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场主义:从望文生义到信口开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5 16:0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场主义:从望文生义到信口开河
作者:刘绪源
    ◎ 刘绪源 资深媒体人(南方都市报 [url]www.nddaily.com[/url]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前两年,从报章上看到有所谓“在场主义散文”,既出选本,又搞评奖,且大版广告到处飞,舆论攻势不同凡响,让人颇觉讶异。看其《“在场主义散文”宣言》,又知“在场”一词还含有哲学意味,更觉奇怪不可解。
    “宣言”曰:“在场主义的在场,是显现的存在或存在意义的显现。这体现在散文创作上,要求作家对存在意义的呈现,应是去除遮蔽,呈现敞亮,展示本真的,应当具有鲜明的散文性。”
    开口闭口“存在”,显见其与存在主义有某种渊源。然而,自海德格尔之后,哲学界都明白,“在场”并不是什么深刻的概念,那仅仅只是指“在”而已,如不惮说得难听点,那么,中国老话中的“尸位素餐”,即与之相去未远。海德格尔认为,仅仅“在场”,是不能让你发现本质的,这就像一个黑暗的森林,就像那里的一棵树,那是什么也不能证明,什么也看不见的;只有出现了缝隙(gap),有了“无”,才能照亮这“有”(在场),才能发现本质。那有名的哲学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也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看来这“宣言”作者并未真正弄懂“在场”的概念,只是望文生义地以为,“在场”总比不在场好,于是就大谈“去除遮蔽,呈现敞亮”等莫知所云的话了。他大概以为,新闻记者要到现场才能写出好新闻,那哲学上的“在场”,也总八九不离十,就是这个意思吧———殊不知此误会闹得大也。可见,哲学和文艺理论上的概念,是不能靠蒙、靠猜、靠望文生义的。那是要下点功夫,好好读点书才行的。
    前不久,“在场主义散文”又有新进展———评出30万元的大奖来了!据说评奖过程中曾有争论,有评委认为这一获奖作品过于理性化、概念化,在散文艺术上存在一定差距。然而还是顺利通过,轰然推出了。因为不同的声音也已透露给了媒体,于是马上又有护法者撰成大文,痛加批驳。我先在报章上看到一篇《在场:意识到的思想即艺术》,提出了如题所示的奇怪命题;不久,又从报上读到署名白沙海的文章,再次对此命题加以赞赏。于是,不得不再在这里简说几句了。
    不管这“意识到的思想即艺术”出自谁口,我以为,它都是荒谬的,站不住脚的。因为,“意识”是人对存在的精神反映的总和,可以包括感觉,但也包括思维、理解。什么叫“意识到”?感觉到,可以是意识到;思考过,也可以叫意识到。意识可有不同层次,可有深浅之别。那,某某人看了某某的思想汇报,某某人学习了某篇社论,算不算“意识到”某种“思想”?恐怕,至少有时,不能不算。但,“艺术”在哪里呢?即使是对自己的“思想”,这一命题也不能成立。反思,就是对自己思想的再意识,反思过自己思想了,就一定产生艺术了?也未必!只要是从理性到理性,由“意识”中的理性部分去把握作为理性的“思想”,那就绝不可能产生艺术。
    只有当思想融入某种情感形式,才有可能(仅仅是可能)成为艺术。当然这情感形式可以是宽泛的,比如“理趣”,也是情感形式之一。说理的文章也可成为艺术,但并不能将其原理归结为“意识到”了思想,而是思想触发了人的感性———它使人的思考过程渗入了审美愉悦。
    上述的命题,让我记起了别林斯基的一个命题。一比即知,别林斯基对艺术和思想的理解,实在要成熟和高明多了。现抄录如下:(南方都市报 [url]www.nddaily.com[/url]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什么是诗歌中的思想?要对这个问题给予满意的答复,首先必须解答:什么是感情?……感情和感性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某种物质对象在有机体中所引起的肉体上的感觉;前者也是一种肉体上的感觉,不过它是被思想所引起的罢了。……一部作品可能具有思想,但却没有感情;在这种情况下,这部作品里难道还有诗歌吗?反之,也很显然,一部有感情的作品却不可能没有思想。这是非常自然的:感情越深刻,思想也越是深刻,反之亦然。”(《弗拉基米尔·别涅季克托夫诗集》,载《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满涛译)(南方都市报 [url]www.nddaily.com[/url]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别林斯基的话里,最警醒鲜明的就是这句:“一部作品可能具有思想,但却没有感情;在这种情况下,这部作品里难道还有诗歌吗?”有感情,其中必有思想,但这还未必就是艺术;有思想,其中可以没有感情,在这种情况下,绝不会有艺术!——— 这是多么严密的论断。
    在没有搞清什么是思想、什么是感情、什么是艺术之前,就要下断语,说“意识到的思想即艺术”,其可笑程度,是不亚于“四条腿的都是马”或“嚼得碎的都是肉”的。
    为什么这么奇怪的理论敢大胆行世,却无自惭形秽之虞?想了想,恐怕还是有钱吧。你想,奖金能发到30万,那么,组织者、宣传者手中的钱还会少吗?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就敢叫“三山五岳开道”,就敢替“在场主义”吆喝:“我来了!”这大概就是商品时代的逻辑吧。但我以为,这逻辑在理论界、学术界行不通。用难以读懂的话语编织“宣言”可蒙蔽出资者于一地,用信口开河的理论可糊弄阅读者于一时,但只要有人认真想一想,则荒谬处立时显现。因为理论和学术毕竟不能指鹿为马,它还是要以理服人的。
    这里,就用得到一句毫无哲学意味的大白话了:金钱,终究不是万能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1:01 , Processed in 0.0839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