高度的智慧吸收进来,而跟原有的文化不相冲突,至于拓展了原有文化的内涵而,使中国文化从儒道两家变成儒释道三家。像这样子大气魄的民族,为什么到了近现代,面对西方文化,为什么不能把中国文化从儒释道三家变成儒释道西四家?我们志气哪里去了?我们的心胸哪里去了?我们的理想哪里去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一定要全盘西化?而全盘西化一定要以打倒中国文化为代价?一定要让中国人通通变成西方人?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所以我常说,五四运动,这一批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
教育的失败来自文化观念的失败
   但是,非常可惜的,九十年前(一九一九年)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在教育上,透过教育部力量,让全国的人民接受西化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也继承了国民党的教育政策,一直到现在,两岸的中国人,已经的远离了中华文化,丧失了大心胸、大气魄的堂堂正正的胸怀。我举眼一看,看不到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是非常可悲的!这一种可悲来自于我们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来自于我们教育理论的失败,教育理论的失败则来自文化观念的失败!所以各位,现在大家都认为中华民族要复兴了,很多世界上的有识之士,也都说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中国人处于一种好像可以骄傲起来的气氛中,但是,所谓中国人的骄傲是虚拟的,是不实在的。因为如果只是军事力经济力的强大,我认为那并不是很光荣的,那也不可以算是中华民族的真正成就。我认为文化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就。我们应该回归本位,回归中华文化本位。回归本位并不一定要排斥其它的文化,乃是,本位站住了,我们可以吸收,我们可以融会,我们可以扩充,我们可以消化其它民族的文化,而创造出一个崭新的,更加丰富,光明,伟大的文化,来传授给我们的子孙,来贡献给全人类,这才是真正的贡献。其实,在这个东西文化交融的大时代里面,只有中国人才能够负担这个责任,这一百年来,中国人放弃了他的责任,这是对不起世界的。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可以负担起融贯中西的责任
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才可以负担起这个责任呢?首先第一点,我们刚才说,中华文化本来就是一个有容乃大的文化。我们的读书人老早就接受孔子的教导,「学而时习之」,「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都指点了尊重真理好学不倦的精神。其次,我们在历史中,已经有了消融文化的成功经验,就是把佛教吸收进来。我相信,西方文化并不会比佛教高明,尤其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科学与民主,科学与民主的根源就是逻辑与数学,以逻辑、数学来研究物理,就成就科学;那么以逻辑、数学的精神来安排建构社会的次序,就是民主。所以西方文化是非常明白的,它的根源,也就是它的典范是很容易把握的。
重新建立语文教育典范的意义
  以一个这么聪明又好学的中华民族,要吸收西方文化为什么经过一百年还吸收不进来?因为我们走错了路,尤其是我们的教育走错了路。因为我们选择了错误的教育典范,让我们走偏了方向。而我们的教育的典范为什么会走偏,是因为我们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文化典范,乃至于我们受到了不恰当的文化典范的引导。因此,今天,我要在这里讲「语文教育典范的重新建立」。我想用语文教育的成就,来唤醒中华民族的灵魂,乃来吸取人类伟大的智慧。有了伟大的智慧,我们才能够开阔心胸,提高眼界,然后我们就能够把中西文化做一个统整的融贯。假如我们不能够开拓我们的智慧,每一个人心胸狭窄,眼光短浅,你怎么可么可能去面对这个大时代?
三、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语文教育的新典范
语文教育新典范建立的四个标准
  所以,今天我们主题是讲语文教育,其实我们把语文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来考虑,把整个教育放在文化背景来考虑,把文化背景又放在永恒的人性来考虑。我们如果从人性出发,来考虑我们的文化走向,从文化出发来考虑我们的教育的理论,从教育理论再来看教育的核心工作,从教育的核心工作我们看到了语文教育,从语文教育我们又说如何把语文教育做好,这里必须要有一个对于语文教育典范的建立。而这个典范的建立,如果比照当前,或者说比照一百年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它是一个新的典范。那我们这个新的典范的建立,我有四句话做为新典范建立的标准。第一句话,就是「回归人性」,这里含有一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以及文化教育,远离了人性,障碍了人性,所以,一定要回归人性。第二句话是「把握本质」,这句话含有一个意思,我们现在的语文教育和文化教育,并没有把握到语文和文化的本质,而是只在枝微末节处耍花招。第三句话是:「直截了当」,我们现在把语文教育做得很复杂,艰难,其实语文教育不需要如此,语文教育是依照人性,非常自然就可以开展,所以我们要直截了当,直接开发人类的语文天才,让每个人都有高度的语文能力。第四句话是「不再折腾」。这是采用胡锦涛先生的名言:「不要再折腾了」,我们的文化不要再折腾了,我们的教育也不要再折腾了,尤其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要再折腾我们的学生了,不要再折腾老师了,老师教得轻松一点,学生学得愉快一点,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依照这四个标准来建构我们语文教育的新典范。而这四个标准,其实就是一个「合乎人性」,如果新典范是从人性出发的,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新典范是永恒的典范。
追寻到人性的根源
  所以典范有两个意义。比较浅显的意思,是在某个时代,发现某些教育新的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到了另一个时代,观念改变了,发现以前的典范不适用了,采用了新的观念,又影响了一个时代。这样的典范是横列的,典范是会一直转移的。而刚才说过,这个转移并不一定是提升的,并不一定是是扩充的,有些时候是走了偏锋,甚至走了倒退的路。但是既然它影响了整个时代,影响了很多人,也可以叫做「典范」。而第二种意义的「典范」的建立,是追寻到人性的根源,就好像科学典范的建立,如果能追寻到自然世界的法则的根源,那就是最后的永恒的典范了,不过科学是不可能追寻到自然的根源的,因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了解,是一步一步的深入,原则上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尽头的。所以科学的发展从精明的理论,现在又变成混沌的理论。人类越追寻到自然界的核心,就越胡涂,所以科学上没有永恒的典范,只能一步一步的前进,而永远在前进中,永远在奋斗当中。但对于人性,对于智慧的把握,是可以有个尽头的。智慧是一定永定,一成永成的,任何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的心灵,伟大的思想家,也就是圣人。任何一个民族出现了圣人,他所启示的智慧就达到了最高点。例如就佛教说,释迦牟尼佛创设了佛教,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就已达到佛教的最高点,以后任何的大菩萨,不管有多大的修行,永远不可能超过佛,假如后世有人到达佛的境界,也是千佛同一佛,不可能超过释迦牟尼佛。又譬如基督教,出现了耶苏之后,就没有比耶苏更高明的人了,因为上帝只有一个独生子。你不可以说,有神学家对神学的研究,写了很多的论文,所以他的境界超过耶苏,如果那样讲是犯戒的,也没有一个牧师、神父敢这样说。同理,自从儒家出现了孔子,到了他老年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距」,假如后世有一个大贤者,修行到圣人的境界,也只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有关于智慧,是一定永定,一成永成的;有关于人性,是见到了就到了,就不必以改变了,也是不可以改变的。
从人性出发,建立永恒的典范
  那么我们对于教育,对于语文教育,我们是去追寻这个人那个人的教育思想或这个时代或那个时代的典范来跟随呢?还是应该去追寻人类语文的基本能力,去发现人性中语文能力的根源,以及统摄人类语文所留下来的成就,去思考如何以从人性出发去接近这种成就,去思考有没有一条最简洁方便的路,有没有一条永恒的路,找对了这条路,而不再有所转移,假如有所转移,那必定走了偏向,必定有了盲点。我现在正想要建立这样一种典范──一种永恒不可改变的典范。而不是一时兴起,看到眼前的语文教育出了某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改革,虽然好像有了一个新的典范,但这个新典范又将出现新的问题,以后还有人要把它改过来,我们不要再这样折腾了。我们要建立一个永恒的典范!因为它是可能的,只要从人性出发,从教育的本质出发,就有可能建立一套永恒的典范。今天,我尝试提供这一种典范,一个永恒的典范。如果你认为还有比我所提供的典范更有深度,更可靠的,更高明的典范,请你告诉我,我明天开始就一定倡导你的典范,而不再说我的意见。不过,假如我这个意见,是真实的,是合乎人性的,那必定能在你的心灵中生根。或许你原来就这样想的,乃至于我认为,所有稍微有头脑的人,稍微有良心的人,其实都老早了解语文教育就应该这么做。这个「应该」两个字,就是它的永恒性的一个保障。凡事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语文该怎教就怎么教。如果是如此,那这个典范便是永恒的。
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走
