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生作业“星期一现象”的成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4 05:3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生作业“星期一现象”的成因分析与解决策略
——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研究报告
\成都高新新科学校
李 俊
    摘要:学生作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一线老师永远研究的主题。本课题以小学数学学科作业为例,旨在围绕学生作业众多问题中一种典型现象——假期归来作业质量远远低于平时常态时间作业(即本研究的作业“星期一现象”)。通过长期的跟踪观察及大量的调查分析,从老师、学生、家长三种视角剖析存在问题的主要根源,再针对这些原因展开大量实践探索,总结形成假日作业分开布置、时段作业递进设计、出错作业理性面对、巩固作业分层推进、专项作业专项要求、拓展作业过程优先、家庭作业培训家长等基本解决策略。并在不断实施推广过程中,为此类问题解决收到良好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问题   成因分析   解决策略
     一、问题现象:
    根据多年来对学生作业的跟踪调查,每当长假归来或每周一,面对学生的作业总感觉心情沉重,学生作业质量远不如平时作业质量,假期越长,作业重量越糟,与同事交流,均此同感,因而被称为学生作业“星期一现象”。又是一次长假结束,面对收上来的作业,办公室同事无一不叹息!经与大家共同梳理,学生星期一作业主要存在的这样几种常见现象:错误率较平时高出很多,书写普遍较平时差,极少数不能将作业全部完成,个别同学甚至不做,作业基本内容明显不符合规范要求(如解决问题最后不写答语,将题目中数据抄错,或将算式列出来,但计算留着到学校后找成绩好的同学对答案甚至直接抄上去等),家长督促不力(家长不签字,家长签字但不关注孩子作业是否做完,或明显书写较平时糟糕很多也视而不见)等等,一大堆的问题总是让老师们除了无奈与慨叹。
    二、追根溯源:
    (一)老师的角度:
    1.单位时间作业量过大。如某一年级老师要求孩子一晚上完成一份数学试卷,这个作业的量本身就有待研究;又比如某一天,就某一学科而言也许算不了很多,但各学科老师均布置有家庭作业,老师之间又缺乏沟通,这样对于学生要面对各学科作业量,加起来的总量远超出一次正常作业负担。
    2.作业难度设计不合适。一般就学生作业功能而言,其主要目标在于巩固练习新知,必要的练习是确保质量的基础,但就目前教学现状看,绝大部分老师为学生安排的家庭作业均以现行的教辅资料为主,而这些资料的度是否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呢?这一点在布置安排时往往老师没有经过认真研究就盲目安排下去,其结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如某资料中明显存在与教材不同步问题,个别教辅资料题量明显偏大,或个别题目设置严重超出学生现有基础水平,这样的作业要求整齐统一的标准,显然有失合理。
    3.作业安排随意性大。对于学生作业缺乏系统性与层次性,尤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同一题目全班一个要求就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往往不同教辅资料题目大同小异,而老师不加筛选处理,导致学生作业存在简单机械重复训练,往往相对于基础较好、学习习惯较好的孩子,一次作业很快即可完成,而相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完成难度偏大,无形中增加作业时间。
    4.作业评价针对性弱。对学生作业的反馈处理通常集中批阅,但绝大部分老师要同时面对两个班,少则八、九十名,多则一百多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很难做到精批细阅,仅就全面简单标画对错都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这样一来对于个别较差学生的作业基本就没有时间当面处理,而对于出现的个别性错误在集中评讲时,对于绝大部分孩子来说,较简单内容不希望花费过多时间,但对于极个别基础特别差的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人人过关,于是时间一长就形成恶性循环,差的越来越差。对于存在的不同类型错误纠正落实不够,虽然在形式上都将错误纠正过来了,但对于极少数学生来说,他们虽纠正了但并不代表他们真正理解了。同时,在作业评讲时,仍有少数仅将内容关注在对错上,对存在的普遍性错误原因缺乏深度的思考与应对策略,未能从本质问题上展开剖析,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低下。
    (二)学生角度:
    1.作业“容量过大”。各学科作业总计量过大,如果没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集中于某一时间段进行突击,这时明显感觉单位时间内作业容量严重偏大,加之在家做作业与在校做作业的单位时间内效率更低下,故为完成任务越做到后面心情越烦躁,作业质量就越低下。
    2.作业自觉性较差。部分孩子做作业习惯于在别人监督下完成,而绝大部分家长根本无时间也无精力管理,于是作业就听之任之,完全凭自觉与兴趣,高兴时就很认真做,而一旦外界干扰就极不稳定,尤其在周末,要么大量的时间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一到星期日下午或晚上才匆匆赶,仅为完成任务,如果再遇上作业难度一大,就完全为应付而做,不会做的随便将空白填上,应付家长与小组长检查时从表面看做完了。
