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公众接受”向“主体表达”嬗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8 00:4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由“公众接受”向“主体表达”嬗变作者:曾扬明
作者按:“表达本位”吸收了“言语交际学”“语用学”“言语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理论,目前,基本形成个人的独特的教学体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描述相吻合。同时,“表达本位”更立足人的层面,把儿童的阅读与写作变为“我”与“你”的对话,以独立言语人格为培养取向的语文教育。现将“表达本位”教学取向和课例交给读者审读,期待更多关注的声音。此文转载于《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11期,刊载时,略有变动。

由“公众接受”向“主体表达”嬗变
——“表达本位”的课程取向与实践策略
福建  曾扬明
表达本位,主张由“公众接受”到“个人主体”的转换,即变接受教材或教师的“观念”为学生主动表达的“观念”。这是最核心的命题,只有强调“个人主体表达”,才能逻辑地凸显出人之言语智慧的根本价值及其个人化、动态化和生成化诸特征,语文教育就理当呵护和发扬每一位学习者的言语个性或潜在的言语个性。
一、“表达本位”内涵:从言语主体出发,用语言做事
要阐释这个概念,我们还是从两个小故事聊起:
故事一:某县因水灾而使粮食产量“下降了50%”,农业局秘书在起草给上级的报告时就如实这样写了,当拿给领导审核时,通不过。后来,这位秘书在表达上动脑筋,改为“我县今年虽然遭到严重水灾,粮食产量仍保持在50%”,当再次送审时,局长看到这样的表达,很快地签发了报告。
故事二:前几年,伊拉克被美国占领,各国记者争相报导此条信息。在用字的时候,有些记者报道时用“沦陷”,而有些记者用“解放”。
两个小故事,颇具代表性。第一个故事,言语主体所表达的,关注言语接受的对象,也就是依据读者的对象,换一种方式来表达,达到书面交际的成功。这也证明,不同的表达,会引起不同的情感效应。第二个故事,表达中,不同言语主体,言语意图不同,言语行为也要产生变化。你看,同一个意思,但文字的不同,你能说记者们运用文字的技巧和能力吗?显然不是,缘于各国记者对问题的看法或说观点不同,立场不同,这样,表达也就会不一样。可见,不同的言语主体会有不同的言语行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或意图效应。
足见,“表达”的学问不小。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得以“表达”为本位,具体包涵两个层面:
◆从表达入手阅读作品。(阅读教学,从作者的言语行为入手,读懂作者或编者是如何用文字实现其意图的。)
◆从表达入手培育儿童的言语天性。(作文教学,从表达入手,策划言语活动,培育儿童言语秉赋与天性。)
从言语主体层面看,“表达本位”相对立面应是“接受本位”,即我们平常所说的“阅读吸收”为宗旨,老师沿袭教学参考基本思路的言语灌输和学生无休无止的、味同嚼蜡的机械背诵,以致渗入师生口头书面表达活动、俯拾皆是的克隆话语。这种混淆言语主体,把课文中的言语主体与儿童这一言语主体相为一谈,造成“公众接受”的教学观念,失去了儿童的自我表达。虽然有专家说,我们的阅读教学,从理解出发,实际上,其本质就是阅读表达,理解与表达,不是谁是谁非问题,而是本质问题,“理解”这个概念应归为“理解文字的表达”,我们合并之——表达本位。
二、“表达本位”实践操作中几个转变
1.替作者言说转为自我言说
过去,人们所诟病的“代圣人立言”的说法,现在依然存在。所谓“字字有来历”,就是不能说自己话,而是说别人说过的、被证明“正确”的话。叶圣陶在当小学教师时,感叹当时的学生作文,“叫他们将自己的写出来,他们偏偏将自己的隐蔽,却将别人的显示出来”。这样的状况,是不是和我们阅读教学,让学生汲取优秀的语言,所谓的积累相关?积累不是不要,而是要把积累的语言要转化为积极语言,那就是学会用语言做事,就如复述,让学生用自己在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再把故事用自己的表达方式重新组构,实现自己的理解,这种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才是积极的语言。可惜,现在语文课堂中,这样的复述少了,而是机械的背诵积累。另外,我们的小练笔,往往是替作者想象空白,却不知,作者的留白是一种艺术,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样的积累,这样的练笔,替别人说话或说别人的话,忽视儿童本身的思考,有必要改善。
