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女性诗歌风生水起的年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7 00: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女性诗歌风生水起的年代
    ----兼谈“新红颜写作”
  
    文/符力
      
    想找一些好的新诗来阅读,却苦于求之难得;想找几个有见地的师友来聊聊诗歌,却由于身处偏远山区而难觅良师益友;想让别人读到自己的作品,却因为无处发表而只能将那些飘着墨水清香的作品送进幽暗的抽屉里----那些,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事情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那曾经被视为诗歌学习、写作和发表上的种种障碍,一转眼,便已土崩瓦解。众所周知:1997年,互联网风行中国大陆,网络文学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新世纪开始的前4年,在电子网络的推波助澜之下,越来越多的诗歌爱好者和广大诗人,在“榕树下”、“界限”、“诗江湖”、“诗生活”、“诗歌报”等等接二连三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上不分昼夜地写诗,读诗,谈诗。2004年01月01日,天涯Blog开通并试运行。2005年09月08日,新浪在北京宣布推出Blog2.0公测版,不仅可以提供个人Blog空间,还特别添加了多彩图片册,打破传统的固定个人首页模块,完全由用户自行定义页面栏目内容,充分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个人博客的出现,逐渐结束了众多诗人“混论坛”的经历,并全面转移了国内诗人的诗歌交流与发布的重心,也pass掉了那个短暂的个人作品的“专栏时代”。
    对于这个无限广大的虚拟电子平台,我来得晚了,但还能作为一个亲历者,从2005年底开始见证并感受电子网络对最近十年来的中国诗歌现场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回望来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跟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诗歌的消沉状态截然不同,中国诗歌的创作和传播的确进入了新的兴盛时期。此情此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蔚为奇观。其中,中国年轻女诗人的不断涌现与女性诗歌写作的风生水起,可以说是这些年来因了电子网络的全面覆盖而产生的极为引人关注的诗歌现象。换句话说,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电子网络空前高涨地激起了许许多多当代年轻女诗人的诗歌写作热情,诞生了风格多元、内涵各异的诸多优秀诗篇,掀起了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东方大地上女性诗歌写作的滚滚潮水。这样的客观存在,不但值得关注,研究,更值得及时梳理以载入诗歌史。
    事实上,身处当今中国诗歌现场的诗人、评论家,各种诗刊的编辑同志以及诗歌研究者,甚至诗歌爱好者,多多少少都发现了这个现象:“现在的女诗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跃了”。在这里,暂且不提大小诗歌论坛和博客,不提各种各样的诗歌民刊和诗歌选本越来越多地入选女性诗歌,为女诗人开设诗歌专栏,专题、专辑,为女性诗歌的被关注提供了利好条件,单从河北郁葱先生主编的《诗选刊》从2002年底开始推出的“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和简明先生编著的《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2009年5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就可以找到值得一谈的例证。《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上下册)共入选172人作品,其中,网络女诗人数量将近70,这数目,不可小觑;《诗选刊》“年代大展”2005年介绍70、80年代诗人47位,其中,女诗人占18位(70年代诗人23人,女诗人5人);2006年介绍70、80年代诗人44位,其中,女诗人占23位。这一年的26位70年代诗人中,女诗人多达17位;2007年,《诗选刊》“年代大展”总共推出41位70年代诗人,其中,女诗人29位,比男诗人超出两倍有余。这不能说明那些年国内男诗人比女诗人少,也不能说明男诗人写得不如女诗人好。也许,我们可以说是《诗选刊》和《中国网络诗歌前沿佳作评赏》等等刊物对女诗人偏爱有加,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并承认:在经历了网络诗歌论坛和诗歌专栏时期,进入个人博客时代以后(也就是2004年以后),女诗人队伍的逐年壮大速度和壮大程度实在令人惊叹。对此,有人戏说:“这年头,女诗人来势凶猛啊!”我也曾经在QQ上笑着跟张德明老师说过“这是中国女性诗歌爆炸的年代”。
