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名班主任之七种武器 南京市第六中学 陈宇 成为名师是每一个做教师的梦想。做了班主任,当然想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以至于登堂入室,发展成为名班主任。而成为名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需要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除去体制以外的因素(比如被某个领导看中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一名有志于在班主任领域里有所建树的老师必须有着长期的积累和思考,拥有一些特质,也需要在关键的时刻把握一些机遇促成飞跃。我们可以大致地将其总结为——成就名班主任的七种武器。 如果拥有了这七种武器 ,即使你没有背景,也完全可能成功。遗憾的是,真正能同时拥有这七种武器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不过其实少一两样也没关系,补偿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将手头现有的武器性能发挥到极致,另一个是牢牢地把握偶然降临的机会,如果再加上一点运气,就一定能成功。即使你不能成为名班主任或不想当名班主任,了解这些武器对你做好班主任的本职工作也一定是有帮助或启发的。 第一种:人格魅力 何为人格魅力?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对成就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有何重要的影响? 人人都能当班主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优秀班主任,名班主任更是如凤毛麟角。很多班主任的能力很强,但距离名班主任的要求还甚远。成为名班主任,是需要有天赋的,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专家认可。能力和天赋是有区别的,简单地说,前者在带班实务方面很重要,而后者却决定了你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浸润程度。天赋虽然更多的是一些感性的东西,但并非虚无缥缈,我甚至认为一些被称之为“天赋”的东西很难说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培养的。也有一种较为简单的归类,除了教学方法、技能之外的、与人性相关的素质、气质都可以归入到“天赋”的行列。比如有的教师就是具有领袖的风范,在做学生时是小领袖、小干部,当了老师后也表现出较强的驾驭、控制能力,即使是第一天走进陌生的课堂也不会手足无措;在众人面前演讲不会胆怯,可以用眼睛直视对方,等等。 在这些素质中,亲和力是相当重要的,和人相处让人觉得很温暖,如沐春风。这一点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而一个人的亲和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的,也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地的自我教育习得。 很多人认为外向型的老师更容易成为优秀班主任,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肤浅地用“学生喜欢”的角度观察,可能确实如此,但真正往深处走,是否能成为优秀班主任与内向还是外向并无多少关系,这两种性格各有长短,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情商的高低。 情商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认识自身的情绪。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 2、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这五个方面都与知识总量和知识结构无关,却与能否做好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班主任应该有一颗悲悯之心,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容人的雅量,有乐天的个性和幽默的谈吐,其实这些都是情商涉及的内容。 知识渊博、气质儒雅又不失阳刚、道德素养良好、情商高,这些都将为你的人格魅力加分。教育就是一种影响,在教育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年级段越高的学生受其影响也越大。 人格魅力是每一个想成为名班主任的老师都必须刻意修炼的,我们把它排在七种武器的第一位。 第二种:志存高远 什么样的人能成大器?首先要有做大事的胸怀,又要有从小事做起的耐心。带着远大的胸怀做小事,是成功的关键。 班主任,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繁琐的工作,只有疲劳感、倦怠感而鲜有成就感。很多人认定在这个岗位干是没有多少前途的,教师的发展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升迁,另一条是在教学上钻研,成为名师。大浪淘沙,正因为大部分人从班主任这个流水般的队伍中像跑龙套似的不断地进进出出,才留下了少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固分子“显山露水,这些人中会有人最终杀出重围。 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格,但仅仅坚持是不够的,很多老师做了一辈子班主任仍然很平庸,这些人沉寂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班主任工作当回事或妄自菲薄。不要看不起任何小事或平凡的工作,有志成为名班主任的老师一定会怀着很高的志向做最细小的事,他们的奋斗往往不被人理解,他们会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慨,但感慨归感慨,感慨之后还是要继续做下去。 