    3.作业主体意识弱。对于作业的目的认识不够或不接受,对于家庭作业,重在为完成任务而做,极少数学生完全没想过用心去研究每一个题目的做法,简单而会做的就迅速凭感觉将其内容完成,而稍难一点题目或文字内容多一点的,要么不做,要么凭感觉将一些数字简单组合而成。还有部分成绩较好的,他们做作业时更多是凭上课时的感觉,缺乏基本的读题、审题耐心,只凭感觉估计差不多,而不去细细研究每一个题目的具体思路,不对题目作深入分析,于是往往把一些最简单的题目做错。
    (三)家长角度:
    1.家长不清楚孩子作业内容。孩子说做什么就是什么?而缺乏与老师及时有效地沟通,这就为一部分偷懒的孩子创造了机会,他们往将没做的作业或没做好的作业干脆不告诉家长,以逃避家长检查。
    2.家长无能力管理孩子作业。一是表现在他们对孩子所学内容的正确与错误无能力判断也无能力辅导;二是由于工作性质决定工作时间与孩子在家时间不同步,孩子在家时而家长却不在家,大部分时间孩子在家属于“真空”状态,根本无人管理;三是不知如何管理辅导孩子的作业;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家长自己也看不懂,更无能力辅导,完全凭孩子说做好了就认为做好了,不知如何检查督促孩子作业质量;四是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作业,主要低年级主要表现在孩子作业中典型的错误(如口算),中高年级主要表面在明显作业大面积没做完,书写非常糟糕,上次作业错误没有纠正等等,家长根本不过问原因,要求家长签字完全也当作任务,只管签名,对内容与质量根本不予关注。
    3.家长管理孩子作业方法欠缺。很多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他就听你的,我们说他什么也不听!”其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不知道孩子的生活轨迹,对孩子的管理仍停留于简单的吃饱穿暖这些最原始的管理上,而忽视从小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引导;二是缺乏与孩子沟通交流的艺术与能力,也缺乏这样的教育思想,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要么完全按家长意志办事;要么认为现在还小,大了自然就懂事了;要么过份溺爱,对孩子一味迁就放任,甚至与孩子一起做假欺骗老师;要么以自己忙为由,根本不与孩子进行最基本的沟通交流,尤其表现在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更不太去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与内心世界。
    三、解决策略
    基于以上一些基本的分析与思考,我先后尝试过如下几种解决策略:
    1.假日作业分开布置。即在布置作业时有意分开安排,如周五晚上的作业是什么,周六是什么,周日是什么,以此从心理上提高学生的接受效果,这样分开学生也确实认可周末的作业虽然总量比平时多了一些,但分开来看还是比较少的。这样在布置时孩子们反映确实较集中一下子安排更能接受,虽然总量没变,可让他们感觉单位时间内的作业量还是少了。
    2.时段作业递进设计。在平时晚上家庭作业安排时重点将难度较大一些的题目放在周二至周四的晚上完成,且尽可能安排在学习完一个新内容,完成基本练习并评讲完以后,再做相关教辅资料上的练习题目,以此为学生完成较难一点题目有一个足够的学习经验基础,并且也为有效巩固学习内容以提升学习效率。但在安排这些题目前往往由于时间关系,如果老师没有提前将安排的作业审查一遍,往往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经验性错误,面对这样的错误,一般希望学生在这儿跌倒后再去让他们自己总结为什么而跌,对于普遍性问题,在集中评讲时作为重点强调;确有困难者,再留于课后由小助手帮助辅导。
    3.出错作业理性面对。面对同一内容,学习上总存在差异,尤其面对两极分化较为严重的班级,作业内容安排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达成度。因此在内容设计安排上,尽可能考虑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完成基础性练习内容,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给他们一点挑战的空间,要么设置题目的思维难度加大,要么要求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要么提高对其质量的要求,如要求严格控制作业的错误率,这样对于不同层次的孩子虽面对同一份作业,但其要求却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一类学生的作业,关注点往往重在错误的问题上,重点分析错误的原因,而非正确率有多高,换言之即只有跌倒过才知道如何爬起来。
