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模式与消灭模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9 17:2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作文课》第2讲:模式与消灭模式作者:熊芳芳
模式与消灭模式
总有学生问我:“老师,你能不能教给我一种可以套用的写作模式?”
也有家长这样问。
我说可以。
很简单:起承转合,引议联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由物及人托物言志,一线串珠,双线交织,伏笔照应,首尾圆合,巧设悬念,意外结局,卒章显志,画面剪辑组合,顺叙倒叙插叙……
小学时候语文老师就开始讲起。
你学会了没有?
当然,你全都会。
你全都懂。
但真正实践起来,你又感觉无所适从,甚至无话可说。
模式救不了你。
如果你脑子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也没有亲身经历过鲜活的情感和真实的生活,我再说一遍:模式救不了你。
就好像你熟记了一道菜谱。
但你没有做菜的原料,也缺乏实践的技巧,你也不曾在某个餐桌上亲自品尝过这道菜的味道,那么,有菜谱不等于你就会做菜了。菜谱中的方法是从别人的生命里面出来的,那是别人经历了丰富的实践才为自己建造出来的模式。
属于你的模式在哪里?
尼采说:“谁也不能为你建造一座你必须踏着它渡过生命之河的桥,除你自己之外没有人能这么做。尽管有无数肯载你渡河的马、桥和半神,但必须以你自己为代价,你将抵押和丧失你自己。世上有一条唯一的路,除你之外无人能走。它通往何方?不要问,走便是了。”(《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梭罗也说:“我不想让任何人出于任何理由采取我的生活模式,因为,一方面,在他熟悉这种方式之前,我或许已经为自己找到了别的模式,此外,我渴望世人尽可能地各异其面,各适其性。我希望每个人审慎处之,觅得自己的道路并且去追求,而非蹈袭父母或者邻人。”(《瓦尔登湖》)
毕加索说得更酷:“我不抄袭自己。”
他连自己的模式都拒绝。
尽管我在这本书的后面还是会花大量篇幅条分缕析地为你们讲解一些必要的模式(那同时也是写作中的一些审美规则),但我必须事先告诉你们三件事情:
一,不要迷信模式。模式连一根救命稻草都算不上。
二,要勇敢地打破模式,打破别人的,也打破自己的。罗素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原。”王羲之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一切事物的魅力和生命力都来自其源头活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三,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消灭模式。所谓消灭模式,不是拒绝模式,而是将模式融化在血液里,化有形为无形,让它成为一种写作审美的潜意识。
在写作中,有一些根本的东西,永远高于模式。
我把它归结为三个字:才、情、趣。
冰心说过:“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
做人如此,写作亦如此。
好的作文应当有才、情、趣,就像一朵花要有色、香、味。
才,自然是才气、才学、才识;情,就是情感、情韵、情操;趣呢,应该是生趣、机趣、理趣,是一种生命状态、审美修养与人生境界。
缺少了才,文章显得平庸;缺少了情,文章显得枯槁;缺少了趣,文章显得笨拙。但三者并非简单相加,而是需要和谐的统一,才能产生佳作的清音妙律。
真正的好文章总是“与心灵有约、对美丽负责、让本真说话、为智慧开道、在静处闪光、被幸福守望”的。
清代张潮有言:“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情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时才是真情,才气加上高尚意趣的衬托,风流潇洒时,始为入化。
张潮在后面又说:“情之一字,所以维系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
    人类所生存的世界,全靠一个情字来维系。人与人之间有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等等;人与自然万物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情感,或向往,或恐惧,或流连,或憎爱;正是丰富多彩的感情使得世界变得温暖而可爱。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劳动与创造,使得自然万物刻下了人类情志的烙印和痕迹。天地万物,全靠“才”字来美化。所谓美化,就是艺术化。朱光潜说过:“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谈美》)
“情”需要“才”来表现,“才”需要“趣”来驱遣。朱光潜说:“我们可以说,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物的意韵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诗论》)
一个才、情、趣兼具的人,必能发现并创造一个纯美的天堂。
所以,把你心里关于模式的那个“目的”放下,完全放松你的心情,随我去花园散步,让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06 , Processed in 0.1250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