很多人都相信“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说法,但真正能坚持这样做的人有几个?当年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发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最终成为一代西楚霸王,这既是一种气势,也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最好。经过理性的自我评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劣势,如果你觉得可以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不妨怀着远大的理想用心去做,试试看自己能走多远。我的想法是有多远就争取走多远。 我从1990年工作到2008年,做教师当班主任,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常会有一些选择题,事先我们不知道那种选择是正确的,只有选择了、走过了一段路才能有所察觉。但是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其实都无所谓对错,只要认真走好,就会发现其实条条大路都是通罗马的。我做班主任只是多种选择之一,此前,我离开的机会,但因为种种原因,却一直留了下来。既然留了下来,那就好好努力。回想一下,激励我坚持下去并坚信能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事业的是一种不甘平庸的精神。 2007年底,我从教十七年后才有了第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去北京参加骨干班主任培训。我一个人寂寞地来到了北京,我是一个狂热的旅游爱好者,但是在三天的培训中,我足不出户,除了认真听讲座就是在房间整理笔记心得。每次台上的专家名师讲完课,都有大量的粉丝上台和主讲老师合影或要求签字,气氛很是热闹。当时我就在想,总有一天这个舞台会有我的一席之地。当时的我只是一名忠实的听众,没有什么业绩,也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做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到了绝大多数人退出的年龄还默默无闻,这时候才开始努力来得及吗?我没有想过,我只是觉得我如果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我看看周围的那些同行,他们大多比我年轻,也比我优秀,或至少我们处在同一个高度上。我的起步本来已经很迟,按照通常的观点,我早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我白手起家开始打拼,两年之后,凭着多年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做出了一点成绩,我坚持以培养高尚的人性为主旋律的情感教育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从一名草根班主任成长为全国各类班主任培训的主讲教师。 现在,每每有培训的老师找我要求合影或签名时,我一边为每一位教师写下我真诚的祝福:“做最好的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一边在想,要求签名、合影表明了老师们对成功者的仰慕和尊敬,但更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也可以有所出成就,谁也不比谁差,应该有“彼将取而代之”的想法。听名师报告,一些老师只是想着学一点方法,拿回去好马上用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上,耕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好好耕地是对的,但如果只想着做一个简单的农夫,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在培训中我们能感受到名师风采,既要清醒地看到自己与名师的距离,又不要妄自菲薄,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甚至别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能做到,人各有所长,只要有坚定地信念,坚持走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如果你有了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你已经在向成功迈进了。 不久前在和朋友的一次闲聊中谈到一个话题:如果我不坚持做班主任会怎样?因为我人生的道路完全可以不这么走。我回答,历史不容假设,但是,以我不甘平庸的性格,即使不做班主任,做其他任何事都可能会成功的。 坚信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成功之道,就算是扫马路,也能扫出一条人生的康庄大道,这就是志存高远,我们把它排在七种武器的第二种。 第三种:做到极致 我们不能否认在这样一个膜拜成功的特殊时代,一夜暴富的心理已经扩展到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受其害的是教育,因为教育是最不能速成的,不仅于儿童而言如此,对教师的个人成长和教育观念的形成同样如此。与此相应的,各地“打造”名师之风盛嚣尘上,似乎在一日之间可以建成罗马。 我们不可否认少数幸运儿天赋异禀加之有贵人相助,能够快速从基层教师队伍中脱颖而出,但就人的成长一般规律而言,名师是绝不可能速成的。从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做到名班主任,经历了所谓的适应期、成熟期、高原期、超越期,走过了人生的完整历程,潜心于教育研究,专注于学生成长,方能最终修成正果。这条路极其艰苦难行,唯有尝遍了人间的冷暖,体味了人生的种种酸甜苦辣方能羽化成蝶,凤凰涅槃。