    那么,是哪些女诗人在新世纪的头十年让中国女性诗歌风生水起的呢?需要列出来的名单太长了,在这里,我只想在我有限的视野内不计年代不分顺序地写下她们的名字:路也、阿毛、叶丽隽、尹丽川、宇向、苏浅、唐果、李小洛、羽微微、冷盈袖、郑小琼、白玛、余小蛮、灯灯、衣米一、西叶、金铃子、横行胭脂、李成恩、玉上烟、施施然、蓝冰丫头等等。鉴于“网络上出现的女诗人越来越多,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很多人在开博客写诗时,还很喜欢贴照片展示形象,真正地践行‘诗与人合一’的道路”,2010年5月1日在海口湾海边的领事馆酒吧露天茶座,李少君和张德明两位老师在一番探讨以后,首次将个人博客时代的女性诗歌命名为“新红颜写作”。对于“新红颜写作”的命名,我个人倾向于张立群先生的观点:“我们也应当看到,新诗史上的每一次写作命名都必然带有‘介入’的倾向和‘权利’的成分。因而,命名的合理性从不在于命名的本身,而更多在于它发现了怎样的现象并获得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写作本身的印证。”因为,我个人至今还不打算推翻这样的固执:名字,是虚的;事物,是实的。有人说是“虚的东西为实的东西增添光彩和魅力”,这不是坏事;但是,如果指望“虚的东西为实的东西增添光彩和魅力”,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换句话说,一件事物唯有凭借自身的品质去呈现特异之象而别无选择。因此,被称之为“新红颜写作”也好,被叫做“个人博客时代的女性诗歌”也罢,至为关键的一点是,女诗人们要有自知之明,要继续借助网络尽可能地朝自己的诗歌理想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女性诗歌怎么就风生水起了呢?我的答案主要有两个:第一、凭着如今的电子网络;第二,凭着当下女性诗歌本身的品质和数量。
    先说网络。从我个人的诗歌写作经历来看,我确认,是网络(主要是诗歌论坛、诗歌网站和我的个人博客)帮助了我的诗歌,使我跌跌撞撞地走上了文学之路。但是,在中国大地上写诗的人千千万万,我不能试图拿个体去为整体作证,去宣告是“网络帮助了中国诗歌”,甚至也像别人那样大声说是“网络挽救了中国诗歌”。虽然如此,凭着着我的私下观察和判断,我认为,说“网络帮助了中国诗歌”是客观的;说“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电子网络空前高涨地激起了许许多多当代年轻女诗人的诗歌写作热情,诞生了风格多元、内涵各异的诸多优秀诗篇,掀起了女性诗歌写作的滚滚大潮”,这也是符合实际的。为了验证自己的看法,我通过QQ向女诗人朋友们提问:“如果最近十年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电子网络,我们写作所凭借的仍然是纸张和笔,请想象一下你的写作状态和成绩?或者说网络对你的诗歌写作起到了哪些具体作用?”
    下面,是诗人冷盈袖的回答(我仅仅是将她的多次讲话整理成一段而已):“首先我一定会写得很慢,其实慢是一个好状态,我愿意慢下来,诗歌也需要慢下来。如果没有网络我可能不会写诗,因为在上诗歌论坛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写诗。我觉得具体的作用就是让我发现了诗,爱上了诗,写上了诗。在之前我写小散文,那时有人提醒我写写诗吧,我说我不会,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写诗的。”比苏浅、唐果、李小洛等人来得晚一些,冷盈袖是在2005年9月开始上网贴诗歌的,那时候,她的一个ID是“骨与朵”,2007年5月,她注册了新浪博客,将精力转移到个人博客上。
    余小蛮是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上网学诗贴诗的,那时候,她不叫余小蛮,叫冯碧落(张清华先生主编的《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5年诗歌》入选她的《须》、《麦田的稗草》)。“余小蛮”这个天涯ID,是她在2006年9月注册的。也就是说,通过近三年的网络诗歌学习,才完成了她从“冯碧落”向“余小蛮”的转变。也可以这样说,是网络通过三年时间成就了一个语言个性鲜明的年轻女诗人。我眼里的余小蛮,是一个精灵,诗歌的精灵。对于我的提问,她的回答是:“对我来说,没有网络,我就不可能写诗哦。我是说,没有网络,我不大可能和诗歌发生交集。如果网络停止,我可能在现在,也会写下去,但不一定会发表了。我的生活,和诗歌关系不大。我在没有网络之前,很少读诗的。看书的范围是长篇小说和散文。我写诗之后,才逐渐读诗,才去看萨福,索德格朗,阿赫玛托娃……第一首诗歌,被震撼了,是白舟《寂寞的情歌》,真的被震撼了,太好的诗……才真正喜欢诗的。是,那是惊艳的感觉。以前我对诗没兴趣,记得都是那种,啊,大海,太阳……就这种,所以不喜欢。看了白舟的那首,我就给我的朋友们看,那时候我不会写诗呢,哈哈,我最开始写诗那叫一个可怕。后来,你也知道了,很多人一开始说我写得很差,要我别写了。可我比较逆反。后来在天涯,大家还很喜欢看,我就因为这种互动(继续写下来),绝对好玩……”
    从不写诗到写诗,再从写不好到成了优秀女诗人,70年代出生的女诗人余小蛮和冷盈袖不约而同的回答,证实了我的所想,却也着着实实地把我吓了大一跳。同样的,出生得早一点的诗人三色堇的回答也肯定了电子网络对诗歌写作的刺激与促进作用:“写作是很孤独的事情,可以说网络拯救了诗歌。网络广阔的传播能力使得更多的诗人有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事实上对于新写手来说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但我现在基本不在任何论坛发帖子了,同时我不否认网络给我带来高视野,开阔性的阅读,这对我的诗歌写作有所影响。”