以小练笔为例,其功能在培养学生的表达力或思考力,或形成一种表达图式,而不是为课文主人公或作者去着想。以“表达”为取向的小练笔,会有明确的练笔内容,尊重儿童的理解,尊重儿童的思考,进行个性化言说,老师的作用是策划适当的言语活动,创设学生表达的语境。如教《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让学生想象廉颇请罪的情境,主要是培育学生学习“对话描写,且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等”的语言专业训练。如果紧紧放开,让学生随意想象,只不过是替作者写话,破坏了原文本身空白的价值。
2.公用语用规则转为个人语用
所谓的公用语用规则,就是人们阅读中理解其表达或自我表达中的集体无意识,往往以范文中的表达为标准,就如我们在某个公共场所中看到的“请勿吸烟”“禁止扔垃圾”等等带有强制性话语,似乎是规则的。而个人语用,即依据自己的性情,学力基础,表达自我,如“禁止吸烟”可以改为“吸烟,害人害己。”“禁止扔垃圾”,有学生就提出要看具体情况,把标语贴在垃圾桶上,可言为:垃圾到我家,幸福千万家;贴在公共场所,言为:乱扔你的垃圾就是在乱扔你的人品;有学生说班上钦水机旁的标语应是:水是生命的源泉,垃圾是疾病之源。可见,个人语用,不受某个权威所规定的语言,而是依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一个理解,用自己想说的话来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喜欢给学生灌输某种概念,某种句式好,或某种用词很恰当,这种脱离语境,脱离言语表达的意图,概念式的教学,造成我们的言语主体——儿童,模枋、照搬,这一点,我们的作文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如,照着套路随意编故事,一写母亲就如何如何勤劳善良,一写老师就带病上课,一写好人好事就拾钱包帮人推车,一写坚强就父亲或母亲遭遇不幸,等等;二是套,照人家文章的样式比葫芦画瓢,把人家说熟的套话移植过来,把公众的话语再重复一遍。如此作文,自然是“假、大、空、套”,学生出现严重的集体失语现象。难怪有人说,人生的第一次撒谎常常是从作文里开始的!
3.接受性语用转为表达性语用。
我们的阅读教学,基本以接受性语用为主,即把课文当作范文,讲解作者表达的艺术,概念化地呈现给学生。实际上,言语主体不同,产生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作为儿童的言语主体,他和作者或编者的语用区别还是很大。我们的语文课不是教学生懂,而是教学生会用。这“用”,就是表达性语用,创设语境中再用。教《跨越百年的美丽》,如果创设另外一种语境,以“淡泊名利的美丽”“居里的科学之美”等为话题,让学生在文中寻找依据,让学生依文本的语言再表达,培育表达力,这种表达力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而不是为表达而表达。
现实中,不只是在内容上可见学生的“被”表达,形式上也是如此。中国新闻网就有报道:春节来临,学校就在学生中开展向祖国母亲拜年活动,拜年网页的内容设计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通过这种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此整齐划一,学生们不管愿不愿意都要被迫参加,而参加时拜年的主题还是给定的,这恐怕就有些欠妥了。感情是一种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表达的东西,学生们表达爱国感情,可以通过义务劳动、写日志、发博客、参观博物馆、听老红军讲故事等形式,给祖国拜年只是其中一种罢了。不同的学生喜欢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只有按照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们才真正有可能体会祖国的伟大,体会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才能激起努力学习的决心。“被”表达的结果,只能是形式的“壮观”,至于可否收到实效就很难说了。
二、“表达本位”课程取向的价值——指向主体表达
1.提高阅读力。阅读过程就是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表达离不开阅读,置身于全球化语境中的“语言软战争”,亟须拯救母语表达力。什么是阅读力,就是以自由思维为内核、阅读中能以独立评论为形式,实现表达为本的哲学元命题,从而走向以“立言”来“立人”、以“立人”来“立国”的教育高境界。正如德国语言哲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所言:“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 国家与民族的衰落肇始于母语语用之弱势,而其复兴亦同样发轫于母语语用重拾活力四溢之强势——中国阅读教育任重而道远。