   既然这样子,事情就很简单啦,我们怎么还这么折腾呢?各位,要发现应该怎么做,或许并不容易。但更不容易的是在于;其实人们已经发现了应该怎么做,但要叫他真的按照自己所知道的应该怎么做去做,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句话好像很奇怪!我们说,凡事只要合乎人性,只要知道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就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样还不简单吗?我说,第一步可能是简单的,也就是说人人都曾经发现了真正的道理,老早就知道应该如何做,只是在第二步,他并没有按照他所认为该做的去做,甚至是故意假装不知道,不去做。所以要发现原理,发现典范,是简单的;但是要依照简单而行,却是困难的。俗话说:「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走」。既然你都那么明白了,尤其是语文老师,你怎么不懂语文应该怎么教才好?更尤其各位都是高级的,被特选出来的模范语文老师,安有不了解语文教育之道的。所以等一下我所说的,是一种卑之无甚高论的道理,也就是:我所说的,其实是各位老早就了解的。我只是要再强调一次,让大家更加明白而已。更加明白以后,看看大家会不会照着这样子去做。不过,我预计,能够这样去做的人还是很少数的,一百个人里面大概只有一个到两个,其它都还是会回到他原来的习惯,做他原来的勾当。已经失败的路子,他还是坚持那样走下去,劝都劝不来,谁有办法呢!
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失败了,是完全的失败
   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失败了,是完全的失败!什么叫做已经失败了?自从五四运动,即一九一九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典范转移,而造成九十年来,当代中国人语文程度一代不如一代;现在滑坡更快,一年不如一年,这种现象,每一个语文老师心中有数。我们常听到社会一些老师们的呼吁:「我们学生的语文程度日渐低落!」请问学生的语文程度是谁教出来的?还不是我们这些老师教出来的吗?那么这些老师越教,我们的国民语文程度越低落,这些老师不该反省吗?有些老师说:「那是其它老师,其它老师不会教,我教得很好,我是模范老师!」各位,你是模范老师,我问一句话:「你教这么多年,请问你有没有教出一个语文合格的国民?」只要合格就好,不要求他是大师。什么叫做语文合格?做为一个中国人,语文能力的合格标准是:他在十三岁之后,能够自行阅读经、史、子、集。你说「这个标准太高了嘛!」这个标准哪算高呢?你如果不障碍我们孩子的语文能力,其实只要三年到五年,他这辈子就能够读经史子集,中国古人两千五百年来就是这样教出来的。所以到底是中国古人聪明还是我们聪明?因为古人把握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所以古人是直截了当,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教得一个人上下五千年。因为如果一个中国人不能读文言文,他就不能读经史子集,五千年的文化就被他关在门外,请问:他还有中国的灵魂吗?!我们现在的孩子,被我们教了十几年的语文之后,他只能读这九十年的书。请问是五千年比较多,还是九十年比较多?请问是五千年代表中国?还是九十年代表中国?我问大家:这还不应该痛哭流涕吗?!这都是语文老师造成的——罪过!所以我们要深切反省,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失败了,是完全的失败!
事情不是认真就可以的,要明白道理
   请问,是我们老师不认真吗?老师是很认真的;我们孩子你不用功吗?我们孩子是全世界最用功的。我们孩子不聪明吗?如果有一两个不聪明,全中国十四亿人口都不聪明吗?但是学成这个样子,不,是被教成这样子!所以各位,要反省了!那么,这是不是我们的过错呢?大家都觉得冤枉啊,我这么认真还要指责我吗?各位,事情不是认真可以的。牛顿说:「如果不明白道理,而去实践,就好像蒙着眼睛在黑夜中行走。」请问你走到哪里去?——精神抖擞,走向失败!不要再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了!要先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要合乎人性,要把握教育的原则,乃至于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如果能从人性本质上思考,你会发现,教育是如此简单,语文原来是这么好教,乃至于几乎不用教!
把语文做为教育的核心和主题
   我们如果能够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我们将发现,一个人在他年纪小的时候,也就是十三岁之前,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语文,而且大家都知道,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学好了,其它功课就学好了。而所谓「语文学好了」,不只是现在好,我们要保障他一生的好。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有一个大志愿:「我们要把语文做为教育的核心,做为教育的主题。」这样的观念要抓紧,要建立起来。我们要有自信:「语文老师是最尊贵的,语文老师所教的课程,是影响终生的,乃至于影响整个国家民族的。」语文程度好,可以带动其它的功课,所以其它功课应该以语文为核心,尤其是初中以下,甚至是高中以下都可以这样安排——当然最重要的语文教育阶段是小学以下。
怎么从人性中来建构教育的本质
   语文,如果是指本族的语文,也就是自己祖先的语文,还要费那么大的劲吗?如我们把握了语文教育的本质,我们就可以直截了当不再折腾,顺理成章轻而易举地把语文教好。语文教育的本质藏在教育的原则中,而教育的原则,又必需从人性中认取。所以我们要从人性中来认取教育的原则,从教育的原则中把握语文教育的本质,这三层是相连的。现在,人性深奥,不可说,所以我们先讨论教育的原则,我首先把教育的原则列为三个基本规律,由教育的这三个基本规律的反省与把握,就可以发现语文教育的本质所在,同时也会在默默中体悟原来这就是人性之所在──凡是人,就应该这样教、这样学。所以我们先讨论教育的基本观念,我们要把整个教育办好,也要建立教育的典范,必先澈底了解这三个基本观念,处处符合这三个基本观念,教育的典范就建立了,而且是永恒的典范,因为这是从教育的原理原则出发,而不是在枝叶末节上作文章。这三个教育的基本观念,很简单:第一是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是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是教育的方法要把握。第一是时机,第二和第三是所谓的「教材教法」。
体制教育是如何把握教材跟教法的
照这样讲,师范学校多的是「某某科目教材教法」的课程,不是就把握了至少两项教育原则了吗?但,仔细想一下,在形式上,是有教材教法的课程,而实质上,真否的把握了教材教法的要领?我们要更深入一层来检讨一下:「怎样才算真的把握了教材跟教法?」我可以设一个问题,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一句话的意义。我请问:「各位老师,你知道你正在教学生什么教材吗?」这个问题好像很白痴,很多老师不思考就会回答:「我当然知道啦,我天天在教,我对课程很熟悉。」我再进一步问:「你知道你为什么要教这些教材吗?」就很少人能够回答了。在座各位,你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大部分都不能够回答吧!想象中,我们也许会遇到比较聪明的人,他会说:「我知道!因为校长要我们这样教。」各位,这象话吗?我们如果因此再问校长:「校长,请问你为什么要老师教这些教材?」大部份的校长一定答不出来,有些校长比较聪明,他或许会说:「我知道,是教育部规定教这些的。」各位,这象话吗?我们如果因此去问教育部:「请问部长为什么让全国的孩子读这样子的教材?」他大概也答不出来,他如果聪明些,或许会说:「我当然知道,因为美国人就是这样教的。」各位,这象话吗?如果有机会我们问美国人:「你为什么教你们的学生这些教材?」他们应该会说:「因为有一些教育学者这样告诉我们的。」我们问:「哪些教育学者告诉你的?」他会举杜威啦,皮亚杰啦一辈人。假设我们果真问到杜威跟皮亚杰:「你为什么要你们政府教孩子这些东西?」杜威跟皮亚杰会说:「冤枉啊,我依照我的研究发明一些理论。我们并没有强迫他们要那样做,是他们拿我们的理论自己做出来的啊。」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现在皮亚杰的学说笼罩整个世界的教育,其实皮亚杰一直喊他是冤枉的,他并没有想要把他的理论提供给教育,他是一个心理学家,他所做的研究叫做「认知心理学」。什么叫做「认知心理学」?我相信各位,你能够当高级老师,一定多多少少知道这个人,多少知道认知心理学里的内容。那我们现在来仔细考察一下「什么叫做认知心理学」?皮亚杰是一个学者,他不会骗人,所以他把的书叫做「认知心理学」。这是什么意义?明明是表示:「我是对于人类『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皮亚杰从观察他的孩子,乃至观察许多的孩子,得出结论,把人类的认知能力从小开始,分为四个阶段的成长:零岁到三岁,叫做感觉动作期;三岁到六岁,叫做运思准备期;六岁到十二三岁,叫做具体运思期;十三岁以上叫做抽象运思期。而皮亚杰的研究最主要集中在十三岁以前,因为十三岁之后不需要再做研究了,十三岁之后大家都知道,叫做抽象运思。皮亚杰的研究,证实人类的认知能力,或者说理解能力,或者说思考能力,是这样慢慢成长的。各位,请问他的研究对不对?当然对!他的研究可以不可以为我们的教育所用?当然可以!但是我们的教育用得正不正确?皮亚杰是不负责任的,他不必为教育界负责任,是你教育界自己拿他的心理学来做为你的教育的标准。
凡是属于认知的科目,一定要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教
    依照认知心理学,既然人类的认知能力发展是越长大越高明,于是我们的教材就应该怎么编?就是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难道不对吗?各位,难道不对吗?它并没有不对,它对!只是——并不完全对!在认知能力的教学上,它是完全对的。但我们把它拿来当教育的典范,笼罩一切的教育,那就不完全对。他只能笼罩并指导认知能力的发展,它只能作为认知科目教学的一个典范,作为认知科目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凡是属于认知的科目,你一定要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选编教材,就是从浅到深,由易到难。而且这方面的科目的教学方法呢?一定要教到学生「懂」,因为对于认知的能力的训练,一定要去一步一步的走,这是属建构型的学问。所以学习它,必须像爬楼梯一样,第一阶爬了才能爬第二阶,人类有建构型的学问要学啊,尤其是西方的学问,大体是属于建构型的,所以这是西方人的特长。现在我们不是要学习西方文化吗?我们应该学他们对于认知能力的开发的教育方法,所以我们对于所谓的知识、思考、技能这方面的教育,总称为所谓皂「科技教育」,应该按照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编教材,按部就班的慢条斯理一步步的教。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类有个别差异,认知教育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他的「认知能力」。
不改变科学教育的典范思想,中国永远会是一个仿冒的国家
