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释人类学习的新途径:进化教育心理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3 01:2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解释人类学习的新途径:进化教育心理学
赵晶(浙江外国语学院)
陈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19世纪末,心理学理论开始应用于学校教学和教育学研究,教育心理学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之间的桥梁。1910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创办《教育心理学杂志》,主张以动物实验心理学的模式研究人的学习,建立了“科学的、实证的”教育心理学。但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学校教学模式转变,以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及其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传统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观点逐渐不能完全解释当前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现象。传统的教育心理学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知识产生和传递过程中的生物学进化属性。研究者们渐渐认识到传统教育心理学的不足,并开始寻求一种可以指导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统一的理论。进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心理机制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机制影响行为,进化理论承认物理和社会环境对行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并从最基本的生物学角度看待人类的学习,把人类学习某种技能看作适应的结果。研究者们把进化论思想也即进化心理学运用到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并促成进化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进化教育心理学是进化生物学与教育心理学交叉产生的研究人类学习的新学科。进化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朴素知识和他们的推理以及归因偏差对于学术性学习来说并不充分,人类学习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缩小初级知识和次级知识之间的差距。初级知识就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自然习得,不需要进一步学习便已掌握的知识;而次级知识源于人类的发明和创造,需要进一步学习,并通过教学才能掌握的知识。朴素知识是学术性学习的基础,许多学术能力都是建立在它们的基础之上,把朴素知识运用于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学术性知识,进而适应现代化的社会与社会生活。
一、学习源于朴素知识吗?
    人类为了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心理机制,并形成对环境的种种适应机制,包括朴素物理观、朴素生物观和朴素心理观。
    自然选择的物理直觉在心理学中称为朴素物理观。人类迅速而准确地把握物理世界的特点对其生存和繁衍有重要的意义。有研究发现,人类会对大规模环境形成地图状的心理表征,正如动物探究环境一样,而且这种能力最早在3岁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直发展直到成人。对人类来说,探究物理世界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长期的发展。人类的这种能力已经发展到工具使用的过程中。18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懂得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并且能够学会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工具。朴素物理观是人类对复杂的物理现象的简单化理解,能使人类有效地逃避天敌、成功地生存和繁衍。
    朴素生物观是人类对生物现象的理解。人类需要进行狩猎和采集活动来维持生存和繁衍,在生活中渐渐积累了生物体的知识。有学者提出,生物运动、生长、遗传和疾病可能是儿童最早掌握的生物过程和机制。人类的朴素生物观使人类产生区分不同物种和不同动物群的动机,进而在这些知识中获益。在进化中,这些知识和经验来自狩猎和采集活动,而且需要很多年人类才能学会这些形式的活动和技能,并且掌握能成功狩猎和采集的知识。朴素生物观使人类有效的狩猎和采集,进而获得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
   朴素心理观是人类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直觉认识,包括他人的观点、意图与想法等。朴素心理观由进化形成,通过基因和遗传来表现。有研究发现,当孕期为38周大的胎儿被给予人类声音的刺激时,他们的心跳会加快,这意味着他们天生就会对人类的声音敏感。他们还能学会辨别自己母亲的声音模式,并从其他母亲的声音中区别开来。朴素心理观的发展与人类的群居活动有关,群居使人类之间产生了竞争、合作等现象。男性的狩猎活动和女性的采集活动相互补充,男性的狩猎过程需要不同个体的配合,这样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另外,在食物不充足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就会因为食物而竞争,男性之间也会因为争夺与女性性接触的机会而竞争,这样就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在与生存环境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如果个体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意图和信念,个体就能获得更多的生存和繁衍机会。
二、学习动机是进化来的吗?