如果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是真理,那么在平凡的岗位上成为“状元”的不二法门只有四个字——做到极致,班主任工作尤其如此。 正因为班主任工作过于琐碎平凡,所以长期以来价值被低估,难以出头。近年来的境况虽有所好转,但仍然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主流,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成为无奈的被动之举。但智者总是善于人弃我取的,人人都不看好的行业其实也蕴藏着诸多的发展机遇,但我们如何能把握住机遇呢? 以我自己为例,我做的那些凡人小事几乎每一位班主任都做过、正在做着并将继续做下去,因此听我报告的一线班主任很有共鸣,感同身受。同样是做小事,但我做事的秉性决定了我还是有点与众不同——就是这一点点与众不同决定了差距——我会把事情做到极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把同样一件事做到了同样的程度并认为这样就可以了,只有多走一步、再深入一点、再多干一点的人才能出头。 比如班主任工作中一件最普通的事——大扫除。以地面清洁为例——清扫地面,清除地上的污渍,这个大家都做,如果仅限于此,当然没有任何亮点。曾经我接手的一个班,地面肮脏不堪,充满了油污和一块块的口香糖污渍,根本看不见地砖的本来颜色。学生习惯了在这样肮脏的环境中上课,浑然不觉。如此环境,怎能育人?我誓言改变,让孩子们知道他们应该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我把教室的地砖用坐标的编上号给每个同学分配一块,自己也拿一块,这就有点意思了。我们带来了劳动工具,洗衣粉、钢丝球、铲刀……我和同学们一起,蹲在地上“一寸一寸”地擦洗,场面令人动容;大扫除之后,孩子们擦去脸上的汗水,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教室原来如此清洁美丽。我对孩子们说:铲除了地上的污渍,净化了我们的心灵!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把大扫除这件小事赋予了极高的德育内涵,把一件累人烦人的工作升华到了很高的境界,这就是班主任的价值引领。这是不是已经做到了极致呢?从事情本身来说,已经算是做到位了,但有谁会想到把清洗之前的地面和清洗的过程以及清洗之后的面貌用相机完整地记录下来呢?唯有这样强烈的对比,造成极大的视觉上的冲击才能让一件最细小的事具备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相信大量的班主任做大扫除的经验和成果比我丰厚得多,但是,我把大扫除写成了精美的日志,配上了照片,图文并茂,既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也折射出了教育的艰难。唯有如此,才算是做到了极致。我懂得珍惜人生中的那些难忘的片段,并且善于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最终成为我讲座中的精彩案例——从一个最最肮脏不堪的教室到被前来参观的校长誉为“最美丽的教室”,一个差乱班的孩子们书写了一段关于找到尊严的传奇。 听过我报告的老师们都会感到震撼,但回想一下,确实没有一件惊天动地的伟业,都是很普通的,但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总是更深入了一点,就那么一点——别人晚自习我们也晚自习,别人晚自习不讲话我们也不讲话,但我更要让他们做到即使无人守望也照样纪律很好,多了这四个字“无人守望”,就是深入一步了,而如果这件事发生在在一个最差的班级身上,那就是做到极致了,配上精美的图文让更多的人欣赏这样美丽的教育案例,更是其他人所不及的。 撰写教育叙事也是如此,很多老师都做过,但绝大多数人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我坚持写日志,数年来从不间断,每一年都在百万字以上,我的日志完整地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和自己做教育的心得——每日笔耕不断,而且每一篇文章都尽量写好,现在我的博客已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教育博客之一,精心撰写教育叙事让一个普通班主任找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做到极致了,就必然产生特色和形成品牌,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做到极致,和“志存高远”有着密切的联系。做到极致是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品格的体现之一,我觉得,把任何事做到极致都能获得成功,我们把它排在成就名班主任之七种武器的第三位。 第四种:高屋建瓴 要想做成功的班主任,就必须给自己平凡而琐碎的工作赋予较高的意义,即我们经常说的“高起点、低落点”。班主任做的事情都是小事,但教育无小事,孩子的成长这一件大事就是由许许多多小事组成的。平庸的班主任首先是看不到自己工作的深远意义,也不善于学习、不善于反思总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样一来,就算是撞一辈子钟,也撞不出一点火花来。 如何能让班主任的工作出色起来?从技术层面上讲,要“技高一筹”,从教育的影响力来讲,需要“高屋建瓴”。再知名的教育家也都是从教育人的小事做起的,但和常人不同的是,他总是能将自己做的那些小事总结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做小事的时候心中就想着培养人的远大目标,让人感觉到同样的事他做出来就出手不凡。 显然,要使班主任工作能突破就事论事的局限,就必须小中见大,用做教育家的情怀和气度对待那些凡人琐事。“高屋建瓴”是普通班主任工作走向卓越的基本前提,否则,就只能流于平庸了。 班主任工作如何才能高屋建瓴? 第一是“专注”,又叫“用心”——把心思放在教育上,把事情当做事情来做。别人不把班主任做的事当做事,如果自己也不当回事,自然不会有任何进步。