现在,我们中国学了西方的科学教育这一套。本来西方的科学教育做得好好的,西方的科学教育成功了,我们中国学西方的科学教育,怎么学才好呢?很简单──「抄就是了」!只要抄得进来,我们的科学教育就一样成功了。只要科学教育成功,我们国家也是一个科学先进国家。多久可以成为先进科学国家呢?三十年。科学成就只要三十年,因为一个科学家,大体都是在三十岁左右成熟了。一个思考能力特出的天才,如果让他得到良好的培养,大概三十岁就成就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如果中国把科学教育做对了,三十年之后,我们的一般国民都有科学的精神,都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万中选一的天才将成为科学家,科学家辈出,中国将成为科学国家。但是,这一百年来,我们学西方的科学教育,连学都学不好,连抄都不会抄,西方所谓「科学先进国家」对科技的教育,是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依照每一年龄段的认知标准去编教材的进度,但中国人学进来,就特别提高了教材的深度两年到三年。而且西方人很注意个别差异,中国人学进来,就一刀切了。所以中国学生学起科学来是很痛苦的。因为我们违背了科学教育的本质。我们几十年来喊着「科学救国」,我告诉各位,假如我们不改变科学教育的典范,中国的科学永远赶不上西方,我们中国永远会是一个仿冒的国家——因为我们科学教育的失败。
我们国家科学教育的状况
那么科学教育要怎成功呢?──按照科学教育的本质,懂了才教,教懂了才有用,教不懂没关系,以后再教还来得及。甚至一个人的科学知识,不须要学得那么深,尤其是一般的国民,不须要学得那么深,我们只要利用科学的教育,培养国民的思考的精神,让他富有逻辑的心灵,他愿意思考,他喜欢思考,这才是我们科学教育最大的目的。一般的国民这样就好了。一般的国民学的数学只要学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一辈子就用不完了。但是现在我们的科学教育违反了人性,我们中国为了要迎头赶上科学国家,所谓“超欧赶美”,于是,我们就揠苗助长。我们现在小学三年级四年级所学的数学,是美国人初中的数学。中国人固然聪明,但有聪明这么多吗?所以我们一直在残害我们的孩子,结果,我们的科学真的学好了吗?不然!三四年级糊里湖涂,五六年级更加的渺渺茫茫,到了初中高中,大部分的学生,厌弃科学!不喜欢数学!这一种国民是不可能有科学精神的。
另一面,我们的科学教育却压抑天才。假如有一个数学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老师还没有教,他就会,他很高兴地说:「老师,这个我会!」老师往往骂他:「你给我闭嘴!」他如果把数学作业先写了,老师往往会说:「你给我擦掉!」于是,他每天都要听老师讲那些他已经了解的甚至已经比老师还要更加明白的数学。所以他在下课的时候是很聪明的,一上课,他就笨了。下课又聪明了,一上课,又笨了。这样,一聪明一笨,一聪明一笨,一年两年三年下来,就浪费了一年两年三年,不,不是浪费一年两年三年,而是浪费了一辈子,他就跟所有的其它人一样笨,而且笨一辈子了。这是我所了解的中国两岸的科学教育的状况。请问,这样的科学教育能够让国家超欧赶美吗?
我们并没有真正遵循认知心理学
近十年来,世界有一个组织,专门在调查,对全世界国家的科学教育做评比(PISA),它以初中高中的科学知识为标准。以前大陆没有参加,所以第一名是台湾;今年大陆参加了,第一名是大陆。大家非常高兴。不过,今年增加了一项评比,就是学生学数学的态度。结果,台湾跟中国大陆是非常讨厌数学的国家。请问:台湾和大陆的中学生数学成绩好而没有学习兴趣,倒尽胃口,有什么意义?这叫做违背人性,远离本质。原因出在那里来?本来大家都知道,科学的学习应该以认知心理学做为教育的原理,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的,但是,但是我们又加上了一点——眼红;加上一点——急躁,而造成了我们科学、数学教育的失败。我们并没有真正按照认知心理学来教认知的科目。
文化智慧的课程为什么教坏了
此外,还有更严重的事情在后面。刚才说,认知心理学只是认知方面的心理学,而人类的学问,不只是认知的学问。我们的教育号称是多元化,不只是认知的教育,也有文化的教养,也有品德的熏习,甚至有美感的陶冶。像这些科目,都不属于科学,不属于科学,就不应该受皮亚杰认知典范的笼罩。不过,我们一般的教育学者,只知道皮亚杰,因为西方人的学校教育也都用皮亚杰。而我们只学到西方人的学校教育,西方的学校号称是知识传授的地方,所以西方的学校以知识为标准,我们中国的学校也就以知识为标准了。我们忘了西方人还有文化的教养,他们的的文化教养放在教堂里,而我们并没有教堂。我们应该知道,一个完整的人格,除了要有思辩能力,要有才华之外,他也必须要有性情,有品德,有美感。请问性情品德和美感怎么教?在这现代化的世界上,并没有这种教育的学理,近代的西方人都把性情跟品德也当作科学教。所以我们的文化课程的教材,也都由浅到深,而且用说明、理解,甚至实用的方法来教,这样,我们就把文化教坏了,教空白了。文化是属于一种熏陶,它是属于一种潜移默化。它不是当下要理解,更不是当下要运用,它是要放在一个人的心灵当中,让在他有生之年,慢慢地去开发,慢慢地去体悟。文化与知识的学习往往相反,知识的学习,不是体悟的,是思考的,了解的,可以当下使用的才算。而文化的心灵,要用培养的方式,人生的智慧,要用熏陶的方式,不是当下了解的,不是能讲出来就可以的,不是会翻译就可以的,它也不是讨论来的,也不是在老师眼前能「实行」就可以验证的。但是,我们现在所有的课程,都要求学生解释,翻译,了解,讨论,做出来。这合理吗?于是我们的文化智慧的课程就教被坏了。
当然,自从五四运动全盘西化以来,我们的语文也是按照认知心理学的方法来编课程——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按照认知心理学的方法教学──懂了才教,教懂了才算。其实人类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是在人生很早期的时候。一般人都知道,十三岁之前,是人类语文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而十三岁之前,我们刚才说,他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发展完成。我们如果用理解能力来教语文,那我们的教材,必定选择他日常生活所能了解和应用的范围,于是我们的课程就选择了小猫、小狗、小猴子、小老鼠,最多选到小华、小明、小英,所以小华、小明、小英这三个人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程里面阴魂不散,培着几亿中国孩子长大。(笑)
恢复我们的语文能力,是当前我们教育最重大的题目
刚才说过,古人三五年的教育,一生就可以读经史子集。我们如果在十三岁之内,只教他这些浅陋,无聊的课本,就障碍孩子一辈子的语文能力了。长此下去,中华民族将走向灭亡,因为没有了中国文化,中国人都不像中国人,中国不灭亡也灭亡了。各位都知道,语文教育是文化教育的根本,因为语文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如果语文程度不及格,就可以断定,这个人文化高不到哪里去。因为,他没有几千年的智慧的熏陶,他不能站在巨人肩膀上。所以,恢复我们的语文能力,是我们的教育当前最重大的题目,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最重大的责任所在。
用本质的科学精神恢复我们的语文能力
那怎么恢复我们的语文能力?按照人性就可以了,也就是按照我们人类语文能力发展的历程,来给我们的国民正常的语文教育就可以了。按刚才所说的道理,教材的选择选不一定要合乎科学原理。现在我们动不动就讲「科学」。各位,什么叫做科学?Scince,西方的Scince,这个词语本来就是学科的意思,就是有学问的东西,有系统的东西,合理的东西。现在因为西方这三百年来,自然科学非常发达,所以Scince这个字就被自然科学所专用。我们中国也是,因为只羡慕西方的自然科学,所以我们一提到科学,就直接地认为是自然科学。而且以自然科学为标准,认为任何东西都要科学。本来,任何学问都要「科学」是没错的,但是,任何学问都要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那就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回归科学的本份,科学就是合理的,有系统的学问。我们用一句话可以把科学精神表达出来,就是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叫做科学精神。如果放在我们语文教育上,就是——该懂的让他懂,不必懂的不必要他懂,这样他才能真懂。该什么时候教什么学问就教什么学问,该什么时候用什么教材就用什么教材,该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这叫做科学精神。所以并不是都按自然科学的学习方式才是科学精神。
科学教育的典范
自然科学的教学模式,刚才说过,是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既然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那后面我们就可以推出来──教不懂没关系──就是想要有关系,反正不懂就是不懂,就是想要有关系,可能吗?因为人类的理解能力自然地会越长大越好,所以他现在不懂,不妨再等一下,一定可以等到他懂的时候,那时再教,还来得及。而且科学的知识,有关逻辑、数学、科学,这些知识都是固定的,都是死的,它是死的知识。这些死的知识,它是不会变化的,现在学懂了,固然很好;现在不懂,将来才懂,依然一样。所以,不会过时,没有所谓来不及。所以科学教育的道理很简单──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教不懂没有关系,以后更长大再教,还来得及。因此,数学科学教育,不要急,而且这是不可以急的,急也没有用的,乃至于你越急越糟糕。所以科学教育,到最后,是很轻松的,愉快的,乃至我们如果知道人类的理解能力越长大越好,人类的逻辑能力越长大越好,我们甚至可以推出来,一个科学教育的典范,就是——科学是不需要教的,数学是不需要教的。谁教数学科学,谁笨,而且把孩子教笨。数学还用教吗?各位,假如你在初中时数学自然科学没学好,你现在再回去算初中数学,去看科学课本,你就会认为:「我以前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会。」现在的聪明,是谁教会你的?没有人教!所以数学科学是不需要教的,到了时候,再自己学,就会了。
千万不要把语文教育跟科学教育混淆在一起
我们说,科学是懂了才教、教懂才有用,而有另外一些科目不属于科学。则它是:「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很有用,而且一定要在不懂的时候全部教完,因为等到懂了再教,就来不及了」。我再讲一遍:有一些科目是不属于科学的,要用什么规则来教呢?就是——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有用,而且很有用。而且应该在不懂的时候,要全部教完。等到懂了再教,就来不及了。语文教育正是属于这种教育,不懂也可以教,教不懂也很有用,而且在不懂的时候全部要教完。你如果说这些东西是将来要用的,我们将来再学吧,等到将来就来不及了。所以千万不要把语文教育跟科学教育混淆在一起,在此混淆的时代里,我们应该要建立起语文教育的新典范。
语文教育必须在十三岁之内完成