2.提升思考力。理论上可以告诉我们,表达能力,也是言语能力。在阅读中,某种程度上就是对表达意图的感知能力。就是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明白某个词的表达意图。这背后说明要关注人的存在,不管是作者还是读者,不单是表达的时候向着读者表达,阅读的时候同样需要作者意识。
实践中我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堂,语言训练往往把语言客观化,把语言当作物进行训练。脱离了语言与人的联系,把语言从世界与人的这种本体联系中剥离出去,导致物性描述。比如,我忧愁地站在一棵树下;我忧愁地站在一棵孤独的树下;我忧愁地站在一棵……树下。老师们往往拿这些句子进行比较,看哪句话写得更好。这种比较不会有错,而且很好,有利培养学生的语感。但这种比较脱离了具体的文本语境,没有从运用语言者的角度看他的运用意识,这样的语用,我们称之为消极语用。我们的课标中一再强调,联系上下文推想语句的意思或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即在一定的语境来看语言,运用语言。转变为积极语用。这就要看学生的思考力。
3.增强表达力。什么是表达力,用外部的行为(语言、神态、身段等)把思想表达出来能力。在语文学科中,表达力就应指用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力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学生能把自己的思考转化成文字,且符合语境。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中让学生收集司马迁的相关史料,依据收集的资料,结合课文,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写司马迁,进行书面表达训练。如,《为了父亲的嘱托》;《苦难成就辉煌》:《伟大的〈史记〉》。学生依这些标题,整合相关资料,不同角度表达自己阅读后的理解。
“表达本位”教学观的几个误区:
一是以为“表达”=写作。我想这是最大的误区,提“表达本位”,两个想法,一是吸收教材选文的表达(一种思想精神的培育,一种是表达范式的形成),二是培育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包含思考力。
二是以为“表达本位”就是教材的言语形式教学,变为“形式本位”,这也是过于偏的理解。显然,言语形式重要,但形式和内容不可分的。那我们学古诗、学经典名著选文,学习其表达形式,能做到吗?薛法根老师有一句话是非常正确的:学生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不少经典名著的表达形式,学生学了也不会懂,那还用教吗?那么,类似这样的选文,我们提“表达本位”是不是又过及了呢?不对,类似这样的选文,我们要学作者表达的内在蕴涵,从而懂得作者的表达意图,从而懂得这样表达的好处,这样表达的目的。
三是以为工具性太强,人文丢失。“表达本位”不是只重在言语训练,而是通过了解作者的表达,理解其表达意图,人文原在言语中。当学生与选文产生共鸣后,其人文融在儿童的血液里后,才由儿童形成自我表达的欲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与言语共舞,否则是两张皮。
附:
教学故事一:为故事寻找读者
接到任务,有老师来观摩“表达本位”教学观的课型。我的教学进度刚好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在“表达本位”教学观念的指引下,策划了几个言语单元模块的实践活动。
言语单元模块一:儿童生活中的“汉字”
我们常规的教学思维习惯,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在课文的语境中理解,感受,并学习书写。“表达本位”阅读追求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生词,要求有两个,一是会写,二是会用。在一节公开课,谁都不敢轻易失败的背景下,我依然以此为取向。这课,生字较多,先让学生从汉字学的角度解析汉字,如“蔽”,从艸,敝声。本义:小草。“穴”, 象形。上面是“宀”,表覆盖物;下面两边表示洞孔。我主要还是扣住了“随遇而安”这个词,先是从课本上找出来读,读后在语境中理解。仅此是不够的,我依据不同的语境,让学生用词说话:
师:据说有一种昆虫叫蝈蝈,他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也有少数种类栖息于洞穴内、树洞及石下等环境中,那你会怎么说?
