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吸引教育: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3 01:0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吸引教育: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转载)
作者:乔建中、朱小曼
    吸引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和社会民主化实践之基础上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念,是一种旨在探索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新型教育理论,自1978年问世以来,几经充实、发展,它的影响不断扩大,现已引起欧美等发达国家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学校广泛实践。目前,国际上已经成立了专门研究吸引教育的学术性组织,拥有会员(单位)数千名,定期召开国际性学术年会,并定期出版论坛性专刊。
一、什么是吸引教育
    所谓吸引教育(Invitational Education)是一种比喻,指一种研究和探索如何将学校建成令人向往的“最吸引人的场所”的教育理论。其创立者purkey解释:选用“Invitational Education”来表示这一理论,是因为这两个词有其特殊涵义。英文“invite”派生于拉丁文“invitare”,其意指“热忱地吸引、召唤,而非拒绝、回避”;“ed-uc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ducare”, 意指“引出或唤起潜在或潜伏的东西”。因此,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Invitational Educat-ion”就是通过热忱地吸引或召唤,在所有人类值得努力的领域激发并实现人们的潜能。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论,吸引教育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人际交往的情绪吸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使教育过程能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为“把学校建成最吸引人的地方”找到一种系统方法。
二、吸引教育的核心观念
    吸引教育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看待人与教育之关系的观念,其核心由四个关于人的本性和潜能的基本教育原则或教育假设所构成②:
    1.人是有能力、有价值和负责任的,并应该被相应地对待。教育者的个人行为和职业行为如何,取决于他们是否接受这个观念。如果教育者认为有些学生是无能的、无价值的和不负责任的,那他们将有意无意地寻找证实自己预言的途径;如果教育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有能力学好的、值得尊重的、能负起责任的,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将会为学生寻找和提供在学业上获得成就的途径。
  2.教育应该是合作、配合的过程。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教育者应通过吸引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做的事情,而不应强迫、命令。即使强迫、命令是有效的,但其能量消耗或代价与其结果是不相称的。
  3.在所有人类可努力的领域,人都具有未开发的潜能。在这里,潜能的概念是理解吸引教育的基础。在吸引教育中,潜能一词并不是指个体内部先天预定其命运的东西,而是指人的那些可与促进自我优化和能力进一步发展的良机相联系的能量和兴趣。吸引教育的目标就是唤起这些有待开发的潜能,并加以实现。
  4.人的潜能能够因特别设计的教育场所、教育政策、教育程序以及有目的的吸引者而得到最佳的实现。这个观念是吸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所在,它解释了吸引教育如何发挥效能。具体说来,吸引教育就是通过培育良好教育环境、制定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政策、设计吸引人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提倡尊重和关怀行为,吸引、召唤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与实现。
三、吸引教育的理论基础
    吸引教育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三个方面:
    1.行为动机的人本主义分析
    关于人为什么如此行为?历史上心理学家对此有多种解释。例如,弗洛伊德可能认为人如此行为是无意识的内在驱力所致,行为主义学者则可能强调先于和后于特定行为的环境刺激的重要性。与之相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如何行为,取决于人行为之时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处的情境。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看来,人的所有行为都是个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机能。换句话说,人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认识,影响其对当前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测,进而构成其行为选择和决策的参照点。要想理解人的行为动机,就必须理解人认识中的世界。一个人的行为,在旁人冷眼看来可能没什么意义,但是从当事人的角度看来则意义重大。例如,对于一个情感饥渴的人来说,任何一个微小的友好举动都可能被其视为“盛宴”。
    吸引教育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式来理解人的行为,而非把人视为由强化、条件作用、无意识内驱力或未满足的愿望所决定的客体。其出发点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有意识的代理人,而且在通常情况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③
    2.自我观念理论
    在各种意识水平上,个体都有一套关于自我的观念系统,并不断地自问一些与之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影响人如何行为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我观念是众多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也是众多教育理论的心理学基础。许多理论家都曾强调,维持、保护、增强观念中的自我,是所有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由此形成的自我观念理论可以解释教育过程中发生的许多看起来无关的现象。例如,那些把自己看作是麻烦制造者的学生,可能常以破坏课堂纪律的方式行事;而那些将自己视为学者的学生,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图书馆。在这里,动力是相同的,但行为结果却是极不相同的。同样,许多研究发现(Darakjian,Michael &Knapp - Lee,1985;Combs & Gonzalez,1994;Hansford & Hattie,1982;Harter,1983;Hattie,1992),有较积极的自我观念的学生, 在学业上表现出更多的坚持性;而自我观念较消极的学生,在碰到难题时则更多地倾向于放弃④。总之,每个人都按照他或她已形成的看待自己的方式去行为。
    自我观念理论指出,自我观念是一种“调节变量”,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认知过滤、行为启动和生活目标设立等作用。例如,有关学生自我表现效能的研究表明(Schunk,1984,1989,1990; Zimmerman, Bandura,1992),学生关于学习的自我控制效能的观念, 影响他们对学业成就的自我效能的知觉,影响他们学业目标的设立和他们其后的学业成功。这些研究同时强调,由于自我观念的内在调节作用,每个学生都按照他或她看待自己的方式行事,因此学校应有目的地提供条件,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观念⑤。
