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的大气和小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 09:5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的大气和小气
丁风华
语文教学的使命就是培养有中国芯的人,有良好中国文化素养的人,有较高语文涵养的人。
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大,要从培养中国人格和中国灵魂的高度看待语文的作用。语文要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要让学生的血脉里流淌着中国文化的汁液,要给予学生良好的气质和素养,不能仅仅让学生会做题,不能仅仅给与分数和成绩。
语文教学的使命重大而又光荣。语文教学的使命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有大目标,大气魄,大视角,大思维,大情怀,总之语文要大气,要厚实。我们必须有大语文的思想,把语文上成大语文,为培养有大境界、大气象、大风度的中国人而贡献力量。
我们不能纠缠着语文的一些细小的地方不妨,而是要有长远的目标,要从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思维,一个人的心地,一个人的人格,一个人的文化构成上去思考,去实施。语文既要姓小,更要姓大。语文要宽广厚重,要有底蕴,要有高度,厚度和深度,要有高高阔阔的骨架,和充实丰盈的血肉。干瘪的身躯不是中国人,干巴的语文不是中国的语言文字。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中国,文字是独特的,是有非凡魅力的。
我们不能把语文上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更不能把语文上成了数理化。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状况堪忧。
语文的地位被动摇。作为一种语言,汉语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语言;作为一门学科,它要比其它学科更重要;作为国人的一种交际工具,我们须臾也离不开。几千年来,老祖宗从来没有忽视过,冷淡过,放弃过,而是倍加敬重,倍加呵护,倍加喜爱。应该说,数理化,政史地生,无法和语文比拟。可是,多少年来,语文的王者之位被动摇了,被削弱了,差一点就被取代了。这实在是可笑之极!国人学英语的热情竟然超过了语文,国人学数理化的热情竟然超过了人语文。语文被无情地抛弃了,冷落了。中华民族要崛起,要复兴,就必须加强语文,重视我们的国语。
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的倾向,语文教学的目的不纯,教学的动机不良,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应付考试,为了能够考高分。
语文的基础不够牢固,不能让学生行的更远,走的更正,活的更有文化味儿。看看现在的小学生,汉字笔顺都不会,笔画乱七八糟,真是令人震惊!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最基本的抓起,现在尽管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可是轻视了最基本的功夫。过去人们高度重视的学生三大基本功——读书、习字、写文章,现在基本被抛弃了。
学生也读书,但读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学生不习字了,文章更是写的一塌糊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说得好,可是现在的学生一点中国古代文化的底子也没有,不要说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也不要说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等,我们的学生缺少的是文化底色,缺少文化的熏染,缺少的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啊!过去,学生学得东西确实单一,但是这文化文学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放到了最最重要的位置,所以中国他们斯文,他们高雅,他们有着中国人特有的气质和神韵,特有的灵魂和思想。
看看现在的中学生,尽管做了一些语文试题,但是语文的运用能力很差,语文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学生根本不会灵活运用,走出中学的大门,就不会写作了。很多成年人,工作之后,连一个像样的工作总结都写不出来,讲话干干巴巴,没有滋味,没有吸引力。
看看现在的大学生,根本没有把语文当回事的,错字连篇,连一份像样的自我推荐信都写不好。可怜啊,可怜!这些人不是学过语文吗?不是通过考试考上大学的吗?可是为什么他们的语文素养这么差?