我们从教材、教法的改革开始。除了教材、教法之外,还有一个,刚才说教育的三个基本要领中更重要的一条是,我们要注重——教育时机的把握。刚才说,语文教育必须在十三岁之内完成。因为十三岁之内,我们人类有语文的天份,这是老天给我们这种语文学习的大能力。超过十三岁,就进入人生的「成熟期」,那时,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开始发动了,那时候,你不能够再学语文了,那是要用语文来面对人生的时候了。那时候再学语文,就费力多收功少了。在十三岁之前,是费力少,收功多。而且十三岁之前要分好几个阶段,我认为,越早期,语文教育的功效越大。所以我们要把握教育的时机。在语文教育的黄金时期,用最恰当的方法,教他最高度意义的教材,让他终生受用,成为最优质的人才。
四、语文教育新典范的体现:以语文为核心的教育生涯规划
以上,我们用三个基本规则概括了语文教育理论,其实也是整个教育的理论。至于怎么落实去做呢?以下我把这三个教育的基本规则,融汇在一起,规划出一个「教育的生涯规划」,也就是教育的全程规划,其中是以语文为核心的。
有生命的那一天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
我把教育定义为「开发人性的工程」,如果这样的定义是可取的,那么我们的教育,必需依照人性的内涵,以及人性发展的程序而实施,该怎么教就怎么教。首先,我们知道人类有某些基本能力,是在生命的早期就开始发展了,而所谓的「基本能力」,是将来其它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人类早期的教育。而早期早到什么时候呢?也就是问: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教育的「第一问」,最重要的一问。如果还不知道,或者还没有确切答案的人,我可以提供一个标准答案——教育要从应该开始的时候就要开始了。这个答案,好像没有真实的内容,但这个答案可以引导我们去问另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是应该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到另一个答案:「人类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就是应该开始的时候。」再问:「什么时候是人类可以接受教育的时候?」就会逼出了一个确切的时间点了,因为教育既然是对着生命做教育,我们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有生命的那一天,如果他能接受教育了,那就是教育应该开始的时候。」所以教育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可能应该从胎儿开始。
信息剌激的多与少,十个月就决定了
古人都做胎教。现在我们不信古人,但是现在西方医学家告诉我们,胎教是有意义的。至少西方医学家以生理的角度告诉我们,胎儿就在开始发展脑神经系统了。脑神经系统的发达与否,在教育上有重大的意义:人类聪明不聪明,直接地依据于脑神经系统发达不发达。脑神经系统之发达与否,有许多人认为是由于遗传。其实不尽然,尤其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在教育的力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老天如果要生一个不聪明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教育的力量,把他挽救回来。乃至于: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做到让人人都成天才。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天下孩子都是天才,哪一家的孩子不是天才是很特别的。」一般人反对他,说,「庸才是正常的,哪一家出天才是特别的。为什么你的观念跟我们不一样呢?」铃木镇一说:「本来所有的孩子都天才,但是被庸俗的父母用庸俗的手段教他几年,这个孩子就变成庸才了。如果父母还没有能力把孩子教成庸才,因为把天才教成庸才是很困难的,要用很大的力气的。父母没有能力把孩子教成庸才,再送去学校让老师教几年,必定成为庸才了。」(笑)为什么世界下多的是庸才?因为我们用庸才的手段教他嘛。什么叫用庸才的手段教他?别的不说,先说聪明不聪明这一点,我们人类几乎每个人都一样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神经细胞,但这些脑神经细胞可以发展可以不发展,凭什么发展?信息刺激。有的神经细胞没有接受到信息刺激,它就不得发展,就会被生命机体所所陶汰。脑神经细胞一接受信息刺激,就如树枝长树芽一样,长出芽来,叫树突,邻近的细胞也长树突,树突与树突联结,叫突触,这两个脑神经细胞就活了,它就能够起作用。如果信息剌激少,树突和突触便少,比如每个细胞平均长两根。而大量的信息刺激,长大量的突触,一个细胞可以长到两万根。长两根和长两万根树突的两个孩子,一出生,他们的聪明就相差一万倍。所以我们如果看到世界上有很多不公平的现象,譬如美国有「黑白差距」,我们国家,有「城乡差距」。黑人和乡下的孩子,国家都要设法保护一下,要不然他们将来成就的机会就比较小。本来,人人都有等量的一百四十亿个脑神经细胞,所以不论城乡或黑白,都应该都有一样的机会。但是,因为信息剌激的多与少,在胎儿十个月中,聪明或愚笨,已经有了相当差距了。出生以后,如果环境不改,差距更是继续拉大,到了五六岁,就决定了大半,到十三岁,大事已定,终身难改。所以,各位!教育是有时机的,教育是有方法的。
给胎儿丰富加幽雅的信息剌激
那么我们怎么办?既然我们知道了信息剌激对人类的影响这么大,聪明不聪明,在于信息剌激的多与少。如果我们再加上中国古人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人不以聪明为重,而是以智慧、性情为重。中国古人也做胎教,又说三岁看大,显然认为性情与智慧是可以教的,也是在人类最早期的时候就开始教了,因为越早期,影响越大。现在我们把中西两面对人类的见解综合起来,我们又要一个孩子绝顶聪明,又要一个孩子性情优雅,请问怎么办?如果老天已经定了的,我们不能够再改变;但如果老天未定的,人类是可以努力的。我认为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机会还没有定,就靠我们人类了。那我们怎么办?──很简单:给他信息。什么信息?丰富的信息,可以让他聪明;优雅的信息,可以让他端庄。所以,丰富加幽雅,就是我们胎儿的教材选择标准。那么,丰富加优雅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要看胎儿怎么接受信息的。如果他接受信息的管道很多,我们针对每一种管道,都要有丰富优雅的内容才好,这样想来,教育工作一定是很繁杂的。
从受胎的第一天,就给胎儿听
还好,胎儿是很好教的,胎儿为什么好教呢?第一点,胎儿不会跑来跑去,所以很好教。第二点,胎儿只有一个管道可以教,所以我们只要做一项工作就好。本来,我们人类接受世界信息只有五个管道:眼、耳、鼻、舌、身。在胎儿时期,只有耳朵起作用。所以他只能受到世界声音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只让他听。医学家发现,人类最先成长的脑神经系统就是听觉神经系统,在胎儿三个月五到月就可以用仪器看到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科学家能够看到的,都是已经成形而表现出来的。在此之前,可能从受胎的第一天,就已经默默地开始发展了。就好象有人得了癌症,依照医学家的研究,癌症要被医学检测出来,要经过二十年到三十年。所以癌症是长期累积后,才被科学仪器所发现。胎儿的脑神经系统在三个月到五个月被看到了,它可见它已经经过长期的累积了,所以,教育要从受胎那一天开始。
听丰富幽雅的声音,用天才的教材教他
那听什么声音呢?当然是听丰富而优雅的声音。丰富优雅的声音在哪里呢?如果你有自己的好意见,你自己去选择。如果没有,请听我两个建议。第一种声音,就是天才的音乐。凡是天才的音乐,必定是经典之作,而流传千古,叫做「古典」音乐。第二种声音,就是经典诵读。人类的语言有日常语言和读书语言,日常语言既然在日常就可以听到,所以这种语言就不必教。我们要教的是高度的语言,优雅的语言,有智能的语言,这一种语言就是经典诵读。经典中的语言本来就比日常语言变化还大,经典的内容又有非常高超的智慧。其中的智慧内涵是不是能影响孩子,我们暂时不知道;但是,单就着语音的信息剌激功效,就值得我们选择经典诵读了。
我讲胎教,可能不关乎各位在学校里的教育,但是,我看很多朋友,都还很年轻,或许还没结婚,或许刚结婚还没有怀孕,或许刚怀孕孩子还没有生出来,我特别恭喜你和你的孩子,你和你的孩子遇到贵人了,我的名字叫“王财贵”。(笑,鼓掌)因为,依照我的理论,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十个月的教育就够了。他出生以后确实不同凡响,真的是天纵英明,一辈子没有教育的烦恼。所以从怀胎起,我们要开始给予有效的教育,就是把握天才的时期,用天才的教材教他。
你只要做简单的工作:用两秒钟就行
这种天才的教育,要不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呢?不需要,我们只要做简单的工作。有人说,如果一个母亲怀孕的时候,脾气好一点,这个孩子以后可能比较不会暴躁。告诉各位,依照我们国民的素质,一个少女在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就很任性;结婚以后,天天吵架。她怀孕了,忽然叫她做一个淑女,门都没有!我不敢相信,所以我不像其它提倡始教的人一上来,就教怀孕的母亲要娴淑,因为这太难了。又有人说,如果一个妈妈喜欢读书,大概会增进胎儿的聪明,或许是。但是,有关国民的读书素质,世界上有统计数字,日本人最喜欢读书,每年每人平均读七十本书;台湾的国民每年平均读0.7本书。要叫一个台湾的母亲怀孕了,忽然喜欢读书——我看是与虎谋皮,算了。所以困难的工作不要做,你要做也可以,但是简单的工作也就可以培养天才了,因为你知道教育的真正的方法。所以,家里有人怀孕,请准备两架CD的机器,每天早上用两秒钟,在CD上按一个Play,一个Repeat,就可以培养天才,你按一个Play,一个Repeat,每天转二十四个小时,注意,是尽可能二十四小时播放,因为大人会睡觉,胎儿不睡觉。母亲走来走去也没有关系,他感应灵魂,他是神明。其实不管有没有听到。到少他受了这个环境的影响,你尽了力了就够了,你不要象有些妈妈太紧张了。她把两架CD绑在肚子上走来走去。(笑)不需要这么紧张,呵。当然有人设计得比较完整。他用一个中央播音系统,然后每一个房间都有两个音箱,一个播放古典音乐,一个播放经典。一张CD片,让它转七天,转一百六十八遍。好的音乐,转一百六十八遍;经典诵读,转一百六十八遍,还怕不熟吗?。五千年来,中国经典只不过那几本,几个月就全部听完了。这样简单就可以培养天才──培养又聪明又有智慧的天才。
盘片要换成古典音乐,换成经典诵读