    2009年04月开始使用新浪博客的诗人玉上烟,诗歌越写越耐人品读;2007年6月注册新浪博客开始贴随笔的施施然,2009年11月在网络上公开她的第一首诗歌《带上我的名字去轮回》,便得到了500多次的点击阅读。此后,施施然顺着她的路子写了很多引人注目的诗,获得了《天涯》、《诗选刊》、《山东文学》、《延安文学》、《中国诗歌》等多家刊物的发表机会,也引来了不少诗歌评论家的热议。写诗刚刚超过半年时间,便有了这样让人惊喜的收获,这是一个年轻女诗人的奇迹,这个奇迹的另一个创造者便是中国电子网络。事实上,不单单是施施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80后女诗人李成恩的迅速成名,也跟网络跟这个时代的中国诗歌现场有着血与肉的联系。此前,可能有因了网络而一夜成长起来的女诗人,只是她(或者她们)当时没有及时被发现而已;此后,定然会出现类似李成恩、施施然这样甚至更为优秀的女诗人,因为,我们所处的是无比便捷的网络时代,一切,都有可能。
    我原本打算继续拿同样的问题去问玉上烟和施施然以及更多优秀的女诗人的,然而,访问了冷盈袖、余小蛮和三色堇以后,我就不想再重复工作了。毕竟,电子网络的发展令中国诗歌现场持续升温,让女性诗歌写作越来越引人注目,这还有什么疑问的呢?
    与此不同的是,在电子网络的出现以前的上个世纪80、9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国人的思想解放都需要继续进行下去,女诗人虽然比朦胧诗发生的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明显增加,诗歌视野渐宽,内涵相对丰富,语言艺术表现力也得到了提升,但是,远远不能与新世纪以来的这些年的情况相提并论。在这10年里,王小妮、翟永明、蓝蓝、靳晓静、鲁西西、李轻松、娜夜、安歌、荣荣、安琪、宋晓杰、赵丽华等等50、60年代出生的女诗人都有了新变化,其中,个别人甚至获得了诗歌路上的令人赞叹的成就。我们不能说诗歌之路从上个世纪延伸过来的这些女诗人的诗歌写作,完全跟网络没有关系。实际情况大致上是这样:首先是70、80年代出生的女诗人纷纷触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诗歌创作水准,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带动了几乎所有的前代女诗人走进了网络世界,使很多人从怀疑到全身心地扑在网络上,感受着这个新的诗歌空间所带来的收获和体验。
    由于电子网络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和这个开放的时代疏通了其他诗歌信息往来渠道,使得绝大部分中国诗人更轻松更迅速地获得大量的诗歌营养补给,从而迎来了中国诗歌现场更深更广地升温以及诗歌质与量上的飞跃。相对而言,在一点上,女性诗歌的变化显得更为突出。其具体表现为:现在的不少女诗人的优秀之作更朴实、自然,更具诗的本真之美,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如今,女诗人的精彩诗作已经很多了,我下面将提到的两首短诗可能不具备十足的代表性,却是太多太多诗人、诗评家以及诗歌爱好者皆为津津乐道的。唐果在2007年初春妙手偶得的《我把颜色给了蝴蝶》,显示了她作为诗人的灵气和情感和直觉上的敏锐以及语言表达上的过人之处:“我把颜色给了蝴蝶/香气给了麻雀/花瓣的弧形——给了雨水/留给你的,我亲爱的蜜蜂先生/就只剩花蕊了/它因含着太多的蜜,而颤抖”。在上个世纪,想读到这么精炼清新美妙的诗歌,那只能是在梦中了。只有四行的《理所当然》,可能是宇向脱口而出的结果:“当我年事已高,有些人/依然会千里迢迢/赶来爱我;而另一些人/会再次抛弃我”。诗人的睿智、自知,语言表现的精简、锐利、透彻,令人叫绝。这些好诗,都只可意会而不必言传。它们来得太自然了,自然得犹如隐含着很多种艺术元素的我们面前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让人看着看着就给震住了。如果谁能创造出自然与艺术结合得天衣无缝的作品,那应当被视为神品了。
    从50年代到90年代出生的众多女诗人这10年的诗歌数量和品质,从她们在当下的诗歌现场的活跃程度,从她们在这个网络时代继续耕耘播种所收获的种种可能来看,说“中国女性诗歌正在风生水起”,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信口开河,虽然我的凭据还不够全面不够很深入。在篇随意的文字收尾之前,我还想继续写下我不能漏掉的一个问题和简单看法,权且抛砖引玉----
    中国女性诗歌的风生水起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出现的那一刻,我的视线一直从今日推向19世纪末,一个个女诗人在我眼前列出了她们的队伍:秋瑾、冰心、石评梅、林徽因、陈敬容、郑敏、林昭、林泠、林子、席慕容、舒婷、翟永明、陆忆敏……我所看到的是些什么?是越往前女诗人就越少!她们都是格外优秀的诗人,她们的鹤立鸡群,并不遮蔽了同时代的女诗人,事实上是和她们同行的女诗人哪怕是比她们逊色得多的女诗人也是太少了。朦胧诗和第三代当中,女性诗人数量也不多,对于当时的整个诗歌格局,“女性诗歌似乎更像是一些点缀”(李少君)。而新世纪以来的这10年,纷纷在网络上展露头脸的女诗人,多得简直像春姑娘洒向中国大地上的千万朵迷人的鲜花,她们,夺人耳目到令人称奇的地步,虽然她们的诗歌不见得比前几辈女诗人优秀到不得了的程度。现在,不需要我回答,也会有人就“女性诗歌的风生水起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而想到:那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状况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善,从而前所未有地、普遍地获得了诗人特别是女性诗人,通过诗歌这样的文学体裁实现了传达包括思想感情在内的种种意念的自由。有人写诗,有人诗意地活着,这,正是一个时代取得巨大进步的可靠证明之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14-5-7 00:36:54 | 只看该作者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23329992_0_1.html  