    人类进化了基本的生存动机以完成对必须的生存资源的抢占和控制,进而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学会了一些生存的方式,这些学会的能力就像结构和功能各异的“模块”,这些“模块”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由遗传决定,而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认知的偏差,以及推理、归因的偏好会与次级学习的活动需要相冲突,促使人类不得不去学习,学习动机因此而产生。人类的学习动机并非自然进化的结果,而是在与环境交互过程中由于朴素知识不能满足进一步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在与他人的竞争的过程中产生。
    其实,人类没有所谓的一般性的学习能力,而是拥有许多专门化领域的学习能力,每一种学习能力的发展都取决于这些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以及这些学习能力被设计出来解决何种适应性的问题。有人发现,儿童特别是男孩,喜欢群体竞争的活动,如小组体育运动;还有人发现,与文化课程的成绩相比,儿童更重视体育方面的成绩。由此可见,儿童学习学术知识的动机并不是来自儿童自发的兴趣,而是来自对外界社会需求的反应,儿童并没有进化出天生的好奇心来学习学术知识,而是为了适应外界环境,为了控制环境的因素而进行学习。此外,儿童喜欢学习与其身体运动有关的内容和符号象征性的内容,这些都是在人类的进化中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内容。有人比较了儿童对学习成绩的评估以及成就与自尊之间关系,发现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内部,以及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之间,儿童对自身学习成绩的主观评估存在很大差异。表明学习具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社会文化与儿童对活动和结果的评价的差异有关。
三、教育的性别差异是进化的结果吗?
    成人的性别差异是进化心理学关注的热点。进化心理学认为,专门从事狩猎的男性和从事采集的女性,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了不同的认知能力,相应的认知能力可以指导男女从事不同的活动。也就是说,人类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行为存在性别差异。造成这种的性别差异的潜在原因就是性选择。女性进化出更好的空间方位记忆能力,而男性在辨别方向、解读地图和心理旋转上的能力更强。有研究发现,男性更关注未来异性配偶的相貌、身材等信息,而女性更关注对方所拥有的资源与承诺信息。成人行为产生性别差异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这些差异与个体今后在社会中的职业选择有关。
    两性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性别差异对教育产生重要的借鉴意义,进化教育心理学的另一项研究内容是对男女儿童的不同教育策略的研究。有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数学能力上存在性别差异,男孩在解决具体数学问题和几何方面的表现优于女孩;而女孩在语言能力方面优于男孩。另有研究发现,在问题解决中,男孩、女孩使用工具的动机会有所不同,这与进化过程中的男女分工有关。在人类早期,男女两性的狩猎和采集的分工,使人类两性初级知识的发展不均衡,在初级能力上的进化差异导致次级能力的差异,因此在次级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男女的性别差异,异儿童ng潜在的的性别差异的潜在的原因就是性别。
四、进化教育心理学是一种元理论吗?
   进化教育心理学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教育心理学,可用来解释不同的教育方式和不同的课程对儿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的原因。但进化教育心理学带有强烈经验主义色彩,对于传统的教育心理学来说,进化教育心理学还需要实证研究来补充和验证。事实上,进化教育心理学可以作为一种“元理论”,用进化论的观点和思想来解释教育现象,并非一种具体的研究工具和方法,但从进化观点出发可以使教育心理学改进原有的方法论,从另外一种角度来建立新的方法。运用进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式,可以探究用已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实验不能解释的现象,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进化教育心理学不可能设计时间跨度很长的实验,只能根据进化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的理论观点进行假设,这就导致进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些结论遭到人们的质疑。因此,进化教育心理学中也许会存在无法验证的假设。
    人类的学习存在领域的特殊性,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充满了错误和偏差,因此,教育的目的是促成儿童掌握次级知识和能力,并缩短初级知识和次级知识之间的差距。语言作为人类独有的交流工具,它究竟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工具,还是人类学习能力进化的产物,这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尽管如此,研究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对人类学习和教育行为的研究应与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研究结合起来,因为语言和学习活动都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而产生的。学校应成为传授“非自然经验”的机构,并为儿童学习适应现代社会的知识与技能提供条件。
资料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b6dd1a0100ob5e.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3 22:37 , Processed in 0.17439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