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语文教育,不妨从研究自己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9 20:2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研究语文教育,不妨从研究自己开始作者:阳光爸爸
                          研究语文教育,不妨从研究自己开始

按:本文是名师于永正老师关于语文教育的演讲实录。绝对的大家之作,堪称经典。让我们透过事物的表现,看到语文学习的本质。回想我自己学语文的过去,很有同感。觉得现在的语文教学实在是折腾得太厉害了。
我想从自己谈起,我们国家搞研究的人很多。窦老师的报告,研究很深 ,但很少有人研究自己。我自己的这个语文是哪儿来的。
这个研究透了,就知道应该怎么教语文了。对语文有兴趣,研究兴趣是哪儿来的。把自己研究透彻了,就不会把语文搞得那么玄,那么复杂。其实语文很简单。复杂是境界吗?愿望吗?还是老师一厢情愿。
一、自己的语文能力是从哪儿来的?
(这个问题研究透了我就能教学生知道如何培养能力了)
1、 是老师讲出来的吗?
(1)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原生态”的——读、背、写,至于老师讲的什么早已忘记。
一直到六年级,老师的课留下了什么?
(2)语言课留下了什么?——语言、情感、形象
老师讲的忘了,唯独书中的活生生的形象留在了我的脑海中,“小清河,好地方长又长……”那时的课文没有什么分析,念、背,语言留下了、情感留下了、形象留下了。我们的语文是不是首先要留下语言。让语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唯一的办法是朗读。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基本就是你的。规范的语言就属于你了。
语文老师就是语言。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结论:我的语言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是读背写获得的
2、据研究,一个人的阅读量必须达到课文总量的5、6倍,才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语文能力。
比如小学六年级读的书,如果是七十万的话,必须乘以六。
(1)12的年24个学期,约840篇课文,约117万字。小学
(2)小学阶段,必须读180万字的课外读物,而课标规定150万字,基本与之相近。
(3)我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结论:我的语文能力是大量读书获得的。
3、学语言是一个慢功
(1) 张庆:学文如聚沙。
(2) 我现在的语言能力比50岁时好。
(3) 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了。
4、得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
(1)吕叔湘说:“我的语言能力30%利益于课内,70%利益于课外。”下面还有,问了许多人,许多人都回答说利益于课外阅读。这个语文能力靠课外。我多少?我比吕先生少。我课堂上比较调皮,经常被老师罚站。我常常因为看课外书。
(2)我的语文能力10%利益于课内,90%利益于课外。我是大量的读写过程中得来的
结论:我的语言能力还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在大量的长期的读写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总结:我的语文能力哪来的?是自己读书读来的。
我在哪些地方应该感谢我的老师。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起了哪些作用。
二、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从哪儿来的?
1、老师的影响   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
2、老师的激励  教育的第二个名字叫“激励”
三、我的发展空间是从哪儿来的?
1、从小学到师范没有家庭作业。更没有寒假暑假作业。如果有那就惨了。我庆幸我早出生了三十年。寒暑假是我读书最好的时候。我利用我的条件,中学的图书馆就是我的家。我参加工作了,
2、星期天买两个烧饭进图书馆。
能给自己兴趣的人,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的人是天才。
结论:我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上学时“少做题多读书”了。没有先进的理念,但老师带着我们唱戏、写字、挖沙坑。刚解放,他没有理念,但做法都符合现代理念。一个人,才华横溢,有很好的人品。怎么教学生都会有兴趣的,都会教好的。我的结论:少做题多读书。哪来的?《课标》上的。这是学语文的规律,不要搞得太复杂。红学家,没上过学,兵荒马乱,就是自己读书,读啊读成了北大的教授。《红》的大专家。他回忆:读书读出来的。说自己底子差,其实底子厚。做题目害死人啊。达尔文每次考试都考不过他妹妹。每次都被父亲批评。但是他从小就有一个浓厚的兴趣。他成了大科学家。妹妹何许人来,不知道。老师不要把分数看得很重。苏:每门都好的,不一定是人才。有一门突出的肯定是人才。孔子:因材施教。现在的国家教育令人担忧。
四、自己的遗憾在哪里?