民间女性诗歌写作的觉醒:雌老虎的微笑


汉家


(由于限制,中间举例分析部分全部删节,可登陆汉家博客阅读)

据说山中无老虎,上窜下跳的猴子扯大旗,畜牲在圈里吭哧吭哧的进食,鸵鸟将头埋在沙漠里。雌老虎适时的微笑,我不就在这里吗?是你们自己面朝冷壁。

我的阅读范围是狭窄的,即使这样,我仍然不断的被民间女诗人的作品所折服。她们坚韧的写作态度、善良透明的动机、谦逊的交流方式、无野心的自我完善,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男性写作对宏大叙事的变态执着、或个人情感中近于迷狂的哲学思考、带有狭隘企图的功利目的,使很多一流男诗人犯了幼稚病。这种病,在女诗人中几乎找不到痕迹,而且越是天才的女诗人,越是干净得让你肃然起敬。

作为一个热爱汉语的男性写作者,我无法保持可耻的沉默,这与虚妄的荣誉无关,与良心有关。

1、  竹露(李晓旭)。

2、  衣米妮子。

3、  玉上烟。

4、  虚影。

5、  唐果。

6、  水云烟。


竹露、衣米妮子、玉上烟、虚影、唐果、水云烟,我把她们的名字刻在石头上。

她们的意义:

1、  女性自觉写作的开始,而且群体庞大,显现出多位技术和思想高超的写作者。她们绝少功利目的,只是回归到写作的乐趣,涉及自身的灵魂,纯净无瑕。

2、  对汉语的深入实践,前所未有的重视语言的深度,对词语的反常规运用成为她们的独门工具。尤其是她们以特有的女性体验锤炼出的诗歌语言,对汉语的向度进行了重要的探索,并形成几近成熟的诗歌果实。

3、  整体的年轻化,有些还是刚出落的少女,却呈现复杂多变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力度。如果她们坚持创作,进入中年和晚年写作,其作品的精熟和宽广,将放射出更卓越的光芒。

4、  70、80年代成名的女诗人,由于当时文化的封闭,女性诗歌写作还处于萌芽期,所以很快被评论界予以重视。现在再读前辈的作品,已感觉不到当时的震撼,而近几年的女性诗歌作品,实际上,就作品质量来看,很多已经超过前辈女诗人的名作。说句寒心的话,有相当部分的所谓“名作”,将只具有文献价值。

5、  根据她们的创作,可以预告中国男性诗歌写作的危机。

我在山西,除了黄土,我两手空空。我没有银钱与后冠,那就为她们献一束花吧,这束花曾被暴风雨击打过,也被人性的春风反复吹拂,总是灿烂。

远远望去,不是一群雄老虎,是雌的,所以不咬小动物。她们不是浪花,而是维纳斯,越过瞬间消逝的海浪。她们不是臭泥巴、不是救世主、甚至不是自我拯救的仙女,她们只是呈现写作本来的面貌,滋养被长久冻伤的中国诗歌。她们是自足的,安定从容,温暖如水,她们是美的正版,所以你无需感激她们,请收起自己的卑劣。