语文教学急功近利,不想着从兴趣上下功夫,从能力上下功夫,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只会做题不会阅读。把语文当做数学上,练的是一些机械的题,完全不是从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的能力上去练。过去练的都是一世之功,终生之功,现在练得不叫功夫,学生也根本没有练出功夫来。所以,学生那点儿母语的影响太渺小,太轻微,所以很容易受外来文化的侵袭。这些年,韩流袭来,很多学生崇洋媚外,对韩剧如醉如痴,这是语文根基不深不牢的根源所在。我们的青少年那么容易就喜欢上了这个剧哪个剧,不懂得审美,不知道什么是要抛弃的。练功就要练一世之功,语文这个功,我们的学生就根本没有练好,听说读写的能力已经弱的不能再弱啦!单纯的语文试题的训练,使得我们的语文一点儿语文味儿都没有了。语文课堂必须有语文味儿,必须练出语文的真功夫、硬功夫。
学生由于做题,做题,结果对于阅读中的滋味忽视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像学生学数学一样,学生体验的少,感悟的少,反思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纯粹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根本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回味。这样,我们把学生对语文的那份情感给抽取了,把那份情怀给遗忘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在不从做题中解放出来,我们的语文将会进入死胡同。
语文要从大处远处着眼,要有深远的意识。着眼于一生的发展,只有站在这个高度去看,才能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认识到语文学习是终生的,无止境的。语文教学不是谁都教得了,教得好的。教得好语文的标准太低,在有些学校,只要语文成绩高就行。完全看成绩,根本不看一个老师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基本功。因为语文课堂上就是做些题,语文教学仅仅停留在表面,浅层,所以我们的语文真的很无味,很荒唐。
语文教学要有大目标。这一点,包括我们的语文课标似乎都很被动,很不够。近段时间,有人十分推崇台湾的传统文化教育,确实他们这方面的教育搞得比我们扎实,也有成效。我们在这方面落伍了,看看学生的字,看看学生的讲话,我们发现我们的好多东西太功利化,太近视。要从传承祖宗文化的角度去抓我们的语文,要从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中国化的人的角度去教语文。
语文教学要有大角度,大思维,大情怀。我们的语文教学瞄准的角度就是眼前的东西,缺乏一种大角度,大思维,长远眼光,更没有大情怀。最近,北京高考发出了信号——提高语文的分数,降低英语的分数。实际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可是几十年来,我们的思维变异了,出了很大的问题,过分重视了英语,忽视了自己的母语。连自己的语言都掌握不好,怎么去学外语?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北京人终于觉醒了,终于敢说“不”字了。人们开始为语文大呼,似乎我们的汉语言有救了,我们的语文似乎扬眉吐气了。其实,我们汉语言教学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艰,因为我们尽管认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但是我们的教法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果教法依然是老办法,老手段,依然是老观念,我们只是提高了分数,其它都无济于事。
我们要在教法上转变观念,不能把语文教死绞死,不能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扼杀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实际上,我们很多语文老师是扼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侩子手,是罪魁祸首。一旦我们自己扼杀自己,我们的罪过就大了。可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群体非常复杂,应该说水平参差不齐。虽说人人都能教语文,不管什么学历的都能教语文,可是人们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要想教好语文,要想给学生一个中国芯,你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不行的。大家知道,魏书生学历不高,但是他有一种好学的精神,他通过自学,所学的知识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他是一个有创造性的老师。
可是,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也仅仅能够照本宣科,有的甚至照本宣科都做不好,那实在是他不可思议了。有的老师连最起码的专业知识都不熟练,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很差,这样的老师是无法提升学生的。
有的老师眼睛紧紧盯着课本、试卷、习题,目光实在是太短浅。《语文学习》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与生活的内涵。充实语文学习的内涵,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引导学生时时学习语文,处处留心语文,创造一种语文学习的大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时时刻刻都可以学习语文。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外到课内,我们的语文教育和学习应该全方位,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在试题上,考卷上,作业本上。
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的原因在于学生感到语文是死的,没有生机,没有活力的。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引导学生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语文。语文不但是不是死的,而且还是非常有活力,有生机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引导。语文既要死学,还有活学,如果不能活学,我们的语文就会变死,变得生硬。
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太多,各种怪路子太多,这些模式和路子,把我们引导了一个可怕的死胡同。这些模式和路子,捆住了老师的手脚,禁锢了老师的头脑,加上老师没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自己的语文思想,教起语文来之能在框框内活动,所以语文教学就没了生机,没了趣味,没了灵性。一个被框住的语文老师是多么可怜,有时多么可悲,这也是语文的悲哀啊!
