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才高八斗” 为何当不好中学语文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 00:19: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才高八斗” 为何当不好中学语文教师
来源: 广州日报
gettyimages供图
  职场其实不只是公司状态,我们不可忽略教书育人这一职场。而在教师的职场上,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场上,往往藏龙卧虎,才子层出不穷。然而,能写会说,“才高八斗”的才子,能否当好中学语文教师呢?
  中学语文教师是一门技术活、细致活,才子和中学语文教师未必能画等号。这里有一位孙先生,广州某中学的语文教师,姑且称为孙老师,他来信诉说自己的苦恼:自己能说会道,写得一手好文章,却总是教不好中学语文,教学成果总是跟不上平均线,这局面影响到他在讲坛的“江湖地位”,这到底怎么啦?
  困惑:课上得好 考试分数却一直垫底
  孙老师的来信,洋洋洒洒不下五六千言,这里就不重复了,择要而言吧。
  孙老师在信里说,出生于1974年的他,毕业于湖北一家不错的师范学院,绝对不含水分的本科学历,1996年大学毕业,来到广州城郊某中学当语文教师。
  曾是师院中文系才子的他,压根没把中学语文教学当成一盘菜,用他信中的原文来说就是:“吾读书破万卷,于此甚易之。”
  在学校的头一场公开课上,他艺惊四座,当时讲的是冰心的《小桔灯》,无论是语言表述、板书,抑或是幻灯片,乃至调动课堂气氛,都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肯定和表扬,他自己的感觉就是:“我那时候就是提刀的庖丁,四顾而踌躇满志。”
  曾想考研改职业
  然而,局面没有顺着当初的形势发展下去,开花了,并没有节节高。孙老师的课上得精彩,文章尤其写得漂亮,经常在广东的一些报刊上发表大作,据孙老师得意地透露,他的文章引来不少粉丝登门拜访,成为他所在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
  可惜的是,这一切似乎无助于他的教学成果,每次期中考和期末考,还有中考,他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平均分基本上垫底。一回两回,一年两年,还可以用“教学经验不足”来做挡箭牌,但一旦延伸到十年八年,长期没有起色,挡箭牌没了,就有点不好交代了。
  领导经常找他谈话:“孙老师,虽然如今讲究的是素质教育,不能以分数判断学生和老师的成绩,但分数毕竟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判断学习成果的手段之一,你还是得抓紧一下,把这个短板弥补好。”
  领导们讲得很客气,也很诚恳,但对于才高气傲的他而言,却异常刺耳,他宁可被人骂不努力、懒惰,也不愿意被人说无能。
  于是,他要改变,改变的办法就是写论文,写教学论文,结果,论文不仅篇篇发表,而且大部分还获奖,要评高级职称,他的资本全够了,这让同事们对他刮目相看,但班级的考试成绩一出来,又让这种“刮目相看”被抵消了。
  孙老师说:学校领导和同事还是看重他的讲课艺术和写作才华,希望他扬长的同时,能够补短,而且也经常帮助他。然而,作为70后的他,应试教育体制下出来的他,总觉得分数上不去,是他的奇耻大辱,他要离开,换一个环境,换一个开始。
  他参加市中心学校的公开招聘考试,他善于考试的特长起了作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市中心一所中学。
  他一时间觉得扬眉吐气,洗刷了耻辱,要大展宏图。结果呢,似乎原来的局面还在延续,课还是上得好,文章还是写得好,但教学成绩总是差强人意,虽然没有受到任何歧视,但他总觉得心里不安。
  孙老师感叹说,其实他觉得自己适合当学者,做大学教师,当初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来到广州时,就应该抓紧机会考研考博,进入高校或者学术机构,“躲进小屋成一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学问。可惜,如今他年岁已大,考研考博是没那个恒心和决心了。
  最后,他总结认为:中学老师这个职场,实在不适合他,他“当不好中学语文教师”,但如今又没有良策改变,“彷徨而奈何兮”。
  提醒: 在职场 “才子心理”是把双刃剑
  首先,我觉得孙老师应该澄清一个概念:考试分数不能完全决定你是不是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孙老师断定自己“当不好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别人是怎么认定的呢?