雌老虎之后:博客女诗人的十全十美


此文原来是写在《民间女性诗歌写作的觉醒——雌老虎的微笑》结尾的,由于文风之间的不协调,为了保持《雌老虎的微笑》的文本严肃性,所以删除了。之后,自己却觉得可惜,今天独立发表,向所有的博客女诗人致以迟到的敬意。

1、  热衷于频繁更换博客的美术风格,今天是绿的,明天就是粉的。说不定前一分钟是蓝的,后一分钟是黑的,到晚上变成黄的,第二天早上又变回蓝的。

2、  追求惊人的立体式的诗歌体验,我碰到一个女诗人的博客,有一首诗,搭配着风景图案,字体最少由三种颜色组成,更奇妙的是读诗的时候,还有专属的配乐,而且那幅画还可以动起来,变化不同的风景,柳树与花朵摇曳在风中。神人啊,这是怎么做到的?

3、  对于自己的照片,有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是大量的上传照片,生活照、工作照、旅游照、会议照、写真照等等,诸如此类,晒个天翻地覆。另一种,神秘到无一张照片,彻底隐身,甚至个人简介的性别一栏是空的,对于她(他)的真实性别,我主要靠猜测,但并不准。

4、  看男诗人的博客,评论者的问候语大都干瘪呆板,说句“一起喝酒”、“远握”,就算感性煽情到极致了。女诗人的博客评论,那才叫个温暖,女诗人之间的“姐姐好啊”、“抱抱你”、“亲一口”、“好想搂着妹妹睡觉”、“乖乖”、“宝贝”,让我在阅读中快乐得忘乎所以。看人家女孩子们,多懂感情,多善于表达啊,这是我的一个乐子。当然也有一两个不知趣的男诗人上来,一本正经的夹在“宝贝”和“亲一口”中间,耐心的写长篇的学院式评论,讨论诗歌理想和语言革命的辩证关系,男人就是男人啊,都是些了无生趣的家伙。

5、  对同题诗、和诗、赠诗抱有高度的热情,常常一个题目,能有十几个女诗人共同各写一首,然后你贴我的,我贴你的,像一个小型诗歌展览。或者你写我和,或直接赠诗,受赠的再回赠,然后再你贴我的,我贴你的,热闹得很。这里,我要说一句,女诗人都心地善良,面子薄,所以大部分的人情诗质量极差,完全丢失掉自己应有的水准。我倒不担心,用一些三流诗歌来联络姐妹们的感情,说起来,也不丢人,情义无价嘛。

6、  喜欢参加类似七夕假面诗会等网络活动,不用真名,全是匿名登录,编一个不着调的假名,写一些接近玩闹性质的诗歌,由一个主持人选出最佳的作品,而且通宵狂欢,连夜写作,乐此不疲,疲而不累,累而不倒。

7、  大都尊重前辈,极有晚辈的礼数,周到得体。非常认同出处,绝大部分女诗人有师傅、师兄,而且清一色都是男的。我潜心读过一些师傅、师兄的作品,很失望,其实她们的作品已超过那些所谓的前辈作品,为什么还如此谦卑呢?这里比照一下男诗人,一概狂妄得不可一世,自认为天才降世,都无门无派、独来独往、独孤求败。

8、  组织的动物。某个网络诗歌论坛的版主,或某个诗歌流派的拥趸,或某个地域性诗歌圈子的创始人,总之有一个个或明或暗的组织。你要明白,姐妹们可不是单干户,我们有组织,背后有人,有高人或超级帮衬。

9、  包容度高,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即使你批评她这首诗写得差,或不正确的指出她们并不存在的缺陷,她明知道你说错了,也说一声谢谢,给你上一杯好茶。所以,我很少批评女诗人的差作品。我的做法是:对好作品,我必须要大力赞美,对差作品,我选择沉默,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啊。

10、  她们真的很乖很可爱,在中国这个无趣的写作世界里,因为她们的存在,使诗歌写作范围内不仅上演正剧、悲剧、闹剧、无理剧,也上演由女诗人做主角的喜剧、生活剧、姐妹剧、偶像剧、温情剧、音色视觉立体剧。千万不可小视她们,这是雌老虎以及未进化成老虎的女诗人所集体呈现的十全十美。诗歌是什么?评论是什么?其实,不甚要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14:24 , Processed in 0.1834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