只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才会产生奇思妙想,才会有所感悟,为进一步的提升奠定基础。在我的教育故事中不乏充满智慧的神来之笔,这些智慧来自于何处?智慧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只是很多人不去开发而已。用心去想,总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总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干这一行最需要的是动脑筋而不是卖体力。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动脑筋,认为把心思用在这些小事上很可笑,这恰恰给有心人留下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机会既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又是留给智者的。我在向北京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老师们介绍我的教育经历时,曾经讲了一个小案例:为了排出班级同学的最佳座位,我动足了脑筋,把所有人写的意向做成卡片放在桌子上反复研究,排兵布阵,大有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风采,结果还被家人嘲笑了一番,说我这么大人了为这点小事忙得不亦乐乎,但如此用心于一件小事,最终却成为经典的教育故事,我撰写的《座位的学问》被很多人研读、转载,帮助很多班主任解决了这个细小而麻烦的问题。小小一个座位的编排,却如此精心,发挥了班主任在工作中的极大智慧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专注于小事能小中见大,小中见大方显高屋建瓴的本色。 第二是学习研究,提升境界。 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的继续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各种官方指定的教研研修活动,另一种是自我教育。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来自于教师主动的自我追求。官方组织的培训,即使效果再好,也是一时的,片面的,听的时候心潮澎湃,回到现实中,漫长而艰难的教育过程又让人心碎,在学习中的获得的动力难以持久。正因为这种种困难,才凸显了那些坚持努力的有志者的不易,总有人能坚持学习,走自己的路。 继续教育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这两种继续教育的侧重点都在学科教学上,所谓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不仅概念上含糊,而且至今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操作系统。沿着学科教学有一条很清晰的发展路径,以职级晋升为主要保障,教师是可以看到今后的发展前景的。而班主任如何发展?方向和支撑又在哪里?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将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正因为如此,研究班主任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成为少数有心人的爱好——因为喜欢,所以学习研究;因为有了困惑,所以想从典籍中寻找解决办法。 说到自发的继续教育,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爱看书爱研究的老师并不多。一方面教学压力大,教师难得有闲暇的时间和多余的精力关注教学以外的书籍;另一方面,学习并没有成为多数教师的终身习惯。我认为这与我们长期以来教育培养人的观念和做法有关,完全为应试而从事大量的训练,导致了全民整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素质下降,完成了学校教育之后就不再读书学习,教师概莫能外。 教师不读书,导致自身除精通专业知识(确切地说,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外,综合文化素质不高,常识缺乏,而这恰恰是使班主任工作难以上台阶的硬伤。很多看了我文章或听过我讲座的老师都误认为我是教语文的,而我却是标准的理科教师。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按大多数人的想法,一个教理科的老师是难以写出优美的文章或有卓越的表达能力的。其实我们只要观察一下很多大师级的科学家,他们的文化功底都相当厚实。如果说一个人的努力程度表明了对事业的执着,那么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决定了他对事业价值的理解和可以达到高度。班主任是个杂家,要提升工作的水准和思想境界,加强学习研究,提高综合文化修养是必须的。 第三是总结提炼,形成思想。 这是个老话了,但恰恰是绝大多数班主任不能做到的。提高教育的层次在于不断反思总结,将经验性的、技术性的心得上升到理论高度。做到这点可以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建立在上述第一条的基础上的,不学习就只能是低头拉车,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不知道前人已经总结了好好的理论放在那里,你还在苦苦地追寻着;第二个是带着经验或思考的问题去典籍里寻找根据。没有总结提高,只能是在同一个层次上反复操作,充其量技术越来越精湛,但因为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无法更深入一步,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出类拔萃者。 任何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不为人所知的寂寞奋斗历程,做教育更是要潜下心来思考,从小事中寻找经典理论的落脚点,发现这些闪光点是需要刻苦研读的,感悟是在大量吸收的基础上的。