要教出天才,一定要用天才的内容,所以要教胎儿,一定要把盘片换一换,一定要把常常听的流行歌,那个最没有意义的,最庸俗的,最会污染的东西收起来,换成古典音乐,换成经典诵读。我说把流行歌「收起来」,没说丢掉,因为等孩子长大了,大人们当然还可以拿出来听,反正大人已经没救了,听听也没妨碍。(笑)什么叫做古典音乐?杜甫的形容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那是从天上来的声音,也就是最合乎天理合乎人性的的声音。西方人也说,不是音乐家有什么创作,而是上帝在一个人心灵中发出旋律,把那旋律记录下来,就是音乐。这种旋律是从天上来的。能将天上的声音引到人间的人,叫做天才。这些天才遗留的声音,是人间永恒的宝藏。你的孩子这么尊贵,你为什么不让他听这些天才的声音,而要用蠢才的声音?什么叫做流行歌?流行一阵子就要被忘记的声音。什么叫被忘记?就是被我们人性所抛弃。我们虽然表面上喜欢听流行歌,其实我们的心灵深处是不喜欢这些东西的,是要排斥,要把它丢掉的。凡是要丢掉的东西,叫做垃圾。你为什么要让你的孩子听垃圾音乐?除非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垃圾孩子。如果你想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天才孩子,你一定要用天才的声音。你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优雅而有智慧的孩子,你一定要让他听优雅而有智慧的文章,这种文章就是经典文章。为什么叫做「经典文章」?一个民族如果有文化的话,它就有所谓的经典,这个经典是从人性开发出来的智能结晶,记录下来,凡是有人性的地方,就会流传,就会产生启发人性的作用。所以父亲交给孩子,老师传授给徒弟,就变成传统。只有经典才可能形成传统,要不然都像流行歌一样,流行一阵就没有了。这种重要的,有意义的,永垂不朽的东西,就是我们的胎儿所需要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孩子所需要的东西。假如我们不用这些东西教他,我们就把他放在垃圾堆里啦!一年两年三年下来,不是浪费了一年两年三年,而是浪费了一辈子。
十个月养出一个天才的读经宝宝
假如你的孩子已经出生了,长大了,似乎来不及了。我建议,大不了,再生一个!(众笑)要不然你这辈子会后悔无穷,因为你养不到一个天才孩子了。其实每一家都可以养出天才孩子,只要十个月!信不信由你!现在我推广这种经典胎教已经五六年了,有许多用这种教育出生的孩子,通称为「读经宝宝」,读经宝宝有共同的特质,出生以后相貌堂堂,(笑)活泼可爱,不哭不闹,而且越长大,越发现他身心健康,乐于学习,体贴父母。那真的是一个,不仅是三好,五好八好十好的孩子。各方面都是让你不仅很满意,你还会觉得:「我何德何能,竟能生到这种孩子?」(笑)你会惭愧,你作梦都会偷笑。
书到今生读已迟的新涵义
古人说「书是前世读过来,书到今生读已迟」,一个书读读得好的人,是前辈子就要把书都读完了。如果到这一辈才开始读书啊,你来不及了。什么叫前辈子?我认为:胎儿能够听一百六十八遍的论语,这叫前辈子。你三岁之内能够听一百六十八遍的易经,这叫前辈子。如果你到二三十岁了,才说,唉呀,我想研究一点中国文化,想读一点中国书。我告诉你,你已经完了,这一辈子算了吧!但人生往往就被浪费了,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被牺牲了,请你不要再牺牲我们下一代,我拜托你!
在三岁之内教完人间最优美的东西
当然啦,孩子出生以后,还有机会;在婴儿期,像胎教的教育还可以继续做。孩子出生以后,听觉还在成长,要在他三岁之内,听尽世界名曲,听尽经典诵读。又出生以后眼睛开始起作用,在三岁之内,要让他看尽世界名画,世界有名的风景,雕塑,舞蹈,戏剧。也就是把人间最优美的东西,在三岁之内就全部教完。最好把名曲名画,让他听、让他看,三遍五遍十遍一百遍。
播放什么经典
至于经典诵读,到底要播放什么经典呢?经典就是那些最有价值的书,而经典中还有经典,我们要从最高价值的教起。也可以说,从最深的文章教起。那些书有最高价值?我把它们分成四个等级。第一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本书,读熟了,读通了,中国没有不能读的书了。所以,语文教育是很简单的,中国人只要这四本书读熟了,就能够读经史子集,一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教养也够了。如果还有余力,再读第二等的书:易经、诗经、老子、庄子、佛经选。如果还要更丰富,每三个层序是:古文、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作品。一个人只要读一两百篇古文,如把总共两百二十二篇的《古文观止》全部读熟,一个人的中文能力就能上下五千年了。如果再加上唐诗,宋词,元曲,各熟悉两三百首,一个中国人的基本文学素养也就相当可观了。其实,每一个中国读书人都需要有这种素养,这样的素养是每一人很简单就可以达成的。只要我们按照时机,用对方法,用对教材。
不必认真教童蒙书
第四个层次,就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些童蒙书。这些童蒙书是好玩的东西,千万不要认真教,谁认真教三字经、千字文,谁笨,把孩子教笨。打个比方,有一班孩子读论语,另一班读三字经。读了两个月,这一班三字经背完了,那一班的论语只背了四分之一。然后,这两班的同学交换,读三字经的开始读论语,便觉困难;而读论语的班开始读三字经,则不用教,只要把三字经交给他,他就自己读了。所以教育要培养大能力。大能力在最早期的时候最好培养,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你用大学问教他,将来他就有大能力,大能力就可以包含小能力,就可以贯通小学问。所以,我主张小学问通通不要教。我们只要教他高度的经典,孩子的文学和文化的功底就非常扎实,这个扎实不是现在了解,但是他酝酿在他心中,久而久之,他每长大一岁,就了解一些。他该用的时候,就拿出来用。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千万不要问他懂不懂。问懂不懂是自然科学的教法,语文不需要按照自然科学的程序。如果按照自然科学的程序,就违反了教育的本质,违反了语文教育的规律了。
舌头的训练可以剌激脑神经的发展
所以语文的教育规划是:胎儿和初生婴儿只能听,我们就只让他听,听是用耳朵。等到孩子一岁多了,可以牙牙学语了,就可以让他念,念是加上了口舌。怎么念?你说“小朋友,跟我念”,他就跟你念。你就勇敢地念:「子曰,学而时习之」,他一定跟随你念「子曰,学而时习之」,读经,顺便训练口舌。人类的五官中,耳朵眼睛,最锐利;而舌头,也非常的敏感。舌头的活动也可以剌激脑神经的发展,所以,为什么语文能力好的孩子,都比较聪明?因为人类要发音讲话,都需要用到非常大量而精密的脑神经结构系统,才可以发一个正确的音,讲一句流利的话。所以训练口舌,可以增进聪明。还有,孩子学语言,必须先听进声音,然后才可以覆诵。这样,信息便在脑神经中产生回流沟通的作用,也顺便为将来的思考能力作好了准备。
如果我们要挽救我们的民族,白话文必须退出小学的教材
而训练语言的教材,千万不要用一般的白话文,应该直接用文言文,用经典。因为「白话」是不需要学的,三岁之内就自然学会讲话,而「白话文」也是不需要学的,因为一个中国人会认汉字就会读白话文,会写汉字就会写白话文。只要学问越好,白话文就做得越好。所以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谁教白话文谁笨,把孩子教笨。
所以我建议:如果我们要挽救我们的民族,白话文必须退出小学的教材。所有白话文的作家,做白话文做好的人,像胡适之,徐志摩,朱自清,鲁迅,老舍,沈从文,钱钟书,林语堂,梁实秋,这些我们所知道的白话文「大师」,他们从小没有读过白话文,因为古人知道白话文是不需要学的。但是,自从五四运动以白话文作为小学的课程以来,我们就没有出现过伟大的作家,不只是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文言作家哦,也没有出现过伟大的白话文作家。所以你要把白话文读好,请你不要学白话文;你要把白话文写好,请你不要学白话文。这叫做新典范的建立。你如果不按照这种方法去教你的孩子语文,我们的国民语文程度依然日渐低落,以九十年来经验,我们已经知道白话文教育,一定培养不出语文的人才,不仅是培养不出五千年语文的人才,我们连白话文的人才都培养不出。信不信由你!
两岁半三岁就可以开始读经
所以能念的时候就给他念,但能读的时候,就应该给他读了,读什么?还是读经典。一个孩子到了两岁半、三岁,就可以开始正式读经了。怎么读?看著书读。教学的方法,也是:「小朋友,跟我念。」起初,他不认识字,家长可以一面念,一面指给他看,你念子曰,就指着子曰两个字。念学而时习之,就指着学而时习之五个字,他或许看或许不看,因为他还没有「注意」的能力。或者说,他不必注意就可以学习,因为他随便看一看就有印象了。所以,他看也好,不看也好,他在玩,我们照常念给他听。假如这一章反复念个二三十遍,五六十遍,最好念一百遍。然后第二天教他另一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第三天教他,「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第四天教他,「弟子入则孝,谨而信……」,第五天教他「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这样,你如果教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五天的论语,每章都念个二三十遍,五六十遍,一百遍。五天之后,这个孩子至少会认两个字,哪两个字?(大家答:子曰)
不合乎人性的体制内认字教育和写字教育
大家都很聪明,但是都没有良心。(笑)既然本来就都知道了,为什么不做?就是不做!我们整个国家都不做!我们国家请那些所谓的语文教育专家来研究。研究儿童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认字,他们说要「六岁」。所以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就从六岁开始教认字。怎么教认字?他们认为儿童认字要从最生活的,最常用的,最简单的认起。各位,这合乎人性吗?这根本在残害人性!但是我们已经实施了九十年,明知其效果奇差,却一直坚持不改。各位语文老师还是这样子教,我们整个民族快灭亡了!一个人不是这样学认字的,体制的语文教育,从认字这一关就开始走了错误的路。把认字规定为一定要会读,而且一定要读得很正确。其实一个孩子一时读错了有什么关系呢?一时张冠李戴一下有什么关系呢?
再来,还要求认一个字,就要会写这个字,其实写字是六七岁以上的能力。所以体制规定六岁以上才能认字。再来,体制又要求认一个字一定要会解义。其实刚认得的字,不了解意思有什么关系呢?久而久之就渐渐了解了嘛。甚至我们还要求孩子认一个字就要会用这个字,要求他造词造句。各位,这叫做——折腾!我们的老师要折腾多久才让孩子认一个字呢?而滞慢了认字,就滞慢了阅读,滞慢了阅读,就滞慢了知识的吸收力和思考力。──一切都完了!
认字教学的方法:煮汤丸理论
在新的语文教育典范里,我们的孩子怎么认字?我有一套认字教学法,叫做「煮汤丸理论」。煮汤圆要先烧热水,下面有火,热水滚了,可以煮汤圆了,比喻可以认字了。怎么煮汤丸?这里有两千五百个汤丸,比喻我们国小学生要认字两千五百个汉字。两千五百个汤圆,现在的体制语文教育,就先选一个最小的,就是最好煮的,丢进去,一直煮一直煮,煮熟了,捞起来,很高兴很有自信地说:「我煮一个汤圆了!」再丢一个,这样子,煮了六年,煮熟了两千五百个汤丸。这种媳妇,隔天就一定会被休掉了,笨媳妇嘛!正常人怎么煮汤圆的?水滚了,两千五百个全部倒下去,你管哪一个先熟?它们或者熟了,浮起来了,或者浮到一半再沉下去,都不必管那个先那个后它?——过不久,两千五百个汤圆就全部煮熟。
一年以内认完两千到三千个中国字
