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前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09:3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前语文教学中自主学习的误区
发表于《语文教学研究》2013年第3期
陈秀征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学的本义和最高境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标为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局面,力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既包括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强度、学习结果评价的学习方式,也包括学生能够指导、控制、调节自己学习行为的能力与习惯。其外延既指课堂中的自主学习行为,也指课堂学习之外的短期和长期的自主学习行为。总结课改十余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让人喜悦。随课改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自主学习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同时又是教学过程中需落实的重点;自主学习既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一个环节,更是贯穿各目标和环节的一个原则;自主学习既是学科教学的终点,又是学科教学的起点,更是一节课的起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为学习方式并相互融合、相互支撑;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观察教学,梳理出以下常见的偏差。
少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真正的自主,是为了完成教师安排的所谓自主学习的教学环节。如笔者见到一份《〈春江花月夜〉预习案》,在“知识链接”板块:除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外,还有“诗歌结构”,把诗歌的三个层次的划分、内容和意境概括都明白地告诉了学生,请问学生是自己揣摩预习诗歌还是直接接受老师的解读;还有“有关‘明月’‘江水’‘落花’的诗句”的列举,请问让学生自己回忆、搜集和教师“友情赠送”哪种自学效果更好;甚至把“画面清丽,色泽柔和”“柔情似水,淡愁如烟”的艺术特色的解说都放在预习案上直接送到正预习的学生眼前了。当下风行一时的所谓“学案”“预习案”“教学案”,有些不过是把预习的习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抛出的思考题、课后的巩固练习,让学生提前做做,学生自主学习中发现的疑惑点、兴趣点、盲点、探究点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久而久之,学生又多了一种练习负担,而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时间可能又被剥夺了一部分。可以说,打着以生为本的旗号而仍唯我独尊的教师,他们对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得越多,学生就越有可能成为教师指挥棒下的疲兵。一些课堂上安排的自主学习环节,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下一环节所做的垫脚,学习的内容可能并不是学生急需的、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就弱了。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选择权,就不会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被自主”成不了自主。
少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大小不一,兴趣点、疑惑点各不相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方法也各不相同,教师如果不予以汇总、厘清,“学成啥样是啥样”,缺乏清醒的认识、明确的评价,甚至基本不关注,认为“自主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我只关注我怎么教就行了”,致使教学没有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学中就会见到教师不停地放空炮。如果不选择代表性强、典型性强、更有价值的内容问题和学法问题,课堂教学就会枝蔓纷扰,教师的指导就没有针对性,教师就随学生一起脚踩西瓜皮——溜到哪是哪了。甚至走向极端,盲目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想学啥就学啥”“想从哪学就从哪学”“想咋学就咋学”,教师放弃应有的主导地位,放纵学生,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能学点啥就是啥”。低效甚至无效教学就是这样产生的。如笔者听过一节《故都的秋》,教师对学生预习时的评点批注只是象征性地展示了几个,让学生赠送了几巴掌掌声,对其中隐含的不同看法(“古今中外的悲秋”那一段的意义)视而不见,接着就进入了教师预设的品赏环节。如果能在如实评价学生的评点批注,并在相互争鸣、挑战的氛围中恰切地过渡到品赏环节,或者把后面的品赏建立在对评点批注的典型问题的基础上,那么,本课就把主体和主导的关系处理得融洽了。浙江郑逸农“非指示性教学”《雨巷》[①],教师立足学生的自学成果、思维现状,时刻关注课堂生成,在教师评价和师生互评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教学生成点;并且设计“反思”环节,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老师、专家的阅读欣赏作比较反思,看看自己有什么优点与不足,并列出一条马上能调整的对策。他将教学建立在自学和学法反馈上,强化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长期坚持实行此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特点、改进措施就会自动明了,课堂学习更投入,课堂教学的面貌就大为改观了。