生:蝈蝈的生活随遇而安。
生:蝈蝈没有固定住所,生活往往随遇而安。(有的学生说,蚯蚓也是,钻在泥土里,到哪就住哪,随遇而安。)
我深知,学生能从课文中将词的用法仿过来说话。我换一种语境,将话题一转:小明的父亲是位建筑工人,今天在这座城市,明天在那座城市,我们要怎么说呢?“小明的父亲是位建筑工人,他的生活随遇而安。……”学生照着上面的方式说得挺好的。消极词汇变积极词汇,那就得运用,相反,“随遇而安”也能表现出那种不求上进的人,比如到哪里都想平平淡淡过日子,不思进取。照上样子,我例出情境,训练不同情境不同的表达。
言语单元模块二:悉心阅读后的描述
悉心阅读,主要是两个层面,一是学习信息的提取与加工。二是理解与表达文字背后的表达意图。因此,我很重视学生能准确提炼文本的信息,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再向读者表达。
首先,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两句话来介绍蟋蟀的“住宅”。学生的介绍五花八门,我一一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蟋蟀的住宅很出名;蟋蟀的住宅在青草丛中;隐蟋蟀的住宅藏着倾斜的隧道;蟋蟀的住宅墙壁很光滑;蟋蟀的住宅很简朴,很清洁。……
然后,学生再默读课文,给板书的内容按课文的顺序去编序号,哪个先写,哪个后写。这样,按儿童的阅读思维理清作者的表达顺序。阅读中形成大致的条理的同时,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组合信息的能力。
最后,悉心精读,围绕一个主问题:蟋蟀选择住址的背后是什么?学生去探究,要求学生把探究的成果用语言的方式展示出来。如,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足见大自然动物的神秘!蟋蟀的勤劳致富,享受生活的阳光!蟋蟀住宅的背后看见动物和人类一样,有追求幸福的向往!……
言语单元模块三:儿童编写室
编写室主要创设儿童言语表达的情境,依据情境,再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重新表达自己。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真正实现书面言语交际。就这课,我利用为绘本写内容为形式进行编写。第一个环节是,我配上几幅绘本图,说假如我们给这些绘图配上文字,制作给一二年级小朋友读,要求图文并茂,还要注意文字要浅显,难字要注上读音。
                        
【蟋蟀选址】              【蟋蟀的门】          【蟋蟀的卧室】
图一:小朋友,别看蟋蟀,它和人一样聪明。在选择住址的时候,很慎重,要排水优良,而且要有优良的阳光,青草丛中,它才能安定下来去挖掘隧道。
图二:蟋蟀的住宅的大门是青草,你看,像一座大门。要是蟋蟀出来寻食,决不动门前的草,宁愿跑远觅(mi寻找的意思)食。要是晚上,它会跑到大门前唱歌,歌声就像弹琴一样。
图三:蟋蟀的住宅算得上是伟大的工程了。它的屋内没什么布置,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房子大概在十月动工的,它用前足扒土,有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累了就在家门口休息会儿,它挖掘总是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坚持不懈。
读者是小朋友,学生心中装有读者,明白读者的接受能力,自然会依读者需要,写下自己认为合适的文字。这文字,有些来自课本,但又不拘于课本,还有自己的言语创造。
如果写给同龄人看呢?我创设另一情境:把课文改写成电影脚本,给镜头写说明书。我把电影分成两个镜头——“蟋蟀是音乐家”和“蟋蟀是工程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文,给下面几个环节配上你喜欢的说明文字。
镜头一:蟋蟀是音乐家。(学生片断样例)
下雨后的傍晚,要是你来到田野,一阵阵悦耳的歌声的主唱者就是蟋蟀。噢!原来是蟋蟀的音乐会,蟋蟀不受别人的干扰,一个劲儿地唱,会令你入迷。以前,听别人说蟋蟀唱歌好听,肯定会不信,唧唧喳喳叫个不停,还吵呢!可是草丛门口的蟋蟀,弹琴配乐,听到的是蟋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歌声,每个人都会被这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音乐所陶醉。蟋蟀,不受任何人的干扰,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它无关,任何噪音的打破不了它的歌声,打搅不了它的音乐会,它那美妙的歌声令人充满了飘飘然飞起来的感觉,一浪接着一浪,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蟋蟀,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镜头二:蟋蟀是工程师。(学生片断样例)