教师因为工作量大,阅读时间有限,所以宜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办法,尤其是泛读很重要,广泛涉猎,即使是囫囵吞枣也无妨,感悟会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产生,同时要养成边读边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到了需要的时候能在头脑中搜索到线索,再去有目的地精读,这样理论水平提高得就快了。目前市面上关于怎样做班主任的书很多,但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肤浅甚至拙劣之作,且这类书籍较多关注操作层面,对教育内在的规律缺乏深层次的探究。如果只想借鉴一些现成的方法,读读也未尝不可,如果想切实地练好内功,则选取的学习对象应该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教育经典,通过与大师和智者的对话提升自己做教育的境界。我工作即使再忙,每个月都要至少读一本好书,这些书籍中有些是教育类的经典,有些是泛教育类人文方面的,甚至有军事著作,但我有一个原则,决不把时间浪费在读流行的、没有任何思想深度的书上。 成为优秀班主任是需要天分的,而这种天分表现在学习深造上就是有极高的悟性,领悟力特别强,能把经典的教育思想和自己的实践相结合,做到出手不凡。 说实话,很多具体的工作大家努力做起来都差不多,甚至有技术层面的高手,善于操作和表演,一节班会课可以开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但决定他能达到的高度的绝不是才艺,而是思想的深度。做教育做到最后,就是做一个境界,谁能进入高境界,谁就是把教育做成了艺术,谁就能成为大家。这恐怕就是工匠和艺术家的区别。 高屋建瓴就是把小事赋予较高的教育内涵、看出平凡的小事中伟大的地方的能力。所以说,光把事情做到极致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能否取得最终的成功,这一点至关重要。大家都很努力,但最终能走出来的一定是既有实践又有理论的. 第五种:永不言弃 我曾经为自己的班主任生涯打过一个分,近二十年中没有成就感或有挫败感的时间几乎占到了90%,而有所成就的只有10%,但是没有那寂寞、失败的90%,就不可能有最后的10%。 班主任是做人的工作的,所以,班主任做人的品质直接影响到他做教育的姿态。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反复性,任何教育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一蹴而就,教育中的反复,是对一个班主任最大的考验,过了这一关,才能迎来事业的辉煌。应对教育中出现的反复的唯一办法是永不言弃。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有坚韧不拔的信念,相信所有的教育投入都将会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带来帮助,即使暂时没有什么效果,也不因此而放弃努力。不论最后有多少成绩,这种品质本身就是成就名班主任的利器。在我的一篇文章中曾经这样写道: 要做一个好班主任,就必须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不管有多困难都必须坚持。你必须做好这样一个思想准备:你前面刚刚批评过他,就准备着他一出办公室的门就骂你,下次你还要装着什么都不知道,继续你的教育。你明明知道对他的教育看不到任何效果,也不可以因此而放弃——把这一切都看成是对你的考验,方能修成正果。所有的教育都不可能是无效的,只是它的表现方式不同,有的,要在很远的未来才能体现,而那时,你甚至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了。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永远不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 我很喜欢说这样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剩下的一半十之八九也在走到最后一步前放弃了,一位博友曾经用冰心的诗赠我: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说得真好! 绝大多数班主任的成功,是因为带出了众多考上名校的学生,唯独我不是这样,相反,我带的是差乱班。其实,带什么样的班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自己的位置上有没有思考、有没有做到最好。与带好学生的顺风顺水相比,带差乱班更能考验班主任的意志和智慧,尤其是耐挫能力。三年前我接手了一个全校最差的班级,站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秩序和恢复学生的信心,吃尽千辛万苦,刚刚有了一点起色,班级却出现了巨大的反复,迅速退回到原点。此时,我第一次想到了放弃。忍一忍,顶住了,在坚持中,班级取得了一点进步,给了我一点信心,但好景不长,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坏习惯积重难返,班级再次陷入混乱和倒退。第二次给我的打击比第一次还大,我再次想到了放弃,并且已经准备付诸行动,但我对学生付出的真心让全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再次展开行动挽留我,而这次的挽留令人更加感动,我鼓足勇气再次走进了教室。每到此时,学生似乎就长大了一点,用更好的行动作为回报。而我会积聚能量变本加厉地投入到新一轮的教育中。在如此的坚持下,班级在一点一点地螺旋式上升,尽管艰难,但确实在进步。就这样,在反复中一直坚持到他们毕业,历经了无数的坎坷,在让孩子们取得成功的同时,最终也成就了一个“问题学生教育专家”。一些教育中的个案也是如此,为了转变一个学生,从高一到高三,不休止地进行着谈心教育,我的名言是:即使你放弃了自己我都不会放弃你。 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似乎和教师的成长规律有相似之处,唯有用坚强的意志接受前进道路上的任何磨难,才能最终走向成功。