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意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 本文转载自海博《潜意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海博
2013年1月25日
一、引子 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现象:家长拼命把孩子往重点中学、重点班里送,哪怕学习成本再高、孩子再苦再累;当孩子考上大学时,家长就喜欢在别人面前吹嘘自家房屋或祖坟的风水有多好;老师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且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自选位置时,往往成绩差的学生自动组合在一起,而且坐在教室最后的角落里。以上三个现象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有很重要的内在联系,那就是学习的动力问题,而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潜意识。笔者多年来致力于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下面就学生的潜意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二、理论与实践 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与潜意识两大部分,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意识,而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则是潜意识。潜意识占的份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不被别人和自己察觉,但对人的行为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积极的潜意识可以给人提供正能量,成为学习、工作、创新等社会性活动的动力源泉;而消极的潜意识则给人提供负能量,让人变得意志消沉,不思进取。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一所学校找了一些学生,随机地把他们分成两组,然后对他们说:“我将给你们做一份心理测试,通过这份心理测试了解你们的潜能,知道你们将来一生的发展方向。”但是回收了这些调查问卷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并没有做任何数据分析就把它封存起来,然后随机挑出一些学生,对他们说:“根据测试,你们都是能力出众、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的人,你们将来一定会取得成功。”从这以后,这些学生都更加的自信、积极、进取,毕业后都努力工作,取得了以前老师、同学都认为不可能达到的成就。 分析这个案例,其实这位心理学家仅仅只是对那几个学生做了一个肯定性的评价,但正是因为这个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定了自己就是一个成功者,所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这是积极的潜意识给人提供正能量的典型事例。其实翻开历史书看看,这样的例子何其多也!很多开国帝王从小到大就被人称赞有“帝王之气”,母亲怀孕时梦见“红日入腹”,出生时“有祥云在天,房顶金光四射”,正是这些带有肯定性的话坚定了他们创业的信心,一步一步地成为九五之尊。 回到本文开头。家长为什么脑袋挤扁了也要把孩子往重点学校、重点班里送?因为重点学校、重点班的成绩好呗!为什么进了重点学校、重点班的孩子会有比较大的进步?人人都说是老师水平高,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而已,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潜意识——学生穿着重点学校的校服、挂着重点班的牌子,他(她)们无形中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优秀者,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所以处处积极向上,处处向老师靠拢,进了实验室也主动坐在前排。反之,普通班的“差生”由于在“普通”班,又常常被老师批评,日子久了,也就形成了“我本来就是差生”的消极潜意识,所以就像本文开头说的——进了实验室就自动与其他“差生”坐在一起,而且不由自主地走到最后排、最角落、与老师最远的地方坐。 三、方法探究 作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或称职的家长,应当经常用肯定性的语言来评价孩子、鼓励孩子,例如“你真棒”、“你还可以做得更好”、“有进步”等等;绝对不要轻易地使用否定性的语言来评价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即便是孩子有错,也只能就事论事地批评他(她)的事做得不对,绝对不能对他(她)的人格、做事的出发点、未来的成就等做出否定性的评价。例如,孩子做错了事或做错了题目,老师和家长只能说“你做错了”或“这样做可能更好吧?”切忌说“看你天生就是个笨蛋”、“没得救了”之类的话。同样,如果老师或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消极的现象时,应当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通过真诚沟通去寻找引起孩子产生消极潜意识的原因,对症下药,重新唤起孩子积极进取的信心。 在教育实践中,老师或家长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潜意识,提供学习的正能量,形成孩子一生不断进取的源动力。从理论上来说,就是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孩子认为自己一定行、自己天生就不是平凡的人、自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从方法上来说,需要老师和家长多学习有关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提高自己与孩子心灵沟通的能力和与孩子语言交流的技巧,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其他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方法,供大家研讨。 第一种方法——诉苦法。家长向孩子谈谈自己过去的艰难困苦(如三年自然灾害时饿肚子的苦难),让孩子明白要改变现状,不重复父辈的悲惨生活,就必须努力学习。由于现在的家长大多是70后、80后,从小生活在幸福的摇篮,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而且现在农村与城市的差别日益减小,因此,这种方法现在不太好用,只适合少数贫困家庭。不过,家长可以找一些边远地区孩子贫苦生活的视频资料让孩子看看,使他(她)体会到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种方法——对比法。攀比是人的本性,老师和家长应善于引导孩子的攀比,给孩指明人生的方向。具体说来就是找出生活圈子中条件比较好的亲戚、朋友做例子,向孩子谈谈别人的生活条件多么优裕,比一比自己与人家的差距,提醒孩子“人家生活优裕是人家认真学习、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结果,馅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就会种下奋发图强的种子,努力学习,实现“一定要超过他”的人生目标。用这种方法要选好参比对象,切记不要盲目攀比,别让孩子只看见人家生活条件优裕的表象而没体会到人家艰苦奋斗的原因,也要防止孩子产生“人家生活好是因为有个好爹”这样的消极潜意识。 第三种方法——榜样法。向榜样学习也是人的本性,老师和家长如果经常给孩子讲讲生活中或者故事中的榜样,那么,孩子便会把自己想象成榜样,在无形中就产生了一种积极向榜样靠拢的动力,促进自己不停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这种方法是学校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学校评“三好、优干、积极分子”都是典型的榜样法,家长可以配合好学校的教育,教育孩子向“三好、优干、积极分子”学习,立志让自己也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 第四种方法——表率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很难相信天天打牌的家长能教育出一个好的孩子出来;反之,家长在孩子面前如果表现出积极向上、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姿态,那么孩子便能从家长身上获得正能量,以家长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教师也一样,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表现出自己也热爱学习、积极上进的风貌,切忌不要将自己消极的形象暴露在学生面前。近代历史上,曾国藩的后人出了一大批博士、学者,这与他自身道德修养高、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是分不开的。所以,家长在家里必须做一间书房,弄一个书柜,摆一些书籍、报刊、杂志,营造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展现出一个爱学习的家长形象,这对孩子形成热爱学习的积极潜意识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五种方法——迷信法。在现在的意识形态中,迷信是被贬斥的对象。俗话说“存在即合理”,迷信既然能够存在几千年,必然有它合理的地方,与其毫无意义地去贬斥它,还不如认真地去研究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掘出它合理的部分,加以利用。在生活中,当父辈们经常在孩子的耳边唠叨,说“我们家祖坟的风水怎么怎么好,一定能出一个大学生”、“我们家的房子向道很好,能出当官的”,那么——如果这个孩子信了这一套,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认定自己真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于是就会立志去努力实现这个预言,在人生的道路上,也就会按照较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妨多给小孩认几个干爹干娘,清明节多拜拜祖坟,多请几位先生给孩子算算命,或者改个名,或者编个孩子出生时“有祥云”之类的灵异故事,一定要让孩子确信他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哪怕给算命先生多送点礼也要让他讲好话给孩子听。家长一定要记住:这不是迷信,是为了力促形成积极的潜意识,是自我激励! 四、结语 潜意识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但这个影响也不是百分百的。试想一个资质不太好的学生,哪怕是放到最优秀的学校、最优秀的班级、请最优秀的老师来教,谁又能保证他(她)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呢?我们积极研究潜意识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在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时如何积极引导他(她)走出困境,同时防止因为教育方法不当而误人子弟。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明白的一个道理。 参考资料: 《潜意识》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耿永兴著; 《孩子上课走神,粗心大意怎么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李雯主编; 《小学生家长必读》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邹卓鹏主编;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出版,边玉芳、钟惊雷、周燕、蒋贇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