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意象还原与语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7 23:1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意象还原与语感
张天庆
凭借敏锐的语感,阅读可以越过“理障”,保持语言那“血肉俱全的真理”神妙的徽印,“在想象的王国里寻求自然和语言的对称”(希腊诗人埃利蒂斯语)。阅读活动的主体如果只醉心于对语言的知性分析而漠视直觉的力量,就会变成语感的“谋杀者”。语言哲学家维特根施坦在《逻辑哲学》中说:“魔鬼把施莱米尔的影子与大地分开,但思想却不是能够与说话分开的精神过程。”他主张“废除全部解释”,而代之以描述。维氏的观点虽然有点矫枉过正,但对于矫正语文教学重分析、轻感悟的弊病有极大的启示。
    一、语感教学与意象还原途径的共通点:涵泳文字间
    语感教学必须张扬形象思维的大纛,贬抑理性迷惘的战斗。对于情思与语言交织而成的错综复杂的网——意象,更不能演绎地用辨析的方式去把握。语感教学必须注重语言显示的直接性,让学生涵泳文字间,必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古尊宿语录》卷三十二)。
    意象是创造主体高度简洁化了的直觉。意象语言具有极强的象征性、暗示性。意象还原则是指意象在阅读活动中的质样俱真的丰沃兴现,达成阅读主体与意象语言的直接接触,“目击而道存”。意象语言只是提供一个艺术空框,有待于阅读主体的“意象还原”将其“具体化”。因此,可以说,意象还原是阅读主体语感能力的试金石。
    准此,则语感训练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意象还原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的意象还原呢?
二、语感教学中师生的意象还原:具体化的描述
在语感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深刻地了解意象语言丰富的意蕴,教师须将意象语言进一步“具体化”。这种意象还原的具体化跟普通的分析截然不同。师生要想出色完成意象语言的具体化,在把握意象语言时必须做到:既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
    1。入乎其中
    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古人也曾说“歌之抑扬”,“以吾身入其中。”入乎其中指师生要在意象语言中神游一番,直到自己的语感与作者的情感不相上下,接近作者的旨趣。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完整地、感性地达到意象还原的具体化。教师可将自己对意象语言的具体化描述(而不是分析)给学生听。这里必须注意,教师对意象语言的具体化不能统得过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师的具体化决不能带有过分的理性色彩,也决不能包揽、代替学生自己对意象的观照。因为“具体化”是一种意向性结构,有极强的个性色彩。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各有其不同的“阅力结构”,正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对意象语言的具体化只应也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要以能导引学生“忘却自我地投入某个景致之中”(伽尔达默<真理与方法)第119页)为指归。
    2.出乎其外
    意象还原当然要植根于语言的土壤,但又须在语言之外展开。这也就是古人说的:“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有意,得意而忘象。”布劳的心理距离说也认为“创造和欣赏的成功与否,就看能否把‘距离的矛盾’安排妥当”。出乎其外就是要师生与意象语言拉开一定距离,从而“视通千里”,“思接千载”,展开丰富的“具体化”过程,此其一也。其二,与意象语言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寻绎出意象语言的构成要素,构成方式和所运用的手法。必要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评析,使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但这种评析,决不能淹没意象的自由兴现,而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三、意象还原与语感教学结果的共通点:果熟自零般的妙悟
意象语言是气韵生动,生气灌注的语言,其内涵和表现都是直觉的、感性的、具体的,一定要说到抽象性,也只能是“具体的抽象”。所以,意象还原应该是一种“果熟自零”般的妙悟。克格克尔就曾要求阅读主体离开抽象系统,回归到具体的存有。对意象的观照,应当像柳宗元观照山水一样,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最佳境界。那种感性已经冰结,直觉力和想象力严重贫血的生物学式的解削,是把“完整的花瓣剥开来”审视,决不会形成“握拨…—弹,心弦立应”(鲁迅《摩罗诗力说》)的敏锐语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3:55 , Processed in 0.10942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