永不言弃,这一可贵的品质在做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成长本身就是复杂多变和反反复复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永远不可能是一片坦途。在困境中坚持会给人更多的感悟,逆境更能锻炼人、考验人。每当你坚持向前走了一步,你的积累就多了一分,当你在坚持中越走越远的时候,前期坚持给你带来的收获会让你越来越不能放弃,因为此时放弃意味着前功尽弃,意味着你由一名勇士变成弱者。你的坚持无形中会为你的学生树立榜样,这是最好的教育,你的学生会在你的熏陶下逐渐学会你的思维方式和对生活的态度,这是你带给他们的终身财富。在我曾经写过这样几句话: 如果我不能坚持,我将永远看不到最后的风景, 如果我不能坚持,我将否定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努力…… 也许这才是做教育,如果缺少了这点精神,即使学生取得再好的成绩可能也不能说明什么。班主任的职责和任课教师的职责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把优良的意志品质传递给学生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学生从你身上可以学到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在你坚强意志感染下,学会战胜生活中遇到的任何困难。 我做班主任时间长达二十年,而且现在仍然在继续,硬是把一个别人看来很痛苦的工作做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而只有到这步,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收获和幸福。我想,这件事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永不言弃的品格,最终让学生成为生活的强者,也造就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我们把它排在七种武器的第五位。 第六种:形成品牌 提到中国教育界著名的班主任,我们都会在头脑中浮现若干名字:魏书生、李镇西……说明一些名班主任他们名字就已经成为一个品牌,这就意味着也许即使你没有看过他的书,你也一定知道这个人——这就是品牌的力量。虽然绝大多数老师不可能做到像这些顶尖人物那样有成就和影响力,但其实每一个老师、每一个班主任在工作中都要注意培养品牌意识。 我们在此借用做企业中经常使用的“品牌意识”一词。这个名词的原意是指企业对品牌和品牌建设的基本理念,它是一个企业的品牌价值观、资源观、权益观、竞争观、发展观、战略观和建设观的综合反映。在现代经济中,品牌是一种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同样,一个教师的品牌也有着相仿的意义,品牌,是一个教师的影响力和价值的体现。班主任的品牌是建立在班主任的个性、特长、业绩之上的。优秀班主任发展到最后,就是具有特色的品牌班主任。 如果简单描述一下班主任的变化,对没有任何发展的班主任来说是这样的: 年轻班主任—中青年班主任—老班主任 这里只有年龄、资历的变化,没有水平和境界的提高,显然如果按照这条线索去做,班主任工作当然会令人感到厌倦当;若按照技艺的娴熟程度划分可以是这样的: 新班主任—成熟的班主任—富有经验的老班主任 虽然比第一种描述内涵丰富一些,但其发展仍然是平面的、单薄的,按这条线索发展是不会诞生名班主任的;如果树立品牌意识,班主任的发展就应该是这样的: 新班主任—称职班主任—优秀班主任—个性班主任—品牌班主任。 我们在这里特别把“个性班主任”放到“优秀班主任”之后,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即“个性班主任”不同于“有个性的班主任”或“班主任的个性”,而是在已经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基础之上在教育中逐渐形成富有自己个性的教育风格,沿这条路线发展下去,就是品牌班主任,换句话说,“个性班主任”是成为“品牌班主任”的前夜和必经阶段,而个性班主任又首先必须是优秀班主任。 对于业外人士来说,品牌教师可能只是一个名字或符号,但是在业内,品牌必须有大量的、实质性的思想文化支撑。提到某位名师,会产生若干关于他的思想、论著、言论的联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地方,成为业内某一领域的代表或领军人物。品牌班主任有以下特征: 专业上足够优秀,有业绩支撑; 有鲜明的教育风格、教育个性或创新性; 有足以代表自己思想的个人专著; 在业内有足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等等。 由此可见,品牌班主任就像是这一行业的明星,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机遇、人脉。对于全国数百万班主任而言,绝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教师,那么讨论这个问题有无必要? 当然有。因为,做班主任要有品牌意识和最后成为顶级的品牌教师并不是一个概念,后者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前者是我们对待工作应该持有的一种态度。品牌意识其实也反映出一个班主任对工作的敬业程度和自我追求——对“做最好的自己”的追求,在年级里、在学校里、在区县市里,都可以有所追求,它反映了班主任对生活对工作的一种态度。 那么,怎么做才能形成品牌呢?基础的工作是把自己在个性、才艺方面的特长与工作相结合。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早已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无限放大自己的优势,让强项更强,最终形成自己鲜明的教育风格,如湖北的桂贤娣老师、山西的王文英老师,无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突出的才艺,但这些才艺如果不与具体的工作相结合,只能是个人爱好或一技之长,如果运用在工作中则如虎添翼。