  我和孙老师任教的前一所中学的老师有过接触,他们的看法并不和孙老师对自己的看法一致,他们认为孙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中学语文老师,他的讲课艺术往往被同事们学习和模仿,他们认为孙老师是个好强的人,因为学生考试分数方面有所落后就对自己的教学成绩全盘否定,觉得无脸见人,其实没必要。
  衡量一个中学语文老师的成绩,考试分数不是唯一的,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熏陶,喜爱上语文课,这也是检验老师是否称职的硬件之一,孙老师在这方面完全是优秀的。只不过在教授基础知识等方面需要一些改进而已,而需要改进不等于你不合格。
  分数非唯一标准
  根据这些反映,我觉得孙老师犯了职场“才子心理”症。这种心理如果体现在正能量方面,就会对自己严标准,高要求,不做到优秀决不罢手,这样的心理往往导致教师职场的才子们脱颖而出;但这种心理也会释放出负能量,具体表现为:眼高手低,怀才不遇,心高气傲,苛求完美。
  孙老师,正因为你文章写得好,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就有点眼高手低,对教学技术,尤其是对繁琐的教学技术就抱有不屑为之的态度。
  一旦效果不尽如人意,又会生苛求完美的心理,轻易认为自己“当不好中学语文教师”,才子容易走极端,这可以理解,但并不等于理性。
  还有一个误区,孙老师认为只有考研考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投合自己的爱好,做学问,写文章。从现实考量,如今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要进入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几率,没有以前那么高了,中小学教学队伍里面已经开始普及硕士生和博士生。
  其次,中小学教师里面照样可以出学者,照样可以做学问,没有任何一项职务可以耽误你做学问。
  老刘为曾经的中学教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和中小学生打交道,这也是一门学问,这种学问日积月累下来,可能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无论是在研究方面,还是在写作方面。
  当然,老刘也觉得孙老师现在考研考博也不为迟,学历的升级未必是为了改变职业,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研究水平和观察眼光。
  建议:
  教书是技术活要做繁琐的工作
  孙老师的苦恼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怎么改变呢?中学语文教学是门要求很高的技术活,不光是有才气能写好文章就行的。从教学要求而言,分数固然不是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教学成果的唯一要素,但也是不可忽略的要素,也要适当加强。
  课后工作不可少
  广州天河区某中学的语文教师彭老师认为,在课堂上讲得引人入胜,并不等于教学效果就上乘,这还要做细致琐碎的工作。如今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在课堂上把讲解和复习全部搞掂,其实这个未免有点难度。
  其实学生也有素质层次之分,有自觉不自觉之分,有接受程度的高低之分,我们还得因材施教。
  彭老师认为,课后落实作业,落实辅导,就是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重复,对一些阅读培训也要有量方面的积累,写作上也要多多训练。语文这门课,除了生动出效果,其实也要在枯燥重复的地方出效果。语文是一门艺术,音乐也是艺术,那些演奏家有几个不是练破几把琴作为代价的?进行这些工作,得放下“才子心理”,不厌其烦地去做。彭老师有过类似的教训,她某年在一次公开课上,讲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她用水晶宫的幻灯片将苏轼笔下空灵的月夜讲解得极其生动,让同学们身临其境,也赢得满堂彩。
  可是在课后,她还是发现还有少数同学的脑袋比苏轼笔下的月光还要空,还是不明白文言文的原意,于是她又不得不进行基本句式和字句的辅导。
  中学语文老师要有才子的素质,但也要有教练员的品质,教学是门技术活。孙老师可能还要在技术上多琢磨,而不只是去发表教学论文,好才子加上好教练,才是一名好的中学语文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21:41 , Processed in 0.1109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