1、在我读过的所有的课本中古诗文太少了。我们生长的年代是个动乱的年代。太遗憾,我们读的都是口号式的。
2、背诵的量太少了。如果重新上学的话,我一定会多读多背经典诗文。小时候背的少,我的语文功底还不行。我的遗憾,我要在学生身上圆我的梦。
五、我应该怎样教语文?
1、 我要成为一个文化人
什么叫文化人,第一标志就是读书人。不读书就不是文化人。
(1)保持广泛的爱好。  我的爱好十分广泛。所有的爱好都有无意的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对我的尊重及至崇拜。“如果一个老师爱好很广泛,是大师,没有爱好,就是教书匠。”布朗克林,学生出现了两个获得诺贝尔奖,得出结论:学生跟着才华横溢的老师学习,才能就会被激发出来。老师不具备文学的天赋,学生不会成为作家的。数学老师没有数学天赋,学生没有能成为数学家的。
正如一粒饱满的种子,如果落在石头上,永远不会发芽。如果落在温度适宜的泥土里,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学生喜欢我就是因为我的爱好比较广泛。
(2)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老师具备语文能力,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因为我可以口授三个不同的开关,四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思考。我就这样教学生作文。有了兴趣以后慢慢地自己想了。作文都有下水文。提意见:下水文写得好。要写教法。我做主任:下水文就是最好的备课。写了,一切都了然于心。下水文《山东教育》发过好几篇,编入教材中。我朗读,我板书,都是严格要求的一丝不苟的,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学生自然而然地拼命去背。这就是身教,无字之书,无言之教。有的认为“叫”育。深刻,惨痛啊。我们应该反思。不能大喊大叫。
(3)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老师的举止要文明。我经常比我大的人让座。好多青年人会给我让座。我的女儿就学到我了。只要见到老年人就让。因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动作很轻。一次动作稍微大了点。儿子就指下面:“爸爸……”文化局局长:一个人迎面走来就知道有没有文化,是修养、学识、品味的集中体现。我在学生面前一定衣整齐。有错立刻承认错误,学生明白什么叫:检讨、利用自己的错误改变成教学资源。怎么对待错误。
2、 我要成为一个引路人。
(1)让学生爱语文。
我每个阶段都崇拜老师,老师说什么话我们都相信。动乱期间,党委书记不出来讲话。找季羡林出来讲话?因为学生信啊。名教授是大家的偶像。
(2)让学生有追求。
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一定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少喜欢,亲其师,信其道。否则教育就失败了。一个老师不受到学生的欢迎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有大有小、有仿有创,交相辉映,中西合璧,艺术求精,艺术求变?为什么这样说?统统在这里,不要解释了。可惜这样的瑰宝被英法联军焚之一炬啊!读前面的,如果保存在哪里,我们该多么的自豪啊,至今还在外国的博物馆里。是耻辱。课文的魅力在哪儿?不在课外的补充,用好文本,这样一说,真的感受到圆明园的了不起。这样概括、解读。所以我认为老师对重点课文要钻出味来,才能教出味来,才能有思考的、感悟的过程。《秋天的怀念》怀念谁?怀念母亲。为什么是秋天?秋天的意思很多,有不同答案,慢慢体会。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语文,味道在于想像在于思考。史铁生许多文章中都写母亲,为什么?抓住了母亲言行表现的词语去感受母爱。把词语抓出来:言、行、色。“好好活儿”出现两次,两次说推他去看花、“那有病的儿子,未成年的女儿”“躲”“挡”……表情:憔悴、央求……笑……看菊花……毛毛虫……都是写母亲表情的。然后通过那么多的词语,你得出什么结论。母爱在一个个动作里、一句句话里,母爱是一堆细节。有了过程才有方法,有知识才有能力。这个理念是贯穿在语文教学中的。
一个“躲”因为母亲知道儿子需要渲泄,“挡”说明母爱是呵护,母亲把窗子挡住了,挡住了绝望,留下的是希望。“你要是愿意……”为什么是问号,想象表情,母爱是商量,是小心小心翼翼。我当父亲都有这个体会,何况是一个疾儿子的母亲。
史铁生发脾气,母亲笑,为什么笑?告诉我们母爱是宽容。任何人做不到这一点,只有母亲。母亲去世前的一句话“我那……”母爱是什么?母爱是牵挂。是永久的牵挂, 死不瞑目的牵挂。母爱怎么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呢?