在教学上突出的业绩也可以迁移到做教育上来,帮助你成为品牌班主任。魏书生老师首先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而后才成为教育专家。 形成品牌还要注意自己立足的土壤,因地制宜,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源,相信任何土壤都有适合它生存的植物,任何生源都能造就品牌班主任。正确的态度是面对现实尊重现实而要力争超越现实,相信无论给你什么样的学生你都能尽到自己的力量把他们教好。当年北京的王金战老师因带出过众多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而一举成名形成品牌,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不可能有这样的机遇,那你是不是就不能有所作为?三年前我带的学生是最差的,而且我身处的教育环境也十分恶劣,但正因为这样的情境,才迫使我致力于研究“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因为这是我唯一的资源,但就是这没有人看好的资源造就了一个“问题学生”教育专家,多少也算个品牌了。 更上一层楼的工作是总结自己的教育思想,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零散归拢于系统,由浅层深入到实质。通过撰写论文、发表论著将自己的思想逐渐积淀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最终形成品牌。说到李镇西老师,我们就会联想到他的民主教育;提起斯霞老师,我们都为她的母爱教育所感动。名家的成功给我们以启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然他们达到的高度我们可能无法企及,但用类似的指导思想也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前进。 班主任不是作秀,是需要踏实做教育的。现在很走红的所谓“麻辣教师”、“史上最牛的”什么什么教师永远不能成为品牌,随着网络媒体的发达,在公众视线始终处于追求怪、异、新的心理驱动下,类似的一夜蹿红的明星可能会暂时吸引大众的眼球,但是这些“明星”在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和快餐式的生活节奏下会迅速湮灭,其原因当然是这些所谓的明星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也没有深邃的思想,注定只能在流行的舞台上跑跑龙套,无法入流。因坚持网络德育实践和一些特立独行的教育方法,我在数年前就被媒体誉为“网络明星教师”,又有“非典型教师”的说法,但我非常清醒,靠这些另类的称谓永远不能成大器,只会离真正的智者越来越远。我根本无意以另类的方式博取大众的注意,但我热爱教育,离不开学生,我确实想成为最好的班主任,于是在我成为“明星”之后,没有以此作为教育生涯的圆满收场,而是毅然接过了最差班的教鞭,踏踏实实地重新开始我的教育征途。直至现在,我仍然不能认为我找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只是对很多事多少有一点明白,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能更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不去努力寻找,哪里会有方向! 每一个不甘平庸的班主任都要有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些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但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仅仅靠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是有着明确方向感的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样发展,可以帮助你战胜职业倦怠感,直至取得成功。形成品牌,成就班主任之七种武器的第六种。 第七种:重要他人 当你备好了前六种武器之后,可以说很多事情都水到渠成了,但即使你已经做到了极致,思想中也不乏独特的闪光点,然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想完成最后的突破,还差一种,这就是成就名班主任的第七种武器——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班主任的成长道路上如果出现了重要他人,实在是一件幸事。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可以在他的重要他人帮助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直奔成功。 “重要他人”是班主任的人脉资源中最重要的。 积累人脉,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班主任从普通老师走向名师的必备条件。这是个现实问题——一个小小班主任,即使做得再好,也需要有人发现、有人赏识,更要有人提供平台供其充分发展,否则你就永远藏在深闺人不知。虽然说做教育必须潜下心来淡泊名利,但现实是以班主任目前近乎卑微的地位而言,如果不能做出业绩,得不到认可,要想坚持到底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重要他人的意义还在于对班主任个人的奋斗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稳定其军心,坚定其信心。 什么人可以成为班主任的重要他人呢?他必须有一定权力、影响力还要懂教育,要有一双识才的慧眼和博大的胸襟,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有切身的感受,还要有尊重人才、包容人才的个性甚至缺点的雅量——这样的人是班主任生命中的贵人。他可以是一位德育主任或校长或在教育界有影响力的人,能够帮助一名普通班主任快速成长。