我们古人就是这样认字的。直接给儿童读文章,唐宋以前,读的是经典,明清以后,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叫做开蒙,其实就是识字,其实以蒙书开蒙识字,是比较笨的方法。因为三字经可以认字,经典也可以认字。但不通人性的人,认为三字经可以讲故事。为什么要对孩子讲故事?我问你。有人说讲故事可以让孩子增广见闻增强想象力啊。我却认为:最好是让孩子讲故事给你听,而不是你讲故事给孩子听。这也是典范的转移。怎么能让孩子会讲故事?读经!读经有本质的作用,就是奠定一生文化教养的基础,而读经又附带有外围的功能,第一层的附带功能就是认字。如果一天,能够读经一个小时,在六个月之内,一个孩子可以认得两千到三千个汉字,所以小学六年的识字量,大概六个月就认完了,比较笨拙的孩子,也可以在一年认完。两岁半开始,三岁半就认完;三岁开始,四岁就认完。所以幼儿园的小班开始读经,到中班就可以读小学六年级的书,因为六年级的字都认完了。
认字后一年就可以读一千本书
从认字再开拓出去,读经的第二层附带作用就是,「读书」。读什么书?读一切用白话文写的书。刚才我说,白话文是不需要教的。但是,可以拿读。一个孩子,可以用白话文吸收他的年龄所能了解的知识,我们只要提供很多的读物让他读,他就可以自学而长进。如果一个孩子一天平均读三本书,一年就可以读一千本书,一个幼儿园中班孩子读了一千本书,他的知识量,可能就超过一般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一天真能读三本书吗?如果一个识字的幼儿园孩子读幼儿园的书,一天读十本二十本都可以的。说读三本,是很保守的。因为幼儿园的书大概两分钟三分钟就读完一本了。当然读的书会越来越厚,对,但是他读书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从阅读增加知识量,从阅读也提升理解力。所以,只要读经,他就认字;认字就会读书,愈早开始读书的人都会很喜欢读书,乃至于手不释卷,废寝忘食。有很多读经家庭的父母跟我抱怨,说,他的孩子太喜欢读书了,他实在很烦恼,问我怎么办?我说,恭喜你有这个烦恼,现在全世界的教育部都烦恼他们的孩子不读书,你居然烦恼你的孩子太喜欢读书。这也是一种典范的转移,典范转移带来的功效。我教家长把书收起来,放在比较高的地方,但他孩子还在读,他搬椅子去拿书来读。家长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儿童书全部装箱,收起来,不让他读。但这个孩子太喜欢读书了,有人送水费单、电费单了,他就读水费单、电费单,读得很高兴。他去餐厅,人家在吃饭,他就在那里看菜单,他整个菜单都会背。这种孩子看到文字就喜欢,这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人类学语文的恰当时机。千万不要错过时机,两三岁,家长就可以用读经的方法让他认字,阅读,养成一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这个孩子就不需要再教他了。怎么读?如果上幼儿园了,还来得及,老师只要说「小朋友,跟我念」,孩子就念得很大声,一遍再一遍,大家越念越高兴。一生的自学能力从此养成,也就是幼儿园毕业,就不需要再教育了。
标准的读经教学设计:三百读经法
我有一个标准的读经教学的设计,就是三百读经法:每天进度一百个字,让他念一百遍,给任何人一百分。这个标准,你可以超越,你也可以打折扣。每天进度一百个字,像论语第一章第二章就大约一百个字,想办法让他念一百遍。我们讲话的速度一分钟讲两百个字,一百个字,三十秒钟就念完,一分钟就可以念两遍,我们让他念一百遍,要五十分钟,算做一个小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请各位老师,你就设计一下,你怎么可能腾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把这一百个字念一百遍。普通孩子念二十遍三十遍一百个字就会背了,还是让他念到一百遍,让他有长久的记忆。有些孩子念到一百遍还不会背,没关系,会背的给一百分,不会背的,也给一百分。因为纵使不会背,他的能力已经在进步了。
读经之后的进步
有两种进步,第一种进步是刺激脑神经的发展,因为人类的语文,变化万千,本来就涵有最丰富的信息,比音乐,美术还要丰富,能刺激脑神经大量的发展,所以不聪明的孩子开始读经,很快就会变得聪明。第二种进步是文化的熏陶,经典都是圣贤之教,所以每念一句,每强化一句,每记忆一句,不仅是终生受用,即使在当前,也很快就能看出孩子气质的变化。所以要提升国民的文化教养,要提升,青少年的道德质量,一定要给他有智能的语言,让智能的语言常常在心中打转,所谓口而诵,心而惟,从他内心开始清洗他的不良的习气,从内心开启他的光明的前途。
水涨船高,居高临下
有人问读了这些经,到底了解不了解?一般人都认为:不了解。我说,了解。你如问:这么深的书怎能了解,我说了解百分之一。一般人就笑:「我们体制教语文,规定要有百分之八十的人了解百分之八十以上,所谓学以致用,这才有用啊!」我说:「那些内容,让你了解百分之百好了,也没什么大用。而这些经典文章,只了解百分之一就有用,有大用。」你看,这个杯子,你把水装满了,五百CC,这不是百分之百吗?你去太平洋,舀它的百分之一的水,请问有多少?所以经典的百分之一就可以读一切的白话文,超过学校课本的百分之百。这叫做水涨船高,居高就临下。他读了这些经典,固然是将来一辈子有大用,而就当下来说,只要释放出经典百分之一的功力,他就可以读一切他所想读的白话文!他自己能了解的书,就让他自己去读就好了。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一些比较浅显的唐诗,宋词,他都自己能读了,何况白话文课外书?纵使是一些比较深的书。他也能读,只是不能全部了解罢了,但他先了解他所能了解的部份,每一个人的阅读都了解他当下所能了解的,就达到阅读的功能了。而他还不能了解的,可以慢慢去消化。经典算是最深的书了,一时只能了解很少的部份,但只要这个孩子活下去,生命就可以保障一辈子的开发。所以我们教经典,只要教一次,就用一辈子;你教白话文,教这一次,现在用,明年就不用了。你等于浪费生命。那些白话文自己读就好了,为什么还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呢!l
作文是不可以教的
其实我们从明天起,可以交给孩子一本课本,或一本白话文的书,说:「孩子啊,你自己去读吧」,他就自己读去了,而且能够懂得百分之七八十。而阅读不只是读一本两本,我们先让我们的孩子读一千本书再说。读一千本书之后,他的作文,就几乎不用教了。本来,作文就是不需要教,也是不可以教的,谁教作文谁笨,把孩子教笨了。我们现在的国民为什么不会作文,通通被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害了,害了一辈子。作文是不可以教的,所有被教作文出来的人,他的头脑 就死板了。千古以来,会作文的人通通是不按牌理出牌,所谓「匠心独运」,不按规距的,作文是不可以有规距的。只要有学问,就会作文;只要长大到他能思考了,就会作文。作文要有学问和年龄这两个条件,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读了很多书了,还不会作文,你不要烦恼,明年就会了,明年还不会,后年就会作得更好。所以,各位!小学而叫他写作文,而且把作文拿出来说,这一个孩子作得好,那个孩子作不好,那是很无聊的事,那是残害人性的事。小学上作文补习班,学到一手作文技巧,一时之间侊如作家的人,我们已经看过太多了,他上中学又怎么样,他上大学又怎么样,他毕业后以后怎么样……只要没有学问,他一辈子不会作文,作出来的文章没有人看。所以各位,先尽力教他学问吧,不必急着教作文。这又是一个作文的新典范。
魏书生老师教作文的例子
我介绍一个教作文的例子,辽宁盘锦魏书生先生,因为他的教学策略成功,从老师,当到校长,现在是教育局长。他以前教作文确有好方法?他教的是初中,而且他专门教那些大家不要的孩子,比如说初一年级有八个班,他对其他班的老师说,每一班选五个六个你们认为不好教的学生,都集中来给我。所以这个班是名符其实的放牛班。魏老师果然有他许多特别的办法,很快把班级管理得有井有条,学生好学进步,照我看,这些就是合乎人性的办法,要了解的人,请看他的书。但魏老师教到作文的时候,就困难了。魏老师有一天说: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作文」。全部的孩子都叫:
「老师,我们不会作文!」
「作文很简单,为什么不会呢?」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不会作文了!」
「那没关系,我出个简单的题目,你们一定会作。」
「我们不会作!」
「那这样,我出个题目:开学了,怎么样,会吧?」
「不会!」
「开学了,就把开学那一天到底发生什么事写出来就好了嘛。」学生又说:
「老师,有那些事可以写?」
魏老师不厌其烦:「开学了,谁讲话?」
「校长讲话!」
「那不就对了嘛,你就可以写两句了:开学了,校长对我们讲话。你知道这两句就写这两句就可以了。」学生说:
「老师,我们有些字不会写怎么办?」
「字不会写没关系,打圈圈(○○),你就写:开○了,校长对我们○○。」(笑)
「老师,这样可以吗?」
「可以!因为这是你写的作文嘛!」
「老师,这样写会得几分?」
「一百分!」
「哈,这样就一百分啊?」
「对,一百分!因为你只能写两句嘛,就写两句,你能写三句就写三句。」
「哇!」全班高兴得大叫。还战战兢兢,以为老师是不是在讲笑话,真的有人写两句:「开○了,校长对我们○○。」交上去,老师改也不必改,每个人都得一百分。大家高兴的说「老师,什么时候再上作文?」(笑)到了第二次又写作文了,学生们就不大好意思写两句了,写两句的就变成写四句,写八句的就变成十六句了。因为他们都知道,怎么写都对嘛,有话说了嘛。也不好意思再画圈圈了,他会问同学,还会自己查字典了。所以一年之后,这些孩子放回去原来的班级,都变成佼佼者,他们这一辈子会作文了!所以,各位,不要用作文的格套残害我们的孩子啊!
糊里湖涂认字教学法
因此,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不同于五四以来的语文教育的新典范了。语文教育的范围有所谓听、说、读、写四大块,听、说是不大需要教的,除非有特殊障碍的孩子,一般的孩子的听和说都自然会有相当的水平,如果还要进一步纠正他的发音,训练他听讲的态度,是很简单的。所以语文教育最重要的部份还是读和写,而读又是写的基础。怎么读,首先要认字,认字是语文教育的第一关,能认字就能读书,能写字就能作文。至于怎么教认字?我提出「糊里湖涂认字教学法」,这是认字教学的新典范。因为人类对于文字,本来就是糊里胡涂认得的,越认就越清明。所以起初字认错了,没关系,只要他渐渐有学问就不会认错;字写错了,也没关系,只要他将来有学问就不会写错。一个有学问的人,念错音,写错字,人家还不敢说他写错呢。(笑)所以给我们孩子学问吧!不要那么斤斤计较,折腾哪!不要再折腾我们孩子了。一个十三岁以子以前的孩子,怎么认怎么读怎么写,通通无所谓,只要他有学问。怎么有学问?用高度的学问带动低度的学问,用经典带动白话的能力,用白话的能力广泛地阅读,开发他的聪明。
放牛吃草阅读教学法、养蚕宝宝阅读教学法
而阅读怎么怎么教?我提出「放牛吃草阅读教学法」,这是阅读教学的新典范。因为人类本来就应该这样阅读的,现在学校老师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读得很清楚,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还要他写心得报告。告诉各位,我们的孩子本来很喜欢读书,你要求孩子写阅读心得报告,他读的书必定很少,渐渐就不读书了。所以,放牛吃草吧!你只要把牛带到一片草地上,说:「牛啊,这些草都是你的,你就吃吧!」那牛就会自己吃草,吃了草,放在肚子里面,有没有消化?没有!但是,等到它有空闲的时候,就拿来反刍、反刍、反刍……。假如一头牛,肚子这么大,它本来一时之间就可以吃下很多草的,但你规定它说:「牛啊,看!这里有几棵草,你要给我吃得很精细,你要细嚼慢咽,而且你要马上给我消化,否则不给你吃!」这一头牛就被你折腾死了。