有一个公司聘请蟋蟀修建50层的高楼大厦。它慎重地选择了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而且有阳光。认真画了示意图。
几天后,蟋蟀开来挖掘机开始打砖,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大土快,住宅重要部分完成了,洞已经挖了50层,够宽敞了,余下短期的整修,开始铲坪上下坡,又开始撒沙,磨墙,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已经是收工时间。15天这一栋高楼50层的大厦完工了,蟋蟀疲劳的说:“这伟大的工程终于完成了,比原计划快了整整2天时间。此次以后蟋蟀修建的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在蟋蟀帮助下一个乡村,一转眼变成了一个大城市。从那以后蟋蟀的名声,越来越大。
课上完了,以“表达本位”为取向的教学,学生的思、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思是课的主线,读是课的基本,写是课的亮点。
教学故事二:班级“全语言”馆
肯·古德曼(Ken Goodman),他是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语言阅读与文化系教授,被誉为“全语言之父”, 老师应不以所谓的语言标准或合理性来要求学生,而是应完全地支持学生在语言发展上的全面性及多样性。受他的启发,我尊重学生的主体表达,建设表达全位“全语言”馆。学习应该在自然、真实、完整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以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字作为教材,并以沟通及意义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
我班的“全语言”馆分三个区,一是作品展示区;二是读写交流区;三是故事区。作品展示区主要是展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用文字来沟通,也可以拼图,做上文字说明。前段时间,县客家文化庆典,接待外宾,依据客家文化,我让学生为宁化客家小吃或客家特产写产品说明书,也可以写客家小吃体验,如,客家独特风味————擂茶(说明性质的习作)、快乐体验“生鱼片”(叙事性的习作),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客家小吃的理解,介绍给外宾,站在客家主人的角度。
读写交流区,内容丰富,有一句话推介新书。《昆虫记》,(法)法布尔著,——走进蜣螂、蝉、螳螂、蟋蟀、虻蝇等昆虫世界,你会发现它们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让人类叹为观止的自建住宅、各自为政的氏族结构。不读,后悔!——《哈里·波特》推介:哈利波特,童话中降服恶龙的王子,他给了我们无数欢乐与泪水,为我们少年儿童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
除此,读写交流区,有推介汉字故事,对学过的汉字进行文化解析。还有学校评选美德少年或三好学生等优秀明星的时候,我发动学生写推介书,介绍所推介人物的性格,特点,事迹,推介理由,不亚于“感动中人物”颁奖词。
故事区。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剪报或电脑下载、或复印各种精彩的读物,注名出处,及粘贴理由,把精彩的部分用红笔画出来,并做上批注,推介精彩的故事,这样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可读报纸,可读漫画,可读笑话,可读散文等。
如果说上面的活动属于“静态的活动区”,那我们“全语言”策略还有动态的富有特色的语言活动:设立“小喇叭”主题节目;传统节日动员会;辩论会;采访活动;环境活动解说;故事大王擂台赛;每日一夸……在这里,受版面限制,我介绍我在利用传统节日让学生以 “短信”的方式传递文化。
节日也是一种文化。传统节日中——春节,贴春联;端午,话屈原;元宵,走庙会。母亲节,颂母亲;教师节,赞教师……我的语文课,充分挖掘节日的语言学习元素,借以短信的方式传递文化,无不激发儿童的言语表达欲望,展示童言童语的魅力。我的做法是分三步:第一步搜集与节日相关的短信,玩味短信的语言规律;第二步创作短信,以掌握到的语言规律去尝试创作短信;第三步发送短信,把搜集到最好的节日语言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老师或亲人。附表格
节日
祝福对象
短信内容
备注
教师节
重阳节
母亲节
春节
短信也可拿到课堂,先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完善。然后学生根椐自己喜欢的节日,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倾诉自己内心的祝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活,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得到释放。下面是部分学生写的一些短信:
教师节:
1、教师节,送你一件外套,前面是“平安”,后面是“可爱”,口袋是“温暖”,请你穿上它。——张弘  (评:妙用暗喻的手段,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做事一心一意,工作一马当先,事业一凡风顺,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朋友一诺千金。——余佳(评:用带有“一”字的成语组成对老师的祝福语,可谓是独具匠心。)
春节:
1、分分秒秒都快乐,时时刻刻都开心,日日夜夜都平安,件件事事都称心,团团圆圆过新年,祝您新年愉乐!——凌辰   (评:用了AABB结构的词语来组合,表达新春的祝福)
2、金猴归山辞旧岁,雄鸡报晓迎新春,祝老师新春快乐!——陈鑫贺(评:小作者懂得引用对联的方式来表达新春的祝贺。)
母亲节:
健健康康,您给了我生命的初啼;快快乐乐,您给了我成长的启迪;点点滴滴,您给了我人生的教诲;丝丝缕缕,我却给了您满头白发。敬爱的妈妈!祝您节日快乐! ——刘晨(点评:写出小作者在成长中的感受,巧用排比的手法来表达对母亲的祝福)
回望过程,俯首沉思,发现搜集、创作、发送短信,融语言积累、言语创造、生活交际一体,有积累,有实践,化娱乐为学习,从儿童出发,学生的语文素养怎能不提高?这样的学习不是被动的,而是结合生活阅读,吸收、表现,无为中有为。特别是短信创作,学生领悟到短信语言的一些基本规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模块,再进行实践创作,在实践中发展语言,学会在生活中和别人沟通,学会交际。我鼓励学生以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短信作品”:可以以“短信手抄报”的形式、可以直接发给老师的手机中,也可以发表在班级的“全语言”馆。
附学生习作:
客家独特风味————擂茶(说明性质的习作)
宁化实验小学五(6)班   谢凯莹
“客家小吃人人夸,最受欢迎数擂茶”,擂茶在我们宁化几乎家喻户晓,家家会做,人人爱吃。吃了它可以清凉解毒,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如果您吃过擂茶,它那独特的风味准会给您留下难忘的印象。它既不是山珍海味,也不是名羹佳肴,只是普普通通的的“盐水茶”,这么不起眼的东西,也许不会引起你的兴趣。但我要告诉你,宁化的客家擂茶,它的名气不小呢!在人们宴请时,擂茶是最受欢迎的。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吃多了,嘴里油腻腻的总觉得不舒服,喝了几口香喷喷的擂茶时,觉得比原来的要爽得几十倍,使人回味无穷。
擂茶虽然好吃,可弄起来不容易。首先要采许多野生的凉草:如野菊花、苦艾尾、细叶金钱草、香草、大青叶、黄花等几种凉草。先把这些凉草“洗个澡”,然后放到擂钵里用擂持用力把它擂烂,要擂得烂如泥。然后再放一些花生米混合起来擂,擂完后加上一些其它配料:扁豆、黄豆、赤豆、玉米、炒米、木耳、粉干、猪小肠等。当然先要把这些配料煮熟。最后把磨烂的凉草倒进锅里浸泡几分钟,再调上盐巴、味精、茶油、麻油,还要把煮熟的东西倒进去,就成了客家擂茶。
    知道了做法,您不妨也来试一试,保准会成功的。若是您想尝一尝再做也行,那就请到我家来做客吧。我们会做一手特棒的擂茶,恭候你们的到来哟。
快乐体验(叙事性的习作)
宁化实验小学五(6)班:刘诗涵
我上学期转入宁化读书,刚进宁化,我就感受到了浓厚的地方风味,宁化他不仅是一个革命老区,还是一座美食城。上星期我在小吃店体验了几分钟的厨师生活。
星期三作文课,我们的老师布置我们回家亲自做一种喜爱的小吃。正好,我的二姨开了一家小吃,晚上,爸爸带我去小吃一条街,来到店里。我的二姨知道我来的意图,开始为我讲起做“生鱼片”的技巧来。首先,她告诉我选材料——鱼,不说我不知道,这还有讲究呢?要选草鱼,为何呢?因为草鱼肉嫩刺少,最好是河里面的,这种鱼肉比较清甜。开始动手了,二姨让我把鱼洗干净,我还是第一次做这些事情呢!我用手去除鱼鳞,取出内脏,清洗干净,用布把鱼内外的的水擦干。接着,就看二姨的“杰作”了,他拿出磨好的菜刀先把两边的“大鱼肉”切下来,把鱼头、鱼尾、鱼骨头放一边,我问二姨这是怎么回事?二姨告诉我这还可以拿来煮豆腐,可营养呢!话没说完,二姨的刀功真好,只见她用刀在鱼皮与鱼之间切了一道口子,把鱼皮剥下,再用干布把鱼肉上的水分擦干,为下一步做好准备。接着就是切生鱼片了,我先试了一下,很想把鱼片切薄来,但刀总不听使唤,还是让二姨切吧!只见她切得很快,而且很薄,看到这生鱼片我都垂涎欲滴了,我把切好的鱼片摆在盘中,撒上一些麻油。生鱼片最简单的佐料就是酱油和芥莫。就这样我的二姨熟练的技艺,把生鱼片切好了,我知道这生鱼切好以后不宜长放,时间放久的生鱼片容易同空气氧化,肉质就不够鲜。我尝了一口,沾了一下芥莫,哎呀,我的眼泪被呛得流出来了,有人说吃生鱼就是要这种味道,才算是特色!我想也许是吧!
这次体验,在我人生还算头次,有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2:04 , Processed in 0.0674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