当然,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也可能不是什么领导,而只是一位前辈、同事或家人。从个人内心的角度考量,这个重要他人也许是一个业外人士,如家人、朋友,但是从班主任的发展角度考量,这些重要他人一定是在专业上能助其腾飞的人物。 重要他人尽管在班主任的成长道路上会起到关键性的发现、推介作用,但很多人会认为一名普通班主任是鲜有这样的机缘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即使暂时没有人发现,只要做到足够好,最终价值还是会被认可。我个人的看法是,除非你没有远大的理想,否则就要尽力去争取。有多大能力就要担多大的责任,争取发展,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高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应该成为每一名班主任的追求。过去我也是苦于没有人发现,没有平台,抱怨得比较多,但是我发现一味地抱怨除了把自己心态搞坏和让周围人对你反感之外,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于是我做了几件事: 第一,在做了十六年班主任之后再次接手新班,而且以全新的姿态重新投入到对教育的研究,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事,看了很多书; 第二,比过去更注重记录和积累,写了大量的班级日志和对教育的思考文章; 第三,注重了和外界的交流,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文章传播出去,自我推荐。 终于,在历经磨难之后,开始有人注意到我的存在,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窗口,也是一个公平的平台,你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你的思想和做法,这其中当然也可能就潜藏着你的重要他人。首先注意到我的是我校新调来的德育校长,她看了我的文章后深受感动,在当下还有这样的人在以这样的方式做着教育,做了十几年没有任何荣誉光环居然还乐在其中,于是把我推荐给她同样也是做德育研究的朋友,通过朋友的举荐,我结识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的专家教授,通过在一起研讨德育话题、编写教材、举办班主任沙龙,互相之间加深了了解,才逐渐打开局面。如果我不坚持去写,别人怎么可能会知道我呢?所以,有时候重要他人不是等来的,是争取来的。我也一直希望年轻的班主任不要怕吃苦,要勇挑重担,要学会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升,更要勇于抓住机会,促成飞跃。有一次一个学校要开一节公开课,领导要来听课,没有老师敢上,都怕上不好在领导面前丢脸,只有一个老师站出来说:你们都不上我来上,我不怕丢人。结果一节精彩的公开课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此奠定了这位老师在学校的地位。所以说挑战中也蕴含着机会,挑战难度越大,机会就越多。如果永远不敢展示自己,也就永远不会有人发现你。机遇总是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如果没有平时的认真磨练,没有深厚的功底,即使机会来了,只怕也抓不住,公开课上砸了,不仅没有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还会成为别人嘲笑的话柄。所以,仅仅有勇气、找机会,是不够的,有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认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我则认为这个世界上伯乐可能比千里马还多。发出这样感慨的人自己本身就不是千里马。只要你日行千里,大家都看得见,其中包括伯乐。所以,我主张先跑起来,让伯乐们看到你奔跑的水平,才能发现你是个千里马,而不是混在马群之中坐等伯乐的慧眼。主动争取和被动等待,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就我个人成长而言,我可能是千里马,但我从业到十几年,我坦承我一直没有全力以赴地奔跑,以至于别人只是看到了有成为千里马的潜质,却终究不是千里马。从我意识到这点开始,就不在期期艾艾中混日子,而是拿出了十二分的激情认真地研究教育,终于在我平凡的生命中出现了若干重要他人,帮助我一步一步地走向高端。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拯救或扶持,只有自己的努力和积累到位了,重要他人自然会出现。人脉是一种资源,如同滚雪球,会越滚越大,在重要他人的帮助下,事业也会蒸蒸日上。班主任工作在刚起步时就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虚心向前辈请教,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重要他人,这些你生命中的贵人会在关键时刻祝你一臂之力,帮助你实现飞跃。 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要想成功,人脉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人没有真才实学,也不愿意踏实地做人做事,想完全依赖人脉关系获得成功,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成功”的个案,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一种情绪,似乎只要有了人脉、搞好公关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不仅是急功近利的想法,更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鉴于人脉只能是在个人有了大量积累的前提之下,方能成为一个班主任走向成功的推手,所以我们把人脉排在七种武器的最后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