「放牛吃草阅读教学法」又叫做「养蚕阅读教学法」。我们怎么养蚕宝宝?养蚕宝宝就是喂他吃桑叶,桑叶放下去,蚕宝宝吃,吃了就长大,你不要管它什么时候吐丝,它到了成熟了以后,就会吐丝。所以我们不要管孩子看了书了解不了解,有没有心得,我们不要规定他要讨论,要发表。他的年龄和学问累积到相当成熟的时候,就有心得了,就有感想了,就会讨论会批判了。没有学问以前啊,没有心得,没有感想,纵使有心得感想,也只是肤浅,沉醉于那一点肤浅,也没有大用。所以会养蚕的人,就是一直给它吃桑叶,因为他们知道那些蚕只要吃足了桑叶,时机到了,一定会吐丝,结茧,然后天蚕变。现在我们老师教我们孩子阅读怎么教?老师说:「孩子啊,我今天给你吃一口桑叶,明天你吐一口丝给我看!」(笑)蚕宝宝就被折腾死掉了。我们语文老师专门做这一种勾当。(众笑)专门就养死蚕,养死牛。
孩子表达的时候,老师要有的态度
所以各位,语文是需要消化的,语文的表现要经过一个慢慢增长的,慢慢提升程度的历程。这个历程是看不到的,也不能检查的,何况这么小的孩子,他纵使读懂了,要他说出来,他也挂一漏万。纵使他能够写出来,他也含糊其辞。而我们老师和家长就不高兴,这一不高兴,就是不通人性,而不通人性,就障碍了一个孩子的大好前途。各位,教语文,不要以理解和表达为标准了,他喜欢看书就让他看,他不想表达,就不要勉强他表达,他能讲一句就讲一句也可以。其实,如果我们不是用大人的眼光要求孩子,小朋友是乐于表达的,看他平常所会来告诉你他又听到什么新鲜事,他也会在下课时跟小朋友讲述他所看到的故事。只是当老师板起脸孔问他心得的时候,他傻掉了。所以,孩子并不是不会表达,只是他的表达不符合大人的标准就是了,我们的体制语文教育手法,就专门用大人的标准在折腾孩子,于是终于教出一批批没有学问的国民。从今以后,希望所有的老师和家长,在孩子很高兴地主动来向你述说他读书心得的时候,要有一个态度:他讲得好,你要说「讲得好!」他讲得不好,你也要说「讲得好!」他讲对了,你要说「讲得对!」当他讲错了,你也要说「讲得对!」。这样子他就喜欢读书了。你如果问:「讲不好怎么可以说好,讲错了怎么可以说对?」他再读下去,将来不就好了吗?不就对了吗?甚至比老师家长还要好还要对,这叫后生可畏。如果现在你自以为了不起,听到他讲不好讲错了,你就嫌他,纠正他,甚至批评他,他不读书了,将来就不好一辈子错一辈子,这叫折腾,这叫弄巧成拙,现在的老师专门在做弄巧成拙,现在的老师就专门在干弄巧成拙的勾当。我们应该赶快建立起语文教育的新典范。
一年起码可以背三万字的经典
我们要努力教的,只是读经,其它不教也罢,随便教一教就随便好。如果每天读经,一百个字念一百遍,当天背会了,一星期以后四五百个字连起来背,一个月就可以连背几千个字了。一再地复习,最后能够把整部书从头到尾,滔滔不绝,这是我们读经教育的一个标准。一天一百个字,一年算三百天,其它六十五天都当作复习,一年就可以背三万个字。一个孩子能够有三万个字的经典在生命当中,这一辈子就受用不尽了。什么叫做三万字?我算给各位听。论语,一万两千字,大学,一千七百字,中庸三千五百字,加起来还不到两万字。所以把论语背完,把大学背完,中庸背完,还不到两万字,算两万字好了,再加上老子五千字,只不过两万五千字。我们刚才说一年就可以背三万的字,想想,那有多少的底蕴,多少的内功啊!将来可有多少的发展啊!而只要一年就够。所以用我的读经教育,每天一个小时,只要教一年,这一辈子他就永远感激你这个老师,因为他带走了他一生有用的学问,有如宝藏,随时可以发掘。何况他不只读一年,他可以读两年,读三年,那就更不得了。
随时随地都可以在体制内实施读经:「榕树下的读经班」
喔!演讲的时间已经超过很多了,我们应该吃饭了。不过,我看大家吃不下饭了,这个问题这么严重,你心情这么沉重,你还吃得下饭吗?(笑)没良心才吃得下饭。有的说我找到教育的典范了,我很高兴,如果真高兴,也吃不下饭。(笑,鼓掌)那我再讲一个意思就好:「在体制内如何实施读经教育?」对大家比较切实。不过,大家都是体制内的老师,这个体制一百年来就是如此,要让我们的政府改变它的教育观念,改变它的教育内容、方法,那要经过一段时间,可能十年、二十年,总之,如果美国不改,恐怕我们不会改。我们孩子都等不及了,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计划解决之道。
你既在体制之内,不能违背体制,怎么开始实施读经教学以改善语文教育呢?读经教育是非常简单的事,随时可以开始,随地可以开始。最近重庆有一个最近在媒体上炒热的「榕树下的读经班」,利用每个周末亲子一起来读经。教读经的老师是自愿的家长,家里没什么设备,空间也不大,来了有二三十个孩子怎么办?他就带孩子到榕树下,子曰子曰地读起来。后来大家看得他们读得很好,送孩子来读的越来越多,已经几百人了,都在这一片榕树下。当地的人就称他们叫「榕树下的读经班」。所以读经教学,不必有一定的时间,不必有正式的老师,不必选择标准的地点。
在学校内利用零碎时间实施读经
各位在学校里,有这么好的地点,有这么专业的师资,为什么不教?最有疑问的是时间怎么来呢?零碎时间就好了。什么叫零碎时间?最好的是每节打上课铃,就让学生读五分钟到十分钟。刚才说过,五分钟可以把一百个字念十遍,十分钟可以念二十遍,五六节课下来,他就念了七八十遍了,几乎全班都会背了。布置家庭功课,再念二十遍,把一百个字念二十遍,只要十分钟,所以不会增加他的功课压力,他甚至会很高兴,回家就背诵给父母听,父母也高兴。你千万不要叫他回去,做功课,让家长来督导,家长就会反对你,说:「你教这个干什么,高考又不考。」如果在学校都已经会背了,家长没负担,就会感激你支持你。如果信心非常坚定的老师,一打上课铃,念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如果没有信心的人,念三分钟到五分钟。三分钟到五分钟一定不会妨碍到你的教学,因为当作收心操,反而增加你教学的效果。
要应试更要读经,读经越多应试越好
如果念十分钟以上呢?大家认为可能影响教学。对,你如果念十分钟二十分钟,对教学的影响非常重大。什么重大?就是——我们的孩子愈来愈聪明,愈来愈好学,体制的功课越教越简单,越教越轻松。到最后,几乎不用教,他自己学就会了。大家都说,我们如果用很多时间来读经,那我们应试怎么办?我就烦恼他不注重应试。要应试好还不简单吗?让他有大能力,让他能够自主学习。一个读经的孩子,把论语读了半本了。他的大能力就养出来了,他就能够自我学习了,他就有兴趣做功课了。这就是刚才说的「水涨就船高,居高就临下」。我们教学的最大艺术就是,提升他的大能力,而不是认真教学。提升大能力的方法或许有好几种,但是,读经这种方法最简单方便,成效最广大深远。所以,如果应试不好的班级,请你用读经教育,每节打上课铃,读经二十分钟,这一班的应试能力很快就会好转。
在泉州地区,今天早上我来,有几处的老师跟我说,他们学校已经开展了读经教育,好象是泉州二中也有吧,虽然到了中学已经快来不及了,但是死马可以当活马医啊。(笑)教一下也不错啦,中学三年能把论语背完也不错了。高中也可以做啊,三年可以把论语背完,对他的高考应试都有很好的帮助。何况读完论语之后,在为人处事上,一生受用无穷。所以,不要以应试为借口而不教读经。你要应试更要读经,读经越多,应试越好。
五、结束语:要成为大人才,最好通通实行读经在家自学
经读得愈多愈好,那么,读经多可以到什么程度呢?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天天读经,一天读五分钟二十分钟。哇!长进太快了。于是,加把劲,一天读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更好了,于是,就决定,一天要读四个小时以上。这样才能够培养人才,培养成大才,时代的大才,国际的大才。所以各位老师,假如你想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人才,你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从明天开始,不要让孩子上学了。(众笑)我不是开玩笑,学校那些功课,对一个有大能力的人来讲,是非常简单的。所以有几种人,必须在家自学,必须在家里用长时间读经,四个小时,六个小时,八个小时,乃至于十个小时。
哪几种人要在家自学呢?第一种人,比较聪明的。他的学校功课根本不必老师教了,他是去陪别人读书而已,这种有才华的孩子,不要浪费了,必须在家里大量读经。所以,聪明的孩子要在家自学。第二种人,是普通的孩子。普通孩子他永远是平庸的,他如果要更进一步,最好能够在家自学,大量读经,读它个两年三年,读它个十万字二十万字,聪明才能有所长进,叫做变化气质。第三种人,一定要在家在自学。就是在学校赶不上功课,老师所讨厌的孩子。一定要在家自学,要不然,将永远前途渺茫。还有品性不良的孩子,还有多动症的孩子,智能不足的孩子,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脑性麻痹的孩子,阅读书写有障碍的孩子,甚至我最近听说有羊癫痫的孩子……经过半年一年全天候的大量读经以后,不仅对其症状有所改善,甚至其智能能够超越常人。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变成天才。所以,如果体制内语文教育的典范不改,请聪明的,不要上学;中等的,不要上学;(笑)不聪明的,一定不可以上学。(笑)今天的报告就到这里为止,谢谢各位!(笑,鼓掌)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8 06:36:01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国学入门书要目和读法,你不可不知作者:孔健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梁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易经》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礼记》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老子》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墨子》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庄子》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荀子》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
  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分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韩非子》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管子》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游览。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吕氏春秋》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游览。