少发展。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上课后仍是从阅读的原初入手,一节课基本重复自学的内容,把学生通过自学能学到的东西再集体演化一遍,这种情况在课文学习的第一课时特别明显。对学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见而不视,不纠偏,不调整,不指导,不提升,不帮着想办法,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仍停留在原处,“走不动就不走了”,自主学习的经验方法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更谈不上累积发展了。一句话,教学不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没有成为教师安排课堂学习的起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提升,没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如上例,引导学生比较砍掉那段后文情的变化,体会到对故都的深情不再那么厚重和缠绵,学生的认识就会发展,并学会了删除调改的比较鉴赏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就累积发展了。在学习杜甫《登岳阳楼》[②]时,发现学生基本读懂诗意、把握基调,我就顺着学生的感觉提出两个问题:一是颈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得那么开阔,似乎让人豪气冲天,它是否有悖于全诗的感情基调;一是首联的“昔闻”“今上”是表达登岳阳楼的喜悦心情吗?通过研读全诗,师生共同解决了问题,回头再强调读诗的方法:要有全局观念、整体意识,部分从属于整体,品字赏句要服从全诗基调。学生抓关键字、立足全篇来解读诗歌的自学能力就获得发展了。对此问题,徐江[③]提出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要教学生自主提出的但又不能解决的重要问题,要教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思维值和效用值相统一的好问题。
少探究。一些课堂安排的自主学习环节或者其他环节中含有的自主学习内容,仍是停留在知识的识记、认读,内容的理解,而对较高阅读层次的设计较少,缺少思考的挑战性,这种教学环节和目标,调动不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发不了学生思考的兴奋,激发不了学生创造的欲望,难以促成有意义的建构。如一次交流弗洛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教法,我建议上成辩论课“父爱与母爱的区别”,让学生研读课文观点,准备写演讲稿,那位老师说学生对社科类论文不爱读,况且还是翻译的,担心学生读不进去,认为这个问题正是课文的主要问题,要把这个有难度的问题作为共同探究的问题在课上集体探究。其实通过虎妈狼爸与自己父母的比较来激起学生发表看法的欲望后,学生是能从课文中寻找观点的;让学生带着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去读课文,学生也就能把抽象表述的问题和观点较好地转化为具象,研读的兴趣自然就上来了。可惜那位老师较谨慎。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无论从环节设计、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上两者都是紧密结合的,缺少探究学习的自主往往难以激起兴趣、保持兴趣,难以获得更大成就感。笔者曾安排把杂文《拿来主义》改写成议论文的一节自主学习课[④],学生主动分析杂文的观点、材料、结构、手法、语言特点,重新建构文章,最后不仅更清晰地明了鲁迅杂文的特点,又训练了议论文的谋篇构思、材料运用等能力,学生对这种探究性强的自主学习很是欢迎。
少合作。自主学习大多情况下是独立学习,但并不排斥相互合作。这主要体现在课堂学习之外的学生长期的自学行为中,为了一个长期的学习目标,学生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有疑难求帮助、有收获要分享、有行动需小组进行,这时是离不开合作的,教师应引导其小组活动,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长期的自主学习能坚持下来。如某生的半学期练字计划,社区环保调查,某名著的一学期阅读活动,这种自主学习如果缺乏相互支撑、辅助、激励,那么自控力弱的学生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我们常抱怨的“让他在这方面多花点时间,他就是坚持不了”,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对其合作共进的引导。
少策略。有些教师虽提倡自主学习,但教学中很少进行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的示范、引导。在长期的自主学习中,如名著阅读,不少老师是完全交给了学生,读与不读,读了多少,多大收获,就撒手不问了。针对学生对外国长篇小说读不进去的情况,我不是一再要求或威胁,而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⑤],如列人物行踪表(外国小说,人名、地名长,容易不习惯;长篇小说,人物多,地点变化多,人物关系复杂,情节也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最好准备些读书卡片:将出场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名字记下来,念几遍;将变动的地点、事情记下来;主要人物的性格、人物关系、情节概述下来。这样,人物、情节就比较清楚,就会越读越有味了),点评批注,自我设计情节(阅读中(或一个章节后)时常停下来自我设计情节,预期人物命运、故事发展。这样做,一为强化兴趣,二为锻炼想象,三,同时就是分析小说了),跳跃阅读(个别句子、段落,因思维和表达习惯或者语言风格不同,可能使我们费解。遇到这种情况,跳过去,不碍事),划定时限(集体进度保持在两个月半,再加上半个月的探究等活动,集体阅读时间可安排三个月),小组交流(三五志同道合者,多次交流,多方面交流,多种形式交流。如对白表演,共同设计情节,人物争鸣,漫画展示甚至情节精彩处做个动画。)又如,在短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高质量预习,如何列提纲,如何质疑,如何评点批注,如何记笔记,如何小组分工,等等,教师经常指导和示范这些策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大为增强的、能力是大为提高的。多研究点实际策略,多授之以渔,课堂教学的面貌会大为改观的。
少梯度。有些老师也注重传授自主学习的方法策略,但是没有随年级而长的能力层级梯度,如如何做读书笔记,做摘录卡片、做摘要、写感悟、做商榷、写赏析、做评价、撰写小论文等。如曾见两位老师教的学生,他们的课外读书记录本各有特点,同是带了这届学生三年,一位老师的学生的自读记录本一直都是做摘录,另一位的学生记录本上渐渐出现了感悟、争鸣的习作。我曾在《祝福》教学中安排学生自读课文,预习的成果是写一篇《祥林嫂小传》,这就把情节梳理、人物分析、记叙顺序等学生自己的思考呈现出来了;曾引导学生在《窦娥冤》学习之后写《窦娥墓志铭》、给想象中的窦娥连环雕像图写文字介绍、设计窦娥文化景区说明书、祥林嫂与窦娥的对话等,使读书笔记做得更有创造性、开放性、探究性;自读《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写200字概要,课堂上交流段意和层次的概括与合并、关键词提取,从而掌握了概要的写作技巧,为阅读科学论文(学生多感到枯燥和逻辑性强)提供了方法的帮助和示范。