我们的语文教学需要解放,给老师和学生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太多的约束,太多的框框,太多的限制让老师往往无所适从,学生不知所可。
解放语文,首先要解放老师自己。让语文老师真正成为读书人,学习者,是一个文化人。语文老师一旦不读书,不读语文书,文学书,社会书,语文老师就没有了语文的灵性和涵养,语文老师的自我封闭,使我们的语文没了语言的魅力和风采。
可是,看看我们的语文老师,读书的还有几人?他们都读了些什么书?不仅是语文老师,就是其它老师也不读书啊!老师竟然成了一个不读书的群体。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老师确实有一桶水,可那是和什么学生比啊?读书的老师现在实在太少了,太少了,想教好学生看似容易,其实已经很难啦!有的老师传授的知识都是教参上的,一成不变,甚至十几年不变,几年不变。老师这样灌,可能也考点分儿,可是学生最后成了什么?有人说学生成了肉食鸡,有人说学生成了机器。老师的误导,老师把学生引上了一个邪路,语文学习的斜路。学生虽然也学会了一些做题的技巧,阅读的小办法,作文的小秘诀,但是这些都是和真正的语文学习背道而驰的。这样的学生虽然有成绩,但是没有文化;虽然有文化,但是没有语文素养。我们的语文教学不是让学生从文盲变成识字先生,而是变成一个文化人,一个有中国文化素养的真正文化人。
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就要在兴趣上下功夫。死灌,学生哪来的兴趣?语文是最有趣味的,最有讲头的,可是往往我们把语文上到了让学生伤心,伤神。学习语文的快乐没有了,对语文提不起神来,硬着头皮做那些语文试卷,语文练习题。这哪里是在学语文,而是在折磨自己,折腾自己。
必须把学生从一切习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多思考,多品味,多咀嚼;必须把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灵活地读书,放松地读书,巧妙地读书,让学生对中国语文,中国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必须让学生放开读,放开学,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传统和现代结合,把语文的内涵在充实,把语文的外延再扩大,学生的读说听写的能力都得到加强。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找到自我,展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优势,获得最大的自信。学习语文的自信一旦有了,学生对此的兴趣可能就来了。
语文课堂要追求个性化。老师要有个性,学生也要有个性。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语文课很难找到自己的个性,同一篇文章,用同一种口味,必须有统一的答案。这是最折磨人的,也是最能毁灭学生的。
语文教学最应该最讲究差异,最应该给学生一点自己涂抹的空间。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做不到,有的管理者也坚决不让你做到。这个差异,既有阅读兴趣的差异,还有写作的差异,还有理解的差异。只有认同差异,接受差异,才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创造性,才有可能产生不同的人才。我们的语文应该是最可能产生创造思维火花的地方,可是我们常常听不到,看不到。语文教学的沉闷让我们胆战心惊,那种没有生机的课堂让我们无比的害怕。扼杀了灵性的课堂是不能饶恕的,可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让一个个有灵性的孩子失去灵性,失去自我。当鲁迅先生喊出救救孩子的时候,我并不理解,后来我慢慢理解了。真的救救孩子吧!鲁迅先生的呐喊声至今还回荡在二十一世纪的上空。悲哉!悲哉!
语文教学担负着塑造有中国芯的中国人的目标,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重大使命。民族要复兴,必须要复兴振兴中国文化,首先要强大语文。曾几何时,语文被边缘化,被数学和英语所挤占,空间越来越小。一个人数学学得再好,但是没有中国芯,这样的人对中国有何用呢?很多学生、家长对语文忽视、轻视、蔑视,觉得学好了数学和英语就行了。这种短视和近视,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教学,严重伤害了语文。我们应该从战略的高度重视语文学习,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
救救语文,救救中国文化,救救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7:07 , Processed in 0.0694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