  《淮南子》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春秋繁露》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家参看。

  《盐铁论》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游览。

  《论衡》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游览。

  《抱朴子》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游览。

  《列子》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部玄学书读。

  右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所谱·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
  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李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 王守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黄宗羲著
  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游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游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思问录》 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颜氏学记》 戴望编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东原集》 戴震著
  《雕菰楼集》 焦循著
  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
  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大同书》 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冥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鸹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尚书》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逸周书》
  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游览。
  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颇好。

  《竹书纪年》
  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国语》 《春秋左氏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战国策》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周礼》
  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秦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
  注释书有孙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考信录》 崔述著
  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游览,以为治古史这标准。

  《资治通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之一法。

  《续资治通鉴》 毕沅著
  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原著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正《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皇朝文献通考》
  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币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不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读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通典》。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通志二十略》
  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游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同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二十四史》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之《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应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最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可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随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学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廿二史札记》 赵翼著
 
学者读正史之前,吾劝其一游览此书。记称“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此书深进“比事”之决,每一个题目之下,其资料皆从几十篇传中,零零碎碎觅出,如采花成蜜。学者能用其法以读史,便可养成著术能力(内中校勘文学异同之部约占三分一,不读亦可)。

  《圣武记》 魏源著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迹,至今尚无一完书可读,最为遗憾,姑举此二书充数。魏默深有良史之才,《圣武记》为纪事本末体裁,叙述绥服蒙古、勘定金川、抚循西藏……诸役,于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若指诸掌,实罕见之名著也。李次青之《先正事略》,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游览,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迹大概。
  日本人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读(有译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哉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燥。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

  《史通》 刘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游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范围较广,已见前。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
  读之可增史不兴味,且知治史方法。

丙、韵文书类

  《诗经》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陈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楚辞》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文选》
  择读。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 阮嗣宗 陶渊明 谢康乐 鲍明远 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淳《汉魏百三家集本》,或王闓运《五代诗选本》。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 《元遗山集》 《陆放翁集》
  以上唐宋人诗文集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选

  《宋诗钞》 吕留良钞
  以上唐宋诗选本

  《清真词》(周美成) 《醉翁琴趣》(欧阳修) 《东坡乐府》(苏轼) 《屯田集》(柳永) 《淮海词》(秦观) 《樵歌》(朱敦儒)
《稼轩词》(辛弃疾) 《后村词》(刘克庄) 《石道人歌曲》(姜夔) 《碧山词》(王沂孙) 《梦窗词》(吴文英)
以上宋人词集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为文学专家说法,尢非为治文学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文类。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家,则无专读小说这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读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载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曰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余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鼐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词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尊宪之《人境庐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


丁、小学书及文法类书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说文释例》 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著,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
  《文通》 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

  《经籍纂诂》 阮元著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也。

戊、随意涉览书类

  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问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读此者不必顺叶次,亦不必求终卷者(各书亦随忆想所及杂举,无复诠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者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内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
  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内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

  《世说新语》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水经注》 郦道元撰,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

  《文心雕龙》 刘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多精到,文亦雅丽。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第志气。

  《徐霞客游记》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极有趣。

  《梦溪笔谈》 沈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

  《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阎若璩注
  宋人始为考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

  《通艺录》 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

  《癸巳类稿》 俞正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李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恶德等。

  《东塾读书记》 陈沣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及驾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郑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

  《庸盦笔记》 薛福成
  多记清咸丰、同治间掌故。

  《张太岳集》 张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学家,其人有生气。

  《朱舜水遗集》 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惟一之国学输出者,读之可见其人格。

  《李恕谷文集》 李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中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述学》 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文,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渔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

  《词苑丛谈》 徐钪(?)
  惟一之词话,颇有趣。

  《语石》 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辑》 康有为
  论写定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剧说》 焦循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二书论戏剧,极好。

  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右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坐谭耳,若绳经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 17:39:31 | 只看该作者
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
  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
  ■本报记者 焦新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请简单介绍一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出台的背景和起草过程。
  答: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教育系统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作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自去年6月以来,教育部成立了文件起草组,就如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深入调研,先后有100余位专家、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参与了文件研制或提出建议意见。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修改完善,起草小组认真研究、充分吸收了中宣部、文化部、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人社部、民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部门的意见,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
  答: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弘扬,中央和各级政府为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2006年,中央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具体部署。
  教育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2004年,与中宣部联合发布《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2010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2013年,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等。
  此外,上海制定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目标;山东出台《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并编写《传统文化》教材,在全省中小学投入使用;江苏在全省小学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举办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感受传统文化教育魅力。这些探索都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令人满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二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很多地方和学校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往往是众多课程各自为战,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三是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为从事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相对缺少统一的技术规范指导。四是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合力有待形成。目前,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体还是教师、场所还局限在校园、手段还主要依赖于课本,还没有完全形成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支撑的良好态势。
  问: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何提炼适用于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文件起草的重点,也是难点。对此,起草小组系统梳理了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中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坚持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避免复杂深奥的学理之争。在反复论证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问:各学段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文件的这一部分需要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段“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起草小组力求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教育要点,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螺旋上升,形成一体。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在各学段的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中,力求做到三个“全覆盖”:一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体现到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中去。二是教学环节全覆盖,包括课堂教学、课堂外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兼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但更为强调指导性。考虑到地域文化差异,既要为各地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指导和遵循,还要为未来的课标修订、课程开发以及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留有一定空间。
  问:教育系统在落实《纲要》方面将采取哪些重点举措?
  答:教育部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逐步落实课标修订和课程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启动的高中阶段课标修订将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修订内容,小学至初中阶段的课标修订工作,也会按照时间进度安排适时启动。此外,还将在全国高校推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文化概论》。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将建立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制定传统手工技艺、民间美术工艺、民族表演艺术等民族文化相关专业教学标准,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相关专业校本特色教材。
  要培养和造就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推动师范院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示范性项目中专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建设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特色学校和基地,完成“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动员组织传统文化名家、一线教师共同研究如何改进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加强传统文化研究机构的建设,以便更好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指导。
  除教育系统外,社会其他领域还将有哪些举措?
  答: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支持。我们既要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又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具体来讲,学校应充分依托校内文化资源和主题活动,发挥独特的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有关部门应发挥其职责功能,促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应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文艺作品创作,着力提供丰富、生动的教育资源;中小学家长委员会以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应积极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实践活动,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此外,还要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2日第7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0:00 , Processed in 0.09591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