欧阳代娜曾将初中学习的教学目标定为初步的“自学能力”、高中学习的教学目标定为形成初步的“治学能力”[⑥],这里面就含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梯度发展问题,比如初中三个年级分别侧重训练什么,现今高一二的必修和高二高三的选修分别侧重什么,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少个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自能学习,自主学习,能找到适合自己基础的、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有利于发挥个人学习潜能的学习方法。但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面上的、共性的、群体性的学法,对具体到个人、针对个人需要的自主学习的指导就较少了。这与目前的教学仍追求进度的整齐划一、班集体学习制度有关,但仍要把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指导列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有追求中。如,同样是阅读教学,有的学生适合朗读,在大声朗读中培养语感、理清层次、体悟情感;有的学生适合默读静思,静静品味;有的学生适合以写促读,通过创造性强的改写等习作训练来促使自己深入阅读原文;有的学生感悟力差,需要提供点相关阅读,进行比较阅读、拓展阅读才能读出特点和意义来。如某学生没耐心细读课文,但他思想活跃喜欢谈感受特别是新的观点,我就在每篇课文学习中尽量安排他写点课文感悟、人物今谈、课文改写,如《祥林嫂小传》《芦柴棒的故事》《我对侍萍无情吗》,用不得不写来促使他深入研读课文,渐渐地他的读书浮漂的毛病就改好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中,应对某些学习群体和个人进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指导。
少时空。第一种情况是针对长期的语文学习而言,学生如果需要加强课外阅读、课外练笔、社会调查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果需要进行专项能力提升,就必须多进行相关的自主学习,但学校及教学中提供的时间和机会很少,频繁的考试(期中考、期末考、月月考;校考,联考,区县考);过重的作业(仅成套的随课和单元的练习一般学校都至少两套,有的学校达到三套,都让学生做),学生连消化练习的空都没有,哪还有时间去自主安排学习,去收集资料、参与实践等。第二种情况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节奏快,环节多,给与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如学生个体深入研读文章的时间很少,就匆匆安排讨论交流发言,以所谓的合作学习侵夺了自主学习的时间,特别是公开课活动中,一些教师总担心课堂冷场,总追求多放几个亮点,就频繁地安排各种学生活动,使学生走马灯似地不停地表演,一番热闹后问问学生有多少自己的所得,结果往往会令讲课者大失所望。如笔者听过一堂《时间片论》对文中优美深刻的比喻段,“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再与作者比较”,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直白的表达与作者艺术化的表达的鲜明对比,来深化对课文语言魅力的感悟,多么好的品味语言的活动设计,可惜教师为了多展示几个亮点并没有留够学生改写的时间就匆忙把教师改稿屏显了。有的课堂异彩纷呈、刀光剑影、亮点迭出,但学生可能连课文都没读一遍,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盛开的都是虚假的花朵。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强调保证学生每节课有30分钟连续自学时间。
少平台。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但作为学校教育中的自主学习与社会上的单纯的自学是不一样的,教师并不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当甩手客,应多了解情况,为自主学习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营建自主学习的氛围,增强自主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如课堂尽量给每个学生程度不等的展示机会,比如不能人人发言,可以让小组长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如上面《时间片论》之例,教师把改写和交流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与原作比较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以后独立读写和合作共进的积极性就会提升;自主学习的习作成果,不能集体学习,就自办墙报、自出手抄报、班级网站留言等。如笔者曾针对学生关注社会面窄、作文打不开思路、让学生自己写社会观察却坚持不下来的情况,在高三班级里组织起“时事大家评”的活动,采用学生们欢迎的网上跟帖的形式,创建了“侃吧”集体留言本这种交流平台,学生自主选择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己贴上去,大家自由发言,班内传阅,相互评价,学生观察社会、习作训练的积极性就高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思路、写作的针对性等问题就解决了。不能“多提倡却少创建”,教师应多搭桥、巧引导,学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氛围,受到激励,自主学习的习惯就养成了。
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图构建(包含几个维度,哪些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机、意志,教师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查与评价(开卷考试、不限时不限场考试、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自述和他评的成长记录等),这些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也是摆在自主学习研究面前的问题,由于学生个人的学习惯性、学校和教育主管的体制制约,这些问题或缓或急,总之不能不面对。
教学应基于自主学习,为了自主学习,处于自主学习。如何依学定教,让自主学习学得有趣,学得有法,学得有境,学得有得,学得能有选择的机会、累积发展的机会、交流共进的机会,上述方面都要端正认识,积极改进。钱梦龙三主教学法、魏书生自主教育实践等含有丰富的理论和经验,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新实践需从学科教学的角度加以灵活运用。这些都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才能把好学生的脉,从而对症下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0 05:08 , Processed in 0.0994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