一个“好好活儿”概括不了母爱。母爱是一滴滴细节,汇聚成了伟大的海洋。个体体味,感受语文的魅力那只有钻出味儿来,教出味儿来,才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才能爱学语文。
爱语文重要的是要善待学生。不仅是培养技能的过程。必定有良好的情感参与。没有情感,任何语言都是空话。是善待学生加处理好教材,就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最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有兴趣,有追求。光喜欢是暂时的。养成习惯还得有追求。有兴趣到有志趣才成功。
任何成功的人都是受到激励的。一句话成就一个人,一句话毁灭一个人。我说话是慎之又慎。追求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把培养习惯作为终结目标,吕叔湘说:习惯最重要。李振村先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为什么?有良好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如果没有丰富的积累,哪会说得那么动人,那么有情,不会的。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终成有益。人是习惯的奴隶。好习惯成就人,坏习惯摧残人。
好习惯很多,读书,读报。一边读一边想,遇字不认识查字典、这是跟张庆老师学的。读过的书密密麻麻的。他是活字典。带着老师去旅游,十三陵。万历皇帝的陵,翊,我不认识,帮助辅佐的意思。七八行看完,年轻老师不认识。我说:这个字都不认识,人名常用字。问我。Yi,告诉她。一分钟前学的字变成别人的赞美了。听报告我听字音,我会问字音对不对。现在可以看手机。这是好习惯。习惯有了受用终生。
3、我要成为学生心灵的守护人。
(1)“蹲下来看学生”一个老师绝不是传授知识,你面对的是人。我写了一篇文章《把自己教成孩子》
(2)“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
(3)“我把自己教成了孩子”。
如果我是孩子希望什么活动。犯了错误,希望老师怎么处理才满意。备课问学生喜欢吗?不喜欢再改。备课一个学生的我,一个教师的我。学生的我赞成我就写下去。孩子犯错上帝都原谅。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千万不要把孩子埋在作业堆里。眼光放远一点,最好的家庭作业是看课外书,练字,写规范不是写字。或者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应试教育可怕到什么程度?一个朋友的孩子问:妈妈,为什么要上学呢?震撼。“我什么时候长你那么大啊”可怜。一个大学生把高中三年的资料一把火烧了。垃圾!
应试教育是扼杀天才的教育,再不改变很危险。有眼光的老师都在思考:什么是理想的教育。西方教育有很多借鉴。
李振村:听于老师的报告,我真是感慨良多,一个人的成功,功在诗外。小时候调皮捣蛋,不是听话的好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暴露无疑。好的老师一定是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人。这么多爱好,树立了一个好老师的光辉形象。
一个老师说:“听了,感觉很绝望。”他们才华横溢。实际上于老师的成功,我们每个老师都可以达到。二十多岁功成名就,四十岁还默默无闻。但他不气馁,不着急。
到新疆知道,越是晚熟的瓜果越甜(掌声)他不急于有人发现他。终于厚积博发。太阳没出来拉不出。喷而出。斯霞老师说:小于很好。小于不小,四十多了。在座的三十左右。“慢慢走,欣赏啊!”出车祸的地方,标语无用。市长诗意:慢慢走,欣赏啊!
语文老师要当文人
一写文章就着急,不至一周问,……另投他处。
于老师感觉不成熟,一放就是一年。拿出来修好。给张庆说:“我要投《小》发头条。”果然!一年的沉淀。然后编辑部约稿。如果你聪慧冒尖,未必成功。不要着急。只要你是一粒种子,营造环境,你会成为参天大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6:40 , Processed in 0.07307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