    自我观念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社会性的,是通过与人以及与人相关的情境、事件、政策、过程等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每年有几千个小时是在学校渡过的,因而他们在学校中的经历在决定他们如何看待自己上起主要作用。例如,一个小学生在餐厅宣称她是个正直的人,问她何以认为自己是个正直的人,她答道:“因为老师请我帮她改卷子!”为了有效地在学校学习学生需要充分肯定自我,从而焕发必要的进取精神以获取成功。
    3.民主化实践
    民主化实践基础于开放的、自由的、平等的对话。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只有通过这种持续的交往过程,人们才能够有效地处理各自知觉世界、自我观念、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学会相互尊重,进而发展和维持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吸引教育将民主化实践视为师生交往的引导目标,希望通过持续对话和相互尊重,实现相互理解、共享生活,并通过发展求同存异、设身处地的社会交往能力,形成人们的社会(集体)责任感。⑥

四、吸引教育的实践要素
    在棒球场上,当击球手走上击球位置时,总要先站稳脚跟以摆好击球的姿势。一个好的击球姿势虽然不能保证击出本垒打,但是肯定可以增加击中球的机会。吸引教育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姿势。教育者的吸引性信息是否能有效地发出并被有效地接收,取决于其以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来进行教育。在吸引教育中,教育者的良好姿态由四个要素构成⑦:
    1.信任(Trust)吸引教育不是任何单一的行为, 而是一种体现情感的吸引人的行为模式。因此,从事吸引教育首先要学校创设一种信任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怀。在一个吸引人的学校教育环境中,信任的标志随处可见:如规章制度是简单的,监督管理是低调的,学生被允许操纵昂贵的仪器,学生被鼓励作出自己生活中有意义的选择,等。信任旨在建立一种可依赖和可预测的教育环境,它由教育者的长期而稳定的行为方式所构成。即使面对那些最富敌意和攻击性的学生教师依然应该保持控制,避免回敬以同样的行为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非常喜欢学校,而且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外界事物。
    2.尊重(Respect)尊重,意味着把人看作是有独特价值、 有能力、有自我指导力量的行为主体。在吸引教育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人更为重要的了。而且,这种尊重是“给予的”,而不是“争来的”。要想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学校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尊重的方式实施,学校中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以尊重的方式行事。
    3.乐观(Optimism)乐观是一种生存能力,它能使人在艰难竭绝之中依然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吸引教育来说,乐观是人发展向上的基础。如果教育者按照学生现有的样子对待他,认为他“就是这么一种人”,就可能使他变得更糟;而如果教育者按照学生应该有的样子对待他,认为他将通过教育不断发展向上,就确实能帮助他变成那个样子。
    4.意图(Intentionality)在吸引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做事都出于既定的目标,即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吸引学生参与教育过程。人怎样着手做事,影响其结果。明确教育意图,有助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计划,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基于可能判断、价值选择和结果预测之上。教育意图越明确,教育者的行为就越讲究方式和方法。

五、简 评
    在面向未来的征途中,教育面临多种挑战,教育者承受的压力有增无减,但又必须做得比以往更好。在这种情形下,教育者很容易失去有价值的目标而成天忙乎于事务性的应付。因此,吸引教育理论的提出,有其特殊的意义。
    其一,它提醒教育工作者注意,教育是一种基础于希望、着眼于未来的活动,需要有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实践方法。否则,教育者就可能变成单纯的技师或官僚系统中的工作人员,甚至更糟,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变得玩世不恭,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二,它帮助教育者思考:在学校中什么事情值得干好,以及如何干好?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希望教育能够使所有人都主动参与自我实现的持续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自律进程。如何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呢?吸引教育理论认为,就象医院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服务于使病人恢复健康一样,学校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应该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教育者应该而且能够创设和保持一种学校教育环境,使之能热忱地吸引或召唤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以实现自身潜能,提高自身价值,并更全面、更深刻地思考事关个人和社会利益的课题,最终形成一种吸引每个人都成为终生学习者的教育文化。
    其三,它促使教育者意识,有效教育的关键在于民主施教。吸引教育理论强调,教—学这一双边过程所固有的合作、配合性质,意味着只有教师学生“一起干”才能取得实效;而学生能否有效地行使学习的自主权,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以信任、尊重、乐观、礼貌的民主方式吸引、召唤他们。平心而论,民主施教是现代教育理论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吸引教育理论从“把学校建成最吸引人的地方”的高度论述这一问题,赋予民主施教更深的涵义。特别是在目前学校中的民主施教与社会的民主化实践存在明显反差,且又缺乏改进良方的情形下,吸引教育理论关于民主施教的见解,更是给人“众里寻它千百度”的感受。
    当然,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教育理论,吸引教育是不完善的,有许多理论问题有待回答,有许多实践领域有待探索。但是,它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指出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提供了一套鼓励自我实现的激励机制,阐明了一种使学校成为“城里最吸引人的地方”的系统方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①③④⑤Purkey, W.W.& Novak,J.M.(1996) . Inviting school success. 3th ed. Wadsworth publish Company.
  ②⑥⑦Purkey, W.W.& Novak,J.M. (1988). Edu-cation: Byinvitation only.Bloomington. IN: PhiDelta Kappa.
  Purkey,W.W.& Stanley, P.H.(1994). Theinviting schooltreasury: 1001 way to invite Student success. New kork:Scholasti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2:12 , Processed in 0.1307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