    4.巩固作业分层推进。如今天刚学习的新内容,晚上的作业多以较简单的基础性训练内容为主,但这时的题量略有加大,一般控制在30至40分钟内完成,对此内容强调必须在保证正确的基础上对同一问题尽可能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重在问题解决策略与能力培养,以加强求异思维能力训练。而对于教辅资料上较难一点的内容,一般安排在同一内容的第二课时后作为家庭作业,这时重点要求必须努力将每一个问题至少用一种方法解决,重点关注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在评讲中更多关注“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尤其对于一般最后一至二道思维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不一定要求人人必须做对,但至少要求必须对此题有过自己的研究与困惑,自己没能解决的困难在哪里?然后在集中评讲时,再听听其他同学面对同样的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5.专项作业专项要求。如在百分数问题解决教学后的作业安排中,要求学生对所有百分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须先画出线段图,再根据相关信息写出基本数量关系式,最后才是列式计算。而在作业评价与反馈中,重点关注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否正确,所画图式表示是否合理。又如在圆的问题解决中,重点是如何将题目中的生活情景问题快速提炼成数学问题,将情景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如圆形钟面的分针长多少厘米,读完这一句的第一反映是分针的长度与此圆的半径关系,分针针尖走过的距离与周长的关系,分针扫过的大小与圆面积的关系。
    6.拓展作业过程优先。明确每次作业的目的意图,重点关注本次作业的重要练习目的,尽可能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考动手实践。如基本计算前安排口算+复习练习,帮助回顾算法与算理;纠错训练,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实践后的反思与总结;制作学习用具,通过动手体验帮助建立基本数学图像,构建基本数学模型;收集数学信息,提高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和趣味性,同时感受身边的数学信息与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每月办一份数学小报,收集相关数学文化内容,丰富基本的数学文化内涵;每周写一份数学日记,梳理一周所学数学内容,通过反思与归纳,帮助学会进行基本的数学知识整理;做实践小调查,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等等。
    7.家庭作业培训家长。目前就小学高年级而言,对于文化层次不高的家长群体,很难对孩子作业进行专业性辅导,他们通常要么直接告诉答案,要么根本不看不懂,不知道怎么做,更有极个别家长根本就看不懂孩子的作业基本要求。鉴于这些现象,建议家长督促孩子作业的几个层次要求:第一层次,检查孩子作业内容是否做完,即当天作业是否留有空白,是否存在没做现象;第二层次,检查孩子作业的书写是否工整,如果对孩子的作业书写工整度不知道怎么比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与这本作业的第一、二个练习书写进行,根据人的基本特性,通常面对一本新的作业或一个学期新的开始,都会非常认真做好开端工作,因此通过与一开学时的作业书写比较,就可发现孩子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第三层次,检查前一天作业的对错情况,如果出现较多错误,就应该及时清问孩子这些错误的原因,检查是否将这些错误的地方都及时改正过来了,如果没有改正,就重点督促将其出错的地方全部改正;第四层次,针对孩子前一天作业出错情况,让孩子重点将出错的原因讲清楚,也可要求将这些错题给家长讲解,如果能将这些错题讲得家长都明白了,就不再考虑孩子对这些错题的掌握情况;第五层次,对于当天作业有家长不能判断对错,或者家长根本就没有能力辅导,而孩子又确实不知道如何着手时,及时鼓励孩子主动向老师请教,寻求老师的专业指导,这样一是让孩子养成主动将自己不会的内容向老师请教的好习惯,同时在与老师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能及时得到老师的针对性引导,不仅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通过孩子与老师的交流,也为老师对孩子学习状况有了更深一层次的单独了解,更有利于对孩子的个别指导。
    四、问题思考:
    1.学生作业内容的设计与选择需要老师对教材具备较深的研究功底,需要对学科整体结构体系及相关学科知识的纵向关联充分把握,否则很难准确对学生作业进行甄别与筛选,尤其对一些典型题目作为变通资源处理。
    2.对学生的分层把握及动态调整,尤其能否准确分析学生作业中存在问题的深层根源,能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处理策略,这需要教师充分熟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基础性差异。
    3.学生周末时间的分配及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而部分家长忙于生计而无力对孩子的作业时间进行有效监管。这样对于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如何寻求更加有效的解决策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5:50 , Processed in 0.4761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